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碎青花瓷 成都百万假古董事件调查(组图)

 榆杨 2011-02-27

梦碎青花瓷 成都百万假古董事件调查(组图) 1

http://www.enorth.com.cn  2008-03-09 10:14
 

 

河南权威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

  用147万元赚到1个亿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是一个月,这样的财富增值率会让你心动吗?王平显然就是被这样美好的“前景”打动了,直到梦醒前一刻他都认为自己是被一个天大的馅饼砸到了。

  受骗:天上掉的不是馅饼是陷阱

  王平(化名)是位文物收藏爱好者,身家不菲的他拥有一间古玩店,在成都古玩圈里也算是一号人物。今年1月,他前往四川眉山参加一个纪念诗人苏东坡的活动,参加那次活动的人中有很多都是当地文化界的名流,其中不乏古玩收藏者,以往王平在此类活动中总能遇到几位志同道合的人,聊聊古董,有时也搞一些古玩交流。那一次,他在那里遇到了一个自称是盗墓贼的人。

  这位看上去老实巴交的中年男子告诉王平,他手上有一批刚从墓里挖出来的古董,想问问有没有人有兴趣收购。紧接着,他又神秘兮兮地从身上摸出几片碎瓷片,这些泛黄的瓷片一下子吸引了王平的目光。

  王平当时只是大略地看了一下那几片碎瓷片,凭借多年从事古玩收藏的经验,他立即断定这是青花瓷的残片,如果真是古物而且保存完好的话,其价值可达千万以上。

  王平动心了,忙问对方是否有“好东西”。对方告诉王平,他是眉山当地人,盗墓是从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前一段时间他们在眉山万胜镇附近找到了一批明代墓葬群,其中很多墓已经被人盗过了,他只挖到了几件铜器和瓷盘。他表示,如果王平感兴趣,他可以先拿几件过来。

  王平知道对方所说的地方确实有古墓,再加上对方自报“盗墓贼”的身份,自然又信了几分。他和对方约定转天在成都看货。

  第二天一早,“盗墓贼”带了六件瓷器来成都找王平。王平看到瓷器上沾满了泥土,像是刚挖出来不久的样子,虽然个别地方有细微的裂纹,但总体上还算完整。最让王平激动的是其中一个小瓷盘。盘子上不仅有“四喜齐来”的字样,还印着一对父女悠闲弹琴的场景,以王平闯荡古玩市场多年的经验,这个小瓷盘必定是青花小瓷无疑,如果拿到国际市场上拍卖,最高能卖到600万元人民币!

  更让王平兴奋的是“盗墓贼”的报价。“盗墓贼”表示自己不懂古玩鉴赏,只想找个识货的人把东西处理掉,王平只要给他个“辛苦钱”就行了。大喜过望的王平马上与“盗墓贼”成交,以3万元的价格拿下了这件“古玩”。

  事有凑巧,成交当晚,这个瓷盘就被一位北京的古玩收藏爱好者以高价买走了。王平顺利地掘到了“第一桶金”,“从‘盗墓贼’那里淘更多的好东西”就成了他当时最迫切的愿望。

  随后的一段日子里,“盗墓贼”又多次找到王平,陆续卖给他七八件“古玩”。而且“盗墓贼”还说,虽然自己家中的存货不多,但他认识几位当地的“同道中人”,可以帮王平牵线搭桥。就这样,又有十多位“盗墓贼”跟王平搭上了关系,战国铜盘、北齐佛像、明成化瓷瓶……不到一个月时间,王平就从他们手上买了50多件“古玩”,前后共花了147万元。

  钱像流水一样被花出去,但此时的王平一点也不觉得心疼。他坚信手上的这批宝贝必定能为他换来成百上千倍的利润。就拿元代的青花瓷瓶来说,如果是在国际知名拍卖行上拍卖,一个瓶子就能卖到8000万元人民币,照此推算,他手上的这批“古玩”的价值肯定超过1个亿!

