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闻内容

 candyhll 2011-02-08

市教科研骨干论坛:浅淡我校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汪玉红

2005-04-14 20:33:40.0   范维宝 发布   访问量:1621次

向来本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浅淡我校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

机床二厂小学  汪玉红

一.             课题的来源.

1.实际教学的需要  

我们学校先在2000年参加了全国和谐教育实验,做为子课题组,我们进行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实验。效果不错,丁娟老师代表我们学校在全国和谐教学研讨会上提供了一节研讨课,陈菁校长录制了四节和谐教学的语文课在全国出版发行,我写的论文和研究报告也两次在全国和谐教学年会上获一等奖。 2001年起,我校又参加了市古诗文诵读的实验。实验中,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古诗词诵读活动,评选了一批诵读小明星,积累了实验经验,我校还被评为市古诗词诵读实验先进单位。通过实验我们感到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确实有了明显提高,真真正正尝到了教科研的甜头。实验结束后,学校领导便要求我们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继续进行实验。但是,做为厂办学校,那种自上而下的课题,很难有我们承担研究的机会。于是,我们便把眼光瞄准了学校实际教学的需要,校长当时就说如果有能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课题,能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自已在校内实验。这种思路,倒是和现在所讲的校本研究不谋而合。

2、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贯彻,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第一次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固然以课内学习为主,但光靠课内学习这一条腿走路显然不行,因为课内阅读指导与课外阅读相比较有自己的不足之处。

第一,课内阅读量是有限的。整个小学阶段课内只能阅读三百篇左右三四十万字的读物。仅仅靠三四十万字的阅读量,要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二,课内阅读极少有泛读指导。课内阅读以精读指导为主,一般不适合进行泛读指导。而泛读,常常是日常阅读的主要方式。(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

课外阅读正好在以上方面可以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课外阅读可以成倍、成十倍地增加阅读量,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提高独立读书的能力以及泛读速读的能力。

3、有识之士的共识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学好语文,课内的功效只占30%,课外的功效要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第19条建议提到:“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他说:“有些教师相信,要减轻这些学生的学习,只有把他们的脑力劳动的范围压缩到最低限度(有时候,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你只要课本就行了,不要去读其他的什么东西,以免分心。)这种意见是完全错误的。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了大师的这段话,就像有一道强光直射我的心底。一直以来,我们基于“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思想,提倡学有余力的或能胜任学习任务的学生多多阅读。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多是没完没了的补课,拉一把,困守在机械练习的泥沼中,以求他们能掌握书本上最基础的知识。从没想过要让书籍这一清泉滋养他们干涸的心田。

大师的心灵是相通的。我国大学问家朱熹有这样一首诗:“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本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借泛舟来比喻做学问,说春水未至时,溪流浅弱,小舟需要推拉才能行进。等到春水泛涨,即使是艨艟巨舰也会像羽毛一样轻盈地行走中流,从容自在,从不费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如浅弱的溪流,无法载动知识之舟。而阅读,就是这样的一股股清泉,使这一条条浅弱的溪流日渐丰盈,欢快流淌,卸去难以承受之重。

俄罗斯小说家尤里·瓦西里耶维奇·邦达列夫说:“一个人打开一本书,就是在仔细观察第二生活,就像在镜子深处,寻找着自己的主角,寻找着自己思想的答案,不由自主地把别人的命运、别人的勇敢精神与自己个人的性格特点相比较,感到遗憾、怀疑、懊恼,他会笑,会哭,会同情和参与──这里就开始了书的影响。所有这些,按照托尔斯泰的说法说是‘感情的传染’。”这段话十分精彩,把读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熏陶、感染、塑造作用表达得淋漓尽致。不重视阅读,课外不花力气阅读,等于关闭了第二生活的窗户,关闭了第二生活的大门。视野狭窄,知识贫乏,积累甚浅,怎么能打下比较厚实的语文功底?

