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尝试 陈守祥 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及所受教育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需要、兴趣方式存在着个别差异,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搞“一刀切”,必然会造成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没法吃” 、“吃不了”的现象。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正是从这些理论出发的,本人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在初中语文的日常教学中重视因材施教,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尝试。 阅读教学,尝试“三式”: 一是“自选式”。面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发达国家的教育专家们呼吁:为什么不让学生以自己最好的方式学习!研究表明,学生中有“一看就会”的视觉型学习者,有“一听就懂”的听觉型学习者,还有在触摸操作中学习的动觉型学习者,教师要拓宽分层的概念,打破传统分层的思想局限,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善于给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而且要善于创造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是听觉型、视觉型或是动觉型等不同学习类型进行自主学习。教学中对于必须会背诵的课文,例如《黔之驴》的教学,学生理解课文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最适合、最擅长的学习方式进行——或默记、或诵读、或抄写……让各种类型层次的学生以其本人最高的学习效率达成背诵目标,并逐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从“学会”走向“会学”。 二是“复合式”。过去由于受教室、教师数量等因素影响,许多地方都搞过复式班教学,在今天的课堂教学过程巾,这种“复式班”可以用来对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的某时段,教师或者组织中等以上学生讨论更高层次的问题,而让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书面巩固练习,或者组织中等以上学生当堂测试、做迁移练习,而对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学生再作基本讲解。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步调达成基本学习目标并得到不同层次的能力训练。例如在《春》的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让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学生根据课文进行重点词句的填空巩固练习,而让中等以上学生看《春天的故事》DVD,讨论祖国的春天、世纪的春天、人类的春天的景象,还可以让中等以上学生就讨论的内容进行小练笔,而组织其余学生交流填空练习情况。 三是“分段式”。在课堂上探索新知阶段,教师充分发挥优等生听、说、读、写的示范作用,而进入复习巩固阶段,则侧重训练后进生,并引导优等生辨误指正,让后进生巩固经验、吸取教训、得到启示,在训练中再上台阶。比如在《捕蛇者说》的教学过程中,在对文章的脉络、文句理解阶段,多发挥中等以上学生作用,让他们发挥示范作用,当对全文初步感知基本结束时,教师可以引导后进生大体说说文章的意思,再引导中等以上学生适当点评,这样分阶段实施分层教学,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提高。 作文教学,强调“三分”: 一是分类命题。有选择有层次地向学生推荐作文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话可写,避免形式单一,内容千篇一律。比如在进行人物描写训练时,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如家庭成员、同学,到社会上的人如村长、拾荒者、警察等与学生生活密切程度不同的人中有层次地选择,命题可以有《我的 》《他是位性格 的人》《我永远都忘不了他》《时代的先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难易层次的文题进行作文训练。 二是分层指导。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进行作文指导时我们的侧重点往往不同,例如对七年级学生进行记事作文指导时,对中等以上学生侧重指导其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要求:①条理清楚,语句通顺。②记事中融人一定的描写。③内容较充实,中心明确,争取写“美文”。对于后进生则常常帮其定思路,列提纲,要求:①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写满四五百字的记事作文,少写错别字。②记叙有顺序,语句基本通顺。③把一件事写完整,要有中心,写出“合格文”。 三是分级批改。对中等以上学生重“评”,鼓励模仿范文,在模仿中创新。对后进生重“改”,在修改、订正过程中,力争合格。比如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作文“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批改时,对于中等以上学生重在评其事迹材料的典型性、人物语言描写的个性化、心理描写的具体深刻性、人物个性刻画的鲜明性,对于后进生则帮其改错字、改病句,如有人物肖像、语言、心理描写则多给鼓励。 作业和批改,走好“三步”: 第一步是分层布置。布置作业,不在乎“量”,而在于“质”,应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布置一些难易不一、梯度不一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例如《春》的教学结束后,一般学生作业是巩固课文背诵,而中等以上学生则围绕“春花”、“春草”、“春雨”、“春勤”等绘春的几个方面分类搜集诗句,还可以进一步拓宽为围绕“早春”、“暮春”、“春暖”、“春寒”来收集诗句,编成小报或出好板报交流。有时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类型分层布置作业,比如对“视觉型”学生尽量减少其机械抄写任务,对“听觉型”学生,则把需识记巩固的内容布置成背诵任务,对“动觉型”学生,有时甚至要求把需背诵的内容转换成适量的抄写任务,因为抄写活动能使其语文学习的认知潜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第二步是帮扶作业。课堂上完成内容和数量相同的练习时,发动优等生完成后去检查、督促、辅导帮扶的后进对象,实现作业过程中的生生互动。对于课后作业,我们常常采用集中补差的形式进行,针对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提示,帮助这部分学生能尽快顺利完成作业。 第三步是区别批改。作业批改要因人而异,不能满足于收齐作业本,打上“√” “×”,给个分,发下订正。因此我们侧重两头,促进中间。对优秀学生作业常“展”,即经常多形式在班上甚至更大范围展览优秀作业,既让其余学生看到榜样示范,也使优秀学生产生更大的成功感、内驱力,促使优秀学生群体的作业日臻完美,对后进生重“改”,对部分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则经常采用面批,教师面对面的个性帮助使后进生得到“对症之药”,从而在作业批改中实现“最近发展区”与现有发展水平的转化。 在教学过程中分层应当是灵活多样的,既可以按学习的方式不同分层,也可以按学习的基础不同分层;既可以按平时表现分层,也可以按具体学习任务调整。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区别不同对象、不同时期,及时灵活地调控学生的分层标准、各层人数的多寡、课堂教学的结构,作业和考查的尺度、辅导与评价方法,使学生潜在水平转化成新的现有水平,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达到最优化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