  正当王平沉浸在即将暴富的喜悦中时,那位买下青花小瓷的北京人又来了,不过这次不是买货而是退货。

  北京买家说,他拿了那个青花小瓷到文物鉴定部门鉴定,结果发现根本不是古物而是现代瓷器,其价值最多也就是一百多块钱。王平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赶忙拿了其中几件瓷器到当地的鉴定机构求证,得出的结论是“图案无序,制坯和绘画无古法,没有岁月氧化的痕迹,属于现代工艺瓷器,青花用料是现代工艺钴料。”

  王平还不死心,他又专程前往河南和北京,不惜重金找全国最权威的机构继续鉴定。最终的鉴定结果出来了,送检的几件瓷器被确认为属于现代工艺品,总价值在8000元人民币左右。

  本想用147万元挣回1个亿,如今到手的却是仅值8000元的“垃圾”。此时的王平就像被人泼了一盆凉水,从头凉到脚。赔得血本无归还不是最坏的结果,王平在成都古玩圈里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这件事情一旦处理不好会让他声望扫地,甚至可能连古玩店的生意也做不下去了。不过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王平还是决定报案。

  破案:警匪较量斗法“三十六计”

  接到王平的报案后,成都青羊区黄瓦街派出所立即组织警力彻查此案。因为“盗墓贼”一直是用电话和王平联系,送货时也是主动上门,警方主动出击抓捕“盗墓贼”的难度很大,而且稍不留神就会打草惊蛇。经过反复研究,警方决定让王平继续与对方保持联系,争取引蛇出洞。

  果不其然,不久后“盗墓贼”再次通知王平,说又有一批新货想要出手。王平当即约对方转天到成都某宾馆看货。警方根据王平提供的信息迅速在宾馆内外布控,准备将“盗墓贼”一网打尽。但等了整整一天,“盗墓贼”却没有出现。

  从当时的种种迹象看,警方的保密工作也做得很好,“盗墓贼”并未察觉到自己已经露出了马脚,应该不会轻易收手。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些人只是玩了一招“欲擒故纵”,想吊一吊王平的胃口,把假古玩的价格提上去。

  隔了两天,“盗墓贼”再次打来电话,约在同一家宾馆进行交易。上午10点左右,“盗墓贼”刘某走进了宾馆,早已埋伏在四周的民警迅速上前将其制服。

  经过突审,刘某交代当天准备来和王平交易的不只他一个人,还有几个人会陆续来送货。于是民警一方面让王平与对方保持联系,另一方面继续蹲守,守株待兔,不到半天的时间就将另外5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根据王平提供的情况和几名犯罪嫌疑人的交代,一共有12个人参与了这次“百万古董欺诈案”,12名犯罪嫌疑人共作案18次,卖给王平55件假古董,其中最便宜的一件两万,最贵的达16万元,涉案总金额高达147万元人民币。

  几名犯罪嫌疑人表示,卖给王平的东西大部分是他们在江西景德镇定制的现代工艺瓷器,另外一些是在成都古玩交易市场上收来的便宜货。他们根本就不是什么“盗墓贼”,“盗墓”只是骗王平上当的一个幌子。

  刘某是第一个从王平身上尝到甜头的犯罪嫌疑人。几片碎瓷片,一个小瓷盘就能换来3万元,刘某自然不会放过这块“肥肉”。接连交易了几次后,他又把这个发财的机会介绍给了村里的几位亲戚朋友。就这样一帮人组团献宝,轮番忽悠王平,直到被警方抓获前他们还在做着发财梦。

  2月24日,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被刑事拘留。这起“百万古董欺诈案”至此正式告破,从案发到破案只用了半个月时间。

  据警方透露,另外6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负案在逃。当地警方正在网上通缉其中已落实身份的4人,另外两人的真实身份正在进一步核实当中。目前,警方已起获20多万元赃款,并在继续追查其他被骗资金的下落。

