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命门天癸与肾间动气先后天新说

 幺幺609 2011-01-18
……《本草纲目·第一卷序例上·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命门,为相火之原,天地之始,藏精生血,降则为漏,升则为铅,主三焦元气……三焦,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元气,主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号中清之府。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
《本草纲目·卷三十·胡桃条》:“三焦者,元气之别使;命门者,三焦之本原。盖一原一委也。命门指所居之府而名,为藏精系胞之物。三焦指分治之部而名,为出纳腐熟之司。盖一以体名,一以用名。其体非脂非肉,白膜裹之,在七节之旁,两肾之间,二系著脊,下通二肾,上通心肺,贯属于脑,为生命之原,相火之主,精气之府。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皆由此出。灵枢本脏论已著其厚薄缓结之状。而扁鹊《难经》不知原委体用之分,以右肾为命门,谓三焦有名无状。而高阳生伪撰脉诀,承其谬说,以误后人。至朱肱南阳活人书、陈言三因方论、戴起宗脉诀勘误,始著说辟之,而知之者尚鲜……(核桃肉)通命门,利三焦,益气养血,与破故纸同为补下焦肾命之药。夫命门气与肾通,藏精血而恶燥。若肾、命不燥,精气内充,则饮食自健,肌肤光泽,肠腑润而血脉通……命门既通则三焦利。”
命门的具体位置应当是在从尾闾向上数第七节之正中,就在脊柱骨内腔中。但是命门绝不是西医解剖意义上的腰椎部位。命门与丹田一样,是一个虚无圈,“机发则成像,机息则杳冥。”炁之为物,其大无垠,其小无内。命门,与许多中医的概念一样(如经络),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可以感觉它的存在,却又不可能找到其形质。再从后文所引用印度瑜伽派修行者的实证,可以看到瑜伽行者与中医和道家对命门的诠释是不谋而合的。
《素问》对“肾气”与“天癸”很有玩味之处,暂按下不表。但很容易发现,“肾气”与“天癸”是不同两个概念,而且二者几乎同时在左右着生命的进程。
○第六十六难:“……然:十二经皆以俞为原者何也?然:五藏俞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三焦所行之俞为原者,何也?然: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於五藏六府,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难经》的“肾间动气”实际上是诠释了《素问》之“肾气”,对“肾气”的具体化与明确化。也就是扁鹊发明《内经》之难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张介宾注云:“膀胱位居最下,三焦水液所归,是同都会之地,故曰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津液之入者为水,水之化者由气,有化而入而后有出,是谓气化则能出亦。”又唐容川《医经精义》云:“溺出膀胱,实则三焦主之,而膀胱所主者,则在于生津液。肾中之阳,蒸动膀胱之水,于是水中之气,上升为津液,气著于物,仍化为水,气出皮肤为汗,气出口鼻为涕为唾,游溢脏腑之外,则统名津液,实由肾阳蒸动于下,膀胱之水,化而上行,故曰肾合膀胱,而膀胱为肾生津液之府也……人但知膀胱主溺,而不知水入膀胱,化气上行,则为津液,其所剩余质,乃下出而为溺,经文所谓气化则能出者,为出津液,非出溺也。” (同上,p135。)此说对膀胱为津液之府别有所悟,其妙处正在于知“三焦气化”之妙!而西医仅将膀胱看成尿液之贮存容器,纯属低庸之见,其低庸之处,恰在于不知中医气化之妙也!
命门与天癸——先天之中的先天命门的具体位置是从尾闾骨向上数第七节之正中,在脊柱骨内腔中。即《素问·刺禁论篇》“七节之傍,中有小心”所指的“小心”。这里采纳李时珍所说,以彰显《难经》中有意隐去的部分。天癸:由《金丹四百字》:“内有坎离精”可知,命门藏有真火真阳离,与真水真阴坎汇聚为一体之精华(注:天癸者,天为阳,癸为阴,天癸之名,阴阳衡平,乃真水之谓)。是两者合而为一体的精华,就是太极未剖分之前的状态,也就是《素问》所说的天癸——生命的先天原动力。

命门是指所寄托的部位而言,天癸是指命门功能的实质而言。天癸属于先天之中的先天炁,无形之中的无形。
脐下肾间动气——先天之中的后天
“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原”,即元气(元炁)。具体活动的部位在脐下。道家所谓的“下丹田”(对修炼者可称为“丹田”,不修炼者无丹田可称,只称脐下,扁鹊措辞颇经斟酌)。命门内藏之天癸释放之后直接输送到这儿成为肾间动气,即先天之中的后天炁。正是肾间动气支持着三焦、奇经八脉和十二经络的总体功能,而这一点恰恰是李时珍理论所忽略的。李氏之所以会忽略这一重要环节,正说明他还没有从实修获得相关经验。

肾间动气也是剽悍疾利的卫气的总来源。肾气(肾间动气)旺,卫气自然固密,表现为机体对外邪的防御功能较强,不容易感受外邪,而患上感冒或伤寒等等。
三焦——原气之别使也(原气之用)——分布命门元气,主升降出入


  六十六难: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於五藏六府,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意即为,三焦之气又是从原气(肾间动气)派生而来的。

参考李时珍“命门,为相火之原,天地之始,藏精生血,降则为漏,升则为铅,主三焦元气……三焦,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元气,主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号中清之府。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
经过上文梳理,从命门天癸,到肾间动气,再到三焦气化,中医这一核心理论的脉络就十分清晰了。

