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尉缭子》

 赤松图记 2011-02-03

『战威』

  凡兵,有以道胜,有以威胜,有以力胜。讲武料敌,使敌之气失而师散,虽形全而不为之用,此道胜也。审法制,明赏罚,便器用,使民有必战之心,此威胜也。破军杀将,乘闉发机,溃众夺地,成功乃返,此力胜也。王侯知此,所以三胜者,毕矣。

  夫将之所以战者,民也;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夺则走。

  刑未加,兵未接,而所以夺敌者五:一曰庙胜之论,二曰受命之论,三曰踰垠之论,四曰深沟高垒之论,五曰举阵加刑之论。此五者,先料敌而後动,是以击虚夺之也。善用兵者,能夺人而不夺於人。夺者,心之机也。

  令,所以一众心也。不审所出,则数变,数变则令虽出,众不信也。出令之法:虽有小过,无更;小疑,无申。事,所以待众力也。不审所动则数变,数变则事虽起,众不安也。动事之法:虽有小过,无更;小难,无戚。故上无疑令,则众不二听;动无疑事,则众不二志。古率民者,未有不能得其心,而能得其力者也;未有不能得其力,而能致其死者也。

  故国必有礼、信、亲、爱之义,而後民以饥易饱;国必有孝、慈、廉、耻之俗,而後民以死易生。故古率民者,必先礼信而後爵禄,先廉耻而後刑罚,先亲爱而後托其身焉。民死其上如其亲,而後申之以制。

  古为战者,必本气以励志,励志以使四支,四支以死五兵。故志不励则士不死节,士不死节,虽众不武。励士之道:田禄之实、饮食之粮,民之所生,不可不厚也;爵列之等、死丧之礼,民之所营,不可不显也;乡里相劝、死丧相救、丘墓相从,民之所归,不可不速也。必因民之所生以制之,因其所营以显之,因其所归以固之。如此,故什伍如亲戚,阡陌如朋友。故止如堵墙,动如风雨;车不结辙,士不旋踵,此本战之道也。

  地所以养民也,城所以守地也,战所以守城也。故务耕者,其民不饥;务守者,其地不危;务战者,其城不围。三者,先王之本务也,而兵最急矣。故先王务尊於兵,尊於兵,其本有五:委积不多,则士不行;赏禄不厚,则民不劝;武士不选,则士不强;备用不便,则士横;刑诛不必,则士不畏。先王务此五者,故静能守其所有,动能成其所欲。

  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故患无所救。故曰:举贤用能,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贵政养劳,不祷祠而得福。故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事。圣人所贵,人事而已矣。

  故战者必本乎率身以励众士,如心之使四支也。勤劳之事,将必从己先,故暑不立盖,寒不重裘;有登降之险,将必下步;军井通而後饮,军食熟而後食,垒成而後舍。军不必食,亦不火食;饥饱、劳逸、寒暑,必身度之。如此,则师虽久不老,虽老不弊,故军无损卒,将无惰志。

『战权』

  兵法曰:「千人而成权,万人而成武。权先加人者,敌不力交;武先加人者,敌无威接。」故兵贵先胜於此,则胜彼矣;弗胜於此,则弗胜彼矣。凡我往则彼来,彼来则我往,相为胜败,此战之理然也。

  夫精诚在乎神明,战权在乎道所极。有者无之,无者有之,安所信之。

  先王之所传闻者,任正去诈,存其慈顺,决无留刑。故知道者,必先图不知止之败,恶在乎必往有功。轻进而求战,敌复图止,我往而敌制胜矣。故兵法曰:「求而从之,见而加之,主人不敢当而陵之,必丧其权。」

  凡夺者无气,恐者不可守,败者无人:兵无道也。意往而不疑则从之,夺敌而无败则加之,明视而高居则威之:兵道极矣。

  其言无谨,偷矣;其陵犯无节,破矣;水溃雷击,三军乱矣。必安其危,去其患,以智决之。高之以庙胜之论,重之以受命之论,锐之以踰垠之论,则敌国可不战而服。

『治本』

  凡治人者何?曰:非五谷无以充腹,非丝麻无以盖形。故充腹有粒,盖形有缕。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夫无雕文刻镂之事,女无绣饰纂组之作。

