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当好志书主编(二)

 chengshu 2011-02-15
如何当好志书主编(二)

                柳成栋

     一、  主编的职责

    关于主编的职责,贵州省志办史继忠在《加强主编工作,开展方志评论》的文章中对主编提出了八条任务,即:“断凡例,严体例;决去取,补遗漏;去重复,除抵牾;梳条理,分层次;核史实,辨是非;提要点,显主题;纂文字,正标点;审编排,阅清样。”《黑龙江省第二届地方志编纂工作有关规定》作了明确的规定: “ 主编要主持制定志书编纂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设计篇目、框架和修订篇目;主持收集、整理资料,主编资料长编,负责落实各承编单位和撰稿人员;负责起草概述、序言、后记和承担有关篇章的撰稿;负责审定初稿并提出修改、补充意见;负责编稿、统稿,组织评稿和修改志稿;负责所有付印稿的清样终校;负责草拟编纂工作总结;及时发现编纂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并提出初步意见并提交编纂委员会研究解决。”根据这一规定和修志实践,志书主编应有如下的职责:

   (一)制订编纂方案

志书编纂方案,就是志书的编纂计划或编纂规划。一般地说,一部志书编纂方案,应该包括这样12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修志的意义和目的的扼要概述;二是提出修志的指导思想和应遵循的原则;三是提出关于由体裁和篇目组成的体例的一般规定;四是内容篇幅;五是志书的断限;六是提出关于编写计划、编写规范的基本要求;七是扼要阐明资料征集的意义、征集的方法和管理原则;八是质量标准;九是揭示组建领导班子及办事机构的要求、组建时间和方法;十是规定志书纂修完成后的审查原则;十一是出版印刷;十二是其他有关事宜。

    (二)设计志书篇目

篇目,亦称门目、类目、编目。篇是志书的单位组成部分,有时也指各个专志;目指条目,是篇以下的章、节、目等层次。志书的体例主要是通过篇目设置和具体编写来体现的。篇目是体例的实际运用,是整部志书的骨骼,是体现和贯彻志书总体设计意图的明显标志,是主编意图的具体体现,所以志书的篇目应该由主编来拟定。另外,志书的篇目又是收集资料的指南、归纳整理资料的纲领、记述资料的主题词,同时也是志书编写的基础单位和承编者的分工依据,因此,必须有主编来设计,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纵观全局,便于指挥和督战。

   (三)拟订志书凡例

什么是凡例?凡例,是说明著作内容和编纂体例的文字,语出杜预《春秋左传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序例》中指出:“昔夫子修经,始发凡例。”夫史志有例,犹国之有法,国无法则上下靡定;史无例,则是非莫准。”可见凡例在我国传统的著述中,显得十分重要。凡例多放在书的前面,也称“例言”、“发凡”,或称“义例”、“叙例”、“总例”、“数例”、“弁言”,也有叫“编辑说明“的,名称虽异,其义一也。

    凡例是一部志书的主心骨或中轴线,是一部志书的法规、尺度和纲领。确定好志书的凡例,对一部志书起着约束和指导作用。因此,可以说凡例是一部志书的简要的自订法规和应遵循的准则,没有这个法规志书是无法编写的,正如没有规矩也就没有方圆一样。所以,凡例对全书不但带有权威性,更带有约束性和法规性,这就告诉我们修志首要的任务就是制订凡例。我们必须改变首轮修志工作中志书已经编完才设凡例的现象。

    我国历代修志都很注重凡例的制订,把其视为修志之要务。宋周应合在撰就景定《建康志》后,在“修志本末”中提出修志必须做好四件事,即定凡例、广搜讨、详参订(认真详密地考证档案材料)、分任事。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在《修志十议》中提出,“识足以断凡例,明足以决去取,公足以决请托。”就是说修志者的学识、胆识都可以在志书的凡例中得以展现。近代方志学家甘鹏云在《方志商》中指出:义例不定,则如裘无领,网无纲。当代方志学家傅振伦先生在《中国方志学通论》中亦指出,“修志之道,先严体例,义不先立,例无由起,故志家必先以凡例冠之。”足见凡例的重要。修志工作者在修志实践中对其体会更深。