稿源: 北方网—每日新报 编辑: 周华婷




梦碎青花瓷 成都百万假古董事件调查(组图) 2

http://www.enorth.com.cn  2008-03-09 10:14
 

 

 

 

  鬼吹灯?鬼打墙?鬼迷心窍

  上“第一眼印象”的当

  吃了“先入为主”的亏

  案子破了,但王平的心情并没有好多少。除了那还没有被追回来的120多万元巨款外,更让他揪心的是他的名声——作为成都当地赫赫有名的古玩收藏家,这次的跟头栽得太大了。

  刚开始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满眼血丝的王平总是回避这样一个话题——当时怎么会看走眼。他只反复强调自己倒霉,被一群坏人骗了。用他的话说自己是“鬼打墙”了。

  “当初他们拿来的那几片碎瓷片肯定是古物,不过碎成这个样子根本就不值什么钱了。他们拿这个给我看只是想让我相信他们手里有货,在这个问题上我太先入为主了。”王平说。

  王平说,本来他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等待对方与自己联系,谁知他们还真把东西拿来了。一看到那些瓷器王平就蒙了,整个人陷在兴奋和喜悦中不能自拔。对方先是提供了古瓷片做样本,又自称“盗墓贼”,现在又拿出了东西,所有的一切都使王平相信自己这次是找到“宝藏”了。

  刚开始那几次,王平还是很谨慎的。从瓷器的质地、花纹到破碎情况和古旧程度,王平每一项都查得很细。也许是前几次犯罪嫌疑人提供的全是出自现代巧匠手中“高仿”制品,也许是王平对自己的古玩鉴赏能力过于自信,他始终也没看出有什么毛病来。

  王平说,古玩鉴赏是门很深的学问,有人穷其一生也只能略窥门径。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古玩鉴定的方式仍是以目鉴为主,也就是俗称的“眼学”。“眼学”是一门经验学,也就是凭以往的经验积累作为判断标准。简单地说就是一看到古玩,头脑中就会立即出现关于此类物件的种种资料和信息,然后将二者加以比对。这个过程非常快,有时几乎就是一闪念,看完也就知道眼前的物件是真是假,大概值多少钱了。古玩鉴定特别重视第一眼的印象,第一眼看准了对古玩的总体估价就不会出圈,最多不过就是贵买贱卖,总不会血本无归。

  事后,王平的几位朋友都说王平的眼其实很“贼”,一般的假货根本骗不了他。王平曾下过苦功,很多古玩的历史文化背景他都如数家珍,对可能出现文物的地点、条件和环境更是了如指掌。但古玩鉴定并不是只凭知识和经验,没有必要的技术手段做支持,一些“高仿”的赝品的确能让行家栽跟头。

  王平拿出了一张由河南一家权威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上面清楚地写着“送检物品中钾、钛、锰含量偏高,硅含量偏低,且含有锌、锆等新元素,与标称年份不符。”

  犯罪嫌疑人早期间提供给王平的赝品都作过旧,再加上王平“先入为主”,所以很容易就过了目鉴这一关;但再高明的仿制品也无法改变年份,可以鉴定古玩化学元素成分的仪器早就不是高科技的玩意儿了,一张分析图谱,一纸鉴定报告足以剥下假古玩的画皮。

  第一次没看出来有问题,以后警惕性就会越来越低。王平承认,事后他检查过所有的假古玩,发现越靠后送来的东西作假程度越低。有些东西干脆就是糊点泥巴了事,但当时他就硬是没看出来。犯罪嫌疑人就是利用了王平的这种“思维定式”,才一次又一次地诈骗成功。

  幻想出来的古墓宝藏

  忽悠出来的盗墓故事

  “他们说得就跟真的一样,你是没听见,要是听了也会上当。”王平把导致他上当的第二个原因归咎于对方的巧舌如簧。

  王平说,眉山附近确实有古墓,很早以前当地就曾发现过宋元时期的墓葬群,这些已被发现的古墓大多损毁严重,其中多数早在几百年前就被人洗劫一空了。但按道理来说,各地都有一些古墓能躲过历代盗墓贼的搜索,所以当犯罪嫌疑人告诉他发现明代古墓的时候他并不觉得意外。