抓课外阅读,只需要较少的时间,却有70%的功效,用时少而功效大。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抓课外阅读,用两条腿走路,可以改变语文教学费时多,收效低的现象。鉴于以上三个原因,我们便把原先古诗文的实验进一步扩大到现代文阅读的范畴,2004年起我校便在全校开展了古诗文及现代文课外阅读的校本研究。

二.实验的实施:

(一)阅读内容:

很多教师、家长,总喜欢用成人的眼光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把自己所认为的“好书”强加给学生,而学生却不领情。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阅读兴趣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是不同心理阶段的递进,推荐读物时要遵循这一规律,读书内容的指导也必须体现这种层次性。只有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结构,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阅读内容,学生才会感兴趣,愿读乐读,才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为了方便学生阅读,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我们全校二十四个班,班班都建立了自己的图书角。书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学校专门配备的图书,为学生经典阅读内容,是必读书籍,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品味。二是学生自带的图书,为学生兴趣阅读内容,是自选书籍,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对阅读充满兴趣。

为了能给各个年级的学生确定恰当的经典阅读内容,我们分别让低中高年级段富有经验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各自年级的学生精心挑选书籍,精心确定阅读内容:

1.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识字也较少,以注音童话、寓言为主,如《安徒生童话》《365夜故事》《阿凡提的故事》《儿童成长故事》《智慧故事》《寓言故事》等。兼顾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如:《动物王国》《恐龙公园》《儿童成长百科》《宇宙未解之谜》等。

2.中年级学生识字有所增加,社会性心理水平有所提高,在阅读内容要求上便比低年级上了一个档次。增加儿童小说如《哈克贝利. 芬历险记》,较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小说如《西游记》、《苦儿流浪记》,科幻类作品如《经典科幻故事》及浅显的历史读物如《上下五千年》,还有科普读物。

3.高年级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已经形成,认知水平与社会性心理水平相对较高,我们便增加《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在人间》、《花季》等现代、当代文学作品,《科学五千年》等科普书籍,以及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如《历代爱国主义英杰故事》、《美丽的西双版纳》、《宇宙纵横谈》等,较有品位的科幻作品如《海底历险三十天》。

我们之所以在内容上把文学与自然科学并重,是考虑到文学作品能濡养学生的伦理(含道德)情感,而自然与社会科学则丰富学生的知识世界。

另外,学生兴趣阅读,都是学生自己带来的自己喜爱的图书,都比较适合学生。这样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既有效地引导学生读书的方向,又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让学生广泛地采撷知识。较好达到了新课标“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的要求。

(二)阅读时间:

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每天早晨15分钟的早读时间,用来朗读背诵我们推荐的优秀古诗文,或集体诵读优美的现代文片断。另外我们还把课外阅读列入课表,让每个年级组在学期初都制定阅读计划,安排阅读内容,指导内容及阅读交流的内容,保证了阅读实验顺利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课主要是用来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交流评价。

(三)打造班级“阅读文化”。

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师生合力打造“阅读文化”,能对阅读活动的推进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文化”的打造我们主要从营造氛围、布置环境、开展活动这几个层面进行。如在班级建成“小书屋”,并摘录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张贴上墙,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又如,教师与一些学生结成书友,定期交流阅读情况,对师生双方的阅读都能产生激励和督促作用。这种浓郁的书香就引领学生踏上了与书为伴的人生之路。(出示各个班图书角的图片)

(四)指导阅读方法:

要达到良好的课外阅读效果,就要处理好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关系,学生往往“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课内阅读的方法呈不对称性。因为课外阅读并不完全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课内阅读教学课程是法定的,学生不能不学。而课外阅读应该是在情趣萌发,情感熏陶的前提下,恰当地教给学生一些读书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自主阅读,在无意记忆中吸纳与积累语言,熏陶情感,扩大知识面,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与其他素质。

鉴于此,教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应该是有限的,而且是渐进的。

在低年级,让孩子们掌握记住故事梗概,并加以复述的方法;另外还让学生学习课外读物中的一些词汇,加以领悟。

在中年级教学生在阅读中注意用得比较好的语句和语段,学习语言的鉴赏方法;此外,还就书中他们感到疑惑的内容、语言提出自己的疑问与看法。

在高年级,应该深入一步领会精美的语言与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及浓缩一本书内容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做读书笔记与读书卡片。

同时,在各个年级,老师们还注意激发学生适当联系语文教材,学习在课外书籍中寻找相关的知识和材料,扩大知识面,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阅读指导的6种课型:

1)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唤起他们一睹为快、非读不可的欲望。

我主要采用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首先老师自己就得喜欢读,以身示范才有说服力,指导起来也才更能得心应手。例如我就在班里开展了“我喜欢的一本书”的读书推荐活动。   

