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酿酒专家---苏东坡

 小青鸟007 2011-02-17
酿酒专家
———苏东坡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不仅是一个酒中瘾君子,还是一个酿酒专家。他生于一个饮酒世家,祖父、父亲都是嗜酒如命之辈,而他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对人说过:我每天要饮酒作乐,倘若没有酒喝,就会疾病缠身。他爱酒、饮酒、造酒、赞酒,在他的诗、词、赋、散文中,都仿佛飘散着美酒的芳香。如“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醉醒醒醉,凭均会滋味,沈斟琥珀香浮蚁”(《醉落魄·咏醉》)、“酒勿嫌浊,人当取醇”(《酒醪有妙理赋》)等等。

  苏东坡虽然好饮酒,但酒量并不大。他自己说:“我饮酒终日,不超过五杯。天下不能饮酒的,不在我之下。我喜欢欣赏别人饮酒,看别人举起酒杯,慢慢地喝,我的心胸就广阔无比,似乎也尝到了酒醉的味道,这种味道比饮者本人还强烈。我闲居时,每天都有客人来,客人来了就得设酒招待。天下好饮酒的,也不在我的上面。常说人生最快乐的是身无病,心无忧。我确实能做到。”(《书东皋子传后》)

  与中国大多数文人一样,苏东坡的饮酒也往往是借酒浇愁,以酒来自我解脱。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七月,因乌台诗案(有人状告苏东坡以诗文讥讽朝廷、指斥皇上),苏东坡获罪入狱130天。后幸得张方平、范镇等人营救,才得以释放出狱,并被贬黄州。到了黄州后,他心如止水,把贵贱、毁誉、得失,乃至生死都置之度外。他在黄州所写的诗词中,差不多都有一个酒字,这说明在旷达的外衣下,仍掩饰不了他借酒浇愁的苦闷心情。最有代表性的当推《前赤壁赋》。赋中写他与客人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船上,他们一面饮酒一面歌唱,一面欣赏江上美景,似乎十分欢乐。既而写客人吹箫,其声凄厉,气氛陡然由乐转悲。接着写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抒发了对人生短促涉小的感叹。最后阐发了“变”与“不变”的哲理。于是客人转悲为喜,一起畅饮酣睡,直到天明。在赋中,苏东坡企图以旷达来摆脱对现实的苦闷,但实际上是摆脱不了的。这与李白、杜甫等人以酒解愁、寄情山水的心态完全一样。

  苏东坡不仅会喝酒,而且很会酿酒,有人称他是“酿酒专家”。他在黄州酿蜜,以少量蜂蜜掺了蒸面,发酵,以米和米饭为主料做成了米酒。在定州,他酿过松酒,这种酒甜中带点苦味。在广东惠州,他酿过桂酒,用的是生姜、肉桂做配料。这种酒,温中利肝,轻身健骨,养神发色,常服可延年益寿,苏东坡称这种酒是天神的甘露。在海南,他酿了“真一酒”,此酒是上等好酒,用白面、糯米、清水三物酿成,呈玉色,酒性温和,饮之可解渴而不易醉。为此,他还专门写了《真一酒歌》和《真一酒诗》,说此酒是天造之药。而取名“真一”乃是因为此酒为作者自酿、自取,与诗中的人间真一东坡老相合。(郭剑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