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教育改革日渐深入的今天,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对确立幼儿主体地位、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是,从家园共育的角度审视,家庭中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尚未在实践中提升到应有的高度。这可能是幼儿园的家长工作还需得到改进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此我想谈些个人的粗浅认识,目的是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把学习的动机、需要和兴趣作为幼儿自主学习的始发点。 在这方面,家长可以为之努力的内容有很多,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同时根据孩子的个体特点,适时地创造条件使该兴趣延续和深化下去。如,有的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持续时间短、容易转换,家长便应该适时对幼儿的兴趣给予关注,关注的方式方法则因幼儿所需而异,例如,当孩子的兴趣因无功而即将减退时,家长可以用自己对孩子活动表示较大的兴趣来使孩子的学习活动得以延续,也可以设置进一步的提示或问题使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加强,家长还可以通过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来强化孩子的兴趣。我们感到,幼儿的学习动机多为外部动机,家长用上述类似的方式方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对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后让幼儿保持较持久的动机是有效的。 (二)在家庭中为幼儿营造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民主、平等的心理环境有利于人际之间的互动。亲子之间的沟通、协调、讨论、辩论与合作,需要家长为幼儿提供一个充分自主的教育氛围。这里,家长提供给孩子充分的选择权是头等重要的。这包括孩子对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等的选择。家长要允许幼儿出错,也要允许幼儿自己改正错误,在幼儿身心不受伤害的前提下,家长应尽量避免干预孩子的选择,尤其不要包办代替。因为足够的宽容和充分的信任可以使幼儿主动学习品质的形成成为可能,同时错误和失败的经验在幼儿自我建构 的过程中也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在此有必要说明的是,学习内容绝不仅仅是文本知识,游戏、操作等一切能够使幼儿在身心某一方面有所收获的活动,不管这些收获是大是小、是外在的还是内隐的、是即时的还是滞后的,都是幼儿的学习。 (三)家长应给幼儿提供足够的可供幼儿自由选择的材料。物质环境丰富与否直接影响着孩子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家长应在家庭中开辟专门的幼儿活动空间,玩具、图书、工具的种类和数量应尽可能地丰富,只有这样,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才会增加。 (四)引领家长明确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 生命历程的短暂,知识经验的缺乏,使幼儿对身边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一些成人认为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产生疑问,这一点非常珍贵。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上去看旧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 步。”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质疑的重要性。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学习是肤浅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质疑。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应认真对待,帮助幼儿形成科学的态度。家长还要善于提供多种获取答案的渠道和方法,和孩子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使幼幼儿逐步习得独立学习的方法,而且有利于家庭成员间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第四,引领家长为幼儿的主动学习搭设“脚手架” 在家庭中,家长注重培养幼儿从社会实际中掌握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具有的价值高度依赖于情景。家庭拥有幼儿园无法相比的广泛、深入接触社会实际的便利条件。所以,家长经常将幼儿带到实际情境中去学习,对幼儿内化学习内容、进行更高层次的认知加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让幼儿在社会实践的各种情景变式中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十分可贵的。 另外家长的教育方法不正确。包办、代替过多,放手锻炼太少;耐心不够、缺乏教育原则;自身品质不好,没有做好榜样。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一些策略帮助家长培养幼儿独立性。 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重要 从“鱼缸法则”看幼儿的教育: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本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要想孩子健康强壮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而不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鱼缸”。随着社会进步,知识的日益增加,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独立自由成长的空间。 2、“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 陈鹤琴教育家说:“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不要替代他。”父母要通过日常生活,耐心地教孩子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事项,让他们学会照料自己的生活,如穿衣、系鞋带、梳头、洗脸、吃饭、整理书包、收拾玩具、房间、用品、洗自己的小件衣物等。还可以分配给孩子适当的任务,如帮父母择菜、擦桌子、拿碗筷、打扫、买东西、给别人送东西等。这些虽然是看上去很小的事情,但实际上给幼儿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无形中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家长要给予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工作能力被肯定,存在的价值被肯定他们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家长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自我服务是幼儿发自内心的需要。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我们培养的是未来这会的建设者,他不不应光有渊博的知识,更应热爱劳动,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在幼儿期对他们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正是为他们对未来的劳动奠定心理基础和物质基础。幼儿手部肌肉发育不完善,动作不灵活,影响了他们的认识和探索,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肌肉的发育和完善,促进他们动作的协调发展,而且由于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孩子在“我自己做”的过程中,能不断增强自信心,提高独立思考、独立做事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3、 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他们不会讲任何事物当成理所当然,而倾向于亲身研究和体验,大自然的神迷,新奇永远令狼惊异。狼总是会有对周围的环境的兴趣,因而它们能不断在环境中发现食物,了解危险,从而有力的生存下来。 因此要培养孩子超强的独立学习的能力,一定要培养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心,让仔细观察生活,用兴趣来作为他学习的老师。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做个明亮之星,不断对工作有新创见和新灵感。 4、 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在培养孩子独立吃喝方面,1岁时孩子用小勺吃饭,到1岁半,就要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自己独立吃饭,还要教他双手拿茶杯,餐后用餐巾擦嘴。到2岁半,孩子就能顺利的、干净利落的吃完一顿饭。并且要做到持之以恒,这样有条有理,耐心的培养,孩子2岁半就能掌握的技能不至于到大班时还做不到。幼儿园要求孩子做的事情,回家后家长替孩子做,或者家长布置给孩子的任务,奶奶来包办,只有老师、家长协调一致,共同强化、反复要求,形成巩固的条件联系,才能使孩子早日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 5、 把握生活中每一个可能让孩子学习的机会 要对孩子晓之以理。让孩子知道,为了使家庭生活得更美好,使孩子生活得舒适,爸爸、妈妈除了每天上班以外,回到家里还要做很多事情--买菜、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等,父母是很辛苦的,孩子也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劳动,特别到了大班,可以做扫地、擦桌子、洗碗以及类似这种自我服务的劳动,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集体中的一个成员,他应该为家庭做一些事情。这样就能逐步形成劳动的习惯。 父母可由事必躬亲的角色,转变成辅助教导,让孩子慢慢学习一些基本生活的自理能力,在教导的过程中,家长应耐心地为孩子做清楚而明确的示范。且放慢你的速度,以求清楚明确,让孩子熟悉整个程序和步骤,才能有效学习模仿。此外,在示范教导的同进,不要忘了加上语言的辅助,对宝宝进行轻声细语地解说各项步骤,不但可以促进亲子感情,更可激发学习潜能,达到启蒙的效果。激发孩子的潜能“帮他不如教他”,给孩子学习的机会与时间,教孩子学习自己穿脱衣物、刷牙、洗手、如厕发及收拾玩具等等,只要不苛求,不仅能让孩子养成自动自发、负责任的习惯,还会帮自己省下许多力气呢? 6、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长要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处处依赖他人,对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动不动就寻求帮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你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先从你自己独立自主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