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克尔凯戈尔<致死的疾病>(摘录)

 停云西风 2011-02-10
克尔凯戈尔<致死的疾病>(摘录)
中国学术论坛
 
 
 
 
绝望是一种精神的疾病、自我的疾病。因此可以有三种形式:在绝望中并不意识到自我(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绝望);在绝望中不要是自身;在绝望要是自身。
人是这样一个从出的,被建立起来的关系,这关系使自身与自身发生关联,并在这种自身关联中使自身与他者发生关联。
绝望是在自身同自身相关的综合关系中的错误关系。
这是因为上帝把人造成一种关系,将这关系从手中释放,让它自身与自身发生关联;并且因为这关系是精神,是自我,在它存在的每时每刻支撑着全部绝望的重负。
绝望的折磨是求死不得。
绝望确实是自我消耗,但它是一种不能遂其所愿的虚弱的自我消耗。这种虚弱是自我消耗的新形式。这是一种强化或强化法则。这是绝望中的刺激和冷火,在虚弱的自我消耗中咬噬侵蚀得越来越深。因为他不能耗尽自己,不能摆脱自己,不能消失为无。这就是达到一个更高能量的绝望的程式,也就是在这自我的疾病中升高着的热度。
“耗尽自己”恰恰是他在绝望中渴望的并且又苦于不能做到的那一点,因为绝望之火不能自己点燃或燃尽它要烧掉者,即自我。
对自身绝望,在绝望中想摆脱自身——这是所有绝望的公式。

绝望是一种精神的限定条件或资格,是与永恒的关系,因此在它的辩证法中有某种永恒的东西。
不在绝望中在事实上正意味着在绝望中,并且它还能意味着已经从存在于绝望的状态获救。安全和平静感恰恰能是绝望,而且它还能表示已经政府了绝望和已赢得了平和。
绝望是辨证的,没有这疾病就是最糟的不幸。得绝望之病是真正的天赐,即使它在患此病者不想治愈它的情况下是最危险的病。
不装假的承认自己处于绝望中的人比所有不这样认为的人和不认为自己存在于绝望中的人,还是更接近、辨证的更接近被治愈的状态。那些承认自己处于绝望中的人通常或是那些有深刻的秉性,以致于他们必定意识到自己是作为精神而存在的,或是他们的痛苦经历和面临的可怕抉择帮助他们具有了这种意识;总之不是这种情况,就是那种情况,真正没有绝望的人是非常罕见的。
只有那种不断活在被生活的快乐或痛苦所欺骗之中,因而从未决定性和永久的具有作为精神存在者的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人的生命才是被浪费了的。换句话说,那些浪费生命的人从不意识到、并且在最深刻的意义上从未得到这样一个印象,即有一个上帝,而且“他”、他自身、他自己就存在于这上帝之前,而这是必须通过绝望才能获得的无限的恩惠。

