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QQ上和很多炒股的朋友聊天,经常会问到用的什么技术炒股的,我回答用MACD指标、成交量,加上一点波浪,他们第一反应一般就是用MACD指标的金叉买死叉卖,然后会说MACD指标太慢,会延迟,不好用。我问他们都用些什么技术,他们就会列举出一大堆,MACD、KDJ、波浪理论、价量关系、周期理论等等,用了一个圈下来,发现都不好用。
只要是炒股的人,学习各种炒股技术的热情都是相当高的,大大小小的股民培训班层出不穷,参加培训的新股民不少,但老股民更多,培训的内容一般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把股市的方方面面都培训到位。在股市征战数年,不可能连KDJ、MACD、每股收益、市盈率这些最基本的分析都不知道吧?既然知道应用这些最基本的分析指标,何不把它们运用熟练呢?回答是“这些指标没用”。那么,这些最基本的指标没用,谁敢肯定更深的指标就一定有用?指标其实都大同小异,研究透了其中一个指标,其他指标其实都可触类旁通。何况牛市有限,生命有限,等到我们把全部分析方法都学会的时候,只怕早已“黄花凋零”。 然而,是不是把所有的技术指标、所有的基本面分析都研究透了,就能获得高收益。问题的症结不在于是否能把全部分析法学会,而是能否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跟老股民聊天是最辛苦的,他们跟你聊天时总是眉飞色舞、头头是道,为自己手中的个股进行全方位的诊断,最后还要问一句:“你认为我的股票该抛吗?”分析得再多,连买卖问题都不能解决,分析又有什么用? 投资大师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很简单,他只是挖掘被低估且有发展潜力的个股,然后长期持有。索罗斯是个投机大鳄,他的绝招就是在股票市场和期货间进行跨市套利。然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不追求全盘学透证券知识,只追求自己独到的绝招。大家不妨去观察一下身边的股市高手是不是如此? 其实,撇开复杂的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我们完全可以找到更简单有效的方式,那就是量价时空关系,不同的行情、不同的股票、不同的价位分别以不同的分析方式对待。如果低位放量不涨,多半是主力吸收筹码;如果拉升的过程中成交量均匀且筹码锁定良好,突然下跌多半是洗盘;高位放量滞涨意味着主力很可能出货,需要小心;高位突然企稳但成交量并没随之放大且下方筹码在减少,则意味着主力资金的诱多。 笔者对于股票的分析不算是很精通,但还是赚了点小钱,对于行情的分析也有些底气,我的分析方法很简单,首先是通过各种消息的分析找出大盘涨跌的理由,然后判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第二步是找出目前可以参与的板块和个股;第三步就是个股的买卖点判断。在大盘方面,笔者不喜欢预测大盘能涨到多少点或是跌到多少点,笔者只是将大盘分为可操作阶段和不可操作阶段。板块和个股方面一般不去追热点,因为热点转换太快,无法很好把握,只是选择金融、房地产、机械、电力、煤炭石油、汽车、钢铁等蓝筹板块中的个股中线持有。个股买卖点方面基本不看指标,只看K线图形及均线是否配合完美,然后看分时走势,看上涨带量还是下跌带量,如果盘中屡次出现大单买入,则放心持有;相反,如果盘中出现大单卖出,则准备走人。笔者用这种方法拼了几年,收益还可以。 一个朋友对我说了这样一番话:“真正的股市高手必定是融合了各种分析方法,最后又脱离了分析方法的'达人'。他们研究技术分析却从来不依赖;他们看重均线却不迷恋;他们注重业绩但只是作为参考;他们主要是通过量价时空关系来判断股票的潜力。” 刘翔的成功在于跨栏,让他去打篮球,一定不会有成就。所以,盲目地学习各种分析方式,不如找到适合自己的分析方法,然后努力钻研,做到灵活自如地运用。股票分析贵在专一而不在多。 19世纪早期,由心理学家K·安德斯·埃里森研究得出的一个结论,称为《天才的1万小时法则》,这个法则认为,任何人要在任何领域出类拔萃,脱颖而出,都需要认真投入一万小时以上,放到股市中,如果一个股民想把一套技术指标或者一套炒股技术运用到出类拔萃,达到能够稳定盈利的地步(股市中有1赢2平7亏的规则,如果想要盈利,必须要成为前10%),那么,他就必须要把这套技术练习运用1万小时以上。如果只是拿来用过几次,遭遇几次失败,就放弃使用了,其结果自然就是“不好用、没有用”。 想要在股市中获得成功,最好的方法,就是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技术,然后反复练习,不断总结,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等你用这套方法在股市中练习超过1万小时的时候,股市就将是你的提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