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稿 - 草稿正文

 爱度书de人 2011-01-24

中医分型

  1.热重于湿 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损初期皮肤潮红掀热,轻度肿胀,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疱密集,渗液流津,瘙痒无休。可伴心烦口渴,身热,便秘溲赤。舌质红,舌苔白或黄,脉弦滑或弦略数。

  2.湿重于热 急性发作后,或起病较缓,皮损以丘疹、丘疱疹及小水疱为主,皮肤轻度潮红,糜烂渗出。伴有纳食不香,身倦,大便不干。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滑或弦滑或缓。

  3.血燥证 病程日久,皮损粗糙肥厚,表面可有抓痕、血痂、鳞屑,颜色暗或色素沉着,瘙痒明显。可伴皮肤干燥,口干。舌质淡或略暗,舌体胖,舌苔白或薄少,脉沉滑或细。

  治法

  1.汤药

  (1)热重于湿: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白茅根30克,生地15克,大青叶15克,生石膏30 克,车前子10克,白鲜皮10克。

  (2)湿重于热:除湿胃苓汤加减。白术10克,茯苓皮15克,薏苡仁15克,黄芩6克,栀子6克,陈皮6克,泽泻10克,苦参10克。

  (3)血燥证:当归饮子加减。当归10克,鸡血藤15克,赤芍10克,白芍10 克,生地15克,刺蒺藜10克,陈皮6克,白术10克,丹参15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

  2.中成药 龙胆泻肝丸6克,每日2次;复方青黛胶囊2~4粒,每日2~3次;二妙丸6克,每日2次;参苓白术丸6克,每日2次;皮肤病血毒丸20粒,每日2次;四物胶囊2~4粒,每日3次。

  3.外用药 急性期无渗出用炉甘石洗剂、六一散、松花粉;急性期有渗出用3%硼酸液或马齿苋液做冷湿敷;慢性期用5%~10%黑豆馏油软膏、10%鱼石脂软膏、冰黄肤乐软膏等。皮肤康洗液可用于外阴、肛周处皮损,每日1~2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