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皂荚刺、皂刺、天丁、皂角针、皂针。
为植物豆科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棘刺。产于甘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全年可采,割下棘刺,但以9月至翌年3月间为宜,切片晒干。晒干,生用。
[药化] 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等。
[药理] 体外实验具抗癌活性,对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
[药性] 辛、温。归肝、脾、胃、大肠经。
[药效] 败毒抗癌、消肿排脓、治同疗癣。
[药
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肝癌
皂角刺、七叶一枝花、山慈姑、山甲、牡蛎、鳖甲各15克,三棱、莪术、刘寄奴、马鞭草、枳壳、丹参各9克,柴胡、木香各6克水煎2次服。能使肿块软化或缩
小,病情好转。乳腺癌 皂角刺30克,土贝母、全瓜蒌、黄芪各12克,当归、白芷、金银花各9克,全蝎、川芎、木香、陈皮各6克
水煎3次服。继续服用,能使癌肿痛消失,获临床痊愈。宫颈癌皂角刺、当归、银花、连翘、花粉各9克,生地、黄芪各12克,赤芍、甘草各6克,黄连3克,炙
木鳖1.5克 水煎为皂刺饮,温服。宜于初期,治愈率较高。食管癌
皂角刺、制硇砂各15克,乌蛇、瓜蒌、薏苡各500克,全蝎、蜈蚣各120克并为细末,压成消癌片,片重0.5克,每服10片,日3次。亦宜于其它消化道
癌。能使症状消失。
(2)
消肿排脓,用于痈疡脓肿:重舌木肿 皂角刺(煅炭)、朴硝各30克,龙脑1克研匀,掺入舌下,涎出自消。痈肿未溃
皂角刺30克,炮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当归、白芷、赤芍、防风、象贝、甘草各6克,陈皮、金银花各9克,酒、水各半煎为仙方活命饮,温服。癌核肿硬
皂角刺(煅、存性)9克,白及3克 研匀,外敷。
(3)
治风疗癣,用于风疮皮癣:风疮顽癣
皂角刺、羊蹄根、大风子仁、百部各60克,羊踯躅花、凤仙花、透骨草、马钱子、苦杏仁、银杏、苦参子、蜂房各30克,穿山甲、川乌、草乌、全蝎、斑蝥各
15克,蜈蚣15条,浸于香油4000克和桐油1000克中3日3夜,然后用文火炸熬至药物呈深黄色,离火滤去药渣,油液再用武火熬炼至滴水成珠。每
500克药油加铜丹30克,铅粉210克,搅成糊状,到热度不高时,现竞入白及粉30克,藤黄、轻粉各15克,朱砂9克,搅匀,收炼成新拔膏。用时将膏粉
熔化,摊于布片或厚纸上,外贴患处。2~3日换1次。亦宜于鸡眼、瘢痕、痒疹、汗斑及瘊疣。
各家论述
1.《医学入门》:皂刺,凡痈疽未破者,能开窍;已破者能引药达疮所,乃诸恶疮癣及疠风要药也。
2.《本草纲目》:皂荚刺治风杀虫,功与荚同,但其锐利直达病所为异耳。
3.《本草汇言》:皂荚刺,拔毒祛风。凡痈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将破者,能引之以出头,已溃者能引之以行脓。于疡毒药中为第一要剂。又泄血中风热
风毒,故厉风药中亦推此药为开导前锋也。沈氏曰,皂荚刺宜用头刺极尖锐者佳,刺下节如枝硬(梗)者,力薄不及也。姚继元云,治疠风癞疾,风癣风疮,搔痒风
屑,与苦参同用,其力更倍。
4.《本经逢原》:角刺治痘疹气滞,不能起顶灌脓者,功效最捷,而气虚者慎勿误用,恐透表过锐,反生虚泡也。若血滞不能起顶灌脓,叉需鲮鲤,当非角刺
所宜。丹方治大风恶疾,眉落鼻崩,用皂角刺三斤烧灰为末,食后煎大黄汤,调一匕服之,不终剂而愈。肿疡服之即消,溃疡服之难敛,以其性善开泄也。
5.《本草图经》:m醋熬嫩刺针作浓煎,以敷疮癣。
6.杨士瀛:能引诸药上行,治上焦病。
7.《本草衍义补遗》:治痈疽已溃,能引至溃处。
8.《本草纲目》:治痈肿,妒乳,风疠恶疮,胞衣不下,杀虫。
9.《本草崇原》:去风化痰,败毒攻毒。定小儿惊风发搐,攻痘疮起发,化毒成浆。
10.《四川中药志》:治风热疮疹,并能通乳。
11.《药材学》:治扁桃体炎。
炮制方法