  木器液,金器腥。圣人饮於土,食於土,故埏埴以为器,天下无费。今也,金木之性不寒,而衣绣饰;马牛之性食草饮水,而给菽粟。是治失其本,而宜设之制也。春夏夫出於南亩,秋冬女练於布帛,则民不困。今裋褐不蔽形,糟糠不充腹,失其治也。

  古者,土无肥墝,人无勤惰。古人何得,而今人何失耶?耕有不终亩,织有日断机,而奈何寒饥!盖古治之行,今治之止也。

  夫谓治者,使民无私也。民无私,则天下为一家,而无私耕私织。共寒其寒,共饥其饥。故如有子十人,不加一饭;有子一人,不损一饭,焉有暄呼酖酒以败善类乎!民相轻佻,则欲心兴,争夺之患起矣。横生於一夫,则民私饭有储食,私用有储财。民一犯禁,而拘以刑治,乌有以为人上也。善政执其制,使民无私。为下不敢私,则无为非者矣。反本缘理,出乎一道,则欲心去,争夺止,囹圄空,野充粟多,安民怀远,外无天下之难,内无暴乱之事,治之至也。

  苍苍之天,莫知其极;霸王之君,谁为法则?往世不可及,来世不可待,能明其世者,谓之天子。所谓天子者,四焉:一曰神明,二曰垂光,三曰洪叙,四曰无敌。此天子之事也。

  野物不为牺牲,杂学不为通儒。今说者曰:「百里之海,不能饮一夫;三尺之泉,足止三军渴。」臣谓:「欲生於无度,邪生於无禁。」。太上神化,其次因物,其下在於无夺民时、无损民财。夫禁必以武而成,赏必以文而成。

『武议』

  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於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万乘农战,千乘救守,百乘事养。农战不外索权,救守不外索助,事养不外索资。
  夫出不足战、入不足守者,治之以市。市者,所以给战守也。万乘无千乘之助,必有百乘之市。

  凡诛赏者,所以明武也。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喜者,赏之。杀之贵大,赏之贵小。当杀而虽贵重,必杀之,是刑上究也;赏及牛童马圉者,是赏下流也。夫能刑上究、赏下流,此将之武也。故人主重将。

  夫将提鼓挥枹,临难决战,接兵角刃。鼓之而当,则赏功立名;鼓之而不当,则身死国亡。是存亡安危在於枹端,奈何无重将也!夫提鼓挥枹,接兵角刃者,此将事也。君以武事成功者,臣以为非难也。古人曰:「无蒙冲而攻,无渠答而守,是谓无善之军。」视无见,听无闻,由国无市也。夫市也者,百货之官也。市贱卖贵,以限士人。人食粟一斗,马食菽三斗;人有肌色,马有瘠形,何也?市有所出,而官无主也。夫提天下之节制,而无百货之官,无谓其能战也。

  起兵,直使甲胄生虮蝨者,必为吾所效用也。鸷鸟逐雀,有袭人之怀、入人之室者,非出生也,後有惮也。

  太公望行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盟津,遇七十余主而不听,人人谓之狂夫也。及遇文王,则提三万之众,一战而天下定,非武议安得此合也。故曰:「良马有策,远道可致;贤士有合,大道可明。」

  武王伐纣,师渡盟津,右旄左钺,死士三百,战士三万。纣之陈亿万,飞廉、恶来身先戟斧,陈开百里。武王不罢市民,兵不血刃,而克商诛纣,无祥异也,人事修不修而然也。

  今世将考孤虚,占咸池,合龟兆,视吉凶,观星辰风云之变,欲以成胜立功,臣以为难。夫将者,上不制於天,下不制於地,中不制於人。故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无天於上,无地於下,无主於後,无敌於前。一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胜兵似水。夫水,至柔弱者也。然所触,丘陵必为之崩;无异也,任专而触诚也。今以莫邪之利,犀兕之坚,三军之众,有所奇正,则天下莫当其战矣。

  吴起与秦战,舍不平陇亩,朴樕盖之,以蔽霜露。如此何也?不自高人故也。乞人之死不索尊,竭人之力不责礼。故古者,甲胄之士不拜,示人无以烦也。夫烦人而欲乞其死、竭其力,自古至今,未尝闻矣。将,受命之日,忘其家;张军宿野,忘其亲;援枹而鼓,忘其身。吴起临战,左右进剑。起曰:「将专主旗鼓尔。临难决疑,挥兵指刃,此将事也。一剑之任,非将事也。」