  更具有迷惑性的是,这些犯罪嫌疑人对古墓以及盗墓经历的描述惊人地详细。

  “他们总是说他们挖出的那个墓如何如何,比如在什么位置、朝向哪里、挖了多深,里面有什么东西,说得有鼻子有眼的。”王平说他就是被这些看似翔实的细节搞昏了头。

  有的墓是大墓套小墓,外面全是陪葬品,最里面的墓室才有尸骨;墓主的口中含有宝珠,不过整个头颅都被玉化了,怕遭报应才没切下来;墓中有机关,有时一个不留神,墓顶就会塌下来,前后砸伤了好几个人;挖墓的时候用的是洛阳铲(事实上当地土薄石多水位高,“洛阳铲”无用武之地),动手前还请了高人看过地势,结果挖下去直通棺椁,一点儿都没破坏外面的墓墙;

  ……

  虽然全是骗人的鬼话,但在王平听来却是惊心动魄,真实无比。在对方不断地忽悠下,王平越来越相信在眉山确实有一处不为人知的明代墓葬群,而且恰好被眼前这帮人挖到了。如果他真到了犯罪嫌疑人描述的那块地方,他就会发现那里其实只是一片农田。

  成都与眉山相隔不过200公里,但王平从始至终都没想过再去一次眉山。

  为“将来”错过自救

  因“贪心”越套越深

  “其实有的货一送来我就觉得有些不对劲儿,但当时我觉得前面的几件东西全是真的,为了能拿到更多的好东西,有时候我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事发前,王平一直都想钓“盗墓贼”手中的大鱼。

  前面几件货不仅瞒过了王平的眼睛更吊起了他的胃口,特别是号称价值8000万人民币的元青花瓷瓶到手后,他的期望值更高了。可能是觉得从王平那里赚钱容易,几名犯罪嫌疑人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一些瓷器根本就没经过作旧,直接糊上泥巴就送来了。对于这一点,王平不是没发觉,他觉得对方这样做体现的是一种“低层次的狡黠”。他们手头暂时没有货,又怕失去自己这个大客户,所以才拿一些假货来充数。

  “一个瓶子我就能赚8000万,就算从他们那里收个把假东西也是值得的。”和那些犯罪嫌疑人相比,王平更怕失掉这个金矿。

  于是奇怪的一幕出现了,买家“心甘情愿”地买假货,卖家“心照不宣”地卖假货,双方本来是出于不同的目的,但最终却意外地达成了共识——将交易进行下去。

  王平承认自己当时的确是太贪心了,当时他满脑子想得都是如何靠这批古玩一夜成为亿万富翁,毕竟,从16万元变成8000万元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梦碎青花瓷 成都百万假古董事件调查(组图) 3

http://www.enorth.com.cn  2008-03-09 10:14
 

 

思蒙镇某村

  幻想出来的古墓宝藏

  忽悠出来的盗墓故事

  “他们说得就跟真的一样,你是没听见,要是听了也会上当。”王平把导致他上当的第二个原因归咎于对方的巧舌如簧。

  王平说,眉山附近确实有古墓,很早以前当地就曾发现过宋元时期的墓葬群,这些已被发现的古墓大多损毁严重,其中多数早在几百年前就被人洗劫一空了。但按道理来说,各地都有一些古墓能躲过历代盗墓贼的搜索,所以当犯罪嫌疑人告诉他发现明代古墓的时候他并不觉得意外。