定好凡例,才能明确一书的体例,预定一书的基本框架、基本内容。凡例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它应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凡例应当包括志书的指导思想、宗旨、编纂原则、体例、记述范围、断限、人物收录标准、编辑方针、行文规则、资料来源等等,都要做出详尽明确的规定,有关史实、入志的标准及一些特殊问题的处理办法都需要在凡例中交待清楚。  

(四)培训修志队伍

    培训队伍是修志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在志书正式编写之前必须进行的工作。有经验的主编可直接主持讲课,缺少实践经验和新上任的主编可以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讲课,或直接参加省市级外地的主编培训班学习。

在修志工作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因素,人的专业技术水平高低、业务素质如何,特别是主编的水平直接影响志书的质量。有什么样的人,就修什么样的志,主编的水平多高,直接关系到志书的质量。因此,首轮修志伊始,就开展了对主编人员和业务骨干的培训。1981年4月,省地方史研究会、省档案学会(当时省地方志办公室尚未成立,全省修志工作由两个学会代管)便于庆安县召开了有130人参加的全省地方志编纂研究会,这也是全省开展修志工作以来,第一次带有培训性质的重要会议。除请省内史学界专家讲授黑龙江地方沿革史,中东铁路史和抗日联军斗争史以外,重点研究了地方志的体例和县志篇目的设计。这次被称为“黄埔一期”的研究班为全省修志特别是县志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包括主编在内的业务骨干和修志人才,意义深远,影响重大,至今仍为方志界人士所称道。

    1982年初,省地方志办公室成立,6月15日便在哈尔滨市举办了近300人参加的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地方志编辑人员研究学习班。聘请全国及省内外有关专家、教授,比较系统地讲授了方志学、东北史、黑龙江地方史、古典文献学、目录学等15门课程,为期35天,为全省修志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对提高修志人员的业务水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嗣后,又多次举办了修志业务培训班以及县志主编培训班、研讨班,使大批主编和业务骨干通过培训,提高了业务水平、主编能力、总纂功夫。与此同时,一些基层志办,也采取了相应的办法,培训了基层志书主编和修志人员。

   (五)组织资料搜集

从方志的性质看,地方志是一种资料性的科学著述,资料性是方志的本质属性。胡乔木同志讲过:“地方志是严肃的科学的资料书。”“地方志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科学的资料。”“我们编出来的志书是一部朴实的、严谨的、科学的资料汇集。”资料是编修地方志的基础,志稿是资料的有机合成,而志书则是志稿即资料的精加工。没有资料就等于纸上谈兵,就等于巧妇为无米之炊。资料的有无多寡,是志稿成书的基础;资料的翔实准确与否是志书成败的关键。因此,抓好资料征集工作是主编的重要工作职责,同时也是主编编纂意图能否得以充分体现的重要手段。

搜集资料时可参照篇目或以其为纲,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搜集,可采取“四先四后”和“三为主”的原则进行。“四先四后”即先内后外、先远后近、先活后死、先急后缓;“三为主”,即档案资料和书刊资料,应以档案资料为主;实物资料和口碑资料,应以实物资料为主;近代资料和古代资料,应以近代资料为主。既要广征博采,竭泽而渔,又要尽量避免重复劳动。努力做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对于搜集来的资料,主编要以身作则,带头对资料进行认真地分析、鉴别、归类等整理工作。通过整理,把有用的和能用的资料筛选出来,分类保管,以备利用。最好是编写成资料长编。