  三军成行,一舍而後成三舍,三舍之余,如决川源。望敌在前,因其所长而用之;敌白者垩之,赤者赭之。

  吴起与秦战,未合,一夫不胜其勇,前获双首而还。吴起立命斩之。军吏谏曰:「此材士也,不可斩!」起曰:「材士则是矣,非吾令也。」斩之。

『守权』

  凡守者,进不郭圉,退不亭障,以御战,非善者也。豪杰雄俊,坚甲利兵,劲弩强矢,尽在郭中,乃收窖廪,毁拆而入保,令客气数十百倍,而主之气不半焉。敌攻者,伤之甚也,然而世将弗能知。

  夫守者,不失险者也。守法:城一丈,十人守之,工食不与焉。出者不守,守者不出。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千而当万。故为城郭者,非特费於民聚土壤也,诚为守也。千丈之城,则万人守之。池深而广,城坚而厚;士民备,薪食给;弩坚矢强,矛戟称之。此守法也。攻者不下十余万之众,其有必救之军者,则有必守之城;无必救之军者,则无必守之城。若彼城坚而救诚,则愚夫蠢妇无不蔽城尽资血城者。期年之城,守余於攻者,救余於守者。若彼城坚而救不诚,则愚夫蠢妇无不守陴而泣下,此人之常情也。遂发其窖廪救抚,则亦不能止矣。

  必鼓其豪杰雄俊,坚甲利兵,劲弩强矢并於前,么麽毁瘠者并於後。十万之军顿於城下,救必开之,守必出之。出据要塞,但救其後,无绝其粮道,中外相应。

  此救而示之不诚,示之不诚,则倒敌而待之者也。後其壮,前其老,彼敌无前,守不得而止矣。此守权之谓也。

『攻权』

  兵以静固,以专胜;力分者弱,心疑者背。夫力弱,故进退不豪,纵敌不擒,将吏士卒,动静如身。心疑必北,则计决而不动,动决而不禁。异口虚言,将无修容,卒无常试,发攻必衄,是谓疾陵之兵,无足与斗。

  将帅者,心也;群下者,支节也。其心动以诚,则支节必力;其心动以疑,则支节必背。夫将不心制,卒不节动;虽胜,幸胜也,非攻权也。

  夫民无两畏也,畏我侮敌,畏敌侮我。见侮者败,立威者胜。凡将能其道者,吏畏其将也;吏畏其将者,民畏其吏也;民畏其吏者,敌畏其民也。是故,知胜败之道者,必先知畏侮之权。

  夫不爱悦其心者,不我用也;不严畏其心者,不我举也。爱在下顺,威在上立;爱故不二,威故不犯。故善将者,爱与威而已。

  战不必胜,不可以言战;攻不必拔,不可以言攻。不然,虽刑赏不足信也。信在期前,事在未兆,故众已聚不虚散,兵已出不徒归;求敌若求亡子,击敌若救溺人。

   囚险者,无战心;挑战者,无全气;斗战者,无胜兵。凡挟义而战者,贵从我起;争私结怨,贵以不得已。怨结虽起,待之贵後。故争必当待之,息必当备之。

  兵有胜於朝廷,有胜於土功,有胜於市井。斗则得,服则失。幸以不败,此不意彼惊惧而曲胜之也。曲胜,言非全也。非全胜者,无权名。故明主战攻之日,合鼓合角,节以兵刃,不求胜而胜也。

  兵有去备彻威而胜者,以其有法故也,有器用之早定也。其应敌也周,其总率也极。故五人而伍,十人而什,百人而卒,千人而率,万人而将,已周已极。其朝死则朝代,暮死则暮代。

  权敌审将,而後举兵。故凡集兵:千里者,旬日;百里者,一日,必集敌境。卒聚将至,深入其地,错绝其道,栖其大城大邑,使之登城逼危,男女数重,各逼地形,而攻要塞。据一城邑,而数道绝,从而攻之。敌将帅不能信,吏卒不能和,刑有所不从者,则我败之矣。敌救未至,而一城已降。

  津梁未发,要塞未修,城险未设,渠答未张,则虽有城,无守矣。远堡未入,戍客未归,则虽有人,无人矣。六畜未聚,五谷未收,财用未歛;则虽有资,无资矣。夫城邑空虚而资尽者,我因其虚而攻之。法曰:「独出独入,敌不接刃而致之。」此之谓矣。