试用图式表示为:


命门天癸→脐下胞宫肾间动气→三焦→升降出入经历於五藏六府

 

└→奇经八脉、十二经脉

 

从这个图式不难发现,《难经》的肾间动气理论模式体现了先天气对后天气化的支持功能。就三焦而言,是反映出下焦对于中焦、上焦的支持,是从下而上的动态过程。该模式与《素问》的理论模式的过程指向恰恰相反,故《难经》创造性地发展了《素问》模式,补充了《素问》模式的不足并使中医的命门肾气三焦气化理论臻于完美。

可以看到,《难经》关于三焦的思想,比之《素问》远远丰富得多。李时珍秉承并一定程度地发展了《难经》的思想。
这个理论体系,实际上体现并建立了中医的“肾乃先天之本”的思想。
第六十二难 藏井荥有五,府独有六者,何谓也?
然:府者阳也,三焦行於诸阳,故置一俞,名曰原,府有六者,亦与三焦共一气也。
【按】此上“主持诸气”,意为三焦“主持其它五府之气”。盖因三焦为原气之别,为尊,故能“主持诸气”。又由“六十二难”知,三焦称“原”,“府有六者,亦与三焦共一气也”,意为六府之气与三焦之气共为一气,却又知三焦为原、为尊,故知应由三焦之气统领(司令)六腑之气也。故知六腑之外而并无独立之三焦,而离开三焦亦无各各分立之六腑也。

三焦实为六腑气化功能之总称!至此,历来关于三焦之聚讼可明辨矣!

上文曾归纳出《内经》对饮食物的后天气化模式为:

饮食物口入→入胃通过脾精气的气化蒸取精微,并通过脾气升举→入肺与清气“气化”为一体而成营血[1]→……?→转致五脏

又曾归纳出《难经》的先天气对后天气化功能的支持:


命门天癸→脐下胞宫肾间动气→三焦→升降出入经历於五藏六府


上面已明确了升降运动的道路是气街,但细思之下,二者之间的沟通机制尚欠明朗,下文继续讨论。

○灵枢·邪客第七十一:“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藏六府,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藏六府。”

分析上文如下:
①由中焦胃注入上焦肺脏的营气,一部分转注膻中转化为宗气,以行呼吸(膻中为宗气之海)。

②另一部分营气内注于五脏六腑的部分,通过肺主肃降、金水(肺肾)相生、及胃气下降机制,经过三焦气街的运行通道,下降至脐下下焦,与来自于命门的原气交汇混融,并进一步被气化,转化为更加精微、热力与活动性更强的原气,以增补先天原气。这个过程体现了后天脾胃之气(中气或营气)对下焦原气源源不断地补充作用。(雪山按:故知脾胃乃后天之本,及“胃为肾之关门”之说。)

故而脐下原气之海,实在是一个实现后天与先天之间相互转化的大本营。其转化产物去向又有:
1、成为卫气,不行脉内,行脉外而浮于体表,起防卫作用。
2、成为十二经脉之气的总来源。
3、化淫精下行,以支持生殖功能。或以遗精而漏失[2]。

4、因脐下动气得先天肾阳之气支持,具有温煦作用,故能通过三焦气街通道,直接向上温煦中焦胃府脾阳之气。胃府脾阳得到原气的温煦,才得以完成“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这样一系列的生命气化环节。(雪山按:故有肾乃先天之本,及“肾为胃之关门”之说。
行者于静坐虚极静笃中,一阳之气初生,从下焦胞宫成硕大之气泡状突突翻滚上冒,直冲中焦胃府、膻中,乃至沿天突、承浆、承泣一路上冲,遂致全身震动,往日颓败之状一扫而空。此即元气沿三焦气街通道上行,任冲二脉刹那贯通,为“乾”之初爻,潜龙勿用之象。行者于此下手兴功,自可获功百倍。此正与紫阳真人《八脉经》“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炁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炁之祖,采之惟在阴蹻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之天机冥合。此既为修道之捷径,亦可为治病之捷径耳!

若便于理解起见,勉强而不恰当地比喻,可将命门喻为体内与生俱来的“微型核反应堆”,而将天癸喻为贮存于反应堆中的“核燃料”。当“核燃料”中真阴真阳“阴阳合变化起”,“燃烧”所产生的热能(真炁)首先被输送到脐下,而成为“肾间动气”。先天禀赋强的人,天癸充足,肾间动气自然也就充足,表现为生命力茁壮,健康长寿。
女子在月经周期的前半期是壬水,这是一种看不见的气态物,后期运转到了膻中时与宗气(膻中是宗气之海)结合之后就变成了可见的白色雾气(癸水),再从膻中向下运动通过中脘时,与吸收了饮食物精华的胃气(中气)结合后就变成了红色,再向下通过脐下气海、关元穴之后,就以血液的形式释放排出,这时就被世人看作是月经。因女子与“太阴”(月球)同体,故女子行天癸的周期也是二十八天。(相关内容“散在丹经人未识”,具体是在哪部丹经已经记不清了,不过看过之后印象却极深。当与道家的两张密图——修真图和内景图,及紫阳真人《八脉经》互参。传统文化佛道医的天人合一观当如是如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