  更具有迷惑性的是,这些犯罪嫌疑人对古墓以及盗墓经历的描述惊人地详细。

  “他们总是说他们挖出的那个墓如何如何,比如在什么位置、朝向哪里、挖了多深,里面有什么东西,说得有鼻子有眼的。”王平说他就是被这些看似翔实的细节搞昏了头。

  有的墓是大墓套小墓,外面全是陪葬品,最里面的墓室才有尸骨;墓主的口中含有宝珠,不过整个头颅都被玉化了,怕遭报应才没切下来;墓中有机关,有时一个不留神,墓顶就会塌下来,前后砸伤了好几个人;挖墓的时候用的是洛阳铲(事实上当地土薄石多水位高,“洛阳铲”无用武之地),动手前还请了高人看过地势,结果挖下去直通棺椁,一点儿都没破坏外面的墓墙;

  ……

  虽然全是骗人的鬼话,但在王平听来却是惊心动魄,真实无比。在对方不断地忽悠下,王平越来越相信在眉山确实有一处不为人知的明代墓葬群,而且恰好被眼前这帮人挖到了。如果他真到了犯罪嫌疑人描述的那块地方,他就会发现那里其实只是一片农田。

  成都与眉山相隔不过200公里,但王平从始至终都没想过再去一次眉山。

  为“将来”错过自救

  因“贪心”越套越深

  “其实有的货一送来我就觉得有些不对劲儿,但当时我觉得前面的几件东西全是真的,为了能拿到更多的好东西,有时候我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事发前,王平一直都想钓“盗墓贼”手中的大鱼。

  前面几件货不仅瞒过了王平的眼睛更吊起了他的胃口,特别是号称价值8000万人民币的元青花瓷瓶到手后,他的期望值更高了。可能是觉得从王平那里赚钱容易,几名犯罪嫌疑人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一些瓷器根本就没经过作旧,直接糊上泥巴就送来了。对于这一点,王平不是没发觉,他觉得对方这样做体现的是一种“低层次的狡黠”。他们手头暂时没有货,又怕失去自己这个大客户,所以才拿一些假货来充数。

  “一个瓶子我就能赚8000万,就算从他们那里收个把假东西也是值得的。”和那些犯罪嫌疑人相比,王平更怕失掉这个金矿。

  于是奇怪的一幕出现了,买家“心甘情愿”地买假货,卖家“心照不宣”地卖假货,双方本来是出于不同的目的,但最终却意外地达成了共识——将交易进行下去。

  王平承认自己当时的确是太贪心了,当时他满脑子想得都是如何靠这批古玩一夜成为亿万富翁,毕竟,从16万元变成8000万元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坊间传说、盗墓小说勾起“财富幻想”“盗墓迷城”黑色幽默

  案子破了,几名犯罪嫌疑人也一口咬定自己不是盗墓贼,但当地确实有古墓,他们口中的盗墓经历又神乎其神,他们是否在避重就轻隐瞒真相呢?为了解开谜团,记者连夜起程赶赴案件中提到的古墓所在地。

  思蒙镇某村。

  这个村地处眉山西部,全村一千多人,多数人以务农为生。在村口的小卖部里记者遇到了一位“疑似知情人”。

  小卖部的老板姓刘,据他讲他是此次落网的犯罪嫌疑人刘某的本家叔叔。老刘说,当地确实有古墓,至于是什么朝代的他就不清楚了。

  老刘说,村里有些年轻人平时没事时就爱四处瞎转悠,有时也会拿些破烂瓷片回来。不过那些碎瓷片都不值钱——不止一个人拿它当宝贝,专门上省城找人看过,结果全都灰头土脸地回来了。

  不过当地有古墓的事实还是吸引了不少外地“爱好者”前来。老刘说,前几年,曾有很多外地人到村子里来,他们也不说干什么,整天往山上和田间地头跑,拿着一堆奇形怪状的工具挖这儿挖那儿的,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后来他才知道这些人是来盗墓的。听说他们挖到了一些东西,不过都不怎么值钱。

  从村里的经济状况看,老刘的话倒是不假。村里大多数人家住的都是土坯房,只有几户盖起了小二楼,而且据说全是家里有人在外地做生意的。唯一的例外就是犯罪嫌疑人刘某的表弟宋某,他家正在盖房,其豪华程度全村无人能出其右。而宋某正是本案中负案在逃的6名犯罪嫌疑人之一。(据王平说,仅宋某一个人就从他那里骗走了60多万元。)