『将理』

  凡将,理官也,万物之主也,不私於一人。夫能无私於一人,故万物至而制之,万物至而命之。

  君子不救囚於五步之外,唯钩矢射之,弗追也。故善审囚之情,不待箠楚,而囚之情可毕矣。笞人之背,灼人之胁,束人之指,而讯囚之情,虽国士,有不胜其酷而自诬矣。今世谚云:「千金不死,百金不刑。」试听臣之言,行臣之术。虽有尧舜之智,不能开一言;虽有万金,不能用一铢。

  今夫系狱,小圄不下十数,中圄不下百数,大圄不下千数。十人联百人之事,百人联千人之事,千人联万人之事。所联之者,亲戚兄弟也,其次婚姻也,其次知识故人也。是农无不离其田业,贾无不离其肆宅,士大夫无不离其官府。如此关联良民,皆囚之情也。兵法曰:「十万之师出,日费千金。」今良民十万,而联於囹圄,上不能省,臣以为危也。

『将令』

  将军受命,君必先谋於庙,行令於廷,君身以斧钺授将曰:「左、右、中军,皆有分职,若踰分而上请者,死。军无二令;二令者诛,留令者诛,失令者诛。」
  将军告曰:「出国门之外,期日中,设营表,置辕门。期之,如过时,则坐法。」
  将军入营,即闭门清道。有敢行者,诛;有敢高言者,诛;有敢不从令者,诛。
『天官』

  昔梁惠王问尉缭曰:「吾闻黄帝有刑德,可以百战百胜,其有之乎?」尉缭曰:「不然。黄帝所谓刑德者,以刑伐之,以德守之,非世之所谓刑德也。世之所谓刑德者,天官、时日、阴阳、向背者也。黄帝者,人事而已矣。何以言之?

  今有城於此,从其东西攻之,不能取;从其南北攻之,不能取。此四者,岂不得顺时乘利者哉?然不能取者,何也?城高池深,兵战备具,谋而守之也。由是观之,天官、时日不若人事也。

  天官之阵曰:背水阵者,为绝军;向阪阵者,为废军。武王之伐纣也,背漳水、向山之阪而阵,以万二千击纣之亿有八万,断纣头,悬之白旗。纣岂不得天官之阵哉?然而不胜者,何也?人事不得也。

  楚将公子心与齐人战,时有彗星出,柄在齐。柄所在胜,不可击。公子心曰:『彗星何知!以彗斗者固倒而胜焉。』明日与齐战,大破之。

  黄帝曰:『先稽己智者,谓之天子。』以是观之,人事而已矣。」

『原官』

  官者,事之所主,为治之本也。制者,职分四民,治之分也。贵爵富禄必称,尊卑之体也。

  好善罚恶,正比法,会计民之具也。均地分,节赋敛,取予之度也。程工人,备器用,匠工之功也。分地塞要,殄怪禁淫之事也。

  守法稽断,臣下之节也。明法稽验,主上之操也。明主守,等轻重,臣主之权也。明赏赉,严诛责,止奸之术也。审开塞,守一道,为政之要也。下达上通,至聪之听也。知国有无之数,用其仂也。知彼弱者,强之体也。知彼动者,静之决也。

  官分文武,惟王之二术也。俎豆同制,天子之会也。游说间谍无自入,正议之术也。诸侯有谨天子之礼,君臣继世,承王之命也。更号易常,违王明德,故礼得以伐也。官无事治,上无庆赏,民无狱讼,国无商贾,成王至正也;服奉下迵,成王至德也。

『制谈』

  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刑乃明。金鼓所指,百人尽斗,则陷行乱阵;千人尽斗,则覆军杀将;万人齐刃,则天下莫能当其战矣。
  古者,士有什伍,车有偏列。鼓鸣旗麾,先登者未尝非多力国士也,先死者亦未尝非多力国士也。

  损敌一人,而损我百人,此资敌而损我甚焉,世将不能禁。征役分军而逃归,或临战自北,则逃伤甚焉,世将不能禁。杀人於百步之外者,弓矢也;杀人於五十步之内者,矛戟也。将已鼓,而士卒相嚣;拗矢、折矛、抱戟,利後发。战有此数者,内自败也,世将不能禁。士失什伍,车失偏列,奇兵捐将而走,大众亦走,世将不能禁。夫将能禁此四者,则高山陵之,深水绝之,坚阵犯之。不能禁此四者,犹亡舟楫,而绝江河,不可得也。

  民非乐死而恶生也,号令明,法制审,故能使之前。明赏於前,决罚於後,是以发能中节,动则有功。

  令百人一卒,千人一司马,万人一将,以少诛众,以弱诛强。试听臣言其术,足使三军之众。诛一人无失刑,父不敢舍子,子不敢舍父,况国人乎!

