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学科小班化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昵称5737881 2011-02-24

数学学科小班化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威海市长征小学课题组   张娜娜  

【内容摘要  

小班化教育是当代小学教育改革的世界性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的许多城市、地区都在进行小班化教育的创新教育实验,而不同地区的小班化教育实验各具特色。小班化教育是在学生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它是以构建新的授课形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为内容,以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小班化教育是个性化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被称为“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构建数学学科小班化学习方式的研究,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发展。  

【关键词】小班化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正  文】  

  研究背景  

1、课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全大多数城市进入了人口低出生率、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时期,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并不断推动教育的改革, 我们威海也是如此,生源开始减少,班额自然成为“小班”,教师数量出现较多的充裕,如何充分利用、优化配置这些教育资源,势必为调整班级规模、改善教育环境、实施小班化教育带来了良机,为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带来了良策,也为新课程改革带来了良机。  

新课程与小班化教学如出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处。(1)小班化可以转变课程功能,教育空间相对增加,教育关照度增加,学生有了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参与时空,小班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还可以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更多地合作与交流、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更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小班化可以改变课程内容,给师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时空,为教学过程的活动组织与开展创造了条件,学生有了更多的时空动手实际操作,有更多的时空体验知识与教学内容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从而有效地指导和启迪学生思想的升华,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展。(3)小班化可以改革课程结构,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使得更好地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来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的中心;使得课程不只是书本、不再是权威,师生可以随时对课程进行补充、修改、重新开发和编制;使得教师减轻了负担,便于集中精力进行教学设计,也易于控制教学,照顾到个体差异,易于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4)小班化可以改变评价体系,它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更倾向于全面了解学生情感、意志品质、个性特征、审美素养等多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为学生的特长培养、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班级教育机制。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结合我校实际,我校于20084月申请成为威海市“十五”教育科研课题实验校,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想探索一条适合我校特点的小班化教育之路。  

2 研究现状  

小班化教育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过近三十年的研究发现:在小学低年级缩小班额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心理的健康发展和个性发展有积极显著的影响。目前,小班化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我国,上海市于1996年率先开展小班化教育研究,目前,全国各地很多学校都在进行此项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 研究成果的地区性较强,特别是我国的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大多在发达城市的重点学校进行,研究成果存在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在我国只是刚刚起步,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尚需通过继续研究,才能进一步得以解决。  

3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5、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力求掌握符合此种学习方式的一般操作模式,使课堂教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符合培养现代新人成长的规律。  

6、培养、锻炼一支由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所组成的教研、科研相结合的教科研队伍,促进教育理论的学习,科研方法的掌握,进一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  

()课题研究的意义  

改善学习方式是课改目标之一,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本课题的研究意旨在于利用班额较小的条件下研究合作学习所形成的的策略、方法的优势,从而扩展到全校,并进行理论层次的认识。  

二、课题研究设计  

(一)有关文献综述和理论依据    

1、美国的小班化教育。国外对于小班化教育的研究较早,并提出了多种教学模式,美国的小班化教育是一种典型。  

2、上海的小班化教育。1996年秋开始,上海市选择了12所学校40个班级进行了小班化试点,这些学校分别对小班教育的教室环境、授课形式、教学策略、师生交往、教学方法、教学管理、评价考核等内容进行了专题研究。  

3、素质教育理论。  

1)教育的公平性理论。从观念、目标、制度、微观的教育过程这四个层面,逐渐提出教育的公平原则,应是小班化教育的重要理论支撑之一。  

2)教育的价值理论。实施小班化教育符合当代发达教育的进步趋势,可以切实提高办学效益;小班化教育作为课堂教育改革的举措和切入点,适合我国基础教育赶上发达国家之列的变化与需要。  

3)素质教育的理论。小班化教育是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班级授课形式,真正以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为核心,符合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4、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1)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提出了自由学习的多种方法。  

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从中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3)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把学生的潜在学习的动机激发出来。  

4)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他认为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可以让每一个学生的7种潜在的基本智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二)有关概念界定  

1、小班:指较少班额数下的教学班,是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不同国家、地区、时期的班额数有不同的界说。按当代发达教育小班配置和我国具体情况,一般认为班级学额数以2040人左右为宜。本课题研究的客体均是不超过40人的教学班。  

2、小班教育:指在人数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班额减少后,教育活动即会发生变化,教育活动与组织形式在时空上会得到重组;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密度和效度以及师生关系会得到增加或增强;教育教学的方式、内容、策略、技术、评价等都随之变化,并会促进和带动教育理念的更新。  

