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网,中国功夫网全面转发“鞍山通背拳成立”实况中国功夫网周全转发“鞍山通背拳成立”实况。除实况外,还全文转载了鞍山通背拳学会主席单长文的讲话。在众里寻他千百度公司搜就可以收到了。下面,是鞍山通背拳学会主席单长文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武林同仁、弟姐妹们、伴侣们,大家好: 2009年是我们祖国诞辰一甲子的大庆之年,是我们国家取得辉煌成就,继往开来的一年。陪同着普天同庆,意犹未尽之际,今天,期待已经久的鞍山市武术协会通背拳学会正式成立了!这是个值得庆祝的大喜日子。承蒙四海嘉宾的厚爱,接受邀请前来祝贺,并给我们带来了天下武林之亲情。在这里,我代表鞍山市武术协会、通背拳学会对众位领导及嘉宾的光临表示最强烈热闹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平易近族名贵的文化遗产,国之瑰宝。它是人在与天斗与地斗中而产生;在人与人斗中而发展;在社会生产生活斗争实践中不断成熟、定形。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内涵和外延一直与中华平易近族文化相生相伴,同步发展。其精深的文化理念犹如浩瀚的大海,具有伟大的包容量和负载能力。在中国的武术史上,各地区流传着大约129个不同流派,都凝结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平易近的智慧与知识,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中通背拳就是中华武术百花圃中一朵奇葩。婉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下面我就趁这个难得的机会,简要介绍一下通背拳,望大家耳顺。 一、祁家通背拳概况 1、通背拳的传说、流传与发展 通背拳亦称过通臂拳等。最早的传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由白猿公(人称“白猿道人”,姓白名流口,字衣三,号动灵子,四川峨眉山的司马玄空)所创;宋朝又有赵匡胤三打韩通的故事;据说宋朝少林寺还曾传习“韩通通臂拳”。美丽的传说虽很动听,但不能作为史料。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目前查到的是明末学者黄宗在《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的《六路歌诀》中记载有“佑特别高明的本领臂最为高”之语;其子黄百家在《学萁初稿——王征南先生传》中,进一步为六路注释“通臂长拳也”。说明在明朝即已经流行。此“长拳”之意与“太极拳长拳也”意思类同。意指连绵不断,如江河大海,口若悬河也。清代以后,在平易近间流传的通臂拳名称很多:有心机通臂拳、情意通臂拳、六合通臂拳、祁家通背拳、白猿通臂拳、劈挂通臂拳、洪洞通臂拳、太极通背拳、刀螂通背拳、五行通背拳、通臂长拳、通背猿猴等等。其中祁家通背拳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在我国北京、河北、天津、辽宁、上海、云南、浙江、江苏、山东、山西、四川等地均有不同的流传。而其他通背拳多数在历史上、内容上与祁家通背拳均有上下、左右、前后不同的渊源。在本省内鞍山、大连、沈阳、本溪、营口等地流传的多属祁家通背拳范围。 祁家通背拳形成于清代嘉庆末期、道光初年(通背枪谱系道光二年所书可证明)。由河北冀梁城西南三十里大郭村人祁信,在河北固安县宫小市镇贾家店(亦同兴店)开山立万,并与其子祁太昌共同完成造拳。其内容是心机通背拳(南边郄(qie)师傅换枪传入)与六合长拳并融入大枪之法共冶为一炉。称“祁家门”,亦“祁家通背拳”。(有通背拳大师胡悦昙在1933年所写《南游日记》中记述)。祁信被后人称作“老师祖”;祁太昌称作“少师祖”。技艺以枪、刀、手为主,亦称“通背三绝艺”。后经七、八代人近二百年历史不断传承、研究并发展,使之成为中华武林中著名拳种之一。