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性早熟元凶难觅 是真正的社会悲哀

 普化散人 2011-02-15
近日走访了广州9家三甲医院了解到,儿童性早熟的状况日益普遍。一项调查显示,广州孩子青春期来临平均在11岁左右,与上世纪90年代初相比,普遍提前了两年。而广州儿童“性早熟”发病率也由10年前的0.5%升至1.3%,并有上升趋势。据了解,儿童性早熟成因很多,也很复杂,有人形容它为“儿童现代病”,意为我们整个社会难脱干系。

  一纸权威鉴定证明某奶粉并非导致女婴性早熟的元凶。冤有头债有主,企业洗清冤枉固然是好事,但是疑惑也来了,什么才是孩子性早熟的元凶呢?这个问题不搞清楚,整个社会都不得安宁。独生子女时代,孩子的健康不仅攸关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希望,也关乎国家命运。性早熟元凶一日难觅,整个社会就对孩子们有一份歉疚。因此,在性早熟问题上,容不得丝毫的“葫芦提”,否则就是社会的悲哀,中国人的尴尬。

  当然,门诊上的性早熟是有明确分类的,如中枢性(真性)性早熟、周围性(假性)性早熟、不完全(部分)性早熟等等。但是,如此医学术语让公众更是一头雾水。人们亟需知道的是,一是每个就诊的儿童,必须有明确的诊断:是否性早熟?成因是什么?如何疗治?二是性早熟发病率提高的原因是什么?三是性早熟有没有社会诱因?如果有,如何针对根本去矫治。

  这许多问号,都需要笃定的正解,才能让人安心。遗憾的是,由某奶粉为由头带出来的几位性早熟孩童看,企业已经如释重负,三个孩子家长却依然难消困境。因为三个孩子的成长依然充满变数,而且未来持续不断的诊断会给家长们带来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生理、心理、经济的多重重压,如何保证孩子健康成长?更要者,这一事件引发了全国性的性早熟门诊热。如果说医疗机构缺乏有效的诊断并不能对症下药,恐怕会引起社会性恐慌。

  最新调查显示,中国儿童性早熟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据近两年的门诊量统计,大约比10年前增加了三四倍。中国儿童性早熟率约为1%,在某些经济发达的城市约为3%。广州孩子青春期来临平均在11岁左右,与上世纪90年代初相比,普遍提前了两年。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瓜果蔬菜可以用形形色色的药物来催熟。人们不禁联想,浸淫于现代生活方式里的孩童们,是不是也被人类无节制的技术发明和药物滥用所催熟?形形色色的营养品,琳琅满目的添加剂,伴随着商业广告的动听语言,诱惑着独生子女时代的父母们。为了孩子,每个中国家庭都是不吝代价的。吃的文化,恰恰是最多元最具颠覆性的。五谷杂粮时代的温饱方式,早就为营养快餐时代所置换。如果说传统中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属于原生态的天然属性;中国孩子们热衷的主流饮食方式,已经异化为“一半是天然,一半是添加剂”。就是后面的那“一半”,说不定就暗藏杀机。事实也确实如此,三鹿奶粉的倒掉就是典型的反面标本。

  医疗专家们并不否认,营养过剩、环境污染、视觉刺激就是三大“催熟剂”。这意味着,性早熟其实就是人类社会的现代化病,正是由于这种疾患的社会性,才使得性早熟的疗治缺少一针一丸见效的灵丹妙药。因为,这三大催熟剂,已经使成人社会上瘾而欲罢不能。其充满诱惑的现代化光环,招引着整个社会深度介入其中,成人世界离开这种生活方式就会产生戒断效应,更可况缺乏免疫力的孱弱孩童?

  由于这种社会病因的超级细菌无处不在,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治本之举在于改变生活方式。如果说人们既贪恋于这种让人陶醉而又充满污染的生活情景里,又想用纯粹的医疗技术手段诊断和疗治性早熟,只能是差强人意。性早熟元凶难觅,就真切地映射了这种社会病症的麻烦所在。而这,也构成了功利时代的人类生存之惑以及童年时代的成长之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