3、小班化教育:在小班配置条件下,是以培养创新意识、能力、精神和以人的发展为本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支配下的教育活动体系,形成以师生发生多向、充分的课堂交往为特征的教育过程,体现出合作与交往、强调个性化学习的小班教学特征。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数学学科下小班化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  

2、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念、策略、流程、评价标准和特点研究  

3、从小组的合作学习入手,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达成情感的互动,促使课堂教学生动有效的开展,并逐步培养和完善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4、探索“情感调动与维持”、“多向互动”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和有效途径。  

   5 促使实验教师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技能,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并不断的揣摩学生,反思课堂,以推动教师由教学者转变成研究者。  

(四)研究的目标定位  

1、研究原则  

1)教育均等性原则。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特别关注“问题”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阳光普照”。  

2)教育充分性原则。提高活动的频率,增加交往的时空,使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发挥潜能。  

3)教育综合性原则。加强学科的渗透,综合教育进程,使学生达到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统一,情意系统与认知系统的统一,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来了解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从而有的放矢的进行训练。  

2、行动研究法  

 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实验活动中的作用,研究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  

3、观察法  

运用观察法来研究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在实验活动中的作用,形成理论层面的认识。  

4、经验总结法  

运用经验总结的方法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的有效策略,通过交流,达成共识.  

课题研究的步骤  

实施阶段一:093 理论学习,制定方案  

确定实验教师,开展系列调查活动,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制定本学年小班化课题研究方案。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1、在课堂上,你愿意与其他同学合作吗?  

30%愿意;40%不愿意;30%认为无所谓。   

2、在课间或休息时间,你愿意与其他同学合作探讨、解决问题吗?  

 40%愿意;20%不愿意;40%认为无所谓。   

3、你认为合作学习对于你学习新知识的帮助大吗?  

10%认为帮助很大;50%认为有所帮助;40%认为没有帮助。  

4、合作学习中遇到意见分歧时怎样表现?   

5%不知道;65%坚持自己的意见;30%问老师。    

 5、你们中课堂上多是几人进行合作学习?  

804-6人;206-8人。  

6、你们小组的组员是怎样组合的?  

教师指定。  

7、你们小组的组员分工明确吗?   

100  

8、 如果分工明确,你愿意承担小组里的什么角色?  

 90%分工不明确;90%愿意当组长。  

   

实施阶段二:094----096 集体备课,应用模式,实施实验  

集体备课,预设小班化分层教学及小组合作教学,提供创新教学方法。并在课堂上得到验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小班研讨活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实施阶段三:099----101 评价反馈,找出问题  

建立小班化课堂教学活动评价指标。通过听课、学生调查、反思等检查小班化课堂中的实际效果。请专家给予我们指导课题的研究过程。  

实施阶段四:096 至今    收集、归纳、整理课题相关资料。  

四、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了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由校长负责。
  2、建立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做到每项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
  3、加强对参与研究的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
  4、及时向区、市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请示汇报工作,取得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5、增加科研投入,确保课题有效运行。  

四、研究的实践与探索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我们长征小学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在实施课题的过程中,强化过程,着眼发展,摸索出了“自主探究,合作发展”的教学模式即“三为主”、“四引导”、“五解放”、“六评价”。    

  三为主:以学案导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旨、以活动为主线。    

  四引导:导趣、导思、导法、导能。    

  五解放: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活动空间。    

  六评价:多元、多次、激励、分层、无级、交互评价。   

(一)长征小学小班化学案导学特色的课堂模式初步形成  

                                                                    

预设  

    

控制  

                    

反馈  

                                            

课中  

    

课后  

    

课前  

      文本框: 内容预习
示案自学
文本框: 以案导学文本框: 信息反馈文本框: 组织讨论文本框: 精讲点拨文本框: 当堂达标文本框: 学习反思
导学小结
学习反思
  

   

   

   

   

   

   

   

   

      

   

   

   

   

   

   

   

课前:示案自学,注意课前预习的培养。  

      课前下发“学案”后,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完成学习新课内容的问题,能直接回答的记录在学案导学本上,不能回答的也记录在本,这样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例如在教授青岛版教材第九册第五单元《比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学案导学卡: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同时预习习惯得到很好的培养。学生通过写学案导学可以把课本上的部分知识掌握、消化,而且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对课堂前测题,这样于是心中就有了一些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学生就愿意上数学课。在课堂上,他们积极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当老师提问问题,他回答对了,会很有成就感。在预习中尝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而且还通过预习使他们在课堂上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会促使他更愉快地、主动地学习。  

