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某石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华夏董氏大全 2011-03-13

某石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一、纳税评估对象的基本情况
    某石材公司成立于2000年7月,注册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400万元;主要从事货物及技术进出口,石材加工,石材安装;现有正式职工25人。
经营情况:该企业2005年度主营业务收入12,063,388.42元,主营业务成本10,585,085.90元,经营费用1,021,703.94元,管理费用678,679.42元,财务费用13,959.64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6,822.87元,营业外支出700.00元,利润总额-273,563.35元。
申报缴纳情况:2005年度申报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20,927.43元,教育费附加11,378.90元,地方教育附加3,792.97元,印花税8,180.59元(其中营业帐簿10.00元,实收资本1,050.00元,购销合同7,120.59元),车船使用税120.00元;经营场所系租用广和新型墙材厂,故无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未达法定扣除限额,故不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选案过程及方法
2006年2月,税收管理员通过纳税评估选案指标,发现某石材工程公司年度成本利润率(A)远低于行业预警值,应纳所得税与主营业务收入同步增长系数(B)偏离度超过警戒值,且年末亏损。
    上述公式表示为:

A
: [(评估期主营业务成本÷评估期销售收入×100%]÷[(评估期行业平均主营业务成本÷评估期行业平均销售收入×100%]

B: [(评估期应纳所得税额-基期应纳所得税额)÷基期应纳所得税额×100%]÷[(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基期销售(营业)收入)÷基期销售(营业)收入×
100% ]

三、案头分析过程及方法
   
税收管理员通过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户式查询”功能,查询了该公司的基本情况及2005年度的纳税资料:该公司属于加工行业,主要缴纳增值税,2005年度虽然业务量较大,但年终不仅没有盈余,反而出现亏损,同时,纳税评估选案指标体系中反映出评估年度成本利润率远低于行业预警值,应纳所得税与主营业务收入同步增长系数偏离度超过警戒值,针对这一疑点,税收管理员认为应将调查、核实的重点放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尤其应关注其收入是否存在隐匿、成本费用核算是否准确。
    四、约谈过程及方法
   
根据上述分析,税收管理员首先对该纳税人进行约谈核实,并根据《大连市地方税收纳税评估工作规程(试行)》的规定,下达了《税务约谈通知书》告知纳税人约谈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和需要准备的相关证明材料等事项。在约谈过程中,通过询问得知,该企业主要进行简单的石材加工,工艺流程并不复杂,且成本利润率偏低;税收管理员又有针对性地询问其成本结转方式,得知该企业结转成本的方法比较简易,采用“个别计价法”,从原材料全额结转生产成本,年末产成品无余额。对税收管理员提出的成本较高的疑问,企业财务人员解释为工艺流程不够先进,耗费原材料造成成本偏高。
约谈核实工作结束后,管理员制作了《纳税约谈核实记录》。经过约谈,仍无法排除纳税评估中的疑点,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有关事实,管理员决定到该户的实际经营地进行调查核实。按照市局《大连市地方税收纳税评估工作规程(试行)》的规定,向纳税人下达了《纳税评估实地调查通知书》,告之纳税人实地调查核实的人员、时间、调查内容以及纳税人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等内容。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税收管理员要求纳税人提供2005年度的会计帐簿、报表、发票、销售合同等有关纳税资料,发现该企业加工的石料全部销售给工程施工部门,票据合同齐全,暂未发现隐匿收入的可能。由于在前期约谈过程中已经得知该企业结转成本的方法是“个别计价法”。税收管理员按照“个别计价法”对帐,发现原材料贷方额与制造费用的合计比实际产成品多出700多万元。经会计核实后解释说,在原材料中有个别二次入库的记录,按照帐上的记录逐笔核实计算,数额确实相符。线索暂时中断了,必须再寻突破口。
    五、评估结果的处理
   
