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风是在“寒露”节气前后,受北方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3℃,并伴随有大风、干燥、或者阴雨的天气,也称为“秋寒”。寒露风是南方双季晚稻生育后期较为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寒露风对晚稻危害很大,一般可降低结实率20%左右,往往使晚稻造成严重减产。 寒露风根据其天气特点可分为干冷型和湿冷型两种类型。
干冷型寒露风以晴冷干燥为特点,日平均气温比较低,白天日照多,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而夜间气温低,受冷空气南下影响,相对湿度小于60%。由于低温干燥,使晚稻体内水分失调、颖花柱头凋萎、花药干瘪,影响晚稻正常抽穗、扬花、灌浆,形成空壳粒,降低结实率,甚至出现“包颈穗”现象,使产量大辐度下降。 湿冷型寒露风以低温阴雨、少日照为特点,连日的低温阴雨和光照不足,使晚稻生长受阻,颖壳闭合,花药不能开裂,无法授粉,对晚稻的光合作用产生不利,影响晚稻抽穗、开花、灌浆,形成空秕粒。 对大面积种植的晚稻而言,目前尚没有很有效的预防“寒露风”的措施。不过,“寒露风”危害的轻重与栽培管理及肥水条件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根据气象预测,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寒露风”危害。广大农户应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收听收看当地天气预报,如遇寒露风出现,需采取一些有效的应急措施。以水调温、调湿,改善田间小气候。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大,灌水可以提高田间温度和湿度,减少叶面蒸腾。“寒露风”来时立即灌灌水5-10厘米深水,以水保温,有条件的地方,田间可施草木灰或喷施增温剂,增加抗寒能力。待“寒露风”过后逐渐排浅。如果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低,则采用日排夜灌方法保护田间温度。另外,也可以采用人工喷雾、人工喷灌方法,能有效提高田间温、湿度。 风前增施抗风肥,风后及时补肥。对于长势较弱,转赤过度的禾苗,在“寒露风”灾害入侵前3天,宜适施氮肥,这样可以增强水稻抗性,减少包颈现象,防止早“收尸”。但氮肥施用量必须恰当,如果用量过多,会造成叶色贪青,不仅容易遭受病虫害,而且由于碳素养分耗费多,反而降低耐寒能力。受“寒露风”侵害后,稻株活力普遍有减弱现象,因此要及时补肥,以恢复稻株活力,促进灌浆,保证谷粒饱满。 “寒露风”期间或过后进行根外追肥。这是抗击“寒露风”比较好的措施。可喷施尿素、磷肥、尿、草木灰、氯化钾等。具体方法有:每亩用磷肥3斤+尿10斤+水120斤喷施;每亩用尿素1斤+磷肥2斤+草木灰20斤+水120斤喷施;每亩用尿素1斤+钾肥1斤+水120斤喷施;每亩用尿素1斤+磷肥0.5斤+水120斤喷施;单喷磷肥40倍液或尿素200倍液或磷酸二氢钾500倍液效果也较好。此外,喷生长激素增产灵、赤霉素、微量元素钼铵酸、腐植酸钠等,在适量氮磷肥的配合下也有一定增产效果。 抓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因“寒露风”过后,禾苗会受机械损伤或倒伏,易引起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也易造成稻飞虱等病虫的危害,因此要密切注意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抓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此外,根据品种的生育期长短和当地的安全齐穗期,确定晚稻的播、插期,争取在“寒露风”害出现前抽穗开花,避过“寒露风”危害。再者,要选种“抗寒性”比较强的水稻品种,一般来说,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抗寒抗病性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