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辩证心悟:低血压治疗的思考 - zhuyk88op1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昵称2214470 2011-03-06

辩证心悟:低血压治疗的思考

中医实践补遗 2010-08-26 23:47:26 阅读2 评论0   字号: 订阅

           低血压治疗的思考
           低血压症和高血压症都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大家都比较重视,这方面的治疗经验文章也比较多,相对的谈低血压治疗的经验文章到不多。实际上低血压的人也相当多,在这方面,我这些年遇到的也不少。在治疗方面也是先走了一段弯路,后来慢慢才摸索出一些结验,现谈一谈。
          低血压最常见的症状是头晕,全身无力,血压收缩压常低于90毫米汞桂,舒张压常低于60毫米汞柱。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常是气虚、阳虚、或气血两虚。早年在治疗低血压时,常首先选补中益气汤,气血两虚常选归脾汤,按理说应该是正确的,但是临床疗效不给面子,病人服了一段时间,血压仍然上不来,仅乏力心悸症状有所改观。对此,思索了很长时间,不得其解。
            后来,在年年温习《伤寒论》的过程中,看到甘草干姜汤、四逆汤、理中汤时,突然醒悟,应从阳气虚衰,中气不足入手,不能仅局限于气虚上,应大力温阳,温通血脉。于是,在以后的临床上,再遇到低血压病人,就将上述三方合并,组成现代称的附子理中丸为主进行治疗,很快就收到了明显效果,病人血压在服三、五付药后就开始上升,头晕,乏力、怔忡等症状隨之消失。
            临床上一些病人除了血压低还伴有西医称的贫血,中医称的血虚证侯,这时,我往往加入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效果就更全面。用这个方子治疗低血压,虽说升压快,但有时药一停个别人易反复,针对这个情况,我又参考了又关资料介绍的经验,加入了大量枳实、五味子等药,组成新的升压方子:
           生黄芪30g          当归15g           枳实60g            附子15g         干姜15g           甘草10g           五味子10g
          (辽宁名医彭静山曾用枸杞子五味子两药泡水喝治低血压)。经过临床验证效果可靠而且稳定,基本上解决了低血压的问题。
         方解:当归补血汤补气养血,四逆汤回阳救逆,治四肢冰凉,低血压归女常见。甘草干姜汤出自伤寒论第29条,主治虚人外感误用桂枝汤发汗,致使阴阳两虚而见厥逆、脚挛急、烦躁不安等危症。先用甘草干姜汤温中以复其阳,阳复则厥回足温,再用酸甘化阴养血的芍药甘草汤,阴血得养,则脚挛急自伸。本条之厥逆是阳气不能达于四末,低血压之头晕是阳虚不达于头脑,其实两者都是低血压,只不过血压低的程度轻重而已。现代药理证明,干姜辣素,口服后能刺激口舌及胃黏膜,可引起反射**感神经兴奋而抑制副交感神经,从而使血压上升,血液循环加快,达到抗休克的目的,这便是干姜温中救逆的药理基础。枳实是益气升压药,味苦性微寒,有破气行痰、散积消痞之效。这一说法已成为历代本草书籍共识。但据现代药理研究。枳实能收缩平滑肌,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胃扩张、胃下垂、脱肛、疝气、子宫脱垂。这些病病机是中气下陷,应当用补中益气汤,而枳实也能治之。说明枳实不但不是破气下气药,反而是补中益气药。藏医藏药将枳实和人参归为一类,都当补益药用,看来是很有道理的。其实,我国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载枳实有“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的作用。所以大剂量枳实治疗低血压也是有理论基础的,临床实践证明也是有效的。五味子,孙思邈谓:“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遇夏月季夏之间,因困乏无力,无气以为,与黄芪、人参、麦冬,少加黄柏煎汤服,使人精神倍加,两足筋力涌出”,  “六月常服五味子……。在上则滋源,在下则补肾。”现代药理证明五味子有强壮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总之该升压汤具有温阳益气,滋阴养血,升高血压的作用。下举一例示之:
           2010年7月10日,一彭姓老者,男,72岁,找到我说头晕的厉害,心慌,混身没劲。我用血压计测了一下血压为:BP:60/40,我告之血压太低缘故,他说,我已经吃了好几盒人参方的生脉饮了,怎么不见效呢?我答之,现伪劣药太多,他说那就开几付中药吃一吃吧。刻诊:舌淡苔薄白,脉双寸沉弱关尺濡细,面白,饮食二便基本正常,腰稍痛。
辨证:心肾阳虚、气血不足。
         出方:
         生黄芪20g         当归15g             附子10g           干姜15g           甘草15g            枳实60g        桂枝10g     
         五味子10g          麦冬15g              杜仲30g  
                                                                                                           三付  水煎服。
           三日后,该患者复诊,曰:头已不晕了,心亦不慌了,腰稍好些。测血压BP:110/80毫米汞柱。要求再服,多巩固几天,续服10剂,痊愈。
                 另:低血压不仅有上述偏虚偏寒的证,而且临床上大多数低血压也属这一类。但不可太过于死板,临床上偏热偏实的火郁证低血压也能见到。我最近治疗的一例刘姓妇女就属于这类。该妇,姓刘 62岁,以头晕为主述求诊,血压BP:70/40毫米汞柱,说姑娘给买了好多盒生脉饮,喝完还是这样,(临床上常遇到这种情况,说血压低,不分什么情况,西医就是生脉饮补血露类。怪哉!)刻诊:舌尖边红,苔黄腻,口干苦臭,脉弦滑微数,能食,大便偏干,小便赤热,一派火郁三焦,气机不利之证。
              出方:
              黄连10g          黄芩15g           黄柏15g          制大黄20g         栀子15g         白蒺藜30g       勾丁15g 
            生甘草10g
                                                                                                              三付 水煎服。
           三日后复诊,告之,吃药后,日大便了三次,头脑清醒多了,头也不晕了,现测血压为BP:110/70毫米汞柱。上方减大黄,略为调整,又服五剂,一切恢复正常。从上案看可以得出一个认识,用中医看病,切不可胶泥于西医病名,一定要用中医的辨证方法,有是证用是药,尽管低血压病大多数相当于中医的阳虚、气血虚,但是还是有不同的。死板教条是临证的大忌。切记!再录一案巳证之:
            治疗低血压眩晕:李某,男,36岁。1992年5月7日初诊。自述血压偏低已近2年,迭服补剂而愈重。现头目眩晕,神疲乏力,心烦急躁,夜寐梦多,心慌气短,饮食无味,大便偏干,舌红苔厚且干,脉沉细滑数,血压BP: 10/7kPa。证属湿热郁滞,气机不畅。治以芳香宣化,疏调气机。方药:蝉衣、片姜黄、川棟子各6g,僵蚕、藿香、佩兰、大腹皮、槟榔、焦三仙、水红花子各lOg,大黄lg。嘱其停服一切营养补品,饮食清淡,每天散步2小时。服药7剂后,诸证减而大便偏稀,血压13/9kPa,原方加荆芥炭10g,防风6g,灶心土30g(先煎),以此方加减服用20余剂后,精神爽,纳食香,血压维持在13~16/9~lOkPa,而告病愈。(《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中医实践与补遗是中医论坛的古道瘦马老师的临床心得,喜欢古道老师文章的同仁,请加古道老师的  QQ :1505385350直接阅读他本人的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