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尧臣爱茶

 放眼看天下 2011-03-08

梅尧臣爱茶

 

梅尧臣爱茶

   

     按: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梅尧臣是北宋卓越的现实主义诗人,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他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他在诗的题材走向和风格倾向上,都体现出“开宋诗一代之面目”的特点,因此深受其好友欧阳修等人的推重称扬,南宋刘克庄及清代叶燮都称梅尧臣是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比欧阳修大五岁,26岁时以叔父梅询的“门荫”,补太庙斋郎,步入仕途,但一生官职低微,多次参加进士考试,却总是名落孙山,郁郁不得志。

    梅尧臣擅长写诗。他的诗关心国事,敢于揭露和抨击时弊,善于运用朴实的语言抒写深厚的感情,寓真挚于“平淡”之中。欧阳修称梅诗“以闲远古淡为意”、“穷而后工”’。梅诗现存2800多首,其中茶诗(包括少数叙及茶事者)有55首以上。他的茶诗,不仅数量多,而且不乏上乘之作。 

 梅尧臣爱茶

《茶》

山寺碧溪头,幽人绿岩畔。

夜火竹声乾,春瓯茗花乱。

兹无雅趣兼,薪桂烦燃爨。

 

《茶磨二首》

(之一)

楚匠斲山骨,折檀为转脐。

乾坤人力内,日月蚁行迷。

吐雪夸春茗,堆云忆旧溪。

北归唯此急,药臼不须挤。

(之二)

盆是荷花磨是莲,谁砻麻石洞中天。

欲将雀舌成云末,三尺蛮童一臂旋。

 

 

《七宝茶》

七物甘香杂蕊茶,浮花泛绿乱于霞。

啜之始觉君恩重,休作寻常一等夸。

 

《尝惠山泉》

吴楚千万山,山泉莫知数。

其以甘味传,几何若饴露。

大禹书不载,陆生品尝著。

昔惟庐谷亚,久与茶经附。

相袭好事人,砂瓶和月注。

持参万钱鼎,岂足调羹助。

彼哉一勺微,唐突为霖澍。

疏浓既不同,物用诚有处。

空林癯面僧,安比王侯去。

 

《得雷太简自制蒙顶茶》

陆羽旧茶经,一意重蒙顶。

比来唯建溪,团片敌汤饼。

顾渚及阳羡,又复下越茗。

近来江国人,鹰爪夸双井。

凡今天下品,非此不觅省。

因雷与改造,带露摘牙颖。

自煮至揉焙,入碾只俄顷。

汤嫩乳花浮,香新舌甘永。

初分翰林公,岂数博士冷。

醉来不知惜,悔许已向醒。
 
《答宣城张主簿遗鸦山茶次其韵》
昔观唐人诗,茶咏鸦山嘉。
鸦衔茶子生,遂同山名鸦。
重以初枪旗,采之穿烟霞。
江南虽盛产,处处无此茶。
纤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
竞收青篛焙,不重漉酒纱。
顾渚亦颇近,蒙顶来以遐。
双井鹰掇爪,建溪春剥葩。
日铸弄香美,天目犹稻麻。
吴人与越人,各各相自夸。
传买费金帛,爱贪无夷华。
甘苦不一致,精麤还有差。
至珍非贵多,为赠勿言些。
如何烦县僚,忽遗及我家。
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
文字搜怪奇,难於抱长蛇。
明珠满纸上,剩畜不为奢。
玩久手生胝,窥久眼生花。
尝闻茗消肉,应亦可破瘕。
饮啜气觉清,赏重叹复嗟。
叹嗟既不足,吟诵又岂加。
我今实强为,君莫笑我耶。

 