  一贼仗剑击於市,万人无不避之者,臣谓:「非一人之独勇,万人皆不肖也。何则?必死与必生,固不相侔也。」听臣之术,足使三军之众为一死贼。莫当其前,莫随其後,而能独出独入焉。独出独入者,王霸之兵也。

  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能当者,谁?曰:「桓公也。」。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今天下诸国士所率无不及二十万众者,然不能济功名者,不明乎禁舍开塞也。明其制,一人胜之,则十人亦以胜之也;十人胜之,则百千万人亦以胜之也。故曰:「便吾器用,养吾武勇,发之如鸟击,如赴千仞之谿。」

  今国被患者,以重宝出聘,以爱子出质,以地界出割;得天下助卒,名为十万,其实不过数万尔。其兵来者,无不谓其将曰:「无为人下,先战。」其实不可得而战也。

  量吾境内之民,无伍莫能正矣。经制十万之众,而王必能使之衣吾衣,食吾食。战不胜,守不固者,非吾民之罪,内自致也。天下诸国助我战,犹良骥騄耳之駃,彼驽马鬐兴角逐,何能绍吾气哉?

  吾用天下之用为用,吾制天下之制为制。修吾号令,明吾刑赏,使天下非农无所得食,非战无所得爵;使民扬臂争出农战,而天下无敌矣。故曰:「发号出令,信行国内。」民言有可以胜敌者,毋许其空言,必试其能战也。视人之地而有之,分人之民而畜之,必能内有其贤者也。不能内有其贤,而欲有天下,必覆军杀将。如此,虽战胜而国益弱,得地而国益贫,由国中之制弊矣。

『兵谈』

  量土地肥墝而立邑,建城称地,以城称人,以人称粟。三相称,则内可以固守,外可以战胜。战胜於外,福产於内,胜福相用,犹合符节,无异故也。

  治兵者,若秘於地,若邃於天,生於无。故开之,大不窕;关之,小不阂,明乎禁舍开塞。民流者亲之,地不任者任之。夫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制则国治。富治者,车不发轫,甲不出橐,而威服天下矣。故曰:兵胜於朝廷,胜於丧纪,胜於土功,胜於市井。不橐甲而胜,主胜也;阵而胜,将胜也;战胜,臣胜也。

  兵起,非可以忿也。见胜则兴,不见胜则止。患在百里之内,不起一日之师;患在千里之内,不起一月之师;患在四海之内,不起一岁之师。

  将者,上不制於天,下不制於地,中不制於人。宽不可激而怒,清不可事以财。夫心狂、目盲、耳聋,以三悖率人者,难矣。

  兵之所及,羊肠亦胜,锯齿亦胜;缘山亦胜,入谷亦胜;方亦胜,圆亦胜。重者,如山如林,如江如河;轻者,如炮如燔,如漏如溃;如垣堵压人,如云霓覆人也。令之聚不得以散,散不得以聚;左不得以右,右不得以左。兵如总木,弩如羊角。人人无不腾陵张胆,绝乎疑虑,堂堂决而去。


『兵教上』

  兵之教令,分营居陈,有非令而进退者,加犯教之罪。前行者,前行教之;後行者,後行教之;左行者,左行教之;右行者,右行教之。教举五人,其甲首有赏。弗教,如犯教之罪。离地者,自揭其伍。伍内互揭之,免其罪。

  凡伍临陈,若一人有不进死於敌,则教者如犯法之罪。凡什保什,若亡一人,而九人不尽死於敌,则教者如犯法之罪。自什以上,至於裨将,有不若法者,则教者如犯法者之罪。凡明刑罚,正劝赏,必在乎兵教之法。

