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三语文总复习(一)

 xxiam 2011-03-04

初三语文总复习(一)

             --说明文阅读指导反思

  复习重点:
  1、把握住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或事理。
  2、理清说明条理,明确说明顺序。包括全文的顺序和各段内的顺序。
  ①从语言标志上分析;
  ②从分析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去分析。
  3、准确掌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或被说明事理的本质。
  ①从审好标题考虑;
  ②从抓住文中重点、关键语句分析;
  ③从分析文章结构层次、理清说明的条理,顺序去分析。
  4、掌握8种说明方法,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5、分析说明文语言的严密、准确、简洁的特点。
  ①注意理解词语之间的修辞或限制关系;
  ②注意作者选择句式的意图;
  ③注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
  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说明文的题目,常常就是说明的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是离不开一段或一篇说明文的中心的。一段或一篇说明文的中心,有时是以一句话概括出来的。
  其次,理清说明的顺序。说明顺序是作者根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本质,对说明内容的先后次序的安排。因此,说明顺序与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有直接的关系。时间顺序多用来说明具体事物和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一般都有明显的语言标志。空间顺序多用来说明建筑物的结构或参观建筑物的顺序。它着眼于建筑物的方位,如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逻辑顺序多用来说明事物的内部联系,说明事物的特性、种类、功用等。
  再次,正确判断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在初中学习应该掌握的八种说明方法中,有的是显而易见的,在文中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如列数字、画图表、举例子等;而有的不易辨认,不易做出正确的判断,如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引资料。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结合说明的内容,而不能泛泛而谈。
  最后,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准确性。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是要注意分析限制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二是要注意分析表示估计和猜测的词语的表达作用;三是要注意分析词语的搭配。
  阅读说明文的步骤:
  第一、初读
  (一)审题:
  1、从语法入手分析标题结构。
  2、注意以什么为题,分清属何类说明文,尽快把握文章重点。
  (二)理清思路
  1、读前先标明自然段序号。
  2、读中找出文段的中心句,依此归纳段意。
  3、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划分结构层次,概括段意,理清说明条理,以便掌握作者思路,找到说明顺序,为理解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本质打下基础。
  第二、细读
  (一)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
  阅读说明文的目的就是在于获取科学的知识,因而必须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细读的标准把握文中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本质。
  那么,怎样做呢?
  1、在初读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各层次说明内容与全文说明中心的关系。
  ①理解各层材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②分析各层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③进一步分析这些材料各从哪些方面或角度来说明中心的。
  ④在此基础上理清说明顺序,找到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依据,从而掌握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本质。
  2、分析全文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辨别所使用的是哪种说明方法。
  ②从分析主要说明方法的具体作用中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事物的特征或本质。
  ③结合语言环境具体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三步、总结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说明文的中心、说明对象及特征或本质。
  (二)说明文的条理: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
  (三)掌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例题解析:
  一、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
  2、此段中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是
___________
  简析:

  这是2个典型的试题。12两题都涉及到“说明对象”及“特征”这些知识考查。
  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然后再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说明文的说明类型,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划分很多类型。如果按说明对象划分,一般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可以是实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或是静态的,或是动态的。这种说明文旨在说明事物“是什么”、“怎么样”。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事情的内在道理,这种说明文旨在说明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弄清以上知识,是我们找准说明对象的前提。通读全篇,整体理解,则是明确说明文说明对象的关键。
  所谓“本质”,是一事物的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本质属性。说明对象独有的,而其他说明对象所不具备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本质,在文章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文章中有足以概括特征、本质的语句,通过对全文的阅读分析,可以把它找出来。第二种是文章中没有全面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的语句,或者虽然有,但不集中,需要通过对全文的分析理解把它概括出来。
  本题两问,要正确解答,前提是认真阅读选文。选文第一句话说明卢沟桥闻名世界,第二句引用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对卢沟桥的评价,进一步说明卢沟桥闻名世界。三、四两句是在说明卢沟桥在国内也是家喻卢晓的。通过对全文的分析,得知说明对象是卢沟桥,其特征可用一句话概括为卢沟桥驰名中外。
  二、①森林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②当你走进森林,就会感到这里的空气清新,它使你忘记忧愁,精神振奋。③为什么在森林里会有这种感觉呢?④原来森林是一座氧气制造工厂,也是二氧化碳的巨大消耗者。⑤人们需要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到这座工厂,就会感到舒心、惬意。⑥据测算,二百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只要一公顷的森林就用掉了,而一公顷的森林一天可造六七百公斤的氧,足够七八百人一天吸用。随着工业发展,城市人口猛增,人们就会感到城市里的噪音大,而森林却具有吸收噪音、消除污染的作用,所以它又是净化城市的功臣。⑧还有组成森林大家庭的兄弟姐妹们,也都有一技之长,他们都能放出植物杀菌素,杀死有害细菌和害虫。⑨有人测验,一公顷柏树林一昼夜内可放出50公斤植物杀菌素,所以森林内的细菌很少,一立方米空气的细菌含量最多只有三四百个,少则五六十个,而空旷地方每立方米空气就细菌三四万个。⑩可见,森林的本领还真大呢。
  1、用“‖”划分本段的层次
  2、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A、从现象到本质  B、从原因到结果
  C、从特点到用途  D、从整体到部分
  E、从概括到具体  F、从主要到次要
  3、画“    ”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简析:
  本题123涉及到划分段落层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三项内容。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项能力的考查常常以判断段落层次划分是否正确这类考题出现,因此下面着重讲一下这类试题。首先我们应怎样思考,得出结论。文章的结构是文章各部分的组合形式。具体地说指各段之间的组合安排。它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要服从表现文章中心的需要。如果考查段内各层次的内部联系,解答时应着重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各句之间所形成的关系,以及全段所表达的中心,因为段内每层所表达的内容都要围绕这段的中心,做到合乎情理,恰当得体。解答时,要认真理解每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第1题通读全文。本文说明的中心就是①句:森林对人类的贡献很大。这是概括说明。从第②—⑨句开始具体地从三个方面做说明,即制造氧气,消耗二氧化碳;吸收噪音,消除污染;杀死有害细菌和害虫。这是分项解说。我们按照文章所说明的先后顺序,会逐步理解森林给人类的好处,认识也由概括逐渐到具体,印象深刻。第⑩句作者进一步作总结性说明:森林的本领还真大呢。由此可见,第一问的答案:本文内部层次的划分是:①句为一层,②-⑨句为一层,⑩句为一层。三层结构关系为总—分—总。第二问的答案选E。第三问是考查说明方法。这一问要求解答的是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提问的范围指定在画线的句子,虽不涉及全文,但仍要通读全文,弄清楚划线的句子在全文的地位。答题时,就需要我们联系掌握的说明方法的知识来理解和分析画线的句子。第①句画线“森林是一座氧气制造工厂”是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森林对人类的益处。第②句画线句子“有人测验,一公顷柏树……”含有举例子和列数字。所以本题答案是: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
  总之,我们分析文章运用哪种说明方法,一定要看它是否能说明事物的特征。
  能力训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