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仕女(图)

 昵称5671829 2011-02-25
                                                                中国古代仕女图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詩.周南.關睢》
 簪花仕女图 唐 周方
  
  绢本设色 纵46厘米, 横180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繁荣的唐代绘画艺术,以人物画为主流,一时名家辈出,周方就是在唐中期驰誉丹青的人物画家之一。《簪花仕女图》传为周方所作,取材当时贵族仕女游乐的典型生活。丰颊厚体的形象,打扮艳丽入时,用同时代的大诗人元稹,白居易的题咏之作进行验证,悉合符节。此图不作概景,仕女,白鹤,狨子几乎作等距离安排,画后以辛夷花点缀,时代特徵显著,是一幅具有典型的唐贞元年贵族风尚的真实写照。 
此图在流传一千余年中,北宋以前无记载可考,后入南宋绍兴内府,晚归权相贾似道所藏。元、明时期流入民间,清初为名鉴藏家梁清标,安岐收藏,后进入清内府。见《中兴馆阁录》,《阅古堂》,《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石渠随笔》诸家著录,是流传有绪的珍品。


唐代畫家張萱作。此圖描繪了唐代城市婦女在搗練、絡線、熨平、縫製勞動操作時的情景。畫中人物動作凝神自然、細節刻劃生動,使人看出扯絹時用力的微微後退後仰,表現出作者的觀察入微。其線條工細遒勁,設色富麗,其“豐肥體”的人物造型,表現出唐代仕女畫的典型風格

来个年代早点的
  
  帛画龙凤仕女图 战国
  
   绢本墨绘 纵31.2厘米,横23.2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1949年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楚墓出土。四周均为毛边,是当时用以“引魂升天”的铭旌,占画面主要位置的仕女,侧身而立,面向左方,细腰长袍,衣长曳地,下摆向前后分张,衣上饰卷曲的云纹图案。仕女脑后挽垂髻,两手向前伸出,合掌作揖。仕女头上,左前面飞翔着一只凤鸟,头向上,两翅上张,两脚一前曲一后伸,似在振翼奋起。鸟的前面有一龙,势若扶摇直上,全画的主题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早日登天升仙。
  
   由于原画刚出土时为污垢遮掩,致使最早的摹本有若干失真之处,如龙被添了两角,又少了一足。郭沫若曾根据早期摹本认定为“夔”,后湖南省博物馆对原画进行了精心处理,清除污垢,显现原貌,龙体两侧的足已清晰可见,原摹本龙头上的两角,确系误加。这样对其内容和主题便有了新的解释。
  
   龙凤仕女帛画是现存两幅最早的帛画作品之一,是研究战国时期楚文化的珍贵资料。与“人物御龙帛画”比较,龙凤仕女帛画的笔触显得较为古拙和简劲。

女史箴图卷东晋 顾恺之(唐摹本)绢本设色、纵24.8cm、横48.2cm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东晋著名画家,工诗赋,擅书法,尤精于绘画。曾在建康瓦棺寺作维摩诘壁画,为世所称。著有《魏晋腾流画赞》、《论画》及《画云台山记》等论画名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洛神赋》图(宋人摹本)

 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 张萱(宋摹本)
  
  绢本设色 纵52厘米,横148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张萱,唐代开元天宝间享有盛名的杰出画家。在当时“唐尚新题”风气的影响下,画家采取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题材,创作出主题如此突出的杰作,于大诗人杜甫的《丽人行》史诗交相辉映,有其深远历史意义。
   原作曾藏宣和内府,由画院高手摹装。作品再现号国夫人挥鞭骤马,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画面描写了一个在行进中的行列,人马疏密有度,以少胜多。作品重人物内心刻划,通过劲细的线描和色调的敷设,浓艳而不失其秀雅,精工而不板滞。原作已失,摹本犹存盛唐风貌。此图在两宋时为史弥远,贾似道收藏,后经台州榷场流入金内府,金章宗完颜琼在卷前隔水题签,指为宋徽宗赵佶所摹。见《庚子销夏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诸书著录。为流传有绪的唐宋名迹中稀有瑰宝之一