1、无知于绝望的绝望;或对于一个自我和一个永恒自我的绝望着的无知。(无精神性的绝望)
因为他们的感性通常远胜过他们的理智。他生活在感性的快活和不快活的范畴中,而同精神、真理等无缘;因为他太重感性,以致于没有勇气去冒险成为精神或承受住精神。
同一个有绝望意识的人相比,对他的绝望无知的绝望个体仅仅是一个更加远离真理或获救的否定性。另一意义上,在伦理的——辨证的意义上,意识到他的绝望并保持在绝望中的人更远离于获救,因为他的绝望更强烈。
2、意识到绝望的绝望并因为而意识到一个其中有某种永恒性的自我;于是绝望中不要成为自身或者在绝望中要成为他自身。
在绝望中不要成为自身:软弱的绝望
对世俗的绝望或对于世俗事物的绝望,这是纯粹的直接性或含有量的反思的直接性。直接性的人只是心理上合格的。他的自我、他自身是在时间性和世俗性的维度中、在同“他人”的直接联系里的一个伴随物。并且,在其中只有关于永恒事物的虚幻显现。自我实际上是消极的在需求、渴望、快乐等方面被绑缚在与他人共存的直接性之中,在渴望中,这自我是一个被给予者,就象一个儿童的“我”。它的辨证法是:愉快和不快:它的概念是:好运、倒霉、命运。
直接性实际上没有自我,它不知道其自身。因为它不能够认出自身,在一般情况下只能在幻想中完结。当直接性绝望时,它甚至没有足够的自我去让它希望或梦想自己已经成为了它实际上并未成为敌人。直接性敌人以另一种形式帮助自己:他希望成为别人。
直接性的人不了解他自己,他确确实实是只凭他穿的衣服来辨别他自己,他靠外在性辨认有一个自我。
如果直接性有了某种反思,绝望就会被略微缓解,对于自我的意识、以及由此而来的对于绝望的本性和人的绝望状态的意识就会产生。于是自我意识到它自身本质上不同于环境和外部时间,也不同于它们对它的影响。但这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如此。当带有一定程度的自我反思的自我要对自己负责时,它可以在自我的结构、自我的必然性方面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不管这困难是什么,它是他退缩了。或者某些他碰到的事物比他已作过的反思更深刻的破除了他的直接性,或者他的想象力发现了一种可能性,如果这可能性最终成为现实,也会造成对直接性的破除。于是他绝望了,同自我的肯定的绝望相反,他的绝望是软弱的绝望,一种自我痛苦。但凭借他所具有的有关反思,他试图保持住他的自我,并且构成了与直接性的人的另一种区别。他感到放弃自我是一种交易,反思帮助他理解到,他能失去很多东西而不失去自我。他作出妥协。虽然如此,他的努力是徒劳的,他遇到的困难要求整个的破除直接性,因为他没有对这做过自我反思或道德反思,他没有凭借从一切外在性中无限的抽身或抽象出来而赢得一个自我意识或赤裸裸的抽象自我。
他的绝望是,不要成为自我。但他肯定不怀有成为别人的荒唐可笑的观念。他保持着同他的自我的关系——反思已在那样一个程度上把他同自我维系在一起。他同自我的关系就象一个人与他的居住地的关系一样。而这居住之处因为乌烟瘴气或别的什么原因,变的令人厌恶。所以他离开它,但没有搬家,没有建造一个新的住处。只要困难持续着,他就没有胆量象格言那样明确的宣称:“回归自我”,因为他不愿成为自我。只有开始变化,他就会回到家中,在一定程度上,他曾是自我,而且再也不会超出它。
如果没有变化,他就寻求别的治疗方法,即完全脱离开成为真正自我的那种方式。在更深的意义上,自我的全部问题在他的灵魂的背景中变成了一扇欺骗之门,门后是虚无。
当想象中的自我对这世界以无限的热情绝望时,它的无限热情将个别的事物或某个事物改变成了一个整体的世界,既整体的范畴从本质上属于了绝望的人,结果自我无限的放大了实际的丧失,然后对世俗整体产生了绝望。对于“作为一个整体的”的世俗的绝望的公式就是对绝望的另一种形式的辨证式的初步解释。