  将异其旗,卒异其章,左军章左肩,右军章右肩,中军章胸前。书其章曰:某甲某士。前後章各五行,尊章置首上,其次差降之。

  伍长教其四人,以板为鼓,以瓦为金,以竿为旗。击鼓而进,低旗则趋;击金而退,麾而左之,麾而右之;金鼓俱击而坐。

  伍长教成,合之什长;什长教成,合之卒长;卒长教成,合之伯长;伯长教成,合之兵尉;兵尉教成,合之裨将;裨将教成,合之大将;大将教之,陈於中野,置大表三,百步而一。既阵去表,百步而决,百步而趋,百步而骛,习战以成其节,乃为之赏罚。

  自尉吏而下,尽有旗。战胜得旗者,各视所得爵之,以明赏劝之心。战胜在乎立威,立威在乎戮力,戮力在乎正罚。正罚者,所以明赏也。

  令民背国门之限,决死生之分,教之死而不疑者,有以也。令守者必固,战者必斗;奸谋不作,奸民不语;令行无变,兵行无猜;轻者若霆,奋敌若惊。举功别德,明如白黑,令民从上令,如四肢应心也。前军绝行乱陈,破坚如溃者,有以也。此谓之兵教。所以开封疆,守社稷,除患害,成武德也。

『兵教下』

  臣闻人君有必胜之道,故能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则威加天下,有十二焉:一曰连刑,谓同罪保伍也。二曰地禁,谓禁止行道,以网外奸也。三曰全车,谓甲首相附,三五相同,以结其联也。四曰开塞,谓分地以限,各死其职而坚守也。五曰分限,谓左右相禁,前後相待,垣车为固,以逆以止也。六曰号别,谓前列务进,以别其後者,不得争先登不次也。七曰五章,谓彰明行列,使卒不乱也。八曰全曲,谓曲折相从,皆有分部也。九曰金鼓,谓兴有功,致有德也。十曰陈车,谓接连前矛,马冒其目也。十一曰死士,谓众军之中有材力者,乘於战车,前後纵横,出奇制敌也。十二曰力卒,谓经旗全曲,不麾不动也。

  此十二者教成,犯令不舍。兵弱能强之,主卑能尊之,令弊能起之,民疏能亲之,人众能治之,地大能守之。国车不出於阃,组甲不出於橐,而威服天下矣。
  兵有五致:为将忘家,踰垠忘亲,指敌忘身,必死则生,急胜为下。
  百人被刃,陷行乱阵;千人被刃,擒敌杀将;万人被刃,横行天下。
  武王问太公望曰:「吾欲少间而极用人之要?」望对曰:「赏如山,罚如谿。太上无过,其次补过。使人无得私语。诸罚而请不罚者,死;诸赏而请不赏者,死。」
  伐国必因其变。示之以财,以观其穷;示之以弊,以观其病。上乖下离,若此之类是
伐之因也。
  凡兴师,必审内外之权,以计其去。兵有备阙,粮食有余不足,校所出入之路,然後兴师伐乱,必能入之。

  地大而城小者,必先收其地;城大而地窄者,必先攻其城。地广而人寡者,则绝其厄;地狭而人众者,则筑大堙以临之。无丧其利,无夺其时;宽其政,夷其业,救其弊,则足施天下。

  今战国相攻,大伐有德。自伍而两,自两而师,不一其令。率俾民心不定,徒尚骄侈。谋患辨讼,吏究其事,累且败也。日暮路远,还有挫气。师老将贪,争掠易败。

  凡将轻、垒卑、众动,可攻也;将重、垒高、众惧,可围也。凡围必开其小利,使渐夷弱,则节吝有不食者矣。众夜击者,惊也;众避事者,离也。待人之救,期战而蹙,皆心失而伤气也。伤气败军,曲谋败国。

『兵令上』

  兵者,凶器逆德;争者,事之末也。王者所以伐暴乱,而定仁义也;战国所以立威侵敌也;弱国所以不能废也。

  兵者,以武为栋,以文为植;以武为表,以文为里;以武为外,以文为内。能审此三者,则知所以胜败矣。武者,所以凌敌分死生也;文者,所以视利害、观安危。武者,所以犯敌也;文者,所以守之也。