    所谓“长编”,是在对资料进行考订、分析、注释,并在文字上进行增删、修饰的基础上,甚至全部改写而成的史料新编,即所谓“史钞类纂”。一般来说,制作长编乃是编纂史书的一个步骤、一种方法。长编始于宋代司马光。我国最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就由刘恕、刘攽、范祖禹等僚属采摭异闻,以年月日为丛目。丛目既成,乃修长编,然后由司马光斧削笔润而成。金梁编纂《黑龙江通志》最初也是经过了“五载搜罗,先集资料,作长编得稿三五百万言,将百五十册”的过程,只不过是未能依据其稿而成书。

    编写长编的原则是宁失之繁、无失之略。根据这一原则,司马光曾对范祖禹说:“妖异有所警戒,诙谐有所补益,并告存之。”收集资料的范围是不厌其多,而患其略。编写和制作长编的方法亦即长编的特点首先是闻见异词,两存其说,以求其是。在编写长编时,如果遇到纪事与正史、实录不合时,则兼存以求其是。这种方法保存了很多已经散失的史料。所以“闻见异词”、“两存其说”的长编法是有可取之处的。长编体的另一特点是注明出处,便于知其记事来源和查核之用。正因为长编具有这两个特点,所以它的资料性质是突出的。所谓“未为成书者”,正是就未经删削去取,少作文字修饰的资料长编性质而言的(第一届修志省财政厅、省教委史志办都编了资料长编。编中共志组织建设最初也是采用编写资料长编的方式进行的) 。

  (六)指导志稿编写

指导志稿编写是主编的重要工作。一是适当调整篇目,在志稿编写前,根据搜集资料情况和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其他具体情况对篇目适当进行调整。二是搞好志稿试写。根据试写稿情况,开展评议,对试写稿分析解剖,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找出不足。三是跟班作业。主编不仅要参加编写,还要认真地做好指导工作,及时处理编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协调工作。

    (七)完成概述、小序、编后记及有关篇章的纂稿

    概述为志书体裁之一种,是志书的篇名或章节名。概述,顾名思义,即概而述之。作为篇名,应置于一部志书(全志)之首。作为综合性志书,它提纲挈领地综述一地政治、经济、文化轮廓;作为专业性志书,提纲挈领地综述某个专业综合情况;作为章节,可置于各篇之前,简要介绍本篇内容。所以,概述起着鸟瞰全局、统帅各篇,从宏观着墨,起纵览古今、横陈各业、勾勒特点、纵说利弊、抉取大势大端、总结经验教训、揭示规律的作用。因此,非熟悉地情者、非纵览全局者、非驾驭整部志书者莫能为,非大手笔莫能为。由主编来完成概述的编写任务最为合适,无法推卸。

    小序是指各种按分类编排的书目中的部序和类序,是和总序相对而言的。它亦可以称为小概述、略述、小引等。卷首小序是介于“序”与“概述”之间,对本志(篇或编)类目内容加以溯源、评述、高度概括,引导和发挥,以彰明因果的文字。一般设在篇(编)、章之前,与后起的绪论、按语相类似,是我国传统志书体例之一。具体地说小序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即介绍主旨,说明内容;统摄各类,纵贯一体;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提纲挈领,钩玄提要;指导阅读,引人入胜。因此小序需要体例一致,语言精练,高屋建瓴,所以需要由主编一人来完成。

后记,亦称跋,现在通称修志始末。即记述志书编纂过程、成书经过的文字。这方面,主编最了解情况,所以也需要主编来完成。

   (八)负责志稿总纂

   志稿总纂,是志书编纂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总纂就是按照已定的全书宗旨、体例等原则将分工编纂的各部分志稿合成一书,使全书各部分衔接呼应自如,风格协调,笔法一致,将原来分散的各部分统一为一个浑然一体的有机整体的加工过程。它是志书编纂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志书编辑加工成书的重要过程,是确保志书质量的重要步骤。也就是说总纂必须由一支笔通稿。首轮修志中个别志书未能很好地进行总纂,主要表现为体例不规范,有悖志体;文风不统一,风格不协调;交叉重复,一事多记;前后抵牾,互相矛盾;画蛇添足,随意省略;重要史实,记载有误;数字不准,影响使用;校勘粗疏,鲁鱼亥豕等现象。要搞好总纂首先要制订好总纂方案,其次要搞好分工。总纂的方法主要是通览全书,决断是非,把好政治关;分合取舍,终定篇目,把好体例关;查核资料,精益求精,把好史实关;斧削笔润,精雕细刻,把好语言文字关;横打竖克,总分相符,把好数字图表关;精校精勘,运用好“四校”,把好校雠关。