只要是绝望,对于世俗的或对于世俗事物的绝望实际上也就是关于永恒的绝望或对于其自身的绝望,因为这的确是所有绝望的公式。事实上他把极高的价值赋予了某种世俗的事物,或者他先将世俗的某事物变成整个的世界,然后再把如此高的价值归于这世俗世界,这在事实上就是陷入了关于永恒的绝望。
这绝望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如果前述的绝望是软弱的绝望的话,那么这个绝望就是对于他的软弱的绝望。绝望中的人认识到把世俗看的如此重要就是软弱,这是对绝望的软弱。但现在,他不是明确的离开绝望而转向信仰,并且深自谦卑于自己的软弱,而是扎根于绝望之中,并且对他的软弱产生绝望,再这样做的过程中,他的整个看法转变了:他现在具有了更清醒的绝望的意识,他有了关于永恒的绝望,他对他自身、对如此软弱以致于把非常重要的意义归于世俗的他的存在的绝望;现在这软弱的存在对他来说成为了绝望的象征,象征着他失去了永恒和他自身。
在绝望中它不能忘记这软弱,它以某一种方式痛恨他自己,不愿在信仰中对它的软弱深自谦卑,以便借此恢复它自身。不,在绝望中它不希求听到任何关于他自己的事情,它本身也不知道说什么。而且也不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即靠忘却或疏忽得到帮助,凭借遗忘,进入无精神的范畴,不,因为这自我已具有太多的自我。
这绝望比较早描述的绝望形式在整个水平上要深刻,并且属于在世界上较少出现的那种绝望。前面提及的那扇在其后边什么也没有的错误之门,在这里是一扇真实的门,但却是一扇被小心的关闭了的门,它之后坐着观看着它自己的自我,用不愿成为它自身却有足够的自我去爱自身的方式投入或打发时间。这就是所谓的封藏(封闭着的自我克制)。
他不同任何人、任何灵魂分享这关于自我的事情。他觉得不必急于这么做,或者他学会了克制自己去这样做。并且他有充分的自我封闭以使那关于自我的事情远离那些不该知道它的人,换句话说,就是远离每一个人。另一方面,他常常渴望孤独,这对他来说是生活的必需。孤独对他比对大部分的人来说更是生活的必需,这一点也表露出他的更深本性。
整个说来,渴望孤独是一个人仍然具有精神的迹象,并且是测定什么样的精神存在的尺度。
如果他可能与任何人分享他封藏的秘密,如果人们接着对他说:“这是值得骄傲的,你真的应该以你自己为荣”。他大概就不会向任何人袒露他的秘密了。只有对他自己,他无疑会承认他的封藏中确有某种东西,但是他凭借着用来解释他的软弱的情感会很快的相信,这东西不可能是骄傲,因为他对之绝望的正是他的软弱。骄傲不会如此极端的强调软弱性,而他也不会因为想要自傲而不能忍受对于软弱的意识。
如果他还没有经历一个把他推上正确的信仰之路的提高过程,这类决昂就或者会是变成日益强化的更高形式的绝望并且继续被封藏“在自我中”,或者将突破并摧毁那些外在的装饰物,在其中这绝望的人象一个隐姓埋名的人一样一直生活着。后一种情况下,一个在这类绝望中的人将奋力把他自己投进生命,或者投入伟大事业的转折;他将成为一个不安的精神,他的生命肯定要留下他的标记,一个不安的精神想要忘却的标记;并且对他来说,当内部的躁动变的太强时,他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或者他在声色中,在放纵的生活中寻求遗忘,在绝望里,他想要回到直接性,但却总是带着他不想要的自我意识。在前一种情况中“即继续封藏并发展出更高形式的绝望”,如果绝望被强化,它就形成违抗。
如果这封藏被保留着,那么他的最大危险就是自杀。但只要他对一个人公开谈出来,就可能回如释重负,或松弛下来,自杀就不会成为封藏的结果。然后,可能正因为已向别人公开了自己,他会对所做之事绝望,对他来说他似乎更应该更长久的多的保持在缄默无言之中。于是,封藏人由于找到一个密友而被投入绝望,以这种方式,自杀仍可以是结局。或者那知心人被杀死了,因为成为他的知心人就意味着死。
这是一个恶魔般痛苦的自相矛盾的结局:这矛盾就是:不能没有知心人,又不能有知心人。

