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痰饮
(一)脾阳虚弱
1.主症:
·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中有振水音,脘腹喜温畏冷,背寒,呕吐清水痰涎。
·心悸、气短、头昏目眩、食少、口渴不欲饮,大便溏,形体渐消瘦。
·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
2.治法:温脾化饮。
3.方药: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合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
桂枝10 甘草6 白术15 茯苓15 半夏10 生姜10
加减:若眩冒,小便不利,加泽泻、猪苓;若脘部冷痛、吐涎沫,酌配干姜、吴茱萸、川椒目、肉桂;若心下胀满加枳实。
(二)饮留胃肠
1.主症:
·心下堕满或痛,自利,利后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
·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腹满、便秘、口舌干燥。
·舌苔腻、色白或黄,脉沉弦或伏。
2.治法:攻下逐饮。
3.方药:甘遂半夏汤(《金匮要略》)或己椒茁黄丸(《金匮要略》)。
甘遂6 半夏10 白芍15 蜂蜜10 大黄6 葶苈10 防己10 椒目10
加减:饮邪上逆,胸满者加枳实、厚朴。
二、悬饮
(一)邪犯胸肺
1.主症:
·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咳嗽,少痰,气急,胸胁刺痛,呼吸、转侧疼痛加重。
·心下痞硬,干呕,口苦,咽干。
·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
2.治法:和解宣利。
3.方药:柴枳半夏汤(《医学入门》)加减。
柴胡10 黄芩10 瓜萎10 半夏10 枳壳10 桔梗6 赤芍10
加减:咳逆气急,胁痛加白芥子、桑白皮;心下痞硬,口苦,干呕加黄连;热盛有汗,咳嗽气粗,去柴胡,合入麻杏石甘汤。
(二)饮停胸胁
1.主症:
·咳唾引痛,胸胁痛势较初期减轻,呼吸困难加重,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平卧。
·病侧肋间胀满,甚则可见偏侧胸廓隆起。
·舌苔薄白腻,脉沉弦或弦滑。
2.治法:逐水祛饮。
3.方药:十枣汤(《伤寒论》)或控涎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甘遂、大戟、芫花研末,大枣煎汤送下,空腹顿服。或十枣汤去芫花加白芥子为丸,剂量均宜小量递增,连服3~5日,必要时停二、三日再服。
加减:如呕吐、腹痛、腹泻过剧,应减量或停服,同时服用椒目瓜萎汤;痰浊偏盛,胸部满闷、舌苔浊腻加薤白、杏仁;如水饮久停难去,胸胁支满,体弱,食少者,加桂枝、白术、甘草。若见络气不和之候,可同时配合理气和络之剂,以冀气行水行。
(三)络气不和
1.主症:
·胸胁疼痛,胸闷不舒,胸痛如灼,或刺痛,呼吸不畅。
·闷咳,甚则迁延经久不已,天阴时更为明显。
·舌苔薄、质黯,脉弦。
2.治法:理气和络。
3.方药:香附旋复花汤(《温病条辨》)。
旋复花10 苏子10 杏仁6 半夏10 苡仁15 茯苓15 香附10 陈皮6
加减:痰气郁阻,胸闷苔腻加瓜蒌、枳壳;久痛入络,痛势如刺,加当归须、赤芍、桃仁、红花、乳香、没药;水饮不净加通草、路路通、冬瓜皮等。
(四)阴虚内热
1.主症:
·咳呛时作,咯吐少量粘痰,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心烦,手足心热,盗汗。
·伴胸胁闷痛,病久不复,形体消瘦。
·舌质偏红,少苔,脉小数。
2.治法:滋阴清热。
3.方药: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沙参15 麦冬15 玉竹10 天花粉15 桑白皮15 地骨皮10 甘草6
加减:潮热加鳖甲、功劳叶;咳嗽配百部、川贝母;胸胁闷痛,酌加瓜蒌皮、枳壳、广郁金、丝瓜络;积液未尽,加牡蛎、泽泻;兼有气虚、神疲、气短、易汗、面色白者,酌加太子参、黄芪、五味子。
三、溢饮
1.主症:
·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恶寒、无汗。
·喘咳,痰多白沫,胸闷,干呕,口不渴。
·舌苔白,脉弦紧。
2.治法:发表化饮。
3.方药:小青龙汤(《伤寒论》)加减。
麻黄10 桂枝10 干姜6 细辛6 半夏10 甘草6 五味子6 白芍15
加减:肢体浮肿明显,尿少,可配茯苓、猪苓、泽泻等利水祛饮;伴有发热、烦躁、苔白兼黄,可加石膏;寒象不著者,去干姜、细辛,处方可改用大青龙汤。
四、支饮
(一)寒饮伏肺
1.主症:
·咳逆喘满不得卧,痰白量多,天冷受寒加重,甚至面浮肿。
·平素伏而不作,每值遇寒即发,发则寒热、背痛、腰疼、身体振振动。
·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
2.治法:温肺化饮。
3.方药:小青龙汤(《伤寒论》)加减。
麻黄10 桂枝10 干姜6 细辛6 半夏10 甘草6 五味子6 白芍15
加减:体虚表证不著者,可改用苓甘五味姜辛汤。若饮多寒少,外无表证,喘咳痰盛不得息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痰多粘腻,胸满气逆,苔浊,配白芥子、莱菔子;饮邪壅实,咳逆喘急,胸痛,烦闷,可用十枣汤。
(二)脾肾阳虚
1.主症:
·喘促动则甚,气短,胸闷,痰多,食少,怯寒肢冷,神疲,小腹拘急不仁,脐下悸动。
·小便不利,足跗浮肿,或吐涎沫而头目昏眩。
2.治法:温补脾肾,以化水饮。
3.方药: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加减。
附子10 桂枝10 山药15 白术15 炙甘草10 茯苓15 泽泻10 熟地15 山萸肉10
加减:食少,痰多配半夏、陈皮;如脐下悸,吐涎沫,头目昏眩,是饮邪上逆,虚中夹实,可先用五苓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