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李清照《减字木兰花》(摘自中华诗词网)

 书香盈盈 2011-03-16

读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周振甫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赵万里辑《漱玉词》说:“案汲古阁未刻本《漱玉词》收之,‘染’作‘点’,词意浅显,亦不似他作。”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按以词意判断真伪,恐不甚妥,兹仍作清照词,不列入存疑词内。”《全宋词》收入李清照词,注见《花草粹编》卷二。《四库总目提要》称《花草粹编》为明陈耀文编:“耀文于明代诸人中犹讲考证之学”,有“裒辑之功”。现仍作为清照词。
        这首词语言浅近,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想象力。一开头写在卖花担上买得一枝花,但不说买得一枝花,却说“买得一枝春欲放”,就写得有含意。“春欲放”是不是说这枝花含苞待放呢?下文说:“奴面不如花面好”,倘是含苞待放,花还未开,不能说“花面”了,可见买的是一枝已开的花。那为什么说“春欲放”呢?就是从花里看到春意的将要蓬勃到来。说“春欲放”,用个“欲”字,有将要的意思,说明春意还没有蓬勃。从没有蓬勃中看到春意的将要蓬勃,这正是诗人的敏感。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的好就好在有了春意,但春意没有蓬勃;到了“烟柳满皇都”,春意蓬勃,出门俱是看花人,反而减少了诗意。所以在“春欲放”里写得很有诗意。
        那么在“一枝春欲放”里究竟是什么花呢?最艳丽的花是牡丹。这一枝是不是牡丹呢?牡丹在四月底五月初开放,这已是春意蓬勃的时光,跟“春欲放”不合。倘是梅花,那是报春的花,也跟“春欲放”不合,是“春欲到”。再说梅花品格高洁,不跟人斗艳。这枝花当是桃花或杏花,从下文的“彤霞”看来,这枝是红花,那该是桃花吧,那时正是“春欲放”的时候。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桃杏开花的时令相近,正和卖花相合。
        接下来笔锋一转,转到另一方面。“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写花上的露水。露水象珠,正好同美好的花朵结合。象温庭筠《赠知音》:“露珠犹缀野花迷。”可这里用露比泪。为什么这样比呢?在这里透露诗人爱花的感情,她认为花有感情,用拟人化手法,所以写花会出泪。在这里,看到这枝花从树上攀折下来的可悲,所以有泪了。“泪染”的“染”,四印斋本《漱玉词》作“点”,“点”不如“染”。因为“犹带彤霞晓露痕”,把露水写成带着红霞的痕迹,好象带着红色,所以称“染”。作“点”,就把这个含意忽略了。露水是无色的,看作有红霞色,染在花上,又染得轻匀,说明这枝花是红的,这就和桃花相合。桃花的红色是轻匀的,所以说成“泪染轻匀”了。把“晓露”同“彤霞”联系,显出诗人的富有想象力。这个想象,不是空想,是跟花的红色相结合的。由花的红色想到泪染,由泪染想到泪带红色,想到给红霞染红,这个想象就这样自然形成了。
        下片又另起一意:“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这样说,好象与上文无关,其实是暗中相关的。上面已经用拟人化手法把花说成有泪,这里用花面比奴面,正是拟人化写法的自然发展。把花面比奴面,怕郎道,奴面不如花面好,这里会产生两种心理:一种是有妒意,怕花面胜过奴面,就揉碎花朵,这显得愚蠢,把诗意破坏了。另一种象这里的写法:“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既然用拟人化写法,就把花斜插在鬓发上,把花面跟奴面相对照,这才好让郎比并看,这里显出对花的爱好。这里说:“徒要教郎比并看。”用个“徒”字,是徒然的意思,这样做是徒然的,不会得出“奴面不如花面好”的看法来。这里又有含意:第一是这样插花,使花面和奴面相映照,更增加奴面的美,也增加花面的美,给郎以两美相映照的感受,含有她懂得美,爱好这种美,郎也懂得美,也爱好这种美。第二是她自信是美的,这样插花,更增加她的美;郎也会这样看,不会发生奴面跟花面比美的感觉。因此,这种比美的想法是徒然的,是不会发生的。那么上面为什么会产生“奴面不如花面好”的想法呢?这是一种波澜。作品就怕平平淡淡,没什么可写的,因此要引起一个波澜。这样设想,就引起一个微波,产生比美的想法。通过这个想法,引出她和郎心灵的美好,透露出两人的爱美,透露出两人相爱的感情来。这样,借这个插花的事,来写出两人的爱情来,这首词就有了意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