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振邦主讲的博医养生健康论坛

 幸福姥姥 2011-01-26

徐振邦主讲的博医养生健康论坛

  (2011-01-15 15:28:03)

博医养生文化涉及的一些中医概念




徐振邦主讲的博医养生健康论坛

(由北京广播网收录转载整理)

 

博医养生健康论坛简介(电台主持人台词)

 

一、博医养生健康论坛是养生专家徐振邦主讲的养生节目。博医者,博采众家之长,健康万户千家。徐振邦老师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以他对传统国医文化的深刻理解,给大家带来了全新的健康理念。徐振邦认为,气力有足为健,经络通畅顺达为康。一个人想要健康需具备充足的气血和通达的经脉。独有气血,经络不通,人会暴躁疼痛,气冲牛斗,血溢脉外,会出现登高而歌,气以而走的疯狂亦未可知;经络通畅而无元气者,会像缺乏营养的婴儿一样容易夭折。所以很多现代人,不是不健,就是不康,出现各种慢性疾病也就不奇怪了。徐振邦指出,要想养好身体,简单地说,就是四句话:顺四时,调情志,节饮食,慎医药。所谓四时,就是一年中四个时历,春、夏、秋、冬。四时养生,就要因天之序,顺应东南西北,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原则。讲慎医药,不是不要吃药,而是不要乱吃药。还有人认为,保健品不是药,可以随便吃。错了,保健品也不能乱吃。我们讲节饮食,保健品也是饮食的一种,所以也要节制,该补的补,不该补的不能乱补。现代人得病的原因在于情志不遂,饮食不规律,缺乏合理的锻炼,还有就是乱吃药物和保健品。要想养好身体,需要多学习养生的观念和智慧,了解掌握自身的情况,顺应自然规律,合理饮食,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和保健品,当然还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的元气充足,全身的气血经络通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走进养生大门。徐振邦老师通过独特的博医养生文化,为大家的健康传递出全新的养生方法:补充人体元气的“保元汤”,能通调五脏的“博医养生六式”,每天应知的“养生十条”,独特的“木桶浴足疗法”,补阳气通经络的“撞督、推任疗法”,还有帮助脑血栓康复的“中风八大疗法”,调肝利胆的“七加一疗法”,30个一学就会的“一按灵”穴位疗法,更多疗法尽在博医养生论坛。

 

、在人类漫长的生命历程当中,共同面对一个生存和生命健康问题,几千年的孕育和沉淀,形成了以东西方文化为代表的东方医学和西方医学两大主流医学体系。中医讲上医治未病不治已病,讲 人为本,病为标。西医学之父,古希腊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也早在2000多年前就告诉人们病人是自己最好的医生,而医生只是来帮助病人的。现代医学也讲防病胜过治病。虽然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科技水平不同,但是世界各国人民在疾病的认识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当中,无论对中医还是对西医总是有那么一点偏见和误解,以至于偏激行事、闭关自守,导致因噎废食,错失了疾病康复治疗的良机,真的让人好不痛心疾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著名养生专家徐振邦传承世代中医精髓,潜心研究西医文化。博采众家之长,创立独具特色的博医养生文化,他主张因时、因人、因病、因势、辨证施养的养生新观念、新方法,让百姓朋友用智慧去把握健康,用身体去感觉健康,用眼睛去观察健康,用心灵去感悟幸福和快乐。

 

 

 

博医养生文化涉及的一些中医概念

(根据徐老师论坛讲座整理)

五藏六腑:

藏腑的概念:与西医的脏器不同,西医讲的“脏”是血肉有形的器官;中医称“藏”,意味着形、气、神三个层面,是藏腑系统;“藏”,还意指包藏在其中的东西。

五脏(同)::包括肝,心,脾,肺,肾。五脏化生和贮藏精气,满而不能实,藏而不泻;藏神;多为实质性器官;病多虚证。

六腑(同):包括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传化水谷,实而不能满,泻而不藏,以通为用;多为中空性器官;病多实证。
(注:上述提到的指精气满,指水谷实。)

脏腑的表里关系:
   