《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云愈少愈佳,未知尝何如耳。因条而答之》

忽有西山使,始遗七品茶。

末品无水晕,六品无沉柤。

五品散云脚,四品浮粟花。

三品若琼乳,二品罕所加。

绝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

一日尝一瓯,六腑无昏邪。

夜枕不得寐,月树闻啼鸦。

忧来唯觉衰,可验唯齿牙。

动摇有三四,妨咀连左车。

发亦足惊疏,疏疏点霜华。

乃思平生游,但恨江路赊。

安得一见之,煮泉相与夸。

  

《王仲仪寄斗茶》[1]

白乳叶家春[2],铢两直钱万[3]

资之石泉味[4],特以阳芽嫩。

宜言难购多,串片大可寸[5]

谬为识别人,予生固无恨。

【注释】

  [1]斗茶:茶之极品,在赛会时作斗茶之用,所以也称“斗品”。

  [2]叶家春:指茶名。又称白茶,宋代名品。“叶家白”与“叶白团”,产于建州北苑壑源。因茶园多为叶姓焙人,且宋人崇尚白茶,故名。

  [3]铢两直钱万:直即价值,是说一两白乳茶价值万钱。

  [4]资之:这里是凭借的意思。

  [5]串片:建茶初始也叫串茶,即圆形或方形,长方形的饼状片茶中间打有一个小孔,可以串起来,使于携带,所以有串片之说;大可寸:圆径大小约一寸的意思。

 

【评析】 

  此诗赞叹王仲仪所寄斗茶北苑壑源“叶家春”之珍贵难得,铢两直钱万。作者得之而无憾,顿生一种自己识别名茶的庆幸之感。

《宋著作寄凤茶》

春雷未出地,南土物尚冻。

呼噪[1]助发生,萌颖强抽蕻[2]。

团为苍玉璧,隐起双飞凤[3]。

独应近臣颁,岂得常寮共[4]。

顾兹实贱贫,何以叨赠贡[5]。

石碾破微绿[6],山泉贮寒洞。

味余喉舌甘,色薄牛马湩[7]。

陆氏经不经[8],周公梦不梦[9]。

云脚俗所珍[10],鸟觜夸仍众[11]。

常常滥杯瓯,草草盈罂瓮。

宁知有奇品,圭角百金中。

秘惜谁可邀,虚斋对禽哢[12]。

【注释】

  [1]呼噪:指建州北苑御茶园击鼓喊山、有助于茶芽抽生发芽的习俗。

  [2]抽蕻(hóng):草茎心长的意思。

  [3]隐起双飞凤:是指凤饼茶双凤飞翔的图案虽经油面仍隐约可见。凤茶是北苑御焙产的“大凤”、“小凤”饼茶。

  [4]常寮共:常寮即常僚,意谓岂是同僚都可共享。

  [5]叨(tāo):谦词,表示受之有愧。

  [6]破微绿:团饼茶经碾细,美好的微绿颜色被破坏了,变成了白色的粉末。

  [7]牛马湩(dòng):湩是乳汁,《列子·力命》:“乳湩有余。”牛马湩即牛马乳汁。

  [8]陆氏:指茶圣陆羽;经不经:不全,不像经。

  [9]周公:西周初政治家,姓姬名旦,也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称为周公。曾助武王灭商,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继位,由他摄政,帮助成王治理好国事。周公梦:《论语·述而第七》,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10]云脚;指烹煎茶汤浮起的沫饽,如果茶与汤的比例失调就会产生“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的弊病。

  [11]鸟嘴:与雀舌同一意思,以鸟嘴形象谓茶名。

  [12]虚斋:书斋名;禽哢:禽同擒;哢(lòng)是把玩,玩弄。

 

《尝茶和公仪》[1]

都篮携具上都堂[2],碾破云团北焙香[3]

汤嫩水清花不散[4],口甘神爽味偏长。

莫夸李白仙人掌[5],且作卢仝走笔章[6]

亦欲清风生两腋[7],从教吹去月轮旁[8]