  专一则胜,离散则败。陈以密则固,锋以疏则达。卒畏将甚於敌者,战胜;卒畏敌甚於将者,战败。未战,所以知胜败者,固称将於敌也,敌之与将犹权衡焉。

  兵以安静治,以暴疾则乱。出卒陈兵,固有恒令;行伍疏数,固有恒法;先後之次,固有适宜。恒令者,非追北袭邑,攸用也。先後不次则失也,前失後斩。

  兵之恒阵,有向敌者,有内向者;有立陈者,有坐陈者。夫向敌,所以备外也;内向,所以顾中也。立陈,所以行也;坐陈,所以止也。立坐之陈,相参进止,将在其中。坐之兵剑斧,立之兵戟弩,将亦居中。

  善御敌者,正兵先合,而後扼之,此必胜之术也。陈之斧钺,饰之旗章;有功必赏,犯令必死。存亡死生,在枹之端。虽天下有善兵者,不能御大鼓之後矣。

  矢射未交,长刃未接。前噪者,谓之虚;後噪者,谓之实;不噪者,谓之秘。虚、实、秘者,兵之体也。

『兵令下』

  诸县去军百里者,皆为守御之备,边县列候,各相去三、五里。闻大军为前御之备,战则皆禁行,所以安内也。

  内卒出戍,令将吏授旗鼓戈甲。发日,後其将吏出於县部界者,以坐後戍法。兵戍边一岁,遂亡,不从其将吏,比於亡军。父母妻子知之,与同罪;弗知,赦之。

  卒後将吏至大将所一日,父母妻子尽同罪。卒逃归至家一日,父母妻子弗捕执及不言,亦同罪。

  诸战而亡其将吏者,及将吏战而死,卒独北而还,其法当尽斩之。前吏弃其卒而北,後吏能斩之而夺其卒者,赏。军无功者,戍三岁。

  三军大战,若大将死,而从吏五百人以上不能死敌者,斩。大将左右近卒在陈中者,皆斩。余士卒,有军功者,夺一级;无军功者,戍三岁。

  战亡伍人,及伍人战死不得其屍,同伍尽夺其功;得其屍,罪皆赦。

  军之利害,在国之名实。今名在军,而实在家;军不得其实,家不得其名。聚卒为军,有空名而无实,外不足以御敌,内不足以守国,此军之所以不给,将之所以夺威也。

  臣以谓卒逃归者,同舍伍人及吏,罚入粮为饶。名为军实,是有一军之名,而有二实之出。国内空虚,自竭民岁,曷以免奔北之祸乎?

  今以法止逃归、禁亡军,是兵之一胜也;什伍相连,及战斗则卒吏相救,是兵之二胜也;将能立威,卒能节制,号令明信,攻守皆得,是兵之三胜也。

  臣闻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士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下杀其十一。能杀其半者,威立海内;杀十三者,力加诸侯;杀十一者,令行士卒。臣闻:百万之众而不战,不如万人之尸;万人而不死,不如百人之鬼。赏罚如日月、信比四时,令严如斧钺、利如干将,而士卒有不死用者,未尝之闻也。

『分塞令』

  中军,左右、前後军,皆有分地,方之以行垣,而无通其交往。将有分地,帅有分地,伯有分地,皆营其沟洫,而明其塞令。使非百人无得通;非其百人而入者,伯诛之;伯不诛,与之同罪。

  军中纵横之道,百有二十步而立一府柱。量人与地,柱道相望,禁行清道。非将吏之符节,不得通行。采薪刍牧者,皆成行伍;不成行伍者,不得通行。吏属无节,士无伍者,横门诛之。踰分干地者,诛之。故内无干令犯禁,则外无不获之奸。

『经卒令』

  经卒者,以经令分之,为三分焉:左军苍旗,卒载苍羽;右军白旗,卒载白羽;中军黄旗,卒载黄羽。

  卒有五章:前一行苍章,次二行赤章,次三行黄章,次四行白章,次五行黑章。次以经卒,亡章者有诛,前一五行,置章於首;次二五行,置章於项;次三五行,置章於胸;次四五行,置章於腹;次五五行,置章於腰。如此,卒无非其吏,吏无非其卒。见非而不诘,见乱而不禁,其罪如之。

  鼓行交斗,则前行进为犯难,後行退为辱众。踰五行而前者,有赏;踰五行而後者,有诛。所以知进退先後,吏卒之功也。故曰:「鼓之,前如雷霆,动如风雨;莫敢当其前,莫敢蹑其後。」言有经也。