 除三焦外,五脏的肝、心、脾、肺、肾分别与五腑的胆、小肠、胃、大肠、膀胱相表里(腑为表,脏为里):
    1.
肝与胆:肝主疏泄,促进胆汁的排泄,胆汁可以涵敛肝阳、肝气;肝主谋虑,胆主决断。
    2.
心与小肠:心主血脉,小肠主化物,心阳温煦促进小肠的化物。   

    3.脾与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以降为和;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为阴土,胃为阳土。
    4.
肺与大肠:肺主肃降,促进大肠传导;大肠传导,有利于肺的肃降。

5.肾与膀胱:肾的气化促进膀胱的贮尿排尿。

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        

  (一)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肋之内。五行中肝属木,木主曲直。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主疏泄: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散而不郁的作用。
   2主藏血:指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3主筋,其华在爪:指血液充足表现于手脚灵活、有力,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     

    4开窍于目。  

(二)心:位于胸中,有“心包”卫护于外。五行中心属火。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主血脉: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2主藏神:指心有主宰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3主汗液:指心与汗有密切关系。

  4其华在面:指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可从表面的色泽反映出来。

  5开窍于舌:指舌为心之外侯,又称舌为心之苗   

(三)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五行中属土。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主运化: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2主统血: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不使其逸出脉外的作用。
 3主升清:指脾气上升,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转输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为气血营养全身。
 4主肌肉、四肢:人体肌肉、四肢所需的营养,靠脾化水谷精微以供给。
 5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指食欲、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

 (四)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五行中肺属金。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主气、司呼吸: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2主宣发肃降:宣发指肺气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围的布散;肃降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3主通调水道:指肺宣发和肃降运动对体内水液的输布、排泄起着疏通和协调的作用。

 4其华在皮毛:指肺有布散水谷精微和宣发卫气于皮毛等生理功能。 
  
 5开窍于鼻:鼻是呼吸的通道。 
 
 (五)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五行中肾属水。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主藏:指藏精气(精气,指精血津液),并促使起不断充盈,防止精气无故丢失,为精气在体内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创造条件。
  2主水液代谢:指肾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
  3主纳气:指肾有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浅表的作用。
  4主骨、髓、脑,其华在发。
  5开窍于耳和二阴。       
  
 概括起来:肝主疏泄,能调节人的情志活动,协助脾胃消化;肝又藏血,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心主血脉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心通过血脉将气血运送于周身;心又主神志,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中心,在人体中处于最高的主导地位。脾主运化,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物的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脾又统血,能统摄血液不致溢出于经脉之外。肺主气,司呼吸,是人体气体交换的场所,又能宣发卫气和津液于全身以温润肌腠皮肤。肾藏精,与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密切相关,故有“先天之本”之称;肾又主水,在调节人体水液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和神。由于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所以五脏在人体生命中起着重要作用。五脏都与精神活动有关。中医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也。这就是说,肝、心、脾、肺、肾五脏都与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这里所说的精神血气魂魄,代表着不同的精神活动,并分别归属于五脏: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
    五脏虽然在生理功能上各有所司,但它们的活动不是孤立的,通过经络的联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在病理变化上也相互影响。

五脏与五体之间的关系

    人体是由脏腑、经络、皮毛、肌肉、筋骨、精髓和气血、津液等组成的一个整体。
   
 脏腑是化生精血津液,促进新陈代谢,维持人体机能活动的主要器官。分别来说,五脏是贮藏精气的,六腑是主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的。因而脏以藏为主,腑以通为用。
   
 脏腑之间无论是脏与脏、腑与腑,还是脏与腑都是互相联系的。五脏与五体等组织,以及五官七窍等器官,也都有密切的联系。五脏与五体的关系是:肝主筋、心主脉、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肾主骨。五脏与五宫七窍的关系是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和二阴(鼻、目和耳各有两窍与口合称为七窍,再加前阴后阴二窍,又称九窍)。因为五脏与五体、五官七窍相关联,所以五脏的变化,常常反映到其所属的体表组织与孔窍。

以下具体讲述五脏所主与五体的关系:

肝主筋,肝开窍于目。五行中肝属木,木主曲直。人体内所有能伸能屈的都与肝脏有关,都与人的筋有关。世卫组织早先有说,人的肚子越大人的寿命越短,这是根据相形性肥胖对人体的危害得出的结论。今天我给大家下个论断:人体的柔韧性越好人就越长寿。反之,人体哪儿都是硬梆梆的,就短寿。人体得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变差,还有强制性脊椎炎、腰椎病、颈椎病、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均为老化病,未老先衰,人变得僵硬,变脆了,都归肝管,说明肝血不能养筋,人体关节失去弹性。西医称此为退行性病变。中医则明确就是人肝血不足不能养筋,筋没有弹性了。肝血不足还会掉头发,会视力下降,会抽筋,脾气暴躁、神经性头疼。

心主血脉。主人体血脉运行。人体动脉瘀阻、狭窄引起供血不足,就会得心绞痛;静脉瘀阻就会得下肢曲张、静脉炎;心衰的会下肢浮肿,这都是心的问题。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心衰、静脉曲张、心绞痛的人都不能吃的太多,吃多了伤了小肠,间接伤了心脏及气血,会加重病情。

脾主肉。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贫血应治脾,脾不统血则生崩漏带下之症;思伤脾,易得糖尿病、得贫血症、得白血病、得血癌,道理也是思伤脾,脾不统血。这个“统”字指统摄管理,掌管之意。脾主肉,贫血的人都瘦,脸色蜡黄,正常人面色红润,肌肉有力;大胖子,长的不是肉,而是脂肪,是痰湿脾虚之症。

肺主皮毛。老年皮肤瘙痒,皮肤起黑斑,都是肺脏不好之故,因为肺主皮毛。便秘的、身上起色斑的,是肺气不足,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垃圾都给了肺,肺输布到皮肤,形成色斑。

肾主骨生髓,生髓纳气,主人一身之阴,又主人一身之阳,所以肾为先天之本。冬三月养肾是个大话题,关系到人一生的健康长寿,甚至于关系到下一代。冬天养生填肾精将有专题讲解。

人体有三焦、三关、三宝、四海:

三焦:指人的腔体分上、中、下三焦。上焦指心肺;中焦指脾胃;下焦指肝肾。

三关:人之天关在颈椎;人之人关在腰椎;人之地关在膝关节。

三宝:精、气、神。

四海:脑为髓海,肺为气海,肝为血海,膝为筋海。

三宝之精是人的生命物质,是人体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的基本结构,精藏于人的五脏中,也叫内藏:藏于肝脏的叫肝精,藏于肾脏的叫肾精,藏于肺脏的叫肺精,藏于心脏的叫心精。

三宝之气是人的生命功能,行于人的五体。五体即为人的筋、骨、皮、肉、血。人的筋、骨、皮、肉、血脉各有各的生命功能。皮肤、毛窍系肺脏所主,主的是收敛。经常怕风,皮肤过敏,爱闹鼻炎、感冒,包括哮喘、慢支、肺气肿的皆生于肺。皮裹着肉,肉是人的营养物质,保护着人的体温,储备着人的能量。人瘦了,病在脾上,干吃不长肉为脾之燥,火化实,脾之燥火将食物的能量消耗掉了,所以干吃不长肉。脾之湿,表现为肥胖,肥胖是脂肪,不是肌肉。肉的层面应该是能曲能伸的筋。所以中医说,瘦人多火,胖人多湿。这个湿,刚开始在肉上,湿渍越来越多会凝于人的血脉,所以高粘血脂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这些富贵病皆为脾脏不能运化水湿之所为,同样也是肥胖类高发疾病。