课中:以案导学→信息反馈→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培养学生合作释疑的习惯  

1、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  

“学案导学”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水平差异,在利用学案导学进行预习中时也难免有疑问或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时要鼓励学生在有疑问的地方要做好标记,待到第二天的课堂上对自己不明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并且在课堂上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讨论方式,最终使问题圆满得以解决。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高潮之一,充分体现小班化教学特色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全作为主要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参与探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对问题的研究、讨论,最后准确解答。对学生在讨论问题时出现的新思想、新思维或是求异思维都应给予肯定,注重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并充分调动优秀学生“小先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在导学卡中的第二项是  

    

   

  二、动脑想一想  

1、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你能猜测一下比的基本性质吗?请举例验证。(因为要想证明一个猜想的正确性至少需要3个以上的例子,所以请你举出至少3个例子)  

2、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那你能猜一下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们在交流比的基本性时有不明白的地方,为什么要把0除外,而且在回答比的基本性有什么作用时答不到点子上,但是在课堂上让他们小组讨论后,这两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小组之内学生们在一起讨论联系前面所学的比的基本知道,了解到了因为比的后项不能是0,所以在比的基本性质中要把0除外加上去。而且他们还自己解决了比的基本性质的作用就是用来化简比。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质疑和释疑习惯,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2、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教师要根据探究情况,对本节内容进行引导或针对性的精讲、总结、提出注意事项 , 并且对解题分析、解题方法、解题过程、解题步骤等作示范性讲解或引导,不在多 , 而在透。同时在讲解过程中 , 学生已经学会的或学生已经讲明白的 , 就不再重复讲解。教师要在讲解上下工夫 , 要能够根据课堂上的进程及时调整精讲的内容。要及时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 突出重点 , 突破难点 , 把教师在这一环节上的作用充分发挥到位。例如比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导学卡中有这样的提示:  

    

   

   

  三、动笔做一做  

1、你知道什么是最简整数比吗?你能尝试把1421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2、总结一下你化简的方法,想一想你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们在做完这道题中,基本上都能把化简比的方法写出来(11421=14÷7):(21÷7=23   21421=     =     ,通过这两种化简比的方法学生们基本上可以总结出整数比的化简方法,但对于于小数比和分数比的化简方法这是这节课的难点,学生们总结时可能不是那么明确,这时候教师就要结合学生们的学案导学在学生讲解的基本上,加以归结总结出化简的方法。这样以来,不仅培养了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习惯,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合作习惯。  

   3、当堂达标训练,巩固培养能力:  

“课堂前测”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完成 , 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回答结果,或在课上也可留一点时间让学习小组对完成的情况进行交流 , 然后再推荐一名学生回答结果 , 教师及时给予评判,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课堂前测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 , 可即时补充补偿练习题进行能力训练 , 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  

课后:自主小结,培养学生反思提高的习惯  

结合学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小结 , 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小结时 , 可由学习小组进行简单的交流 , 谈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回顾一下学习目标 , 检查目标是否达到 , 还可以谈谈自己的疑惑,看看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 , 如何解决 , 教师在这一环节引导进行小结反思,从而进一步完善学习效果,那么学生反思提高的习惯也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开发多样化的评价手段  

小班化班级学生少,课堂有效时空大,学生受教师平均关注的时间增多,采取多种形式的有效评价的概率增大,为教师选择各种评价手段提供了可能。  

①过程评价  

基于过程的评价是将整个评价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它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而且包括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样,可以避免将学生的学习情况  

②组内评价  

合理利用同桌或小组资源,既让他们评价同学学习的成败等因素;又让他们评价同学学习的情绪等因素,并说说理由;还可以再将一个小组评价的结果交给另一个或多个小组评价,让他们充分学会对同学的评价。由于小班化学生数少,形成的学习互动小组组数少、每组人数也少,便于我们进行这种方式的评价。  

③即时评价  

即时评价讲究的是及时、当场给予评价,是根据学习的进展情况,教师结合自己的巡视发现,对学生学习中的现象即时作出评价。这样,可以发现有些学生的思维状况、学习态度等问题。我们学校班级说数少,非常有利于教师进行课堂学习巡视,开展即时评价。  

