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编 示例透析 专题一:自然

 新的每一天 2011-01-28
下编 示例透析
专题一:自然

风雨霜雪、花草树木、虫鸟鱼兽,大自然如同一座宝库,为我们奉献着说不尽道不完的精彩;河流山川、田园郊野、日月星辰,大自然如同一个魔术匣,为我们变幻着美轮美奂的景致。孩子们对自然有着天然的好感。他们通过旅游、阅读、观看影视作品等方式了解自然,欣赏自然,产生了内心体验,就需要用口语交际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并形成主动和他人交流的良好习惯。随着年级的增高,还应当学会合理地设计参观、旅游、访谈的计划,并和同学、老师共同商讨、交流,及时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计划。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发挥景物的育人功能,使学生不仅了解自然风光、风土人情,还形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示例1:有趣的动物、植物

 

【教材版本】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简要讲述自己了解的动植物方面的趣闻或知识。

 

2.通过交流,激发对动植物的兴趣,增长有关动植物方面的知识。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搜集有关动植物方面的图文资料,了解其中有趣的知识。

 

2.准备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或植物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前播放音乐,小朋友头戴动物或者植物头饰,随音乐进场。)

 

(一)角色扮演,营造氛围

 

(师戴大象头饰,和“动物”“植物”打招呼。)

 

师:小动物们,小植物们,欢迎大家参加动植物王国举行的盛会。大家见了面,开心吗?(师生互动)

 

师:你好,鲨鱼先生!

 

生:你好,大象妈妈。

 

师:这不是海星吗?(生略)

 

师:请问,你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生略)

 

师:咦,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呀!你叫什么?生活在哪里?(生略)

 

 

 

 

设计说明

 

上课伊始,教师就创设了“动植物王国盛会”这一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动植物参加盛会,激发了学生的交际兴趣,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

 

 

(二)认识周围的“动植物”朋友

 

1.师:参加今天盛会的“动植物”朋友有我们熟悉的,也有我们不熟悉的。那么,请你先跟熟悉的朋友打个招呼,再跟新朋友认识一下吧!

 

2.生生互动。学生离开座位跟附近的朋友打招呼。

 

3.交流汇报。

 

师:刚才,你都跟哪些朋友打了招呼?你有没有认识新的朋友?

 

师:从你们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知道你们认识了好多新朋友,看来你们都很快乐。快来介绍一下吧。

 

 

设计说明

 

在营造的童话情境里,学生的角色和身份都发生了变化,这给他们带来一定的挑战。由于创设的交际情境符合学生的兴趣,采用的交际方式能够让他们表达自己的天性,因此学生敞开心扉,展开了自由自在的交际。

 

 

二、示范引路,学会介绍

 

1.师:有一位“动物”朋友也想来参加我们的盛会,可是他临时有事不能赶来,瞧,他带来了一些照片和录音,让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出示主题为“熊猫”的多媒体课件。)

 

2.“熊猫”自我介绍。

 

小朋友们好!我是大熊猫宁宁,来自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我长得十分可爱,浑身毛茸茸,肉鼓鼓的。瞧,我的头圆圆的,眼圈是黑色的,像戴了一副黑眼镜。我的四肢也是黑色的,可肚子却是白色的,黑白两色让我显得多么与众不同啊!我爱吃竹子,空闲的时候喜欢翻跟头。希望大家和我做好朋友。

 

3.师:听了这位朋友的介绍,你们都了解了什么?(学生汇报)

 

4.师:这位朋友是怎样来介绍自己的?请你再来听一遍。(学生交流,师随机板书介绍的要点,如,名字、来自哪里、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5.师:“熊猫”介绍得多好啊,如果你也能像“熊猫”一样来介绍自己,大家一定会喜欢你的。

 

(学生自由练说。)

 

 

设计说明

 

教师采用了模仿策略,利用“熊猫”的自我介绍使学生受到启发。当学生了解了自我介绍的基本方法后,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练兵场”,要求同桌之间学着“熊猫”的介绍方法互相介绍,为学生口语交际实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自我介绍,互动交流

 

(一)介绍一种海洋生物

 

1.师:今天,让我来瞧一瞧哪个“动物”打扮得特漂亮,特帅!……这不是“鲨鱼”吗?你有什么有趣的地方?来,向大家介绍介绍自己。

 

2.“鲨鱼”学着“熊猫”的介绍方式作自我介绍,一边说,一边出示鲨鱼的图片让大家欣赏。

 

3.师:听了他的自我介绍,看了鲨鱼的图片,你觉得鲨鱼有哪些有趣的地方?