  老刘说他知道本家侄子刘某犯了事儿,不过他只知道侄子平时爱吹牛,没想到竟会因为诈骗惹上官司,“说什么祖传盗墓手艺全是骗人的,从我这里往上三辈都是规规矩矩的人,村里人从来就没有干那种缺德营生的人。”老刘说。

  但犯罪嫌疑人刘某忽悠王平的那些话又如何解释呢?老刘说,祖辈上传下来的一些故事可能让他们动了歪念头。

  相传清朝初年曾有人在村子附近挖到过好东西,一些靠近村边的古墓封土堆被盗墓贼挖开,墓主的尸骨被抛在路边,墓中金银、玉石制品类的陪葬品被掠夺一空,瓷器则无人问津。村里年轻人找到的碎瓷片很可能就是当年盗墓贼留下的“剩饭”。

  除了古老相传外,时下流行的盗墓小说也成了刘某等人忽悠受害人的素材。老刘说侄子刘某前些日子迷上看《鬼XX》、《盗墓XX》之类的小说了,平时还经常跟村里的几个年轻人谈论书里的内容。洛阳铲、古墓机关、玉化头颅……听老刘这么一说,记者才想起犯罪嫌疑人交代的内容中几乎有九成与小说中的描写相同。

  为了进一步求证,记者返回成都后立即与两位当地古玩界的资深人士取得了联系。听了记者的讲述后,他们分别为“盗墓贼”指出了多处硬伤。

  其一,眉山周边地区水土较薄,属典型的“土薄石多水位高”的地质类型,以钻探黄土获取土质为分析手段的洛阳铲在此地完全无用武之地;

  其二,从明初到现在,当地的地形地貌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便有当初勘址定位的原始资料,如今也未必能找到墓葬的准确所在,更别提精确到“直通棺椁”的程度了。

  其三,明代墓葬多埋于地下6米左右,千百年来当地发生过的地震、泥石流不计其数,埋于地下的墓室极易出现挤压、错位,陪葬品保存完好的几率非常低,像几名犯罪嫌疑人那样,能动辄拿出数件品相一流的陪葬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事实就是这样,几本小说再加上几段无从考证的传说便成功炮制出了一个“天价古董”的神话。这是一个提倡“想象力经济”的时代,但这样的例子实在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

  客观地讲,骗子的作假手段并不高明,讲述“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也有无数的硬伤,但平素眼光如炬的受害人偏偏就上当了。当成百上千倍的利润摆在眼前,冷静也就成了一种奢侈。

  忽然想起一位同行讲给我的一件真事。

  荒郊野外,两名考古工作者模样的人在摆弄一台机器。随着一声“找到了”,地上升起一团白烟,挖开地面,一尊周身斑驳的玉马重见天日。

  一位富婆“刚好”从此路过(当然不是刚好,骗子早就设好了局让她恰好在此时撞见这一幕),新鲜出炉的古玩让她怦然心动。

  一番讨价还价,一番欲擒故纵,富婆以6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得到了这件“稀世奇珍”。

  富婆很高兴,她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这样赚钱实在是太容易了,就像是大风刮来的一样。

  是的,这钱确实是大风刮来的,只不过这样想的不是她一个人,那两个骗子也是这么认为的。

  词解

  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明清

  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则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

  唐宋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器型以小件为主,纹饰除目前由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当时的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十余片瓷片,所用钴料多为浙江省出产。

  元

  真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粗壮沉着。元青花瓷器在陶瓷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更因为元代一朝不过百年,所以存世量相当有限,更显珍贵。目前我国国内现存各地传世、出土的元代青花瓷有100多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元青花瓷有200多件。

  元青花瓷尤以人物画最为珍贵。2005年,一件名为“鬼谷下山”(上图)的元代青花图瓷罐曾在伦敦拍出1568.8万英镑的高价,从而创下当时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