在阅读课上,首先我先给学生讲了推荐读物的主要方法

1)简介主要内容

2)借用名人(或媒体)评价

3)朗读精彩片断

4)讲述创作故事

5)设疑惑,造悬念

又借机介绍了我喜欢的一本书——《智慧背囊》,我给同学们讲了其中的一个故事。(具体讲。)同学们听了以后很感兴趣,都要求我把这本书留在班里图书角让他们读。我说可以,不过中国有句古话:有来无往,非礼也。我有个条件,就是你们也把你们喜欢的书介绍给我。你们先回去认真读,两周后我们再开一次读书推荐会,由你们介绍,你们的好书我也借回去读,行不行?同学们一听情绪高涨,连声说好。两周后以学生为主的读书介绍会异常热烈。(举例)。课后,我让学生们把自己的介绍整理成一篇周记。

这样就促使学生从课外阅读中积极获取知识,主动思考,进行有效积累,避免学生仅仅关注书中的情节,而对其它方面不求甚解,甚至囫囵吞枣。

2)读书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考虑到小学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些方法,在课外阅读课上我只是略作简单介绍,留出时间让学生通过阅读,加以运用,日久便在实际课外阅读中形成能力。

以上这两种方法都比较适合高年级的学生。

3)读后叙述课。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叙述前提出要求,叙述后做好评定。这种方法各年级都适用,低中年级更常用一些。

4)交流评论课。这是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教学生、学生学学生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评价,肯定学生读书中的体会收获,恰当指出学生不足之处,引导学生读什么样的书,如何去读,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5)读书笔记辅导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6)教学生做读书卡片。读完一本书,就让学生注意对书里的知识、内容梳理消化,填写读书卡片。

内容包括:书名:

          作者:

          印象最深的话:(可以是格言警句,可以是富有哲理的话,可以是书中精彩的话,描写优美的语句等)

          书中你最喜欢的人物及其原因:

          这本书你读后的感受、体会是:

(读两个同学的。冯经论,张叶梓的)

(五)及时评价阅读情况.

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评价,这点非常重要。

心理学家曾做过对比实验,三组学生,第一组学生做对时教师及时鼓励,第二组学生做错时教师及时批评,第三组学生无论学生做得怎么样教师都不评价。结果表明,鼓励组的学生成绩要优于批评组的学生,批评组的学生成绩又优于不评价组的学生。这个实验说明,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要以表扬为主,结合适当的批评。

为了保证课外阅读实验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要求每个班的老师都对学生的阅读情况给予及时的评价。时间上,评价可分为平时评价和阶段评价。内容上,评价又可分为量的评价和质的评价。

1.量的评价:为此我们设计了专门的表格(见附录1

表格虽简单,但操作简便,比较实用。既有每周的日常评价,又有周期性的阶段评价。学期初,由每个年级实验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年级学生的学期目标阅读量。低年级为一万五千字左右,中年级为15-20万字,高年级为20——30万字。

然后老师按学期上课周数,制定每周的最低阅读量,让学生课外阅读完成,由家长签字,每周一交给任课教师,确定每周成绩。学期末,根据总阅读量确定等级。

附录1

二厂小学04——05第二学期阅读情况记录表

    )年级(   )班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

周次

经典阅读书目

兴趣阅读书目

家长签字及时间

阅读页数

每周成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全学期阅读总数(           )万字

 

学期阅读成绩:

2.质的评价:

读书质的评价: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检查评定。

教师对课外阅读起作用,一靠对学生的启发、激趣,二靠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以保证课外阅读交流的经常性。这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激活了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了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性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

其次,经常性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可以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形成“阅读情感场”,使那些本没兴趣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受到这个“场”的影响,产生共鸣。

第三,经常性的读书交流活动可以渗透教师对学生所交流内容的评价。通过这种评价,不但肯定学生的读书收获,而且能让学生逐渐理解谁的读书收获较大,发言较好,为什么好。这样,学生理解了教师对课外阅读交流发言的标准,并把它转化成自己对课外阅读方法的理解,自觉地往教师的评价标准上靠。

我们在课外阅读实验中大体上每月安排一次交流活动,每次为一节课。

比如四月份我校语文六个年级组就根据自己的年级特点将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我喜欢的一本书,朗读会,背诗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等丰富的读书交流。活动后,我们要求实验教师把自己班的读书交流活动情况及时记录下来。

另外,也可通过作品展示来检查评定。

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有以各种不同形式表现个人阅读成果、独特感受的需要,有展示自己的独立发现的需要,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习作发表的机会。充分利用好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媒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注重个性差异,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附表2

 

二厂小学阅读实验活动记录表

           )年级(      )班          任课教师:

时间

开展活动

情况

教师总结

 

