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体诗的用韵、平仄、对仗(二)

 蓝桥03 2011-03-07

古体诗的用韵、平仄、对仗(二)

 收藏帖:

古体诗的平仄

  古体诗的平仄没有任何规定。既然唐代以前的诗在平仄上没有明确规则,那么,唐宋以后所谓古风在平仄上也应该完全自由的。但是,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的时候,着意避免律句,于是无形中造成一种风气,要让古体诗尽可能和律诗的形式区别开来,区别得越明显越好,以为这样才显得风格高古。具体的做法是尽可能多用拗句,不但用律诗所容许的那一两种拗句,而且用一切可能的拗句。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看拗句:

  ⑴从三字看,常见的拗句有下列的四种三字尾:

   ⒈平平平。这种句式叫做三平调,是古体诗中最明显的特点。

   ⒉平仄平。

   ⒊仄仄仄。

   ⒋仄平仄。

  ⑵从全句的平仄看,拗句的平仄不是交替的,而是相因的。或者是第二、第四字都仄,或者是第二、第四字都平。如果是七字句,还有第四、第六字都仄或都平。

  试拿岑参《白雪歌》开始的八句来看,合乎第一种情况的有三句,即“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狐裘不暖锦衾薄”,合乎第二种情况(同时也合乎第一种情况)的有五句,即“北风卷地白草折”“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现在再举一个例子:

岁晏行

 

[唐]杜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萧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

       ·      ··          ·

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

          · ·           ·

肉,此辈杼轴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

·    ·        ·      ·

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

  ·   ·        ·  ·      ·

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

  ·     ·  · ·     ·    ·  ·

哀怨何时终?

  

在一首诗中,只有两个律句(“今年米贱大伤农”,“万国城头吹画角”),其余都是拗句,而且在九个平脚的句子当中就有七句是三平调。可见不是偶然的。

  当然,不拘粘对也是古体诗的特点之一,这时不详细讨论了。

 

㈤古体诗的对仗

  古体诗的对仗是极端自由的。一般不讲究对仗;如果有些地方用了对仗,也只是修辞上的需要,而不是格律上的要求。象杜甫《岁晏行》这样一首相当长的诗,全篇没有用一处对仗;岑参《白雪歌》只用了一个对仗,即“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也还只是一种宽对。并且要注意:

 

古体诗的对仗和近体诗的对仗有下列的两点不同:

  ⑴在近体诗中,同字不相对;古体诗则同字可以相对。如杜甫《石壕吏》:“老翁踰墙走,老妇出门看。”

  ⑵在近体诗中,对仗要求平仄相对;古体诗则不要求平仄相对。如白居易《伤宅》:“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又如岑参《白雪歌》:“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③。”

  古体诗人们在近体诗中对伏求其工,在古体诗中对仗求其拙。在他们看来,

拙和高古是有关系的。其实并不必着意求拙,只须纯任自然,不受任何束缚就

好了。

 

㈥长短句(杂言诗)

 

  我们在前面讲过,古体诗有杂言的一体。杂言,也就是长短句,从三言到十一言,可以随意变化。不过,篇中多数句子还是七言,所以杂言算是七言古诗。

  杂言诗由于句子的长短不受拘束,首先就给人一种奔放的感觉。最擅长杂言诗的诗人是李白,他在诗中兼用散文的语法,更加令人感觉到,这是跟一般五七言古诗完全不同的一种诗体。现在试举他的一首杂言诗为例:

 

蜀道难

 

[唐]李白

 

  噫吁 ,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际,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④。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⑤。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天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 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㈦入律的古风

 

  讲到这里,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非常明显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古体诗都和近体诗迥然不同的。上文说过,律诗产生以后,诗人们即使写古体诗,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律诗的影响。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时还注意粘对(只管第二字,不管第四字),另有一些诗人,不但不避律句,而且还喜欢用律句。这种情况,在七言古风中更为突出。我们试看初唐王勃所写的著名《滕王阁》诗:

 

滕王阁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銮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

     ·

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

          ·           ·

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首诗平仄合律,粘对基本上合律⑥,简直是两首律绝连在一起,不过其中一首是仄韵绝句罢了。注意:这种仄韵与平韵的交替,四句一换韵,到后来成为入律古风的典型。高适、王维等人的七言古风,基本上依照这个格式的。现在

试举高适的一个例子:

 

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赋。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

        ·       ·

 

非常赐颜色。 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

    ·   ·         ··

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⑦。战

    ·         ·       ·

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

                ·        ··

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

         · ·       ·       ·

 应啼别离后⑧。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风飘飘

   ·               ·

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塞声一夜传刁斗。

    ··      ·   ·     ·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

  · ·    ·

忆李将军⑨!

·

 

这一首古风有很多的律诗特点,主要表现在:

  ⑴篇中各句基本上都是律句,或准律句。即(仄)仄平平仄平仄。

  ⑵基本上依照粘对的规则,特别是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完全是对立的。

  ⑶基本上四句一换韵,每段都象一首平韵绝句或仄韵绝句:其中有一韵是

八句的,象仄韵律诗。⑷

  ⑸韵部完全依照韵书,而且多数是工对。

  ⑹大量地运用对仗,而且多数是工对。

  就古风入律不入律这一点看,高适、王维是一派(入律),后来白居易、陆游等人是属于这一派的;李白、杜甫是另一派(不入律),后来韩愈、苏轼是属于这另一派的。白居易、元稹等人所提倡的“元和体”,实际上是把入律的古风加以灵活的运用罢了。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见,在古体诗的名义下,有各种不同的体裁,其中有些体裁相互之间显示着很大的差别。杂言古体诗与入律的古风可以说是两个极端。五言古诗与七言古诗也不相同:五古不入律的较多,七古入律的较多。

 

 

当然也有例外,象柏梁体就不可能是入律的古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各种“古风”,才不至于怀疑它们的格律是不可捉摸的。

-------------

①黑体字是平声字或仄声字自相为对。 ②援,一作缘。 ③叹,平声,读如滩。 ④“阁中”句不粘,是由于初唐律诗尚未定型化。 ⑤骑,去声。⑥后,上声。 ⑦“君不见”,这是七言古诗中常见的句首语。这句话应看作三字加五字。 ⑧柏梁体必须一韵到底。 ⑨一本作:“出看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