近代著名杰出代表人物有刘月亭、田瑞卿、张策、许让、修剑痴、刘澎、刘智、胡悦昙、翟树贵等,均名动江湖,在继承、推广、发展祁家通背拳真理方面,做出了伟大孝敬。后学中由于历史的局限,各位传人获得的传授多少不同,科学性不同,个人形体特点不同,智力、知识、爱好、习气、悟性、体会等也不同,故流传直到现在,风格特点均有不同,甚至偏差较大,但渊源颇深。 以上所述,在本人编著,由人平易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祁家通背拳》一书中,有所详述。 2、祁家通背拳技击的主要风格特点 祁家通背拳是以单操、散手、技击为主,套路为辅,内外双修的练功要领,具有很强的技击性、养生性。功行久之,即能防身自卫,又能强体健身,祛病延生。 什么叫武术?传统概念:武者打也,术乃要领也。即技击的要领。锻炼内容就是:一、如何打上,二、打上如何。如何打上属于艺,打上如何属于功,练艺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所以技击内容是武术的“魂”。 通背拳是象形取意:即形取长臂猿臂长,动作轻灵活快,发力相对较长,即意长、力长之技击特点。乃取其法,而非单一取形。 祁家通背拳心法有10个字:长、严、连、整、顺、近、巧、灵、活、准。 心劲有20个字:冷、弹、脆、快、硬、沉、长、活、软、巧、重、猛、轻、撞、抖、涵、蓄、粘、连、随。 “整”为劲之总纲;滚、钻、撞为三大总劲。 其风格特点概括起来是:“刚柔相济,动静相机,虚实结合,奇正相生,开合有度,长短互用,三折九扣,三尖一线,周身虚灵,混元一气,空化为首,沾衣发劲,进锐退连,势险节短,元神不滞,神化无穷”。这些词义不是溢美之词,而是艺达奥境的真实写照。当然刚开始学固是不能。 3、祁家通背拳的主要内容 通背拳是以“活”法为根源,要松开全身所有枢纽关头、节点,达到经络畅通,气血畅通。包括:六大站桩;活臂八法;活腕八法;拍打功法等基本功。还有技击步法:有圆形步、方形步,两大种类。老门以碾、闪步,为主;少门以提膝步为主。拳法内容有四大总法;36手筑基;72散传,共108单操手。分六步功法、三步艺境。其三步艺境是:一打招,明拳内之法也;二打意,明心内之法也;三化境,拳法之外也。如功行久之,并上体,可化腐朽为神奇矣。 通背枪法:祁家枪法名扬天下,祁家家传枪谱系清道光二年所书,实属珍本。秘不传人,非入室弟子不得见也。其枪法实乃罗、杨两家枪法之英华,乃当世著名枪法之一。包括10种主要断法;32枪点;36基本枪法;分枪之本,枪之法,枪之根,枪之点;祁门十二杆等内容。实乃祁门看家之根本。如能百倍其功,方可知古人留法、立意之深远,大有举一废百之感。历史上枪法出名者代有传人:祁信、祁太昌、李忠、神枪崔敬、大枪许让、刘月亭、修剑痴、胡悦昙等人均睥睨江湖。清代官府在崔敬的墓志铭中赞道:“人枪合一,高绝人寰”。古来传此枪法,须要熟读“易经”、“兵法”,志在保国定家邦。如今懂此枪法者已经不多矣,大有失传之势,急待保护,传承这份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背刀法:气焰如虹,不求花架,素以凶猛快捷,精妙绝伦享誉武林,非一般花刀可比。其内容:八种步法;十三个刀点;三十六种招法,故称八步十三刀。古来善使刀者亦代有传人。飞刀陈庆、祁太昌、王占春、刘智、田瑞卿、刘月亭、胡悦昙、杨步蟾、张 武等人。从技击意义上讲,如今周全系统得此刀法,又上体者,凤毛麟角。但愿后学能继承光大矣。 祁家通背拳套路是技击招法的节节连接,不是体操,亦不是舞蹈,更不是杂耍。乃是技击要领的匡助练习要领。 祁家通背拳先是枪法定形,后用枪换拳、换刀,再进一步融合、衍化、发展、定形。祁门兵器还有“祁门剑”亦称“截杀”,“祁门棍”,“双镢”,飞镖“飞刀”等。艺不在多,而在精,可谓通背拳的枪、刀、手,形简意繁,深不可测,毕其一生,亦不能穷尽矣。 4、祁家通背拳的理论基础 “武术虽曰小道,亦大道也。”中华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的。祁家通背拳亦如此,其中与拳学相伴,交融的就是最早揭示事物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古典哲学辩证说,即《易经》的阴阳说,亦“道”也。