宫女
  唐、永泰公主石椁线刻、纵132cm、横74cm。

 披巾宫女
  唐、线刻画、陕西省乾县李仙蕙墓石椁内壁。

弈棋仕女图 唐 

  绢本设色 纵63厘米
  
  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墓主张氏是武则天时安西都护府的官员,曾被授予上柱国勋爵。此画原为木框联屏,出土时已破碎,经修复,重现了大体完整的十一位妇女,儿童形象,描绘贵族妇女家庭生活场面,弈棋贵妇为画的中心人物。她头束高髻,簪花耀顶,眉作倒八字晕饰,面色红润,丰肌肥体。上穿绯地蓝花袄,还有白纱披肩,下着绿花罗裙,当为六品官吏之妻。
  
   人物线条刚劲均匀,赋彩单纯明丽,还加以晕染,特别是夹棋欲置的手指和全神贯注的生动神态描绘得惟妙惟肖,有典范“曲眉丰颊,肌胜于骨”的唐代画风。

宫乐图 北宋
 
  绢本设色 纵48.5 厘米,横70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宫中仕女宴饮奏乐场面。四人在玩笛弄瑟,吹箫弹筝。一名侍女在一旁击板相和。另外五人饮酒赏乐,姿态各异。色彩鲜丽,线条细整。人物略为体腴。
  
   此幅无款印。是北宋人临摹唐人的作品。仕女的面貌、服饰、器用皆为唐式,但笔力稍弱,表情略拘板,想系临摹所致。

女孝经图 南宋 无款
  
  绢本设色 每幅纵43.8厘米,横68.7至7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女孝经》为唐代侯莫陈邈(三字复姓)妻郑氏撰,共为十八章,内容多宣扬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女孝经图》(上卷)画前九章内容,此处所选为其中的第一开宗明章,二、后妃章,五、事舅姑章,九、庶人章四幅画面。各图后有楷书《女孝经》原文,字体学高宗赵构一派。图上有清“曹溶秘玩”及乾隆、嘉庆、宣统内府收藏印多方。此图书法工整,画人物衣纹采用织线描,设色浓丽,略师唐人书法。作树木、花石、屋宇,笔法平稳,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该图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宋 王选
  
  绣栊晓镜图

宋仁宗后像

唐 墓室壁画
  女侍·观鸟扑蝉

 宋·李公麟
  维摩演教图

赵大翁墓壁画

伝蘇漢臣妝靚仕女圖


吹箫女仙图 明 张路
  
  绢本 墨笔 纵141.3厘米 横91.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张路(公元1464—1538年),字天驰,号平山,河南开封人。太学生,未入仁途,游情於绘画创作。人物师法吴伟,笔势狂放而草率。山水兼学载进,风格趋於粗豪。亦能鸟兽花卉。
  
   此图描绘一女仙盘膝席地坐在松荫底下,旁边竹编花蓝放有一双大寿桃。微风吹拂,女仙面对汹涌波涛,正在悠闲自在地吹箫。作者可能表现的是麻姑女仙的题材,女仙那优美动听的箫声,似在招引凤凰。
  
   此图用笔粗简劲挺,放纵中见工整;仕女形象刻划细致生动、娴列洒脱。图右款落“平山”,钤有“张路”印。

明 陈洪绶 侍女图

孟蜀宫妓图 明 唐寅

绢本 设色 纵124.7厘米 横63.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工笔重彩画宫妓四人,衣着华贵,云吉高耸,青丝如墨,头饰花冠,互相对语,无视景。人物衣饰线条流畅,设色浓艳,服饰上的花纹,都刻划得十分精细;人物面部用传统的“三白法”表现,晕染细腻,生动传神。表露出宫廷富贵的生活气息,作者借此披露孟蜀糜烂生活,有讽喻之意。可证於自题诗、跋:“蜀后主每於宫中裹小巾,命宫妓道衣,冠莲花冠,日寻花柳以侍酣宴,蜀之谣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滥斛,俾后想摇头之,令不无扼腕。唐寅。”下钤“伯虎”、“南京解元”朱文方印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