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课题研究报告——南京市竹山中学

 兮兮來風 2011-03-10

南京市“十五”规划课题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课题研究报告

南京市竹山中学   课题组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价值

(1)背景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指导思想为寻求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问题的合理解决和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当前经济、政治、科技等激烈的竞争,我们必须注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通过全面文化建设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教育改革,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所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课堂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它是达成教育目标、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中国的教育,多年来因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学生的培养上重知识轻能力,即使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后遗症”仍然不少。在课堂教学上,许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现象。目前,约束课堂效益的提高和学生能力培养的因素是:课堂教学少了一种创新精神,不少教师因循守旧,教学结构“老化”,教学结构模式单一、呆板,使教学工作少了生机,出现了恶性循环。在教学结构上表现为:单一按照“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实际却是摆花架子,走过场。在教学中,老师只是重视教学的结果如何,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认为必须从优化课堂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入手,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结构,优化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结构,研究教法,指导学法,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从而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比较全面、深入的优化教学过程,走出一条适合本校实际的低耗高效的教学改革之路。

新的一轮课改为课堂教学注人了活力。新课改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它倡导建构的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新课改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课堂教学应关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

(2)价值

上海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说:“我们把教学教改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究、创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许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教学才不只是科学,而且与哲学、艺术有关,才会体现育人的质。”叶澜教授的这一段话为我们描绘了教改实验的光辉前景,更为我们指明了今后课堂教学改革继续努力的方向,实际上也道出了我们课题研究的价值所在:(一)解放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使课堂真正具有发展人的功能通过教师的创造性的劳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创造之悦,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自觉实现角色的转化。教师要树立积极的学生观和先进的教学观,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的发展(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人格的发展)负责;教师要相信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教师要抛弃往日知识权威的面具,充当学生亲密的合作伙伴。教师不仅要善于“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激励、唤醒、鼓舞”,他集导师、朋友于一身,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又是对话者,既是聆听者又是促进者。因此,课题研究的过程也应该是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三) 丰富对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认识,改善我们的教学。当前,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课堂教学的看法与认识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一线教师有些雾里看花,如何找到一种适合教师自己、学校本身的课堂教学的方法结构,这成了基层学校和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可能对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1)界定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开展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的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简单地说,教学结构就是指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的来组织教学活动进程。所以,教学结构是很重要的,它是教育思想、教与学的理论的集中体现。教学结构的改变将引起教学过程的根本改变,也必将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理论的深刻变革。所以,它比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意义重大得多。

“优质高效”是指课堂教学结构的建构所达到的目标:形式新颖、结构合理、学习快乐、效果显著。

“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一定的方式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2)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

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正是顺应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很自然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结构的主要理论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的主动创造者。”兴趣是最后的内部驱动力,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心理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优化教学结构,注重教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有效教学的理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和“全人”的概念,不能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效益的观点,关注可测性和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它强调教学策略。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教学最优化的第一步,也就是第一个方法,就是用综合的观点选择和决定任务。最优化教学的基本标准是尽可能大的成效和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以获取这些成效。本课题在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和主体性作用,选取单位时间效率最高的途径和方法,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通过研究要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获取事实,发现规律,丰富理论,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构建新颖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细化,形成典型的课例及教案,不断总结反思,积累一批学科教学结构模式。

2.通过课题研究,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成为课堂结构模式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生命和成长的促进者,提升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结构的水平,并通过课题实验使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带动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2)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探究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着重教法研究,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和革新,努力创设和建构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比较新颖的、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结构。具体分解为:

1.优化课堂教学,构建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

2.优化生物课堂教学结构的途径与方法。

3.优质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结构的实践与认识。

4.构建优质高效的化学课堂结构的研究。

5.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研究。

6.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设计研究

7.地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策略研究。

8.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结构的实践与认识。

四、研究的原则及方法

(1)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习相关先进的教育理论,用中外课堂教学理论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有了理论的支撑,课题研究才不会迷失方向,课堂教学才能有点放失。同时课题研究必须紧紧围绕教学,为教学服务,结合学校的实际,以课堂为阵地,开展相关研究,以取得实效。

主体性原则。课题研究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要注意建构师生互动的课堂结构,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循序渐进的原则。课堂教学结构的建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师生的课堂共同成长中逐步形成,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及知识的传授程序。

(2)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有效教学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学生心理学理论以及新课程理念,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使我们的研究建立在坚实先进的理论基础之上。

2.个案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班级及教师作跟踪研究,凸显个性特色,形成个案研究报告。

3.行动研究法:根据问题——设计——行动——观察——反思的步骤,对一些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出行动与目标的关系,再通过课题组集体研讨、观摩,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结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是群众性的教学实践活动,研究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研究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同时又在研究中深化教学。

4.经验总结法: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积累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按研究内容形成各学科的研究报告及学校总课题研究报告。

五、研究的过程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1.2001年9月——2001年12月确定研究方案,组建课题研究队伍,成立学校总课题组及课题研究小组。

2.2002年1月——2004年12月课题研究研究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分析教情、学情,汇总课堂教学结构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2)组织相关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及课题研究方面的文献材料。 

(3)以课题组为单位,每一个实验教师选择一个实验班开展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实验研究,形成个案报告,课题组总结分析,形成课题组阶段总结。

(4)开展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内容的公开课展示活动,通过备课、开课、评课等活动进一步把课题研究推向深入。

(5)组织教师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3.2005年1月——2005年12月课题总结阶段