《黄帝内经》进行了高度概括:“阴阳者,六合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不测谓之神”,“阴阳相济,首尾相连”等等的阴阳说,一直指导着祁家通背拳的发展。通背枪谱中写到:达者“举凡消长变化之理,进退存亡之道,吉凶悔吝之机,无不洞若观火。保身保国皆所宜为”。祁家通背拳总论中的“动静论”,“刚柔论”,“虚实论”,“奇正论”,松紧、开合、曲直、进退等等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更是在阴阳变化观指导下,具体到各个方面的理论基础,贯穿通背拳学始终。还有中国儒、释、道等家的文化思想对传统武术及武德的影响至深、至远。 胡悦昙大师1933年在《南游日记》中就提出解释武学的6个方面:一、武术哲理;二、生理;三、武术与道功;四、武术与禅;五、明体用;六、找功劲。修剑痴大师所说“矛盾之理亦如是也。”这足以说明传统的哲学思想及文化理念,是指导祁家通背拳的理论基础。 另外当今习拳则要以现代哲学,辩证法(矛盾论)结合在当今仍有现情意真实义的古典哲学、辩证法(含易经)、力学、人体科学、心理学、兵法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反对封建迷信及邪理玄说,力求不要误导众生。 二、为何要成立通背拳学会,其目的意义如何? 1、通背拳虽好,由于历史的原因,通背拳的传承,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呈现出“求师不容易,得法更难”,基础走窄,技艺下滑的态势。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第一,受到家、门、宗、派等宗法小团体利益思维的桎梏,形成“法不传六耳”,“技行于秘”的保守封闭状况。正如明朝大将戚继光所说:“后世鲜有得其奥者,偶有之,或者秘而不授,或者传而失真”。第二,极端功利主义影响武术失真,有些人不去精心求索,只知皮毛,离真已经远,过度求利,误人误己。第三,古来习武者,率多不文,真实的武学文献,拳术专著,寥若星辰,多为粗泛之笔,达不到无啻(chi)见面亲口传的水平,后学从无求骥。而前辈所留拳谱,没有颠末口传心授者,很难看懂领悟,拳谱成为了摆设。即使有的专著,也在“不得外传”思想束缚下,尘封于世,散落平易近间。第四,市场经济大潮的来临,年轻人多奔生计出息,形成为了老年人习“武”健身,青年人歌舞升平的社会现象,后继乏人。 2、传统武术在平易近间有很深厚的群众基础,真实的武术也深藏平易近间,但平易近间习武老师水平参差不齐,动作不规范,有偏差,广大习武者渴求对传统武术科学指导。 如今时代不同了,改革开放使新旧思想碰撞,挑战与机遇共存。武术的发展也要顺势而行。胡悦昙先生在1933年就提出“武术要与时俱进。”我们必须认识到前辈们智慧心血的形成晶体,便是通背门传人的,更是中华平易近族的。我们要破除保守思想的禁锢,顺应新时代的变化,不使祁家通背拳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我们这一代有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一定要有所担当,否则我们将对不起老祖宗。 那么有人要问:你们要担当,可有资格?可有能力?纵横观天下,凭着前辈的传授,数十年武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我们自傲有资格、有能力去完成担当。许多人总爱谈老子的“天人合一”,其实质就是要许多人:认定方向;精确定位;坚决行动。历史的要求,客观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成立“鞍山市武术协会通背拳学会”。绝不能让祁家通背拳尘封于世或者名存实亡,给后学留点念想。“学会”成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将为中华武库保留一脉真理,将在鞍山以致全国的武术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三、我们的任务 学会的同志们,我们首要任务就是在鞍山及全国保护、继承、发展祁家通背拳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吾习武一生,不求闻达,惟欲把前辈心血形成晶体流传下来,能给后学以启迪,光大中华武术文化遗产,我心愿足矣。 