   (九)组织志稿评议

    志稿评议是志书编纂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志书是众手成志,资料大多来自各个单位,各个专业,我们的主编和编辑人员不可能样样都通,所以召开聘请各方面的专家、学者、行内知情者参加的评稿会十分必要。众人拾柴火焰高,集思广益,经过评议,指出志稿的优点不足,然后再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逐条梳理,核实消化,合理者纳之,不合理者弃之,采长补短,制定出修改方案,使志稿更加完善。

  (十)负责终审定稿

终审定稿,是志书编纂过程的最后环节。终审定稿前须由主编写出终审报告,报经编委会和上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终审,有条件的要召开终审会议批准通过。只有经过终审定稿的志稿才能交付出版。终审定稿时志稿必须做到“齐、清、定”。齐,即文字稿、图片、照片、地图、表格等齐全不缺;清,即打字稿字体、字号、版式、纸张大小整齐划一,按统一标准排版;定,即志稿内容已经过承编单位编纂委员会审定,内容不再有较大变动。

   (十一)负责清样终校

   清样终校,是志书出版前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别人不可替代的主编的工作。是保证志书编校质量的最重要的一环。终审终校,保证成效。终校的过程,也是审校的过程。特别是通过终校,可以发现原来没有发现的问题,应该按照《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严格进行终校,切不可稍有疏忽,否则,山高九仞,功亏一篑,一失足成千古恨,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

   四、  主编应具备的修养

   主编的职责既然那样多,说明他的地位特别重要。主编的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志书的质量。主编的水平多高,志书的质量就会多高。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曾在他的史学名著《史通》中指出史家应具有才、学、识三长。才、学、识,这是对史家修养的要求,是中国史学理论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到了清代乾嘉时期,史学大师章学诚发展了“史家三长”论,加上了“史德”这一理论范畴。从此,才、学、识、德成为中国史家治学的座右铭,成为世人评价史家的最高标准,当然也是方志工作者的最高标准。董一博先生曾经讲过,“一代之志须一代人才治之”。他又讲过,一部志书能否传世,“关键因素在于主修和主纂。名志出于名手,一代之志须一代人才任之。”综合起来说主编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要有一定的史学修养,要有较深的文字功底,要有高度的质量意识,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有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一)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

志书是官书,修志是“官职”“官责”。因此在政治上必须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在续志工作中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认识问题,全面准确地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是党的民族政策、外交政策、宗教政策和保密政策。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科学态度,把志书的真实性作为志书的生命线,能否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高屋建瓴地去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决定取舍,能否正确地、如实地记载当地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全面准确地记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巨大成就以及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这是保证志书观点正确、存真求实、有较高质量和存史价值的前提条件。

   (二)要有较好的史学修养

    志书属于史书。方志乃“史之别裁”、“史之一体”、“史之流也”。因此主编除了要有较深方志理论修养以外,本身还要具备与之相关的目录学、校勘学、文献学、年代学、史料学、考古学、地理学知识。说穿了,方志就是史料编纂,或者说是档案编研。离开了史学,方志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江泽民在《论加强和改进学习》一文中指出:“一名领导干部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者;一个政党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一个民族不善于从历史中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文选》第二卷第301页)领导干部是这样,我们的志书主编,应该加强对历史知识包括中国通史、东北史、黑龙江地方史的学习。另外,主编还必须通晓各门科学大旨,对于新兴的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也应有所涉足,方能使志书在总纂过程中质量更高。