 

4.师:小动物们,你对鲨鱼还有哪些了解呢?(如果学生没想到,教师可以补充,进行师生对话。比如,最长的鲨鱼有7米,有教室那么长;鲨鱼不会生病,因为它的身体里有抗癌物质;鲨鱼跟别的动物不一样,要不停地游动才能呼吸。)

 

(二)介绍一位陆地生物

 

1.师:介绍完了海洋生物,现在请一位陆地上的动物来介绍自己。哦,“变色龙”急不可耐了,我们就来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吧。

 

2.“变色龙”介绍自己。

 

3.师:通过“变色龙”的介绍,你们对变色龙有了哪些了解呢?(学生可能会谈到:原来变色龙有伪装术,怪不得平时我们很难发现这种小动物。看来小动物也有自己的防敌办法。)

 

4.师:你对他的介绍有什么建议?另外,除了“变色龙”自己的介绍,你对变色龙还有哪些了解呢?(学生评议、补充)

 

(三)介绍一种植物

 

1.师:“动物”介绍了不少,该由有趣的“植物”来介绍了。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植物?就请他来介绍吧!

 

2.某个“植物”进行介绍。

 

3.其他学生交流听后的收获,或补充新的内容,或对介绍进行评议。

 

设计说明

 

因为有了模仿、小组交流等环节的铺垫,此时,学生介绍起来比较自然。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对介绍的同学提建议并进行顺势指导,这也是一种不露痕迹的、有效的互动方式,对学生应对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四、转换语言,介绍新朋友

 

1.师:你想和哪位“动物”“植物”成为好朋友呢?可以离开座位,把自己最有趣的地方介绍给它。

 

要求:讲的同学要讲清楚,听的同学要仔细听,不懂可以向对方提问。

 

2.随着音乐《找朋友》,“动植物”开始找自己的好朋友,互动介绍。

 

3.请一对同学上台,相互介绍对方。

 

要求:一个同学在介绍时,另一个同学要仔细听,如果对他的介绍满意就表示感谢,如果不太满意,就作补充。

 

4.师:听了他们的介绍,其他“动植物”想给他们提点建议吗?

 

 

设计说明

 

相互介绍的前提是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上述教学设计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好朋友之间先相互介绍,然后再把好朋友介绍给别人,整个过程轻松、自然,既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这次活动让我们认识了那么多有趣的动物和植物。大自然真是个无比神奇的王国,希望你们不断地认识世界,探究自然界的奥秘,从小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大自然的更多奥秘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杨晓燕)

 

示例2:奇妙的动物世界

 

【教材版本】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能自然大方地和同学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动物奇特的生活习性,或自己和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把话说完整。

 

2.听别人讲话,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在交流中,增强亲近动物、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的音像或图片资料,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回忆自己与这种动物之间的有趣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放飞想象,引入话题

 

1.师:同学们喜欢动物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声音,听到它们的叫声,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动物吗?(课件依次播放青蛙、知了、蟋蟀、猫、狗、鸟儿等动物的声音。)

 

2.学生交流自己听到了哪一种动物的叫声,并说明是怎么猜出来的。

 

3.师:同学们,大自然里的动物多得数也数不清,它们不仅发出的声音独特而奇妙,模样也各不相同,生活习性也多种多样。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更多、更奇妙的动物,讲述自己和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好吗?

 

4.揭示交际话题并板书:奇妙的动物世界。

 

 

设计说明

 

教学伊始,通过播放各种动物声音的课件,让学生回忆起自己所熟知的各种动物,并通过想象、猜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表达欲望,将学生的感官与思维引导到语言实践中来,把学生带入具体的交际情境。

 

 

二、示范介绍,引导交际

 

1.教师示范介绍自己与动物的一件趣事。

 

2.师: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说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听了老师介绍后的感受;对动物新的了解;对教师介绍内容的评价等等。)

 

3.师:除了老师的这种方法,你认为还可以怎样进行介绍?