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润透后切片,晒干。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完整的棘刺为主刺及l-
2次分枝;扁圆柱状,长5-18cm,基部粗8-12mm,末端尖锐;分枝刺螺旋形排列,与主刺成60°-80°角,向周围伸出,一般长约1-7cm;于
次分枝上又常有更小的刺,分枝刺基部内侧常呈小阜状隆起;全体紫棕色,光滑或有细皱纹。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商品多切成斜薄片,一般是长披针形,长
2-6cm,宽3-7mm,厚l-3mm。常带有尖细的刺端,切面木质部黄白色,中心髓部松软,呈淡红色。质脆,易折断,无臭。味谈。以片薄、纯净、无核
梗、色棕紫、切片中间棕红色、慷心者为佳。
显微鉴别
刺的横切面:最外一层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皮层薄,有的薄壁细胞合少量淀粉粒。中柱鞘处有厚壁纤维和厚壁细胞断续环列。薄壁细胞常合草酸钙方晶或簇晶。韧
皮部呈新月形,极小。木质部发达,由木化的木薄壁细胞、纤维和导管组成。髓宽广,占整个断面的一半以上,髓细胞大形,不规则,常合少量棕色物质。
粉末特征:棕褐色,纤维性。①表皮细胞有棕色内含物及小颗粒状晶体,表面观可见气孔。②中柱鞘纤维多碎断,徽黄色,壁厚,胞腔不明显,周围薄壁细胞含
草酸钙方晶,直径17-22μm,簇晶直径6-8μm,形成晶鞘纤维。纤维束厚壁性,分隔纤维,薄壁性纤维有的具单纹孔。③木薄壁细胞方形或类多角
形,具纹孔。④有螺纹导管及具缘纹孔导管碎片散在。⑤髓细胞大形,具众多单纹孔。
药物应用鉴别
1.皂荚为攻散峻厉之品,无坚不破,无痰不散,能开关导滞,对痰闭症用之,可以救急。
2.外疡头已突出,将溃未溃之时,利用皂角攻破其头,以代刀切,溃散之力颇强。
选方
①治痈疽恶毒,外发内发,欲破未破,在四肢肩背肚腹之外者,则痛极大肿,在胸膈腰胁肚腹肠胃之内者,则痛极大胀:皂荚刺飞尖一两,乳香、没药、当归、川芎、甘草各二钱,白芷、花粉、金银花各五钱。水、酒各二碗,煎一碗半。毒在上,食后服;毒在中半饱服;毒在下空心服。未成可消,已成即溃。(《医鉴初集》)
②治癌瘭恶疮:皂角刺(烧存性,研)、白及少许,为末,敷之。(《仁斋直指方》)
③治妇人乳痈:皂角刺(烧存性)一两,蚌粉一钱。和研,每服一钱,温酒下。(《仁斋直指方》)
④治疮无头者:皂角刺(阴干烧灰),为末,每服三钱,酒调,嚼葵菜子三、五个,前药送下。(《儒门事亲》)
⑤治痔疾,肛边痒痛不止:皂荚刺二两(烧令烟尽),臭樗皮一两(微炙),防风一两(去芦头),赤芍药一两,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上药,捣罗为末,用酽醋一斤,熬一半成膏,次下余药,和丸,如小豆大,每于食前,煎防风汤下二十丸。(《圣惠方》皂荚刺丸)
⑥治腹内生疮在肠脏:皂角刺不拘多少,好酒一碗,煎至七分,温服。不饮酒者,水煎亦可。(《蔺氏经验方》)
⑦
治大风疠疮,体废肢损,形残貌变者:皂角刺飞尖一斤(微炒,研为极细末),赤链蛇一条(切碎,酒煮,去骨取肉,焙),胡麻仁三两,生半夏二两,真铅粉一
两。俱炒燥,研为末,和皂荚刺末,一总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晒干,入净磁瓶内。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⑧治胎衣不下:皂角刺烧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妇人良方补遗》)
⑨治小便淋闭:皂角刺(烧存性)、破故纸等分。为末,无灰酒服。(《圣济总录》)
⑩治小儿重舌:皂角刺灰,入朴硝或脑子少许,漱口,掺入舌下,涎出自消。(《圣惠方》)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皂角刺3钱水煎,早晚2次分服。观察10例,1例无效(并发扁桃体周围脓肿),其余均在2~8日内治愈。大都在服药次日,体温及白细胞即下降至正常,自觉症状及扁桃体红肿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