组织子课题组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整理收集个案研究案例及教案,撰写课题研究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组汇总整理相关课题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1.建构了优质的课堂结构模式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了一条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尽快提高学习成绩的课堂教学途径,形成了一套具有学科特色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操作系统,进一步加深了对有效教学理论、最优化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并形成“质疑、探究、应用”教学结构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一定的理论价值。在整个教学中,实验教师坚持了让学生“先质疑,后探究,再练习”的原则,强调自主发现与自主创造相结合,并形成一定的教学结构模式,包括教师激情引趣,揭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释疑点拨——设置课堂讨论,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总结概括,构建知识板块――提供精当习题,适时反馈延伸等五大部分。各学科课题组,经过不断总结反思实践,形成了适合学生实际的学科课堂教学结构模式:语文课题组侧重从教学方法的角度研究课堂教学结构,形成了讲授型结构、发现型结构、讨论型结构、积累型结构、点拨型结构等符合各种语文课型的课堂教学结构,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数学课题组在优化数学课的知识结构、方法结构上作了可贵的探索和研究,形成的理性结论和操作方法,有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生成、掌握、发展、提高。物理课题组针对原来教学方式的不足,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形成“科学探究式教学结构模式”,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质疑—讨论—探索—总结—应用。这种结构模式注重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化学课题组经过几年不同内容的教学实践的尝试,反馈比较,整理修正,形成的几种比较有效的值得在实际教学中推广的化学课堂教学结构是:(一)实验探究型结构(二)讨论点拨型结构(三)自学反馈型结构(四)应用反思型结构。历史课题组以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为目标,对如何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结构展开研究,逐步形成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设问激疑,自主探究  ——    恰当点拨,巩固知识 ——    联系实际,活动探究”的历史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生物课题组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主要尝试了“互动合作,自主学习”的教学结构模式。通过不断地实践和研究,将这一结构归纳为以下几个环节:激趣导入,营造氛围——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师生互动,质疑问难——练习应用,及时反馈——评议指导,归纳小结。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引导学生互动合作,自主学习,主要采用了具有以下特点的教学策略和方法:1实行区别教学2. 合理运用多媒体3.组织学生自主探究4.建立小组激励机制5. 随时调整教学活动。这些课堂教学结构的认识与实践,极大地丰富了我校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拓宽了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渠道,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

通过研究改变了教师的心智模式和陈旧的课堂教学观念,使得教师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先进的课堂教学思想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师们普遍认识到:教学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认知活动,又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获得全面、和谐、主动发展的认识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要。在构建课堂教学结构的实践中,要潜心研究教法、学法,使教与学有机结合,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共同成长,只有这样课堂教学结构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使课堂教学呈现生命的张力。

3.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注意发挥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给他们挑担子、搭台子、出点子,在课堂教学的研究观摩中互动发展,引导他们在实验的深度、广度上下功夫,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听互教观摩研究活动,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据不完全统计,课题组教师在近三年就有60多篇论文在区以上获奖或发表,有7人次在区课堂教学评比中获一等奖,在区教育局组织的学科带头人、教学标兵、骨干教师的评比中我校教师30多人榜上有名,现我校有区以上骨干教师、教学标兵、学科带头人50人。

4.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区以上的各类竞赛中我校的获奖人数和等第都名列前茅。仅02——05年度我校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省级以上获奖达100多人次,市以上获奖达300多人次。学校连续被省教育厅评为“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

5.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在我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出一条新途径,从而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学校从01年开始,中考成绩排位一直位居江宁区首位,学校先后获得:省示范初中、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省总工会学习型组织示范点、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市德育学校、市区文明单位、江宁区教学优胜奖单位、区教科研先进集体、区继续教育先进单位、中国教育学会课题研究基地等称号。

七、课题研究的结论及思考

(1)结论

1.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模式的建构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主动学习,能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形成学习的兴趣点,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有机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观点,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课堂教学学法的优化,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努力,从而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学习兴趣的增加,学习成绩的提高,综合素养的提升。

2.进行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需要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同步进行。只有教师的观念有了转变,教师采用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才能够达到实效。这种教育教学观念包括对教师自身角色的定位,对学生地位的认识,对课程教材的作用的理解,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对教学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认识,对各层次目标关系的认识等等,只有这些观念有了合理清晰的认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方式才能变为自觉的行为。

3.进行教学结构的探索,需要在原有有效的教学结构上进行。在研究中,我们认识到,教学结构模式的改革应该在继承原有有效教学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以讲授式教学结构为例,我们在实验中,把一些适宜讲授的内容进行精讲,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一些定性的知识,教师的讲授更利于学生的理解,而讨论和探究反而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所以不能轻易地否定传统的教学结构。

4.教学结构模式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开放的。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们探讨了多种形式,并对这些形式的特征进行了总结,便于进一步的推广,便于教师的学习。但是在实践中,教师要依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情景、学生特点等多种条件,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后来选择。可以说有多少教师,就有教学结构的多少种表现形式,教师不应拘泥于一种。好的课堂教学结构应该是与教育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内容相适应,没有不好的教学结构,只有不适宜的教学结构,没有最好的教学结构,只有最适应的教学结构。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结构。只要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活泼,使教学过程更加体现出积极的思维活动状态、情感交流状态的课堂结构都是值得采用和推广的。

(2)思考

1.课堂教学结构的实质尚难把握。

2.形成了固定的结构模式后,如何避免唯模式化,课堂教学的个性与激情如何展示?

3.双边教学活动有弱化现象。

4.“习惯势力”成为革新模式的最大阻力因素,转变教学观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5.课堂教学结构的建构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执笔人:史书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