   (三)要有较深的语言文字功底

   语言文字是志书记述的直接载体,是体现方志资料性的惟一手段,因而志书主编必须要有较深的语言文字功底,较强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文字综合能力,斧削笔润、删繁就简能力。正确地运用语言可以加强志书的科学性,突出志书的时代性,增强志书的地方性,扩大志书的适用性。首轮修志,在语言运用方面,存在着的主要问题是文字越来越多,篇幅越来越长;缺少著述之体,缺少史家之法;口语化现象比较严重;政治宣传色彩时有出现。因此,这就要求增强主编对入志资料的驾驭、取舍和整理加工能力;增强语言文字锤炼功夫;很好地执行地方志行文规则。使方志语言一要准确严谨;二要简明扼要,文约事丰;三要讲求文采,语言优美;四要画龙点睛,突出重点;五要流畅可读,通俗易懂;六要讲求修辞,规范行文。

   (四)要有高度的质量意识

    前面已经说过,质量是志书的生命,是志书的价值所在。主编质量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志书质量的高低。二十几年的修志实践,我们对志书的质量标准形成了这样的基本共识,即观点正确、资料翔实、体例完备、行文规范、特点突出、编校精细,印制精美。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史实准确。李铁映曾经讲过:“当代人编写当代书,记述当代事,一定要存真求实,观点可能有差异,但事实不能有误,一定要准确。”李铁映又讲过,“志书以真实、准确为本,这是志书的基本特征。唯存真求实、存史资治才可流传百世。”试想,一部卷帙浩繁,花了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耗费了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数年心血而编成的志书,如果史实不准确,那么即使印制再精美,也会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与其说是劳民伤财,不如说是祸国殃民,后患无穷。

   (五)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地方志是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力量来完成。同时,修志还需要有不可缺少的内、外部环境作为保证。如领导的意见,社会的支持,“一纳入、五到位”的落实,都需要主编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不仅要组织协调好修志队伍本身,而且要组织协调行政力量、社会力量、学术力量来支持和参与修志工作。对修志人员要知人善任,扬长避短,耐心做思想政治工作,关心他们的进步和生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工作上要多谋善断,灵活机动。要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协调众议,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这就是说,主编不仅仅是修志专家,而且要成为社会活动家。否则,修志工作就难以打开局面,深入开展,难以预期完成任务。

   (六)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修志工作是一项光荣而高尚的工作。章学诚曾经指出:“史志之书,有裨风教者,原因撰述忠孝节义,凛凛烈烈,有声有色,使百世而下,怯者永生,贪者廉立。”这是志书的功能所在,更是志书的魅力所在。能够完成这样的千秋大业能不光荣吗?李铁映曾经讲过,“修志事业是伴随中华民族生生息息永不尽竭的光荣事业。志书是中华民族世代奋斗、兴衰荣辱的史诗画卷。”因此方志工作者,特别是主编要有良好的史学品德、高尚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学术公德,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秉笔直书,忠于历史事实真相。不曲笔,不阿时,不溢美,不贪功,不掠美。遵守出版法和《地方志工作条例》,尊重志书的署名权,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从善如流,虚怀若谷,光明磊落。书品、诗品、画品、人品至上,才气、灵气、神气、骨气当先。古之循吏良史能做到的我们也应该能做到。

   (七)要有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修志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学术劳动。“修志艰难坎坷多,下催上请费唇舌。留得邑史千秋在,功过何须自己说。”实践证明,要按时完成一部合格的志书的编纂任务,并使其成为高质量的传世佳志,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随时会遇到很多困难。主编不但要承担起对一部志书负总责的重任,更要承担起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使命。因此,主编必须要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勇气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要有争做一方风流人物的强烈愿望。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主编、每一位修志人员要以燕居谦、郑永力为榜样,学习他们把毕生献给方志事业的高尚品质,只争朝夕,不辞劳苦地编好真正属于我们同时又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第二轮新方志。

 

(通讯处:哈尔滨市南岗区鞍山街28号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邮编1500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