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明社会:可以有人不愿意读书 不应让人读不起书

 我爱历史书 2011-03-10

文明社会:可以有人不愿意读书 不应让人读不起书

    

据《信息时报》报道,因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提出“不应该鼓励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的观点,引起了网络的一片哗然。

    

不客气地说,一个政协委员,会提出如此肤浅、如此无知、如此无理的建议,绝不是因为她缺少知识,而是因为她缺少良知,缺少应有的社会责任。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社会,这是由几千年来的社会文明史证明了的,这也是全人类的一个共识。农村的孩子进高等学府深造,不仅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是为了能够有能力改变社会。最近几年,国家确实一直在努力利用各种政策支持、帮助农村的孩子上大学,譬如助学贷款、勤工俭学、慈善赞助。现在,王委员说国家“不应该鼓励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就是要国家放弃对农村的孩子的这种支持与帮助,这岂不是等于拒绝给他们提供改变命运、改变社会的机会,岂不是在剥夺他们改变命运、改变社会的权利?!

    

每一个生活在城里的中国人,只要往上倒数三五代,就会发现自己的祖上基本都来自于农村,他们都可能是农民,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通过知识改变自己命运的,都曾经利用自己的知识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他就是一个农民子弟,倘若以现在的收费标准,他未必能够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接受高等教育,那么他就不可能研读马列主义,不可能将马列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中国的现代史就得彻底改写。当然,果真如此,也就没有了现如今这位数典忘祖的王委员大放厥词的机会。

    

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科技创新需要人才,国防建设需要人才,农村改造需要人才……人才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根本。如果因为有人读不起书,我们的政府就让他们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国家还怎么培养、造就更多的人才?!如果说,从此后,高等学府不再对贫困的农家子弟开放绿色通道,不再给他们提供帮助,而是一概将他们拒之门外,谁能够保证在那些被拒的人里面就不会有祖冲之、没有钱学森、没有袁隆平、没有曹雪芹、没有李政道、没有杨振宁、没有……谁敢说那不会成为我们国家的一个巨大损失,不会成为人类历史的一个巨大损失?!

    

殊为可笑的是,竟有个别网友附和王平的谬论说,“从另一个方面理解她是为农村人着想呀:第一,学费很贵,上学就把一家人的钱花了不少;第二,上了也白上,一个拼爹时代,你爸不是李刚,上了也是没工作;第三,农民工现在的工资比大学生都高,就算你上了学,到最后没有背景找不到好工作,那工资真不如农民工挣得多呀。”这种似是而非的言论简直可笑之至。

    

文明社会为什么会“学费很贵”?农家子弟上大学为什么会“上了也白上”?当今社会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拼爹时代”?农家子弟的大学生为什么会“上了也是没工作”……这些难道是农家子弟的错吗?这种现象难道是农民们造成的吗?难道不是政府与社会的责任吗?难道不正是诸如王委员之类的“社会精英”之责任吗?如果王平是一个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政协委员,就应该明白,教育资源是人类社会的公共资源,接受高等教育,是每一个公民所拥有的权利,就应该向政府积极建议降低大学收费,要求政府坚决取消社会特权现象,创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就业机制,而不是消极地要国家取消对农村的孩子的支持和帮助。由此可见,王委员的这种“为农村人着想”的“好意”很可怕、很可鄙、很要不得!

    

一个文明社会,可以有人因为各种理由不喜欢读书,但绝对不能让人因为贫穷读不起书;文明社会,让有理想、有追求的穷人读不起书是一种悲哀,不是努力去改变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而只知劝阻穷人放弃理想、放弃追求则是一种耻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