根据《大连市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规程(试行)》第二十二条,通过评估分析以及纳税约谈和调查核实,评估对象不提供证据或提供的证据不足以消除疑点的,应做出稽查建议结论。据此,税收管理员制作了《纳税评估结论书》,做出了稽查建议结论。检查人员对企业下达了《限期提供纳税资料通知书》,决定从源头抓起,按照企业提供的三笔金额较大的购销合同,对其成本的结转进行全面的核实。检查人员通过查找相关凭证及原材料帐的记载,对其主要品种核实其入库、出库情况,针对石材行业的特点,在核实的过程中不仅对金额进行统计,同时按照产成品品种分类核对各品种石材入库、出库石材面积。并要求企业提供购买方的验收单,以期掌握其具体销售面积及金额。经过大量的统计工作后,检查人员对汇总情况及相关数据进行了比对、分析。一系列的数据表明,该企业在产品的结转单价上出入不大,但在某一项目中,其主要石材结转的入库、出库面积不符,与验收单上的销售面积也无法吻合。在事实面前,企业会计交代了实情:该企业2005年销售情况较好,为降低利润,多结转了生产成本。
    对于该公司多结转材料成本,少缴企业所得税的违法事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征收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有关规定,依法做出税务处理决定,补缴企业所得税49,668.74元。
    六、案例点评

(一)开展纳税评估在实际税受征管工作中的意义

1
、有利于加强税源监控能力。纳税评估工作一方面利用评估指标对纳税人纳税申报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并作出综合客观的评价,填补了税收日常管理中对纳税人申报情况即时监控手段的空白。另一方面,通过纳税评估结果的统计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普遍性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堵塞征管漏洞,提升征管水平。

2
、有利于提高纳税服务水平。首先,纳税评估给非故意而少缴税款的纳税人一个自我纠正的机会,对一般涉税问题免于行政处罚,减少征纳双方直接进入稽查环节后矛盾加剧的可能,促进征纳关系的融洽。其次,纳税评估通过约谈核实等方式让评估对象对评估疑点进行说明和解释,这一过程也是税务机关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税收法律法规和财务知识的宣传辅导过程,既增强了纳税人的办税技能,也体现了税收服务的人性化。

3
、有利于加强征管各环节的联系。当前,征、管、查各环节强调相互制约的多,强调相互联系的少,相互协调不够紧密,容易造成各环节间的脱节。在管理环节中,对纳税人申报事项的经常性、实质性的监督管理这一影响征管质量的重要工作相对淡化。纳税评估工作充实了管理的内容丰富了管理的手段,强化了日常基础管理,在税款征收与税务稽查间建立了一条相互联系的纽带,有效地弥补了二者间的脱节。

4
、有利于提高纳税遵从度和征纳双方的业务素质。一方面,在目前公民自觉纳税意识不强的情况下,通过经常性的纳税评估分析,可以及时、有效地纠正纳税人纳税申报过程的偏差,提高纳税遵从度,保证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有效控制税收流失。另一方面,纳税评估工作专业性很强,对业务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求评估人员具有税收、财务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善于发现涉税事项的规律性和关联性,这也促使税务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
   (二)本案例对纳税评估工作的启示

1
、科学的对评估对象进行分析。在本案例中,税收管理员将日常管理情况于纳税评估选案指标生成的疑点相结合,在案头分析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确定企业所得税为该案件的重点涉嫌税种、以落实纳税人收入是否存在隐匿、成本费用核算是否准确为突破口。

2
、税务约谈要掌握要点。本案直接锁定成本问题,所以在约谈时管理员特别注意成本结转方法等事项。可以看到,某些企业为了偷逃税款想尽办法,而且形式更加隐蔽。本案中,尽管企业的成本结转看似一目了然,单位成本也无问题,但是却在结转面积上做了文章。这就要求我们在纳税评估中克服计算繁琐、工作量大的困难,从小处着手,不给纳税人以偷逃税款的空隙,堵塞税收漏洞,防止国家税款的流失。

3
、充分发挥稽查力量的优势。该案例中,税收管理员及时作出纳税评估结论转为稽查任务,稽查部门将纳税评估的疑点问题作为本案稽查的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检查。突出日常征收管理和重点稽查的有机联系,有效衔接,相互促进,充分发挥了税务稽查的威慑作用,进而提高纳税人对税法遵从度,降低税收风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