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帖]教师为什么要做学校教育科研?(1)[a61教育论坛]

 昵称4389755 2011-01-14
 1.“在教学中研究:并不一定只是负担
   
表面上看,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大量的时间不得不投入教学。教师的任务是以教学为中心,繁 重的教学负担几乎没有为研究留下多余的时间。实质上,这种认为研究将挤占教学时间的观点乃缘自一种 错误的假设。这种假设将教学与研究视为截然独立的两项活动,且遵循一种简单的加法规则:即教师的工作时 间(T)=教学时间(I)+研究时间(R)。当T值不变时,I值越大则R值越小。反之,R 值越大则I值越小。 这种错误的理解显然没有考虑研究与教学之间共生互补关系。

   
其实教师所进行的研究是一种特定的教学研究,是对教师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究,这种研究的目 的不是为教学增加另外的负担,而是力图使教学以更有效的方式展开,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尽管在研究之初教师可能费时费力,但一旦进入研究的正常状态,熟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研 究方法,那么教师的教学就演变成研究式的教学。教室就是教师天然的实验室,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在自 己的实验室里进行观察与研究的过程(尽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换言之,就是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 教学。教师的教学研究就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而不是在另外的时间和空间做另外的事情。教师的教学实践为研究提供具体的观察情境,离开了这种具体的观察情境就失去了研究的条件。而当教师从自己的研究中找到 了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管理策略时,就有可能熟练地解决种种教学困惑、减少无效的重复劳动,在不一 定增加工作时间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这种教研相长的结果可以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

    2.“
做中学:研究是最有效的学习

   
教师提高教学研究技能的途径可有三种方式:阅读。即教师自己阅读有关教学理论和教学研究方法的论著。适合中小学教师阅读的教育杂志和教育论著在一般书店虽不多见,但教育杂志随时可以订阅,教学理论方 面的论著在一般师范院校和地方图书馆可以借阅或购买。合作。即与大学或研究机构的教学研究专家合作进 行实验研究。为了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理论研究者往往愿意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理论指导或直接进入 中小学校与教师合作进行实验研究。其前提是中小学教师愿意合作且有教改实验研究的热情。若教师所在学校的领导支持此类合作研究并提供必要的资助,则合作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中小学教师 可望从理论研究者那里获得直接的指导,习得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巧。研究。即教师针对实际问题自己思考 解决问题的办法。确定解题策略之后则审慎地投入实践并观察和评价实际效果。在上述这三种方式之中,实际上以研究最有实效。阅读虽然方便易行,但它本身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方法。教师只有针对教学实际 问题而有所选择地阅读,且将阅读所领悟的教学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时,阅读才能表现其价值。而教师一 旦将阅读所获得的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则说明已经进入研究的过程。

另外,合作虽然有专家直接指 导的优势,但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有进入合作研究的机会。即使进入了合作的研究小组,教师如果不主动参与研究、没有自己的见解,总是依靠专家学者的意见,那么教师则很难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技能。看来, 无论阅读还是
合作,它们只有在研究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有效的经验。也就是说,研究才是最有 效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自主的研究才能唤起阅读的需要和合作的兴趣。不少人将研究技能的提高寄希望于 教师脱产进修在职培训,殊不知教师在自己的教室里亲自进行研
究即是最有效的在职培训方式 。并非一定要等到系统学习、研究技能提高之后才产生研究,而是先有研究之后才能产生学习的激情,才能在研究的过程中提高研究技能。

真正的教科研,应该是纯个人的行为,并非来自环境的提倡、行政的命令。当他要进行教科研时,他就已经意识到并试图改变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欠缺,科研的目的是为科研者自己曾经的努力留下确凿的证据,很神圣的啊!真正的科研成功了,会给科研者带来幸福感;而虚假的科研做完了,不可能给科研者带来精神上的幸福,至多有点物质上福利,也可怜得很。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我们的教育科研大抵也是如此。周老师对老师参加教育科研的成本与效益的分析很有意思,在浮躁、急功近利的年代,有多少人肯埋头做清苦的研究?不能责怪我们的老师啊!倒是值得教育主观部门深思,值得学校领导深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