再说筋。人抽筋,靠补钙是治不了的。筋是什么?中医告诉我们,肝主人一身之筋,筋能伸能屈,身体内能伸能屈的都叫筋,身体内能伸能屈的受到伤害,也都伤到了筋,也伤到了肝。椎间盘是筋;滑膜炎,骨干僵硬也是筋;腱鞘发炎还是筋,经常抽筋也是筋。血管内膜上沉淀一些粘稠样物质,这些物质就是人的血脂血粘,系肉的层面,是脾脏运化的水湿,健康人的血管是光滑的,富贵病人血管有了粥样硬化斑块,也就是说,血管平滑肌的收缩扩张受到障碍,屈伸不力。关节的屈伸不力是僵直,血管的屈伸不力是收缩扩张的适应性下降,血管的弹性下降。所以,西医叫血管动脉硬化,中医说是肝血不足不能养育筋。人的血管、平滑肌也属于筋的范畴。所以中医对高血压、糖尿病造成的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造成的胳膊腿痉挛、肌肉的无力这些均病于肝的病症,讲究滋补肝肾,肝血能养筋。

肾精养骨。牙齿过早脱落、骨质酥松症、压缩性骨折,这些病都病在肾上。因为肾主骨生髓,所以脑萎缩是肾的病,肾精空,脑髓干;帕金森也是脑髓空虚之症;大小便失禁也是肾之病,因为肾司二便。

血脉。人的一切活动均要有血脉的滋养,所以中医说,目得血能视,手得血能射,脚得血能步,耳得血能闻,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皆离不开气血。而气血不能空投,必须有路径,等同于血液循环,淋巴循环,神经传导等一切物质的传导过程。所以心为人之冠,五脏之生杀予夺及五体之濡养灌溉都由心脏所主,心主人之血脉,其道理也就在此。所以动脉硬化是心主血脉的病,又跟脾主痰湿、肝主筋之曲直有关。所以中医五行、五脏不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也不是亲兄弟明算账,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生相克相制衡的关系。所以中医五脏养生为什么要辩证,而不是哪个脏器的病治那个,而要统一协调,就在于此。

三宝之神是在人的精与气十分充足的条件下之外在现象,对他人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神显于人的五官,目为心神,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耳显现人的肾精的亏与足;肺开窍于鼻,人鼻畅通与否表现了肺脏的好与坏;鼻之外壳——鼻头归于脾,酒糟鼻不是肺的病,是脾的病,脾有湿热之表现;唇为脾之华,唇苍白是贫血,唇润红是气血调和,唇绛紫色那是心脏有病,所以五脏开窍于五官,五官点露着五脏之神明。而这种显示不是一对一的,是多对一的。

例如眼睛。眼睛是五脏之灵。有说“五脏之灵气皆注于二目”。眼是五脏之镜子:瞳孔为肾所主,肾属水,故又称水轮;瞳孔外面黑圈(外国人有为蓝色或黄色的)为肝所主,肝属木,故又称木轮;黑眼圈外面的眼白为肺所主,肺属金,故又称金轮;两眼内角为心所主,心属火,故又称火轮;上眼皮为脾所主,脾属土,故又称土轮;五脏五腑之精气皆在二目。这就是中医望诊上五轮的医术。

神,在中医的望闻问切中,还显示着人身体的好与坏。这里的身体好指的是人能修身、齐家、治国、甚至于平天下。人有什么样的五脏六腑就有什么样的能力,就有什么样的事业,就有什么样的未来和家庭。身体结构决定人的命运,一个人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鼻正方直,大耳有伦,唇厚齿白,乃健康人之相。天庭饱满指此人有气度,心胸宽阔有魄力。地阁方圆,指此人有思想,脾脏好的人做事思想正确。唇厚齿白,唇厚不得贫血,易生养,多子多福——指肾精足;唇薄者,易懒散,易得贫血、抑郁症,肾精不足。鼻直,说明此人的脾脏好,督脉通畅,颈腰椎好,具有旺盛的精力和很强的生殖能力,肾精足,精力充沛,只要后天努力,必定事业有成。由此看出,人的能力、健康均来自于人的五脏六腑,而人的五脏六腑又表现在人脸上的开窍,五官反映五脏。

什么是五液

    “五液,中医有称:五脏化五液,肝为泪、心为汗、脾为涎、肺为涕、肾为唾。即五液是指泪、汗、涎、涕、唾。亦称之为津液五别。由于肾主水,五液与肾脏关系密切,肾水主五液,五气所化之液,悉归于脉。