【注释】

  [1]公仪姓梅,名挚,公仪系其字,四川成都人,《宋史》有其传。

  [2]都篮:竹篾编成各种茶具的器物;都堂:官署名,在宋代系指尚书处理政务的厅堂。

  [3]云团北焙香:指北苑龙凤团茶,诗意为指北苑附有祥云的龙团御茶碾破后香气袭人。

  [4]花不散:花指茶汤中浮起的泡沫;不散,是说茶汤浓,故轻细的泡沫久聚不散。

  [5]仙人掌句:李白在《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一诗中,夸褒仙人掌茶。仙人掌茶,出自湖北当阳玉泉山。

  [6]且作卢仝走笔章:意为学习卢仝赋诗赞美北苑茶。

  [7]亦欲句:卢仝有“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句。

  [8]从教:听从,任凭。 

 

【评析】

  该诗描写了与友人品茶吟诗的情景,抒发了对茶、对茶诗的赞美之情。请看友人以茶相会是多么郑重其事,用都篮带上齐全的茶具聚集一堂,当堂碾磨茶饼,用名泉煮水,火候合适,茶花不散。品尝后“口甘神爽”,滋味悠长。品好茶出好诗。诗人以为他们饮用的北苑茶胜似李白的仙人掌茶。故能仿唐卢仝走笔龙蛇出华章,也能像卢仝一样,饮上数碗之后,风生两腋飘飘欲仙。

 

吕晋叔著作遗新茶[1]

四叶及王游[2],共家原坂岭。

岁摘建溪春[3],争先取晴景[4]。

大窠有壮液[5],所发必奇颖。

一朝团焙成,价与黄金逞[6]。

吕侯得乡人,分赠我已幸。

其赠几何多,六色十五饼。

每饼包青箬[7],红签缠素苘[8]。

屑之云雪轻,啜已神魄惺[9]。

会待嘉客来,侑谈当昼永[10]。

  【注释】

  [1]吕晋叔:晋叔系字,名夏卿,闽省晋江人;著作:官名。宋代著作属秘书省。

  [2]四叶及王游句:宋子安的《试茶录》茶名一节中谈到,今出壑源之大窠者有六户叶姓。壑源岩下、源头三户叶姓,壑源后坑一户叶姓,壑源岭根三户叶姓,林坑、佛岭尾、丘坑三户游姓,毕源王姓一户等,这应即当时打着姓名品牌的建茶极品的生产户,他们同处一个脉,所以下句有“共家原坂岭”之谓。

  [3]建溪春:指建溪春茶。 大窠:御园。北苑御茶园有内园、外园之分,大窠为外园。宋子安

  [4]取:选取,选择好天气。

  [5]大窠(kē):地名,即壑源山的大窠;壮液:雄壮厚实茶叶的叶液。《东溪试茶录》壑源叶源附记:“大窠之东,山势平尽,曰壑岭尾,茶生其间……”,大窠壑源焙属地(今建瓯市东峰镇裴桥村福源自然村境内)。

  [6]逞(chěng):这里是炫耀、等同的意思。

  [7]青箬(ruò):箬,竹名。这里指箬竹叶裹扎的意思。

  [8]苘(qǐng):即白麻,也称苘麻。

  [9]惺(xīng):清醒。

  [10]侑(yòu):陪侍;昼永:指整个白天。

 

【评析】

  题“吕晋叔”应指吕公著,字晦叔,吕第系安徽人,与梅同乡,吕在神宗时为御史中丞,哲宗时召用为尚书右仆射,废新法,司马光死后独当国政,任司空同平章军国事。故称为吕侯。

 

   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1]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当时采摘未甚盛,或有高士烧竹煮泉为世夸。

