分享

15、凡事都要有一个目的

 传统文化网站 2011-01-09

15凡事都要有一个目的

【原文】夫新砥砺1杀矢,彀2弩而射,虽冥而妄发,其端未尝不中秋毫也,然而莫能复其处,不可谓善射,无常仪3的也。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非羿、逄蒙不能必全者,有常仪的也。有度难而无度易也。有常仪的,则羿、蒙以五寸为巧;无常仪的,则以妄发而中秋毫为拙。故无度而应之,则辩士繁说;设度而持之,虽知者犹畏失也,不敢妄言。今人主听说,不应之以度而说其辩;不度以功,誉其行而不入关。此人主所以长欺,而说者所以长养也。

【译文】那新磨利的箭尖,拉满弓发射,虽然是在暗中盲然乱射,其箭尖未尝不能射中非常小的东西,然而不能再次射中原来的地方,就不能称之为善于射箭,这是因为没有固定的准则。设立五寸大的目标,在十步远的地方射箭,除非羿、逢蒙外其他人不能完全射中,是因为有固定的目标。有一定的标准就困难而没有标准就容易。有固定准则标准的,那么羿、逢蒙以五寸的箭靶为巧;没有固定准则标准的,那么就是射中非常小的东西也是笨拙。所以没有标准而对应,那么辩者就会吹得天花乱坠;设立标准而把握住它,虽然知道的人还会怕有失误,而不敢乱说。如今君主听人言说,不用一定的标准来对照而任由他们辩说;不用实际功绩来衡量,却赞誉他们的行为而不贯通全程来考察。这就是君主长期被欺骗,而辩说的人长期被供养的缘由。

【说明】本节是对第二节“一定要听切合实际的、有实际功用的言论”的说明而举的例子,这个例子说明,没有目的的言谈,没有目的的做事,即使再巧,也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在社会上为人处事,凡事都要有一个目的,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如果没有目的,岂不是在浪费时间、浪费青春年华?

——————————————————

【注释】1.(lì丽) 《书·禹贡》:“杶、干、栝、柏,砺、砥、砮、丹惟箘簵、楛。”《书·说命上》:“若金,用汝作砺。”《礼记·内则》:“刀砺。”《荀子·劝学》:“金就砺则利。”《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援砺砥刀,利犹干将也。”《山海经·中山经》:“阴山多砺石。”这里用为磨刀石之意。

2.彀:(gou够)《管子·小称》:“羿有以感弓矢,故彀可得而中也。”《孟子·告子上》:“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说文》:“彀,张弩也。”这里用为张满弓之意。

3.仪:《诗·小雅·斯干》:“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贻罹。”《诗·大雅·烝民》:“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国语》:“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楚辞》:“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墨子》:“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黑白也。”《荀子·君道》:“君者,仪也。”《韩非子·安危》:“使天下皆极智能于仪表,尽力于权衡。”《说文》:“仪,度也。”徐锴系传:“度,法度也。”这里用为准则之意。

4.关:通“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不以仪的为关,则射者皆如羿也。”《礼记·杂记下》:“见轮人以其杖关毂而转輠者。”《汉书·司马迁传》:“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汉书·王嘉传》:“大臣括发关械、裸躬受笞。”汉王充《论衡·程材》:“《春秋》五经,义相关穿。”这里用为贯通、贯穿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