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膝头痛1蹲厕会带来的膝关节病-针推专家钱德金

 昵称2214470 2011-02-01

蹲厕,会带来膝关节病

    现在社会,很多家庭卫生间已都是坐厕,众观大众仍是蹲厕为多。理由是卫生,不会交叉感染;第二易打扫;第三节约用水,起码小便的冲水会比坐厕少得多;缺点嘛,蹲厕不舒服。

    何止蹲厕不舒服!

   张太太和小李子,二人一老一小,一女一男今天都因蹲厕,不约而同地到我门诊求治膝关节的疼痛。

    他们膝关节疾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一) 膝关节一侧或二侧都有明显的压痛。

    二) 上下楼梯因患肢膝关节疼痛而受限,下楼梯更痛,须侧身而一步等着一步而下。

    三) 膝关节屈伸疼痛或因疼痛而受限。比如说,睡觉时屈着膝关节,当不小心伸腿时就会膝关节疼痛而致醒,或坐后起身,膝关节疼痛而一时站立不起。

    四) 下蹲丶步履受限,跛行。

    五) 严重者膝关节肿胀,以股四头肌肿痛为主;膝后缘肌腱牵拉痛。

    六) 临床试验: 旋转试验: 阳性;提拉研磨试验: 阳性。

    如完全符合以上特点,就可以诊断为: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

    而李太太和小李子病因却都来源于:蹲厕。

    李太太因便秘而蹲厕时间较长,完解后起身后则出现膝关节痛,后来越来越重而不能忍受,方知欲看病,经朋友介绍前来诊治。

    小李子喜爱蹲厕行“出口”之实时:看当曰报纸,一举二得也。前十余曰就感到左膝有点问题,今晨行事后突然不能自已站起来。遂前来诊治。

    蹲厕,还会带来膝关节其它的疾病,例如:半月板损伤(撕裂)膑韧带劳损膝膑骨下脂肪垫损伤交叉韧带损伤腓总神经麻痹等等,但以副韧带损伤为临床多见。所以今天注重谈了膝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的鉴别诊断。而其它膝关节疾病临床上都有临床检查方法去鉴别诊断。

    另外,膝内外副韧带损伤当然还有其它原因所造成。这里不赘叙。

    在这里还要补充说明一点的是膝内(外)侧副韧带损伤与半月板损伤(撕裂)的鉴别。

    鉴别要点在于:半月板损伤膝关节内有响声,而且在步履时有交锁现象,就是行走时膝关节会突然听咔嚓一声响,膝关节被卡住动弹不得,似被锁住一样,需慢慢忍痛活动膝关节,又听见一声响,又可跛行。这个现象临床叫,交锁现象。研磨试验: 阳性。可进行碘造影和其它影像检查,如关节镜等作为确诊依据。

    为什么蹲厕会对膝关节存在如此之大的危害?

    一)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凡关节都由结缔组织韧带所连系,韧带是在肌肉的二端,而且血液循环较薄弱,人在下蹲时,内外侧副韧带在膝关节内的侧,受力最大,则易损伤。

    二) 内外侧副韧带是对膝关节左右摇摆起稳定作用,而人在下蹲后时间较长,当站起来由于腿部麻木,或因肌疲劳身子不稳,用力不均时,内外侧副韧带就会首当其冲受累,受损。

    三) 有关资料显示,人体屈膝30度,膝关节承受压力和体重相等;屈膝60度,膝关节压力为体重4倍;屈膝90度,所承受的压力是体重的6倍。

    这就不难看出,咱们的膝关节的健康还与蹲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自然与下蹲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膝关节内外侧损伤的治疗,针灸和推拿是最佳治疗方法,也应首推针灸和推拿。

    针灸 : 采用我所创治疗此疾固定针法,名曰:“膝十字针法”。此针方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发表在<<江苏中医杂志>>上。

    具体方法: 取3寸针二枚,一枚沿内(外)副韧带沟向后方向刺入,另一枚则在阔筋膜张肌的远端向下刺入,正好与第一针呈“十字”型,故名曰:膝十字针。我在创此这固定针法后20多年临床屡治均效果非常显著,领先于其它疗法。其医理我不在这里赘述。

    中西医者,不妨可复制。

    推 拿: 这里主要说推拿手法之手劲:柔为主,柔中带刚,以“一指禅推拿”手法为上。千万不要忘记要松解半膜肌腱和半腱肌腱。

    如何保护膝关节:

    一) 膝关节首先要保暖,这是懒人方法之一。

    二) 敲“二郎腿”的时间不宜长。

    三) 在锻炼膝关节时,蹲,不要低于90度角,也不要使膝关节疲劳,任何锻炼都要量各人之力而行,切记适度二字,贵在坚持。

    四) 不要让膝关节长时间保特一个角度。如果工作等需要必须如此,在站起来时,或要改变角度时,可先活动一下膝关节,或用手借物支撑。保持用力均匀。

    五) 穿高跟鞋的女士在上下楼梯丶台阶,在路面不平,在灯光较暗的路面时要十分小心,保持膝关节丶踝关节的平稳。

    六) 老年人最好不要用蹲厕,可在蹲厕上加个可移动的坐便具,市场有卖。年轻人最好速战速决,不可同时看报丶看书什么的一举二得或多得。

    七) 下蹲后站立速度也不能过快。除了对膝关节保护外,还要保护心脑血管。

    此文暂写到这里。在上数篇有关肌肉保健丶肌肉健康,对颈肌综合症的鉴别诊断文章均末能与广大网友丶博友相见,也不知本文是否会被屏蔽。听“天”由命罢了!在这个健康群中,才会这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