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日] 石原结实 著
中信出版社
体温下降的原因2
日本还有“盐川”、“盐岛”、“盐原”一类的地名。人们给运送盐的“盐路”所经过的地方起了和“盐”有关的名字,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盐的重要性。
一般所知的盐有杀菌、 引出食物的香味、温暖身体、将体液的渗透压保持在一定程度,维持水分的代谢和pH值(酸碱平衡)、增进食欲、解除体内有毒物质的毒素等作用。含有纳、氯、镁、碘等约100种矿物营养素的粗盐对健康更有益。
氧(空气)极为重要,3分钟不呼吸就会丧命。但吸气过度会引起过呼吸症,导致手脚麻痹、痉挛和昏迷。所以,“呼吸”就应该像字面这样,“呼出、再吸进”才是健康的。
所以,把盐排出体外后再充分摄入,不仅不会对身体有害,还可以给身体带来好处。盐和水分是一起行动的,所以平时通过体力劳动、运动、泡澡、桑拿和温泉等方式充分排汗,再用后面要介绍的胡萝卜苹果汁和生姜红茶补充水分后再排尿(排出盐分),这样一来,就大可放心地遵从本能充分摄取盐分了。
水分摄取过度
日本人死因第2名的心肌梗塞和第3名的脑梗塞都是血栓症,所以医生建议大家“每天摄入2升水”、“尽量勤喝水”等等。但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中医在2000年前就有“水毒”一词,来警告人们水分摄取过度是有害的。在下雨或者潮湿这种空气中水分较多的天气里,身体状况不如干燥晴朗的天气,换句话说就是“不快指数上升”。
体外的水分(湿气)多的时候人就会状态不佳,那么体内水分过剩的时候(水毒)自然就会产生更多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睡觉时着凉了会腹泻,并常伴有腹痛。这样,“冷”、“水”、“痛”的三角关系就形成了。
有人进入开了冷气的房间会头痛(冷→痛),有人下雨的时候会腰痛或膝痛(水→痛),而每个人淋了雨都会觉得冷(水→冷),这些状况大家可能都经历过。
不管多么健康的人,如果冬天在山上遇到意外,就算没有外伤也有可能会冻死。一天之中体温和气温最低的凌晨3点到5点死亡率最高,在这个时间段,哮喘和异位心绞痛也比较容易发作,患有失眠症的人一般也是在这段时间醒过来。
所以说,人类(还有动物)的身体变冷会对健康和生命产生重大影响。当我们体寒时,身体会排出多余的水分,从而温暖身体。像着凉感冒会打喷嚏流鼻涕,得了重病会出虚汗,偏头痛的人会呕吐(排出胃液这种水分),老人夜里尿频等等,都是身体为了排出多余水分来升高体温而产生的反应。
这种观点,将体内水分过剩(水毒)导致的疾病分为以下几种:
【过敏】
鼻炎(打喷嚏、流鼻涕)、哮喘(稀薄的水状痰)、结膜炎、皮炎都属于排出体内多余水分的“体寒”症。
【青光眼】
清洁晶状体的房水过剩会导致眼压上升、眼角痛、头痛以及呕吐。
【美尼尔氏综合征】
掌管平衡的水分——内耳淋巴液如果过剩,平衡就会被破坏,导致眩晕、耳鸣等症状产生。为减少内耳的水分会出现呕吐的症状。
【带状疱疹】
沿坐骨神经或肋间神经长出的水疱。西医认为病因之一是免疫力低下。但自然医学认为,这种症状是身体借疱疹来排出多余水分。
【心率过快和心律不齐】
就算用西医的方法对心脏进行全面检查,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检查不出心脏异常的。体内如果存在多余的“水”和“冷”,心脏就会加快跳动让体温上升,从而消耗多余的水分,这就是心率过快。
这其中有些不正常的状态就是心律不齐了。发烧时体温每上升1℃心率会增加10次。反过来,心率加快,体温也会随之上升。
过度饮食
近50年来,日本人的饮食状况发生了巨大改变,米和薯类的摄取量急剧下降,而以肉、蛋、牛奶、黄油、蛋黄酱为代表的高热量的西方食品摄取量急剧上升。
这类食物和白米饭、白面包、蛋糕这样的精细食品都缺乏食物纤维,但由于柔软好嚼,所以非常容易吃多。这类食物摄取过多就会导致体温下降(体寒)。虽然我们平时认为不吃才会体寒,但其实恰恰相反。
在安静时,人体中能够产生较多热量的器官是肌肉、肝脏以及大脑等。而如果吃了很多食物,为了消化掉它们,血液就会向肠胃集中,这样一来,流入高产热器官——肌肉、肝脏和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而在这些器官中进行的代谢便会减弱,体温就下降了。
我在伊豆经营的果汁断食保养所曾对大约100人的断食前、中、后的体温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断食中以及断食后比断食前的体温平均上升了0.3~0.5度。
饮食过度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原因。而饮食过度导致体温下降,于是脂肪和糖分的燃烧也随之下降,这就构成了代谢综合征的另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