④个案评价  

教师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学习结果,可以采取个案评价。评价时,可让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原因,从而给出正确评价。而对于一些有困难的学生,则还可拿出帮困意见,以帮助提高学习成效。针对班级人数少的优点,我们就能关注全班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利于更好地进行个案分析、个别辅导、因人施教。  

⑤自我评价  

让学生给自己评价,并阐述理由,从而养成自我批评的好习惯。也可以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再交给另一个或多个小朋友评价,实现评价的激励功能。当然,自我评价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小班化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⑥综合评价  

对于学生某一节或一单元的学习情况,应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不能仅仅凭借一节课或一单元的学习结果就给学生下定论,这样,容易导致不明真相、盲目表扬或批评、不能发现学生的错误或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等不良现象。小班化为这种评价提供了时空条件。  

⑦师生合评  

小班化班级的教师有足够的优势引领学生进行师生合评,可以在集体评价的基础上,给不同学生答辩或表述的时空,让他们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达成评价结果的一致。  

五、研究结果及讨论分析  

(一)确定了小组数量及基本组合形式。  

从理论上看,班级规模是小班化研究的一个基本核心概念,从实践上看,班级作为小班化教学实践的载体,班级规模也是针对教学常样态而言的,因此班级规模不仅是班级学生的绝对数量,而且也要注意班级教学中小组的数量。当班级一定时,小组数量又与小组的人数有着一定关系。因此,我们在实验中首先研究的是理想的小组人数,我们对理想的小组人数进行了调查发现,62.6%的教师认为,理想的小组人数是4人,23.7%的教师认为5人,而11.7%的教师认为理想的小组人数是6人。调查发现98%的教师认为理想的小组是4-6人。(调查如图)  

       

62.6

    

23.7

    

11.7

    

0.7

    

0.2

    

1.1

      

   


 

实验教师根据调查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对班级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进行分组,每组学生数以4-6人为宜。学生的座位一改以前的“秧田”式,依据教学需要随意组合成马鞍型、周边型、对称型、半圆型、梅花型等等。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能力、性格、思维等都不太了解,教师随机进行分组,到了一定的阶段,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不同层次进行组合,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局面。比如,不能让两个“斗士”在一组,对于内向的、胆小的则尽可能安排和好朋友在一个小组。目前,数学学科中,我校的小组运作形式主要是异质分组,一方面便于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便于在新授或讨论过程中有差异的学生互帮互助。而同质组是在异质组基础上的重组。这种组合便于教师分层次教学,便于教师进行个别指导,一般来说,在复习或分层次教学中使用比较方便。在这两种大组的基础上,有两人的互助组合,又有组与组之间的竞争组合。一节课中,有时是一种组合,有时是两种组合甚至是两种以上组合的交替。  

   

(二)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  

 “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结构  

                            

预设  

    

控制  

                    

反馈  

                                            

课中  

    

课后  

    

课前  

      文本框: 内容预习
示案自学
文本框: 以案导学文本框: 信息反馈文本框: 组织讨论文本框: 精讲点拨文本框: 当堂达标文本框: 学习反思
导学小结
学习反思
       

   

   

   

   

   

   

   

   

   

   

   

   

(三)实验教师更新了教学观念,确实改变了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儿童好问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教育观念我转变,课堂上教师不再像原来那样泛泛讲解了,应在引导上下功夫,既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又要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而更多地是给学生提供现实的活动场景和研究的空间,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体现活动性。从课堂提问实验前后的数据比较,我们明显感觉实验 后 老师观念的转变。(附实验前后课堂提问对比表及课堂各环节时间对比表)  

实验前后课堂提问对比表  

教师提出问题的类别  

   

实验前  

实验 后  

频次   

百分比  

频次  

百分比  

1.描述性问题  

1  

4%  

4  

16  

2.探索性问题  

5  

20%  

13  

52  

3.反思性问题  

3  

12%  

8  

32  

4.无关问题  

16  

64%  

0  

0  

实验前后课堂各环节时间对比表  

   

教师讲解  

生生交流  

学生活动  

其它时间  

师生问答  

实验前  

时间  

25  

10  

4  

1  

占总课时(%  

62.5%  

25%  

10%  

2.5%  

实验后  

时间  

5  

12  

18  

5  

占总课时(%  

12.5%  

30%  

45%  

12.5%  

   