心主血,血汗同源,所以汗为心之液。在病理上出汗过多,易耗伤心血,则见心悸、心慌。阳气熏蒸津液出皮毛而为汗,汗多不仅要伤津耗液,同时也会耗伤心气,故大汗淋漓不止就有可能导致亡阳的病变。也就是常说的气随液脱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临床若心气或心血不足亦可引起病理性的汗出。归纳起来有四种汗症:

一为心虚大汗症”,汗出不止,可服用酸枣仁治之。

二为心气虚的自汗症,系阳虚导致表阳不固,可服用生黄芪泡水;

三为心阴虚的盗汗症,多表现为夜里睡着后出汗,可服用六味地黄丸(中成药);女性更年期因五脏之燥而引发的盗汗症,则需用浮小麦,制成石麦干枣汤服用;

四为低血糖患者及女性产后易患的“脱汗症”,属虚脱或半虚脱状态,中医以为此症系元气大亏所致,西医叫电解质紊乱,紧急处置方:糖盐水(1勺糖加半勺盐,用开水冲泡,热着喝下;若有呕吐现象可加些姜)。

涕出于鼻,鼻为肺窍,故涕为肺液。肺司呼吸,鼻为气之通路,肺和则气道通畅且能辨别五气(五种气味)。若肺发生病变,则涕也会异常,可以从涕之改变作为肺病辨证的根据之一。若鼻干无涕,往往是肺阴虚,或津液不能上承所致;若鼻流清涕,常为风寒束肺,肺气失宣所致;若鼻流黄浊脓涕,常为热毒壅肺,肺失清肃所致等等。  

泪出于目,目为肝之窍,故泪为肝液 泪可滋润眼目,使之濡而不干涩,并能经常冲洗异物,维护目内之洁净。若发生病变时则泪的分泌出现异常。如肝阴虚,津液不足,泪无所化,则两目失养而干涩;肝感受风邪则迎风流泪而双目作痒;如肝有热,热泪胶粘,两目畏光作痛;若肝肾阴虚、老年气血虚弱、亦可见冷泪长流不止等。博医养生之水火疗法中的水法——凉白开洗目,这是千年古方,可去眼火,把白内障洗薄,把玻璃体混浊洗清,结膜炎、角膜炎洗得完全康复,洗得眼睛有神、明亮。

  唾为肾之液,唾为舌下腺所分泌之唾液,为肾所主。唾液有滑润口腔,湿润食物及清洁口腔等功能。但病变时也会发生异常。如肝肾阴虚,唾无所化则感觉口干舌干,白天口干是肾经大亏;夜里睡觉口干,晨起口干均为心肌缺血。唾为肾之液,为什么与心挂钩呢?因为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之缘故。人为什么要睡觉,中医认为,睡觉就是心肾相交,犹如人干事业,一定要有个家,叶落归根是此理也。心没家,六神无主,心神不宁,人则失眠,失眠的后果轻则抑郁,重则精神涣散,甚至精神分裂,所以失眠不单是生理层面的疾病,还是心理层面的疾病。博医养生提出,失眠调治三部曲:先睡心,指心神;后睡脑,指脑神经的抑制;尔后睡全身组织细胞,使其水火相融,阴阳平衡。睡好觉,人就有精神。精神何在?肾藏精,精从哪里生发出来?是心火给肾精以活力。睡眠的本质就是心肾相交。那这与口干有何相干?当然,晚上是肾经当令,心火回到肾水中,水火相依。所以晚上口干是心火不足,不能把肾水引上来,所以口干。胃中有热,则虫动荡于肠胃之间,气上逆导致唾液增多;有些则是胃排空有饥饿感时,出现的逆蠕动,而造成口腔分泌液增加,唾而不止,尤其青少年较多见。当然亦可因肾虚水泛而见多唾或唾液清冷。