 

①用小动物的口吻来介绍。

 

②与同伴合作表演。(动作、声音)

 

③模拟采访的方式。

 

……

 

 

设计说明

 

师生互动交际,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来介绍奇妙的动物,吸引听众。

 

 

三、自主合作,感受交际快乐

 

1.自主练说。

 

1)在学生准备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要说的有哪几种动物,有什么内容。

 

2)教师提示:介绍同一种动物的同学可以合作,创造出新的介绍方式。

 

2.组内互说。

 

1)在学生个体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分组交流。

 

2)小组成员间互动交流,教师参与到小组的交流中去,并依据交际重点作相应的指导,引导学生讲得生动具体。

 

3)要求每位学生认真倾听,确定代表本组在班上交流的人选。

 

设计说明

 

以上两个环节的教学,先由学生个体自主梳理、试说,让学生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再进行小组合作,互动交流,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交际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交流、表达的范围。

 

 

3.多向互动。

 

1)师:刚才,组内同学都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可以感受到你们的交流一定非常精彩。现在请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让我们一起分享动物世界的奇妙。

 

2)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认真倾听,适时进行评价,有疑问的同学在听后可以提出自己不明白、想知道的问题,讲的同学要给予说明,其他同学也可以进行补充。

 

发言列举1:(学生戴上头饰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一只小蜗牛。瞧,我的身上背着漂亮精巧的“小楼房”,我喜欢在潮湿的地方爬行寻食。每当高温干旱季节,我就躲进自由舒适的“小楼”里避暑──夏眠。这时我能分泌一种黏液,把壳口封闭起来,用来抵御烈日炎炎的酷暑。每到晚秋季节,我又开始搬家。我常爬到石缝、洞穴中或钻到地下隐居起来。然后再重新躲进小楼,分泌黏液,封闭壳口,抵御寒气,在冬眠中度过寒冬腊月,直到第二年春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如,小蜗牛,你为什么要背着“小楼房”呢?小蜗牛,你的黏液还有什么作用啊?

 

发言列举2:我家里养着一条狗,是全黑的。每天我放学回家,它都会在门口迎接我。每当我要吃饭时,我总忘不了先给它吃。时间久了,我们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这位同学的发言不够具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现场采访,帮助学生把话说具体。如,请问你家的小狗是怎样迎接你的?你每天喂小狗吃什么呢?你和小狗之间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啊?

 

发言列举3:(两位学生准备了道具,互相配合表演。)

 

学生1:我是一条凶猛的鳄鱼。

 

学生2:我是一只弱小的燕千鸟,但我的胆量大得惊人,我常去鳄鱼大哥的身上寻找小虫吃,甚至敢进入它的嘴里,与它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不信,你瞧,它张开嘴了,示意我飞进去了。(学生表演燕千鸟在鳄鱼嘴里吃食。)

 

学生2:哦,今天的食物,味道可真鲜呀!

 

学生1:看,我现在将嘴闭上,这只燕千鸟不是成了我的美食吗?

 

学生2:鳄鱼大哥,请张开嘴吧!我要出来了。

 

学生1:好。(鳄鱼张开嘴让燕千鸟飞出来。)对这只自己送上门来的小鸟,我可不忍心吃掉它。因为它是我的朋友,我的“口腔护理专家”。你可别小瞧了它。只要我吃完了食物,张大嘴,这只小鸟就会飞进入我的口腔中啄食鱼、蚌、蛙等肉屑和寄生在我口腔内的水蛭。

 

学生2:我十分愿意为我的鳄鱼大哥效劳,它可是我的衣食父母呀!

 

(注:可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或提问。)

 

4.重组小组。

 

1)师:听了小朋友们的介绍,你一定有很大的收获,小朋友对什么感兴趣,或者还想了解什么动物,请你走到其他组去,听听他们的介绍,谈谈自己的想法。

 

2)师:听了他们的介绍,你又知道了什么呢?把你的收获告诉同桌。

 

 

设计说明

 

班级交流,既为全体学生提供示范,又是落实多向互动的凭借,是提升交际质量的重要保证。特别是重组小组,再次交流,能促进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动物,作更深入的了解。

 

 

四、拓展延伸,体会人与动物的和谐

 

1.播放课件。

 

1)马戏团动物与人合作的精彩表演,感受动物们为大家带来的欢乐。

 

2)经过驯化后的动物拥有了更独特的本领,成了人们的好帮手。(如,警犬、导盲犬、海豚。)