 

 

 

 

 

 

 

 

 

 

 

 

3.评价应注意事项:

1)对课外阅读的评价应重过程。因为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因此,我们的评价要注重对课外阅读的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淡化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

2)注意导向与激励。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外阅读评价是建立在导向性与激励性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收获:

1.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帮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习惯,是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通过一年的实验,我们高兴的看到学生已经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比如利用部分早读时间带领学生读诗,每次一二十分钟,读读背背讲讲,一日不多,十日许多,涓涓诗歌如甘甜的泉水渗入学生心田。课下,常常看到学生拿着课外书认真读。许多西郊同学,中午不回家,吃完饭便一个人或几个人围在一起读书,摘抄。有的学生星期日总要泡半天图书馆,以求知为乐,有些学生一学期课外阅读达四五十本,初步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此外具体指导、讨论交流等等都是促进学生掌握课外阅读有效的方法。

2.学生不仅阅读能力有了提高,而且与阅读有关的口头表达能力,作文能力都有了相应的提高。举例:对对子“童子打桐子童子乐”学生对“晏子追燕子晏子喜”“孙子逗孙子孙子笑”“位星看卫星位星悦”。学生对的对子,也许不是很工整,但是对于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在这之前没有较好的语言积累,没有一定的语言机智,很难达到当堂应对自如。

3.通过阅读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够主动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独特感受。(讲一个笑话,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问学生你对国际上其它国家粮食缺乏问题的思考,没有一个学生回答的上来)辩论会上,学生常常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捍卫自己的观点。这种思维敏捷,正是学生有效广泛读书的结果。

4.广博的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我们学校刚刚结束的月考,六年级月考出了这样一道题,写出你最近读过的三本书,并写出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它的作者是谁,读了这本书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的答案很丰富,从答卷上看出,学生阅读的范围很广,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

5.通过大量的阅读,原先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和朱熹观点。

6.教师积累了一定阅读指导经验和方法。

.反思.

1.要师生共读,师生共悟。这点还不足。

学生嗜书的感情不是天生成的,靠培养,靠引导。让学生爱读书,老师自已首先就得愿读.在这点上,有些老师能够主动和学生一起读,一起悟,但做为学校强调还不够.

阅读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不爱阅读的语文教师肯定是不称职的。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大力倡导学生阅读的同时,也要自我反思一下:自己的阅读状况如何?读了多少书?读了哪些书?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之间要努力形成“共生”效应,达到相互依存、彼此有益的境界。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是共同阅读。推荐给学生的必读书目,教师要先去读。同时,教师的阅读面一定要拓宽,

(1)         既要读好经典作品,还要关注当代作品,及时为学生推荐优秀读物;

(2)         不仅要阅读原著,还要阅读一些相关的评论文章和背景材料,以提高对学生的指导能力。

师生在阅读中都有体验和感悟,但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差别,他们的感悟和体验是有区别的。因此,师生及时交流,进行心灵的对话,不仅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而且有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实。

所以,下一步实验,我们还要在师生共读共悟上在措施上,制度上有所保证. 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一天就二十四小时,要师生共读,共悟,还要还时间给师生.

2.不仅要引导学生博览,也要引导学生作专题性的阅读。博览不是随心所欲地乱看一气。在博的基础上,要逐渐学会选择,整理 .可以让学生做专题性的阅读.比如上次,听二十中王瑞华老师的讲座,她让学生对泉城广场上的山东名人塑像做专题研究就非常好.我们小学的学生达不到这么高的水平,但可以结合课内学习内容,让学生课外作专题性阅读.说到这,我想起了黄全愈写的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关键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一种方法,就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对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也是有用的。这是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实验的地方。

3.搞好课外阅读活动, 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任务,要加强学科间交流,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4.实验要更科学化。

现在我们的实验更多的是描述性的,感性的,还需要更科学化的手段。比如,要进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实验,以数据说话这样才能更增加实验的可信度。

     令人欣慰的是,全省校本研究的开展,给了我们这个实验进一步探索发展提供了契机,希望教科室的专家领导,及在座的同行,能够及时地给予指导批评指正。

      最后我还是借用题目中朱熹的这两句话做为今天发言的结语:向来本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有两层含义:第一,希望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习语文不再费时费力,能够在书海里畅游。第二,也希望,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学能够在教科室领导的指导下,和各位在座的同行的帮助下,借助教科研的力量,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真正做到“此日中流自在行”。谢谢各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