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雨润无声,辉映一彩虹

 沙窝洲 2011-03-01

细雨润无声,辉映一彩虹

--------井冈山市农业综合开发纪实

 

农业综合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农业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财政支农的一个重要手段,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项工作是实实在在的在为“三农”服务,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已成为“主渠道”,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功能,在农业战线上农业综合开发正以自身的机能扶持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民脱贫致富,推动农业不断地向产业化发展,农业综合开发所走之处,就似那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是对井冈山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最好的写照。从立项到如今,历经十六个春秋,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如日中天。

农业基础设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1996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改造中低产田面积8.5万亩,新建标准化园田面积1.83万亩,新建和维修水坝12座、拦河坝13座、山塘6座;建设和维修排灌渠道149.4公里、机耕道23公里;种植防护林334.2万株。新增灌溉面积2.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9万亩,新增除涝面积2.6万亩。-----“到处莺歌燕舞,旧貌变新颜”。  

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农业产业相得益彰,相映生辉,带动了上万的农民奔上了致富路。有机红米、葡萄、茶叶、蔬菜、花卉苗木、畜牧业等地方优势产业正在有序的发展。

“八字头上一口塘”、“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想连”,这是我们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遵循的理念。

针对丘陵山区的特点,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科学运用开发机制,积极探索创新,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农业综合开发新路子。确立了以“改土、治水、植树、修路、抓产业”为整体思路。围绕这一思路,重点抓好园田化和田间排灌渠道工程建设。十多年来,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余亩,沿319国道线就有拿山的江家垅、栗田垅,原井垦的丰田垅,厦坪的马塘垅、彭田垅、菖蒲等高标准农田,基本上形成了“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桥涵闸配套齐全”的格局,大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力。

    拿山乡供港蔬菜基地的常总告诉我们:有这样的旱能灌、涝能排、便于机械操作的土地,我们才把供港蔬菜基地建在这里。

那是1996年冬,将昔日的冷浆烂泥田,通过综合治理,田块按等高线分层次相对平整,在山区,连片的标准化农田“横空出世”。

一条长达15公里年久失修的拿山主灌渠,经过四年的立项维修,现已连通到井冈山的新城区,解决了整个关北垅农田的灌溉,同时又成为新城区主要的用水资源。

    在“井冈山红旗”标志处,映入眼帘的是那葱绿的葡萄,远眺是那隐匿在绿色中青砖黛瓦马头墙的小村庄和一片一片的田园风光,还有飘过来那一阵阵农家菜馆的香味,到了油菜花开时节,更是一望无际的金色……。这里就是2007年被列为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的菖蒲村。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衔接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该村2007年被评为“江西省100个最美的村庄”之一,2008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示范村”。

2006年开始,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衔接示范点达34个,投入总资金2378万元。群众“路难行” 解决了,村庄的脏、臭、乱现象没了,环境优美了,群众的脸上绽放出花朵般的笑意……

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项目区,广大农民耕田用上了旋耕机,栽禾用上了插秧机,割禾用上了收割机,种田省时又省力。广大农民从耕田、插秧、收割“三弯腰”的传统生产模式中解放了出来。

农业综合开发,实现了中低产田变成了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田。

调结构、突特色,推动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

新世纪以来,我市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把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科技示范有机结合起来,在重点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改造农业中低产田的同时,不断地改善了农业资源利用状况,依托科技进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了一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

农业综合开发实现了由项目开发向产业开发的喜人转变。

目前,全市已逐步形成了茶叶、葡萄、油茶、有机蔬菜、畜禽、魔芋、有机大米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农业优势产业。其中:畜牧产业每年产值上亿元,利税400万元以上。

在菖蒲示范区建设中,充分借助各方面资源,多层次、多方面促进农业增效、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资金,引导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其中扶持金葡萄园种植葡萄200亩,每亩产值达5000余元;在泰井高速公路沿线及村庄周边种植油菜2000亩,形成“十里金花长廊”; 对原有的风格古朴的居民进行改造,硬化道路,美化庭院,把菖蒲古村发展为“乡村游”景点。

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核心。井冈山市华富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扶持下,道路越走越宽,规模越做越大,到目前为止,公司在吉安市内建立有6个生产基地,拥有资产达3500万元,种猪达到5400头的规模,年出栏肉猪达到了8万头。成为江西省一级外来品种种猪繁育场、全国猪育种协作组成员单位。2005年以来一直授予“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今年又被评为“全省优秀农业龙头企业”。公司负责人郭永平告诉我们,他们对公司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今后在稳步提高现有畜产品市场的基础上,将着重开拓和抢占沿海地区的畜产品市场以及港澳市场,以产品的质量取信。

2009125日除夕,中共中央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菖蒲古村时,由衷地说: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1993年我来过井冈山,时隔16年重上井冈山,看到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看到了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感到特别的高兴……。

据悉,井冈山市多次被省、市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评为先进单位。丰硕的喜悦,是发展的动力,更是前进的压力。井冈山市农业综合开发正在积极探索具有山区特色的农业综合开发新路子,他们遵循山区发展基本规律,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按照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十二·五”规划中,将继续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积极培育和扶持农村支柱产业,发展产业经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将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与农民连成一体,形成一体化开发的产业化格局。( 焦名纯供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