 

3)我国现已建成了动物自然保护区,成立受伤的动物保护中心,对它们进行救治。

 

2.请学生说说看了以上三段资料后的感受。

 

3.师: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彼此分享着动物朋友给我们带来的许多快乐,回去后,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让他们了解我们的收获,并请他们提提意见或加以补充。

 

设计说明

 

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体验到了动物们的聪明与可爱,感受到只有爱动物,动物才更信任人类,人与动物之间才能和谐相处。教师的总结谈话,把交际活动从课内引向课外,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这一安排注重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朱春芽)

 

示例3:走,我们去春游

 

【教材版本】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和同学一起,认真商讨怎样组织一次有意义的春游活动,并制订一个春游方案,在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了,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你们想出去找找春天吗?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组织一次有意义的春游活动。

 

二、明确要求

 

1.自读课题和要求,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任务。

 

2.围绕“制订春游方案”这个任务,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1)春游的时间、地点。

 

2)春游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3)春游时开展的集体活动。

 

4)活动中注意的事项。

 

3.师: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需要讨论什么?(自由补充)

 

4.师:在上述内容中,你觉得哪几项需要进行重点讨论?(第2项、第3项)

 

三、分小组讨论

 

1.分组。

 

1)和好朋友组成春游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610人为宜。

 

2)选出组长,负责本次讨论和小组的管理。

 

设计说明

 

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学习者之间的争论、交流,使学生超个人化的建构,达到深刻而全面的理解目的。

 

 

2.提出讨论要求。

 

1)围绕上述话题讨论,力求有创造性。

 

2)各抒己见,团结协作。

 

3)别人发言时要学会倾听,同时进行必要的补充。

 

4)做好记录(可以采用表格来记录,表格样张附后)。

 

5)根据讨论记录,确定最佳方案,形成书面计划草案。

 

3.重点讨论的问题。

 

1)春游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可列春游准备工作表。

 

①考虑的内容。如:

 

娱乐活动:棋牌类(象棋、军棋、扑克牌等)、书籍、球类(羽毛球、足球等)……

 

环境卫生:垃圾袋、餐巾纸、牙签、一次性杯子……

 

休息用具:塑料垫

 

食物准备:适当的食物

 

医药用品:创可贴、红药水、风油精……

 

摄影器材:照相机……

 

②重点谈谈怎样准备食物,从合理、适量、节约等方面考虑(也可考虑共同分享),填写食物购买计划。

 

③上述几方面的准备工作(除食物准备外),能否由小组成员分别承担?学生采用自我申报和组长确定的方式进行分工,并说说这样分工的理由。填写分工表。

 

2)春游时可以开展哪些集体活动?

 

①春游时尽管同学们带了玩具,但是不能因为自己玩而忽视集体活动。请你考虑春游时适合610人开展的集体活动,介绍怎么玩。

 

②组长组织大家从同学们的发言中选择最适合的12个活动。

 

 

 

四、评选最佳方案

 

1.每组选出一人和老师一起组成评审组。

 

2.各组推荐代表到讲台前陈述各自的春游方案,组员补充发言。

 

3.评审组及其他组对每组的方案提出质疑,要求其答辩,双方展开讨论。

 

 

设计说明

 

在此环节的陈述、答辩中,教师应提醒学生不能强词夺理,咄咄逼人,要理解对方,尊重对方;阐述自己的观点应清楚明白,做到言之有据,以理服人,培养交际中的文明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辩论中不断吸纳对方的正确意见,学习更加客观、全面、深刻地看问题。

 

 

4.评审组给各组的方案打分,选出最佳方案,全班再共同完善。评分要求:

 

1)活动方案可操作性强,有一定的创意。

 

2)小组代表陈述清楚、有条理。

 

3)小组成员善于和其他组成员互动,既能以理服人坚持自己的观点,又能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

 

 

设计说明

 

这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再发展阶段。教师把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不仅再次创设了一个口语交际的契机,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五、应用方案

 

春游的时候,按照大家商定的方案去做。

 

 

 

附件:

 

小组讨论记录表

 

时间

 

地点

 

准备工作

娱乐活动

 

环境卫生

 

食物准备

食物购买计划

 

 

 

……

 

分工安排

 

 

 

精选

活动

 

 

其他

 

 

(韩艳萍)

示例4: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教材版本】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能具体生动地向大家讲述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的了解,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乡村景象的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文、音像资料以及有趣的农具、具有乡土气息的小制作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进乡村

 

(播放乡村景象的课件,音乐响起。)

 

1.师:同学们,前不久,我们走进田园,体验了乡村生活,至今大家还意犹未尽。今天,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好吗?