任务之二,打开封闭之门,成立通背拳学会馆,边研究边讲授,适当扩大基础队伍,择人而授莫忘传。团结广大武术爱好者,为普及提高群众性武术运动,为全平易近健身做出新的孝敬。 任务之三,开展学术研究,对前辈们留下的浩繁拳谱、枪谱、刀谱,尤其是中兴之祖胡悦昙先生所留《南游日记》,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的研究,取其真知,去其谬误,为后学提供可信、实际、科学,人社会上巴望又可及的中、高端武学论文、专著,使之香火不断。在中华武库宝典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品德自律 1、明确习武之目的: 古往今来,习武者目的皆有不同,武术是技击术,可为形形色色之人所用。本门传承正统思想,从大势上要:“乱世不可忘文章,生平不可废武备”,“大可以乐成名、立事业;上可定国安邦,下可防护自身”,“至于隐居山林,清闲世外,石室虽小,别有六合,五车书、三尺剑、一炉香,乃吾道中之高明者耳。”如今,对个人而言,习武目的主要是为了防身自卫,强体健身,祛病延生。心态平和,悠悠自得,乐在其中。 2、德意双馨 古人云:“文以凭心,武以观德”,“武以德立”,“德为艺先”。武德是习武之人品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传统武术精神是中国儒家文化伦理精神在武术中的体现,其主要内容是:仁、义、礼、智、信、勇6个字,“仁”为核心。还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理念。现代武德是在批判吸收传统武德内容基础之上建立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系统重要的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是:爱国益平易近、正义平和、修身养性、文明礼貌等。什么是“修身养性”?传统的“身”是“不品德的欲望之体”,“性”是品德的“本我”,所以“身”要“修”,“性”要“养”。“要用品德的我,克服欲望的我”。脱离己身,无物可求矣。前辈常教导我们:“小胜靠智,大胜凭德”。因此习武之人应将正义、尊大、顺势、求是,作为生存之道。修得高尚的品德情操,方能德艺双馨,立世六合间。 通背拳学会成员要尊重各门各派武林同仁,学习各家之所优点,方可启于大通,艺臻奥境。有人说:“通背拳是百门的钥匙”,我增补说:“通背拳是来自百门”。古人云:“道并行而不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武林同源,万法归宗,艺到化境,门派已经无矣。门派只是习武者的切入点而已经,乃过程耳。诚言,不能数典忘祖矣。 我们要共同主正义、彰大道,为维护鞍山市的武林团结、社会安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设置装备摆设做出我们的孝敬。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武林前辈、同志们、伴侣们,我怀着万分的诚意,但愿各位能鼎力相助,大力支持。在鞍山市体育局、体育总会的领导下,使鞍山市通背拳学会康健成长,共同去完成我们的历史使命。莫道吾辈不努力,可使传统再生辉。让我们携起手来大力宏扬平易近族精神,共同浇灌中华武术之花,开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花朵,迎接真实的中华武术发展的“大空间”时代。 2010年就要到来了。借此机会向大家送上一声祝愿,祝愿与会的同志们:合家欢喜、幸福美满! 对向鞍山市通背拳学会成立给予经济方面等大力支持的兄弟姐妹、伴侣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2009年11月8日 加载中,请稍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