  涎出于口,口为脾之窍,故曰涎为脾之液,且常与唾合称涎唾或唾液。有人认为涎是腮腺分泌液,有其一定道理。但如果说涎是口腔分泌液的总称似更合适。因脾开窍于口,胃与脾相互协作,脾胃功能正常,水湿得以运化,则津充液足而口中和,不燥不淡,食则能辨五味。若脾胃虚寒,水液不化,冷涎上逆则口淡乏味,泛恶涎多;若胃火炽盛,热灼津伤则口燥涎少;若胃有停食、虫积或湿热蕴结,则常见口角涎液自流,入睡尤甚,小儿更为常见。

  总之,水谷入口,其味有五,津液各走其道,五脏受水谷之津,淖注于外窍而化为五液五液者,肾为水脏,受五脏之精而藏之,肾之液,复入心而为血,入肝为泪,入肺为涕,入脾为涎,自入为唾。是以五液皆咸。所以五脏所主五液是津液淖注于外窍而致,而肾主水,故五液皆与肾有关。

自然界、人体脏腑与五行关系图一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五脏

五腑

五官

五体

五华

五情

五声

小肠

血脉

湿

长夏

肌肉

西

大肠

膀胱

注:五季中增加“长夏”季,指在夏秋之交。

 

自然界、人体脏腑与五行关系图二

五行

五脏

五腑

小肠

大肠

膀胱

五脏所藏

肝藏血

心藏神

脾藏营

肺藏气

肾藏精

五脏所伤

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忧伤肺

恐伤肾

五脏所恶

肝恶风

心恶热

脾恶湿

肺恶燥

肾恶寒

五液所属

泪为肝之液

汗为心之液

涎为脾之液

涕为肺之液

唾为肾之液

五味所入

酸入肝

苦入心

甘入脾

辛入肺

咸入肾

五味所走

酸走筋

咸走血

甘走肉

辛走气

咸走骨

五劳所伤

久行伤筋

久视伤血

久坐伤肉

久卧伤气

久立伤骨

舌分布

舌体两旁——肝胆

舌尖——心

舌体两侧——脾胃

舌体中间——肺肠

舌根——肾

:五脏按照五行所属互为母子关系:例如,在五行中肝属木、心属火,木生火,所以肝为心之母,心为肝之子。同理,心为脾之母,脾为心之子;脾为肺之母,肺为脾之子;肺为肾之母,肾为肺之子;肾为肝之母,肝为肾之子。中医讲五脏补或泻的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据此需知晓五脏之间的母子关系。

 

经络和十二正经:

    人体的经络是一个系统,它沟通内外、联系上下、纵横交错,使人体的五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经络的作用:连通内外,沟通上下,决生死,调百病,不可不通。经络,就是身体内可流动的物质——气血,一切可以运行这些物质的管道称作经络。经络作为气血的通道,以十二经脉为主。这十二条经脉也称之谓十二条正经,其中有六条阴经,有六条阳经。

    六条阴经,跟五脏相关,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及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六条阳经,跟六腑相关,包括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及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这里的太阴、少阴、厥阴及太阳、少阳、阳明是中医的专用名词。太阴指阴气最盛时,少阴指阴气稍小一点的时候,厥阴指阴阳转化的时候;少阳是阳气刚刚生发起来,太阳是阳气盛大,阳明是由阳向阴转化的时候。   

    奇经八脉:包括任、督、带、冲、阳跻、阴跻、阳维、阴维八条经脉。是储藏精气的地方。人的精气特别足时,就会溢出充实到奇经八脉中去。精气是人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也是帮助我们度过生命关键时刻的最基本的物质,如怀孕生子、治病救命等应急的情况下,就需要动用奇经八脉里储存的精气。

奇经八脉中最重要的两条经脉是任脉和督脉。祖国中医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什么是正气?指的就是人体的元气,藏在任、督二脉,滋养着五藏六腑。

带脉是所有经脉中最奇特的一条脉:所有的经脉都是竖行的,只有带脉是环腰一周,即在人腰围的地方,约束十二经脉,如果十二经脉不通就应该将带脉松一松。有的人不胖,但小肚子大,要减小肚子非常关键的就是放开带脉。