 

课前,老师请大家准备了有关的资料,你准备了什么?能介绍给同桌的小伙伴吗?

 

2.同桌相互交流。

 

 

设计说明

 

教师以“你准备了什么”这一具有挑战性的话题,把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积极性极大地调动了起来。

 

 

二、任务驱动,深入交际

 

1.师:为了让更多同学了解田园生活,今天咱们举行一个“走进田园”展览,好吗?

 

2.根据大家所带的物品将教室分成几个区,如,绘画摄影区、工具区、表演区、朗诵区、歌舞区,携带同一类物品或喜欢同一项目的同学集中到一个展区。

 

3.要求:能根据不同的物品或项目进行不同的介绍。如,

 

1)介绍图片、摄影作品,要说清楚画面内容,还可以借助图片、音乐使介绍更生动。

 

2)介绍农具、器皿,要说清楚物品的样子、特点和用途,可以通过当场演示,使介绍更清楚、更吸引人。

 

3)介绍表现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的文章,不仅要介绍文章的大意,还可以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4)介绍乡村戏剧、习俗,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进行。

 

三、分组交流,评选最佳作品

 

1.同一个展区的同学相互介绍自己的物品。

 

2.一位同学介绍时,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疑惑的问题,还可以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补充。

 

3.每组评选出一个最佳展品,并说说评选的理由。

 

 

设计说明

 

创设“评选最佳作品”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孕育表达欲望,自然而然形成生生互动的交际过程;也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创设真实、自由、有价值的应用场景,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鉴别能力和言语品评能力。

 

 

四、分组汇报,感受美好生活

 

1.田园风光美如画。

 

师:乡村的天是那么蓝,水是那么清,绿树掩映中的农家小院是那么宁静。谁带我们去领略优美的田园风光?

 

绘画组(实物投影演示),派代表解说。

 

摄影组(实物投影演示),派代表解说。

 

师:其他同学看了他们的作品,听了他们的解说,还有补充吗?

 

2.乡村生活乐趣多。

 

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家生活恬静而充实。你在乡下生活过吗?

 

表演组代表表演乡村生活的画面。

 

师:你了解到的农家生活是怎样的?看了他们精彩的表演,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们吗?

 

3.乡土农具风情浓。

 

师:镰刀、锄头、犁铧是农家人劳作时必不可少的伙伴;而蝈蝈笼、竹帘、竹席,各种有趣的小编织,则体现了农家人的心灵手巧。

 

农具组代表向大家展示镰刀、锄头、犁铧等农具以及蝈蝈笼、竹帘、竹席等具有乡土气息的制作。介绍它们的用途,或说明是怎么搜集到的。

 

师:听了他们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想和他们交流吗?

 

4.田园诗歌意盎然。

 

师:清醇的泉水和袅袅炊烟和着蛙声入眠,飞舞的燕雀和萋萋芳草伴着朝阳苏醒,有多少人向往那种恬淡和舒适。让我们用诗、用歌、用舞表达我们心中的向往吧!

 

朗诵组朗读表现田园生活的诗歌,如,《游山西村》《四时田园杂兴》《听听,秋的声音》。

 

歌舞组展示搜集到的歌曲,如,《乡间的小路》《小燕子》《捉泥鳅》《数鸭子》。

 

其余学生可以跟着念、跟着唱。

 

5.日新月异新农村。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广阔的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请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乡村发展变化的资料。

 

 

设计说明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主要源泉。教师主动帮助学生搭起“交际”的舞台,创设开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舞台上表达、展示,享受成功的愉悦。

 

 

五、再创情境,升华情感

 

(播放乡村景象的课件,音乐响起。)

 

师:田园风光是那么美丽,田园风情是那样迷人,田园生活令人向往,让我们踏着乡间的小路,再次走进美丽的乡村吧!

 

 

 

 

设计说明

 

再次播放课件,回味乡村景象,使学生情感得以升华。

 

 

(郑黎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