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榫卯─中国古典家具结构的灵魂 | Lohasly 乐活良品

 中庸牧羊人 2011-03-04
  • 榫卯─中国古典家具结构的灵魂

    编:莫莫 策划:胡盈盈 文:Shiyue Sthlost 图 钢筋城市里,大到高架、地铁,小到家中的任意一件家具,都需要铁钉、螺帽来做“关节”。可这些关节并非铮铮铁骨,温差变化、 遇水潮湿,金属容易变形、生锈,造成螺帽松脱,而家具就在不知 不觉中变得“不齐整”了。

    中式的传统实木家具就毫无此类后顾之忧。中式家具的结构灵 魂,便是榫卯——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 榫槽)——不用铁钉,不破坏木质本身生长结构,依靠测量、切割、 打磨、安装等纯手工制作,在相连接的两构件上采用凹凸结合的处 理方式,完成一件家具。

    古人讲究纯天然、无添加,光用木头打造家具,钉子、胶水一概不考虑,遂也用木头巧夺天工地制成了榫卯。凸起的榫与凹进的卯,有点像螺丝与螺帽的关系,但相互间的匹配更浑然天成,更天 衣无缝,就这样把一件大家具捣鼓成了一副“七巧板”。
 
 
 
比汉字更早的手工智慧

榫卯的起源始自河姆渡时期,先祖们为了造木房,灵机一动而产生可拆卸的创意,因此,榫卯结构比起汉字发源更早。几千年间,榫卯衍生出千百种花样,但都各有妙处,适用不同的家具, 基本形制有近百种,而派生极多。
有一种叫做“霸王 (chēng)”的 榫卯结构,专用它来衔接八仙桌的桌面和四条腿。正因为能把桌面的承重分摊给四足,有很大的撑托之劲,才得了“霸 王”的名字,寓有举臂擎天之意。
燕尾榫在古代家具中使用最普遍, 如木锅盖、缸盖、房子的木梁相接等。 它的形状就像飞燕的尾巴,外小里大。 以椅子来说,靠背用的是半燕尾榫卯, 上面大、下面小,由上往下插,椅靠背与扶手达到相扣紧 ;靠座面的榫是直榫, 这样使靠背连着扶手,靠背就不会后移, 也不会断。又如,楔钉榫是用来连接弧形弯材的,如圈椅的扶手 :它把弧形材截割用上下两片出榫嵌接,再在中部插 入平行四边形的楔钉,能使连接材上下、 左右不错移而紧密地结合连成。
与家具同生共长

因与木制家具是相同材质,榫卯就像 是出自于家具身体里的一部分,所以与其 有着同样的使用寿命。
比之金属部件,木质榫卯具有极好的 弹性,木制构件会通过榫卯传力,均衡地分配给家具其他部件,使得家具站立得稳如泰山。无论南热北冷,还是南湿北干, 榫卯都能随机应变,它热胀冷缩的程度与家具的其他零部件相仿,能和整把椅子或 整张梳妆台一起“发胖”或“缩水”,保证不会让木板豁开一个口子。
在收藏老家具的人中间流传着一句老话,叫“摔断胳膊摔断腿,不能摔断榫”, 因为长寿至今的明清家具,即便拖着“老胳膊老腿”,大小关节——榫卯,却坚 韧非凡。
中国的居家用品历史上留存下无穷丰富的传统手工艺,榫卯无疑是其中最 让人为之惊叹的手艺之一。榫卯的技艺无法完全依照书本学习,需要根据不同的材质、形态,计算其比例、重量,而采取不 同的榫卯方式,其中分毫,便全凭师傅的经验与判断,再代代相传。
榫卯结构的种类
榫卯结构从宋代开始愈趋成熟,自宋历明,经过不断 的改进和发展,各部位的组合简单明确,合乎力学原理, 美观与实用并驾。至今已有一百多种结合方式,简单来说 以三大类为主:

1 面与面的结合
2 厚板闷榫角结合
3 三根直材交叉结合
面与面的结合
1 薄板结合(龙凤榫): 加大了榫卯的胶合面,可以防止拼接口上下翘错, 也不会从横向拉开,因此 最适用的就是地板的拼合。
2 平板结合-厚板出半榫拍抹头:大块的平板边缘结合,如平时的中式餐桌,边缘处会有这样的一块结合处。

厚板闷榫角结合
常见用木料较厚的家具部分,如抽屉的直角、茶几,结合后只见一条缝而看不见榫头,因此称为“闷榫”。 以“点”为支撑的结构方法: 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 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 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 横竖丁字接合:扶手、脚踏、 搭脑都需要用到这种结合法,因结合材料的粗细、 形状不同,还有多种细分。

三根直材交叉结合
这是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由十 字交叉发展而来,为的是更加牢固和耐用,最适用于中式花盆底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