入山乘露掇嫩嘴,林下不畏虎与蛇。

近年建安所出胜,天下贵贱求呀呀[2]。

东溪北苑供御余[3],王家叶家长白牙。

造成小饼若带銙,斗浮斗色倾夷华[4]。

味甘回甘竟日在,不比苦硬令舌窊[5]。

此等莫与北俗道,只解白土和脂麻[6]。

欧阳翰林最别识,品第高下无欹斜。

晴明开轩碾雪末,众客共赏皆称嘉。

建安太守置书角,青箬包封来海涯。

清明才过已到此,正见洛阳人寄花。

兔毛紫盏自相称[7],清泉不必求虾蟆[8]。

石瓶煎汤银梗打[9],粟粒铺面人惊嗟。

诗肠久饥不禁力,一啜入腹鸣咿哇。

【注释】

  [1]永叔:欧阳修字。

  [2]呀呀:笑声。韩愈《读东方朔杂事》云:“王母闻以笑,卫官助呀呀。”

  [3]东溪北苑:东溪指建溪东面上游河流,今名松溪。北苑指北苑龙焙位建安吉苑里东溪河南岸。今建瓯市东峰镇裴桥村焙前自然村为北苑御焙遗址中心区域。。至今该村仍遗存有宋代北苑茶事摩崖石刻、“御泉井”、龙凤池等遗址和大量宋元时期文化层。

  [4]倾夷华:全中国都为之倾倒。夷,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统称;华,汉族的古称;夷华:指中国各族。

  [5]窊(wā):隆起;舌窊,就是舌头上有隆起的感觉。

  [6]白土和脂麻:指喝的是掺杂白土脂麻的擂茶。

  [7]兔毛紫盏:即建窑所产的兔毫盏。古建安县生产黑釉瓷,是全国十大名瓷之一。所产的兔毫釉、油滴釉、鳝皮釉等名贵品种,尤以兔毫釉为珍贵。《方舆用览》一书说:“茶(汤)色血,入黑盏,其痕易验。”所以是斗茶的最好盛器。

  [8]清泉不必求虾蟆句:指烹茶候汤事。南宋罗大经的好友李金南收候汤概括为“背二涉三”四字,即当水烧过二沸,刚到三沸时,立即停火冲注。本诗句“虾蟆”二字是沸水响声,“不必”是说好水不须那么高沸点。

  [9]石瓶:烹茶煮水用具。蔡襄《茶录》下篇论茶器:“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民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银梗打:梗,植物的枝、茎、根。煮茶时用竹筴搅拌,使之产生茶之精华沫饽。竹筴,长一尺,银裹两头。

 

【评析】

  此诗为应和次韵欧阳修《尝新茶呈圣俞》一诗而作。其茶学价值在于:一是充分肯定陆羽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历史功绩,开创了千古饮茶之风;二是称颂建茶之美,描写建茶味盖天下、色倾夷华的发展之势;三是赞美欧阳修精于鉴别品评茶叶,感谢他寄赠茶叶,终于解除了自己诗肠饥漉之渴。结句“诗肠久饥不禁力,一啜入腹鸣咿哇”。极其生动形象地表露了诗人饮茶之后的缕缕诗情。

 

刘成伯遗建州小片的乳茶十枚因以为答[1]

玉斧裁云片[2],形如阿井胶[3]。

春溪斗新色[4],寒箨见重包[5]。

价劣万金敌[6],名将紫笋抛[7]。

桓公不知味[8],空问楚人茅[9]。

【注释】

  [1]的乳:上供茶品名。

  [2]云片:即指的乳片茶。

  [3]阿井胶:即中药阿胶。因出自山东东阿县,用其特质井水熬制故有阿井胶之称。

  [4]此句意谓新茶与建溪春江之美同相映。

  [5]寒箨(tuò):指寒冬的笋壳;箨:俗称“笋壳”。

  [6]价劣句:价低,但仍然相等于黄金。

  [7]紫笋:指顾渚的紫笋茶。

  [8]桓公:指曾被封为南郡公的晋桓温。《晋书》:“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宴饮,唯下七奠柈(盘)茶果而已。”本句意谓,桓温未曾尝过的乳茶的美味。

  [9]楚人:指陆羽;茅:指在野之人。本句意谓,不必问在野的陆羽,虽说他写了《茶经》,但他并不懂得像的乳这样的名茶。

 

【欣赏】

  友人刘成伯赠建州贡茶极品,价同黄金,小片,又仅有十枚,何其珍贵。诗人在细致观赏乳茶的色形之后,庆幸自已口福不浅,兴奋得意之余,竟戏言,如此好茶,就是位高者如桓公与遍识九州之茶的陆羽,也未曾享用过呀!