 (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有明显提高。  

在教学中,合作、交流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于挑战性的问题,一般先进行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一方面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另一方面,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还是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实验初期,学生没有合作意识,缺少合作精神,也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技能。因此,一下子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无法适应。随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及合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认识到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与人合作的重要,产生了既要自己学好还要帮助同学的双重责任感,萌发了追求小组内人人进步,全组成功的学习动机。懂得了齐心协力、合理分工、集思广益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取得成功的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经过实验,现在学生能积极地投身于各种探究学习实践活动中去,课前预习已不必教师专门布置,一部分知识上完,学生会主动有预习一部分的新知识,有些学生还超前预习。在学习中主动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疑难问题。在许多公众场合,一些以前躲于人后、怕抛头露面、羞于启齿的学生也开始有了探究的欲望、交往的原望、展示自我的渴望。(附实验班3.2前后学生课堂回答问题对比表)  

发言覆盖面及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时间对比表  

   

   

   

发言次数1  

发言次数2  

发主次数3次或3次以上  

学生参与情况  

实验前  

人数  

10  

2  

1  

17  

所占比例(%  

32.5%  

4.5%  

1.5%  

49.5%  

实验后  

人数  

30  

9  

4  

36  

所占比例(%  

85%  

9%  

6%  

100%  

   

(五)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课堂评价氛围日益浓厚、和谐。  

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课堂评价的尝试,对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非常的和谐、自然。评价的尝试,激活了课堂,激活了学生,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评价指导思想:  

1)评价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发展导向,不仅要使学生成为知识人更要成为社会人,达到人人发展,全面发展。  

2)评价要落实在差异发展和个性发展上,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新的进步就是发展,评价不能千篇一律,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3)要评价学生的发展趋势,通过某些结果或某些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发展趋势,今天和昨天比,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明确明天努力的方向,知道该怎样去做。  

4)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建立自我激励的评价机制。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和自我完善的反省能力。  

 通过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总结过去,使学生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六)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及教学设计水平均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师有了自己的主导思想,照搬教材、按部就班的少了,随之而来的是对教材的创造性运用。不管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都能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有效的改编或重组。有了教学模式的支撑,教师设计教学有了主心骨。 王昱珊 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方向与位置》, 闵晓宇 老师执教的《排列与组合》 宋向丽 老师执教的《分数乘整数》等,都收到听课老师的好评。  

(七) 促进了学生认知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设了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相互协作的学习氛围。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建立了我要学、我能行的自信。使学生不仅对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验班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实验班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实验班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下面是三个实验班与对比班近年来学习成绩的对比分析及学生获奖情况。  

二(3)(4)实验班学习成绩分析  

   

二年级第一学期  

20092010学年度)  

二年级第二学期  

20092010学年度)  

  

优秀率(%  

  

优秀率(%  

2.3实验班  

91.07  

68%  

94.02  

86%  

对比班  

90.12  

65%  

93.76  

82%  

   

二年级第一学期  

20092010学年度)  

二年级第二学期  

20092010学年度)  

  

优秀率(%  

  

优秀率(%  

2.4实验班  

92.9  

87.277%  

84.45  

65.45%  

对比班  

90.90  

83.027%  

81.73  

55.20%  

   

三(3)实验班学习成绩分析  

   

三年级第一学期  

20092010学年度)  

三年级第二学期  

20092010学年度)  

  

优秀率(%  

  

优秀率(%  

实验班  

93.76  

84%  

91.32  

86.36%  

对比班  

92.2  

81.3%  

88.56  

75%  

   

(八)提高了我校小学数学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建立了一支教科研紧密结合的骨干队伍。  

1)各位课题成员正在壮成长起来。近一年来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二十余篇,其中省级奖励3篇,市级5篇。在市小班化课题现场会上做经验交流展示,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2)我们的研究自始至终得到了进修学校领导、教研员的指导,同时也得到了学校的领导、教师的支持,得到了全校教研组中老师们的支持,没有他们的参与就没有研究的成功。  

九、存在的问题  

1、进一步完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的体系。实验中反映出评价内容与评价指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特点。但操作性有待改进。  

2、如何处理好课堂气氛活跃与知识目标落实之间的矛盾。  

3如何使家校更紧密联系,使家长也参与到课题的改海潮中来,有待进一步研究。  

4、如何对一教师的培训。课堂上反映出骨干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把握的比较自如,有些一线教师有运用的意识,但效果还不太理想,说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与策略要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还要有相应的培训,使课题研究成果让其他老师也尽快尽多地受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