在绝望要成为自身:违抗
前面的描述的那类绝望是对于人的软弱的绝望,绝望着的个人不愿成为他自身,但如果绝望中的人向前迈就有了一个转变,有了违抗;之所以会是这样,是因为在绝望中他愿意或要成为他自身了。
它实际上是凭借永恒之助而来的绝望,是在自身的限度内对永恒的绝望着的误用,即在绝望中要成为自身。但正因为这是由永恒之助而来的绝望,在某种意义上它就非常接近真理了。正因为它处于非常接近真理的地步,它就是无限遥远的。通向信仰的绝望也是由于永恒之助而产生的,由于永恒的帮助,自我有勇气失去它自身以便赢得它自身。但是在这里,它不愿以失去它自身而愿以要成它自身为开端。
为了在绝望中成为人自己,必须存在一个无限自我的意识,但这无限的自我实际上只是最抽象的形式,最抽象的自我的可能性。并且这是在绝望中的人愿意成为的自我,是切断了同建立它的力量的任何关系的自我,或是断绝了有这样一种力量的观念的自我。借助于这无限形式的帮助,绝望中的自我想要成为它自己的支配者或创造它自己。他最先要做的是转变所有这一切,他本人要靠存在的无限形式构成他的自我。
如果绝望中的自我是一个行动的自我,它只有靠想象构造的方式不断的使自身与自身相关,它不承认任何能超越它自身的力量。
这个自我在绝望的努力成为自身时却将自我变成了其对立面,就此而言,它实际上成为了非自我。因此,绝望中的自我总是在空中建立城堡,只同假想之敌进行搏斗。所有这些凭借现象建构的美德使它看起来极为出色。在绝望中自我想要获得使自己成为其自身、发展其自身、是其自身的完全满足;它想要有富于诗意的和精妙建构的荣耀,通过这种方式它已理解了它自己。然而,通过最后分析,它通过自己所理解的仍是一个谜:正是在自我似乎最接近于完全建成的时刻,它却任意的把一切消解为虚无。
这种绝望的表现是:
在绝望中要成为他自身的绝望着的人是不愿抱此希望的,即去希求世俗的短缺和现世的苦难可能会终结。他使自己相信这肉中的荆刺之痛是如此之深彻,以至于他不能使自己从中抽拔出来(不管这是实际的情况还是他的强烈感情使他相信如此);因此,他可以永远接受它。他被这痛苦冒犯,或更正确的说,他把它视为被整个存在冒犯的机会,他违抗着要成为他自身,成为并非不顾痛苦或没有痛苦的他自己——不顾或违抗整个存在,他要成为带有痛苦的他自身,带着这痛苦同行,几乎是蔑视他的极度痛苦。凭借荒谬的力量而寄希望于救助的可恩能够,因为对上帝来说,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不,他想要的不是这些。从别出寻求帮助——不,他绝不会想要这个。与其寻求帮助,他宁可带着全部地狱的痛苦成为他自身。因为获得帮助意味着被一个更优越者或至高无上者帮助的时候,就有了一种羞辱,即被迫无条件的接受任何帮助,成为无所不能的“救助者”掌中的虚无的羞辱。毫无疑问,存在着很多痛苦,甚至是延续的和极度的痛苦,但在这些痛苦中自我不是以被羞辱的方式受苦,因为它基本上更愿意以经受痛苦为代价而保持住自身。
一个在绝望中要成为他自身的痛苦者越有这种意识,他的绝望就越被强化并且变的疯狂。现在这人恰恰使这折磨成为他全部激情的对象,以至于它最终成了魔鬼般的暴怒。他现在宁愿愤怒的反对一切并成为整个世界和全部生命的错误的牺牲品,并且对他来说确保他的痛苦在手、不让别人从中夺走它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那样他就可能无法对他自己显示和证明他是正确的。而永恒的观念会剥夺他的痛苦。
疯狂的绝望是绝望最强烈的形式:在绝望中要成为其自身。他是在对外在性的憎恶中,它要按照它的不幸状态来成为它自身。要不是因为怨恨,它就是在违抗中或以违抗的方式也不要成为其自身;就是在违抗中,它也不想要将自身从那建立它的力量那里扯开;但出于怨恨,它就要将自身强加于那建立它的力量,要违抗式的强制它,要出于恶意的把持住它——当然,一个充满怨恨的谴责一定首先要把持住它所谴责的东西。在反抗全部生存的过程中,它感到它已获得了反抗它、反抗它的善意的证据。绝望中的人相信他本人就是证据,他就是要成为这证据,因为他要成为他自身,在其折磨中的自身,以便对抗带着这折磨的整个生存。正如软弱的绝望者不要听到任何关于从永恒来的安慰的东西,一个这样绝望的人也不想去听任何关于这安慰的话,不过是为了不同的理由;这安慰将是他的毁灭,是对他的所有生存的谴责。打个比喻:这绝望就好象一个溜进某个作者的作品的错误,并且这错误作为错误有了对于它自身的意识——它实际上可能不是一个差错而在更高的意义上是整个作品创作的一个基本部分。现在这个错误出于对作者的憎恨而要起来反叛这作者,禁止这作者改正它,并且在狂妄的违抗中对作者说:不,我拒绝被涂抹掉,我要作为一个不利于你的证人、一个证明你是二流作者的见证而存在。

绝望的反面是信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