 

 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

春芽研白膏[2],夜火焙紫饼[3]。

价与黄金齐,包开青箬整。

碾为玉色尘,远及芦底井。

一啜同醉翁,思君聊引领。

                

 【注释】

[1]屯田:官名,为工部四司之一,掌管屯田,营田,职田,学田,官庄政令,及圹泺堤堰修葺等事。

[2]白膏:建安团茶色尚白,故称白膏。

[3]紫饼:团茶多经油面,油面紫色者称紫饼。

 

【评析】

建州是北苑御茶的产地,友人沈屯田寄自建州的新茶,自然使人欣喜不已。诗人细致地记述了贡茶的制作过程,以及自己如何拆开价比黄金的新茶的包装,碾末,不惜路远取芦底井水烹制的经过。如此精心烹制的名茶,品尝之后自然让人心醉,还要感谢沈君的推介,我才能饮用上如此好茶。

 

 

依韻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1]

天子岁尝龙焙茶,茶官催摘雨前芽。

团香已入中都府[2],斗品争传太傅家[3]。

小石冷泉留早味[4],紫泥新品泛春华[5]。

吴中内史才多少,从此莼羹不足夸[6]。

                                     

 【注释】

[1]蔡君谟:即蔡襄;杜相公:即杜衍(978-1057),字世昌,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任枢密使,后拜同平章事(即宰相)。相公,古代称宰相为“相公”。

[2]中都府:指在京师高官府邸。

[3]太傅:官名,职掌辅导太子。

[4]小石冷泉:指砂石山流出的泉水;留早味:还带有早春的气息。

[5]紫泥:指团茶,在蔡襄的《茶录》里讲到,建安茶饼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泥,即指油面之膏。

[6]莼羹(gēng):《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覊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后称思乡之情为“莼鲈之思。”

 

【评析】 

茶友聚会赋诗,席间杜相公作计一首,诗人依其韵唱和,谢友人蔡君谟寄的北苑龙团茶。诗中,诗人叙写了为使天子尝到新茶,茶官催促茶农在谷雨前采摘。其后,名贵的龙团茶陆续进京,除皇室享用外,还进入近臣府中,并用于斗茶。诗人深谙茶艺,认为清泉水可留住早茶香,用紫砂茶具可充分发挥新茶独有的韵味。最后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赞扬了龙团茶确实名不虚传。吴中的官吏虽见多识广,饮此茶后,也不再夸莼羹味美了。

 

《建溪新茗》

南国溪阴暖[1],先春发茗芽。

采从青竹笼,蒸自白云家。

粟粒烹瓯起[2],龙文御饼加[3]

过兹安得比[4],顾渚不须夸。

【注释】

  [1]溪阴:水之南为阴,溪阴即溪的南面。

  [2]粟粒:细小如粟的粒状物,这里指烹茶碗面浮起的茶末。

  [3]龙文御饼:指茶饼上印有龙纹的贡茶。宋代建州北苑御焙产龙团、凤饼用龙、凤模具压制成形,茶饼上印有龙、凤图案专贡皇帝御用。 

  [4]兹(zi):此。指建溪茶山,此句意为,来过建溪能得到如此好茶。

 

【评析】 

  描绘了南国建溪茶团在早春欣欣向荣的景象,新茶抽蕊,勤奋的茶农肩背青竹笼上山采茶,又在白云缭绕的山上蒸制。诗人有幸得到了珍贵的北苑贡茶,并用加料的方法烹煮。过建溪得新茶之后,诗人还生出不必再夸顾渚紫笋茶的想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