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环境再审视:已有能力主动创造战略机遇在国际体系转型中战略影响力上升 高祖贵:世界经济格局变动和国际战略关系重组的深化,推动了现行国际体系的转型,促使已有的国际多边机制进一步改革以强化或重新确定职能;同时,一些新的国际多边机制应运而生。 在全球层面,安理会改革是联合国改革中很重要也是最艰难的方面,美英法俄等国 2010年明确表示支持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以及印度、巴西、南非、尼日利亚、德国等被选为新的非常任理事国并从 2011年开始任期,将对此前一直在进行的政府间谈判起到推动作用。 继金融稳定论坛变成金融稳定委员会之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进一步取得进展,世界银行(wb)为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新增3.13%的投票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新增超过 6%的投票权,并将继续推进完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的改革。 国际原子能机构决定成立核原料银行,在满足和平利用核能的同时,完善和加强防扩散安全机制。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最令人瞩目的国际事件大约莫过于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机制的出现。 这一机制在应对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进程中,发挥了最重要的政治领导作用,凸显了这一机制的战略地位。 经过多伦多和首尔峰会的酝酿,在2011年的法国峰会上,各国将进一步谋求发挥g20作为“全球治理主平台”的作用。 马小军:在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质疑联合国的低效,联合国面临巨大改革压力的背景下,g20峰会机制在领导、处理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之外,是否有可能成为一种与联合国平行的,解决包括全球安全问题及其他重大国际事务在内的新的国际机制?g20与联合国如何共处,各自发挥自身的国际政治职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需要正视的一个重大问题。 无论在g20还是联合国,中国的角色与影响力都变得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无论是在应对金融危机,还是在处置全球安全或重大地区性国际事务方面,中国都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成为推动整个国际体系改革与重塑的主导力量之一。 高祖贵:这轮和平渐进的国际多边机制转型有两个驱动力:一是出于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复杂变局和越来越大的全球性挑战的需要,也就是强化全球治理功能;二是让力量不断壮大的新兴大国在国际多边机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 机制转型的核心是在新的实力对比基础上和新的形势下,对国际权利与义务重新进行分配和实现新的平衡,主线是部分国际权利从占主导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向新兴大国划拨。 其中,美国作为现有主要国际多边机制的主要缔造者,其意图和现行做法是把欧日等其他发达国家的权利划分给新兴大国,这样既不削弱美国的领导地位,又可以继续主导国际多边机制的重塑。 马小军:我们并不认为国际政治的权力中心正在发生从传统的欧美地区向外部的转移,而是向新兴国家的一种发散与扩展,是国际政治走向民主化的进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