『勒卒令』

  金、鼓、铃、旗,四者各有法。鼓之则进,重鼓则击。金之则止,重金则退。铃,传令也。旗,麾之左则左,麾之右则右,奇兵则反是。

  一鼓一击而左,一鼓一击而右。一步一鼓,步鼓也;十步一鼓,趋鼓也;音不绝,骛鼓也。商,将鼓也;角,帅鼓也;小鼓,伯鼓也。三鼓同,则将、帅、伯其心一也。奇兵则反是。鼓失次者,有诛;讙哗者,有诛;不听金鼓铃旗而动者,有诛。

  百人而教战,教成,合之千人;千人教成,合之万人;万人教成,合之三军。三军之众,有分有合,为大战之法,教成,试之以阅。

  方亦胜,圆亦胜,错斜亦胜,临险亦胜。敌在山,缘而从之;敌在渊,没而从之。求敌如求亡子,从之无疑,故能败敌而制其命。

  夫蚤决先定,若计不先定,虑不蚤决,则进退不定,疑生必败。故正兵贵先,奇兵贵後,或先或後,制敌者也。世将不知法者,专命而行,先击而勇,无不败者也。其举有疑而不疑,其往有信而不信,其致有迟疾而不迟疾。是三者,战之累也。

『束伍令』

  束伍之令曰:五人为伍,共一符,收於将吏之所。亡伍而得伍,当之;得伍而不亡,有赏;亡伍不得伍,身死家残。亡长得长,当之;得长不亡,有赏;亡长不得长,身死家残。复战得首长,除之。亡将得将,当之;得将不亡,有赏;亡将不得将,坐离地遁逃之法。

  战诛之法曰:什长得诛十人,伯长得诛什长,千人之将得诛百人之长,万人之将得诛千人之将,左、右将军得诛万人之将,大将军无不得诛。

『伍制令』

  军中之制,五人为伍,伍相保也;十人为什,什相保也;五十为属,属相保也;百人为闾,闾相保也。

  伍有干令犯禁者,揭之,免於罪;知而弗揭,全伍有诛。什有干令犯禁者,揭之,免於罪;知而弗揭,全什有诛。属有干令犯禁者,揭之,免於罪;知而弗揭,全属有诛。闾有干令犯禁者,揭之,免於罪;知而弗揭,全闾有诛。吏自什长以上,至左右将,上下皆相保也。有干令犯禁者,揭之,免於罪;知而弗揭,皆与同罪。

  夫什伍相结,上下相联,无有不得之奸,无有不揭之罪。父不得以私其子,兄不得以私其弟,而况国人聚舍同食,乌能以干令相私者哉。

『重刑令』

  夫将,自千人以上,有战而北,守而降,离地逃众,命曰国贼;身戮家残,去其籍,发其坟墓,暴其骨於市,男女公於官。自百人以上,有战而北,守而降,离地逃众,命曰军贼;身死家残,男女公於官。使民内重刑,则外轻敌。故先王明制度於前,重威刑於後。刑重则内畏,内畏则外轻矣。

『踵军令』

  所谓踵军者,去大军百里,期於会地,为三日熟食,前军而行。为战,合之表,合表乃起,踵军飨士,使为之战势,是谓趋战者也。

  兴军者,前踵军而行,合表乃起。去大军一倍其道,去踵军百里,期於会地。为六日熟食,使为战备。分卒据要害,战利则追北,按兵而趋之。踵军遇有还者,诛之。所谓诸将之兵,在四奇之内者,胜也。

  兵有什伍,有分有合,豫为之职,守要塞关梁而分居之。战,合表起,即皆会也。大军为计日之食,起,战具无不及也。令行而起;不如令者,有诛。

  凡称分塞者,四境之内,当兴军、踵军既行,则四境之民无得行者。奉王之命,授持符节,名为顺职之吏。非顺职之吏而行者,诛之。战,合表起,顺职之吏乃行,用以相参。故欲战先安内也。

『十二陵』

  威在於不变,惠在於因时,机在於应事,战在於治气,攻在於意表,守在於外饰;无过在於度数,无困在於豫备;谨在於畏小,智在於治大;除害在於果断,得众在於下人。
  悔在於任疑,孽在於屠戮,偏在於多私;不详在於恶闻己过,不度在於竭民财,不明在於受间,不实在於轻发;固陋在於离贤,祸在於好利,害在於亲小人,亡在於无所守,危在於无号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