冲脉是跟胃经结合的。人体第二特征(指男、女的体态特征)的发育跟冲脉关系密切。

其它四脉,阴脉主静,阳脉主动,共同主管下肢的运动和眼睛的开合功能。所以,失眠与阴阳跻脉有一定关系,而重症肌无力、眼皮下垂很大程度是阴阳跻脉受伤了,是较难治的一种病。

 

元气与气血

    何谓元气  “人活一口气”,这气指的是元气。元气是什么? 元气是先天之气,也叫真气。人的元气从哪里来的?人的元气是从父母那里来的,是与生俱来的。元气载存于任、督二脉,元气能生化成气血,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骨、皮肉和血脉。人若元气不足,则百脉不通,百药不灵。元气是后天吃药所得不到的,只有好好吃饭、睡觉、运动和合理的中医导引术才能调固运化。博医养生文化的智慧、中西医结合的绝妙之核心,就在于对人体元气的调治。

    元气对人体的作用

元气养人的心,心主人的血脉,血脉通畅。

元气养人的肝,元气足肝血就旺,眼睛明亮(肝开窍于目),头发茂密,手指甲有营养圈,没有横纹,指肚丰满。

元气养人脾,元气足不得贫血症,月经调和;没有肌肉萎缩,也没有肌肉酸困疼痛,因为脾主人的肉,脾主运化水湿;元气足嘴唇红润(脾开窍于口)。         

元气养人肺,元气足不得鼻炎(肺开窍于鼻),不得慢支,没有哮喘,没有肺气肿,皮肤光滑,毛发光亮,因为肺主人一身皮毛。

元气养人的肾。人的元气足,肾精就足。肾精足,人就不得脑萎缩,没有骨质增生,没有浑身浮肿;元气足的人既不会胖也不会消瘦,牙齿坚固,牙龈紧紧包裹着牙齿,而一旦元气亏了,人的牙龈就会萎缩,还会得萎缩性胃炎,人的牙齿会松动,未老先衰掉牙齿,因为肾主人的骨。

人的元气足,其腰杆是直的,可自然生理弯曲;人元气足,不得颈椎病、腰椎病,不得脑萎缩,没有腰腿寒凉症,人命门的火很旺。气血是人体经络行运的原动力,人元气足,任、督二脉是畅通的,经脉畅通人可以百病不生;男人没有将军肚;女人没有妇科炎症;晚上睡觉不起夜,小便可收放自如。

元气能安和人的五藏六腑,濡养人的四肢百骸,滋养人的皮肤毛窍,贯通人体的经络。元气十足,五藏六腑全自动,人处于健康状态。健康不仅指人的身体,还包括人的心情愉悦,生物钟调和。全自动指的是人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晚上到家就该收敛,8-9点钟睏了就睡觉了,这叫养人阴;天亮自然就醒了,太阳出来了,阳气十足,人就应该工作,工作时间精力充沛;人的生活规律应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与大自然的变化一样。

 

元气与营气、卫气、宗气的关系

元气也分阴阳。保元汤补的是元气之阴,阴血足,可以生人的元阳之气(因为血为气之母)。元气与营气、卫气、宗气的关系,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限。元气生化成营气、卫气。没有元气,就没有营气、卫气。没有营、卫之气,那要宗气做什么?所以四种气不存在谁重要谁不重要。元气是根,是真气,藏于任、督二脉。元气用于滋养五藏六腑、四肢百骸、经络、皮肉和血脉之气即为营气,营气行于脉内;营气在外也有存在,存在于人的皮肤、腠理、毛发、粘膜表层。元气行于体外之气称为卫气。卫气强,人的抵抗力就强。宗气贯三通,宗气下泄,人就得胃下垂、肾下垂、低血压、腰椎间盘突出、脱肛、子宫脱垂、疝气,经常落枕 、关节脱臼,以及便秘、五更泻;宗气是不能断的,宗气断了,人就会上气不接下气,上厕所都没有力气。元气与营、卫、宗三气相关联,有气人是活的,有气人的经络是存在的,人断了气,就一命呜乎,魂魄也就散了,经络也就不存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