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访感言:实践越来越证明,留住资源和流入资源的条件是发展软环境。南方七市的软环境建设,突出的特点就是严厉、规范而彻底。为促进经济主体的引进、生成和壮大,他们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的合力作用,把软环境当作硬杠杠、硬指标,以凌厉的作风和强硬的手段,狠抓软环境短期整治和长期建设,为加快发展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和优良的环境。
(一)
他们坚持围绕放宽市场准入尺度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把行政审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彻底,把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机制对资本投入、运行和增殖的培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昆明依靠推动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大力度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按照流程最短、效率最高、收费最少、标准最低的原则,再造项目审批流程,该合并的合并,该撤消的撤消,该减免的减免。今年以来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项目,仅仅保留了141项,精简幅度达72%以上,成为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仅次于沈阳市行政审批项目设置最少的城市。其172个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也只是保留了95项。
昆明在清理完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同时,还在全市开展了“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即:将部门审批服务职能向一个处室集中,所有行政审批服务项目进便民服务中心到位;行政服务处室向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到位,整个建制进入中心运作。
宿迁市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允许和扶持宿迁在不违背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采取更灵活的政策和做法,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特别政策的支持下,在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削减收费项目上迈的步子更大,成为江苏省及淮海经济区收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收费总额最少的地级市。
(二)
他们坚持围绕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营开展服务,最大限度地为投资人提供从工作学习到衣食住行等方面全方位的帮助,把各级部门和单位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昆明在软环境建设上大力推行“五办”作风,以提高办事效率,强化对项目和企业的服务。“五办”作风就是:对基层、企业和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立即办”;对老大难问题“主动办”;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上门办”;对条件暂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跟踪办”;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问题“公开办”。建立了服务大客商联动机制,对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外来投资项目,实行专人全程跟踪服务;制定了《投资乐园卡》,为市内外投资大户、纳税大户和用工大户等提供从工作学习到家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同时,昆明还建立最严厉的问责制度、最严格的限时办结制度和最严肃的服务承诺制度,着力解决“上热下冷、上活下死、上急下怠、中层梗阻、基层板结、力度递减、效能低下”问题,倾力打造“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三最四低”的投资发展软环境。也正是凭借良好经济发展环境的吸引和集聚,昆明在今年前三季度引进项目达到517个,其中3000万元以上项目占到80%以上。
宿迁则实行了帮办终身制,要求干部全天候服务于企业和项目。“白天当帮办,有活儿晚上干”,“客商不在帮办在,客商有事帮办上”。企业家只管自己企业墙内的事,其他事情一律由帮办去办。
(三)
他们坚持围绕提高机关效能狠抓软环境建设,最大限度地把涉软部门、涉软人员和涉软问题查处到位,把干部监督管理对软环境建设的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南方七市普遍加强了机关效能的监督和建设。昆明开创了“倒逼工作模式”,即: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间倒逼程序、以社会倒逼部门、以下级倒逼上级、以督查倒逼落实。今年上半年,他们又将全市党政机关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包括市委书记、市长的职务分工和6000多部电话号码,通过《昆明日报》向全社会进行了公示。目前,他们进行了5次督查,全市领导干部公务电话接通率达到96%以上,百姓通过电话的投诉办结率达到88.5%。特别是对企业反映的一些重点问题,各个部门做到了召之即来,来之能办,办之能成。
当然,最关键、最具震慑作用的还要看对涉软问题的惩处。宿迁市建立了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对所有投诉在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公示,以最快速度进行调查和处理,对涉软单位和人员形成强烈的震撼。在学习考察的过程中,我们就此专门询问过陪同的宿迁市纪委负责同志。他们说,如果发现涉软问题投诉,他们当天接到投诉,当天即展开调查,并要一查到底。
每年,他们都要召开两次软环境大会,会上由市纪委书记通报半年软环境建设情况,还要公布十几起涉软案件,他们既讲事件,又讲处罚人,绝不手软。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说,在治理软环境上,他们眼睛里揉不进沙子。通过硬手段治理软环境,宿迁每年的涉软案件已由建市之初的近百件下降到现在的十几件。
昆明在查处涉软问题上则坚持做到 “四个不放过”,即:问题不查清不放过,存在的问题不纠正不放过,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南方七市在软环境建设方面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将上级精神具体化、本地探索特色化、施政行为规范化,注重制度治理,使这些城市成为制度创新成果最丰硕、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活力最强的地区。
(四)
由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我市软环境建设在曾经颇有微词中逐步好转。今年上半年,在全市软环境建设联合调查中,被调查企业满意率达到了85.5%。但是,南方七市的经验和自身的教训提示我们,软环境建设是丝毫不能放松的工作,抓好软环境没有巧办法,只有硬措施,要更加注重整顿吏治,更加注重加大惩处力度,坚持不懈地把软环境建设强势推进到新的高度。
要树立“环境立市”的理念,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在加强硬环境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抓好软环境建设,坚持服务至上,尽心竭力为企业服务,努力营造适合企业成长的发展环境,让外来投资者安心、放心、舒心在吉林市发展。同时,要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既要做好生产领域内的服务,也要在生活领域提供服务,解除外商在居住、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吸引和留住外商。
要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加大放权力度。近年来,我们也多次清理过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但是与南方七市相比,我们的放权力度不够大、清理不够彻底。目前,我市省市级行政审批事项还有94项,其中市本级只有4项,已经进入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行列。在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从收费养人问题入手,能减免的减免,能合并的合并。进一步从市场准入、争资上项、企业用地、税费优惠、财政支持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放宽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比照昆明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我们也应结合实际认真研究,争取出台类似的政策。
要成立机关效能投诉中心,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软环境建设说到底是整顿吏治的问题。昆明、宿迁等城市软环境建设得好,就是因为他们能够以凌厉的作风和严厉的手段,对软环境建设进行强势而彻底的整治。我们要注重制度机制建设,加强对权力部门的监督和制约,坚决制止有权力没责任,确保责权相一致。建议成立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广泛接受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投诉,对投诉问题在新闻媒体进行公示,从重从严处理。在处理人的问题上,要敢于动真碰硬,敢于抓“大个的”,敢于重罚,做到“杀一儆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