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PC时代的消费电子之王著名科技网站CNET在CES上提问,“什么是下一个大物件?”它自己给出的答案是,“PC在占据了科技产品界王座25年之后退居二线,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家庭娱乐设备,则来到了舞台中央”。听上去少了些新鲜感,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观察到科技界由此而正衍生出巨大的变局。 每一年的开端,数以万计的科技业者、分析师、媒体记者和博客们都会从全世界云集至拉斯维加斯,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城市感受和体验CES(消费电子大展)。随着“同城对手”COMDEX(计算机经销商博览会)的夭折和德国汉诺威CeBit(计算机通讯网络展)的式微,1967年创办至今的CES当仁不让成为全球科技界最火的盛会。2011年CES参展企业达到了2500个(其中中国企业267家),人数达到14万人,其中2.5万人是从美国本土之外奔赴赌城参会。 CES保持吸引力的秘诀是什么?主办方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总裁兼CEO盖瑞·夏培罗(Gary Shapiro)谦逊的笑答:“我不想说我们比别人更聪明,但我们确实付出了非常非常大的努力来把CES办好。” 在夏培罗眼中,CES之所以越来越重要,源于它的创新风向标角色。“每年,我就像一个等待圣诞老人的孩子一样参与CES。”夏培罗对于CES在孵化创新和扩展商机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充满热情,他像个政治家一样说:“创新是正缓慢复苏的全球经济的引擎,创新是我们战胜挑战的最好策略。” 科技、创新,是每届CES的主题演讲或专题讨论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对于CES与创新的相关度,一个最直观的指标是,有多少革命性的创新产品是在CES上发布的?在夏培罗的记忆中,这个单子很长:VCR、DVD、高清电视、GPS、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想想吧,这些创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使它变得更可控和美好。这些创新改变了我们接受教育、接收信息和娱乐的方式。这些创新也吸引了投资,创造了新公司和以百万计的工作机会。”他在礼节性欢迎记者自万里之外来访时宣布,“CES在这些创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下一代的创新将于本周在这里呈现。” 不过,近5年来在消费电子领域真正创造奇迹的创新产品,当属苹果公司2007年发布的iPhone和2010年发布的iPad——它们都不是在CES上发布的。今年,特立独行的苹果依然没参加CES,就像它的灵魂乔布斯迄今不以公务身份到访中国一样,但这丝毫不影响最具创新力的消费电子巨头在CES和中国的号召力。 苹果缺席的CES上还有什么“大物件”?这也是著名科技网站CNET在CES上设立的现场采访区的主题——“What is the next big thing?”CNET给出的主题阐述是,“PC在占据了科技产品界王座25年之后退居二线,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家庭娱乐设备,来到了舞台中央”。而在夏培罗看来,超过2万件参展产品中,big thing至少有以下这些:联网电视(Connected TVs)、3D、配置了新操作系统的电子书和平板电脑。 听上去少了一些新鲜感。互联网电视是一个从12年前微软的“维纳斯计划”就为人所知的概念,这两年也在被电视厂商们热炒。3D也是去年CES上的热主题,而电子书和iPad都已经在市场热卖至少一年以上了,平板电脑?拾苹果的牙慧吧。 这让人想起两年多前还未被变卖的《商业周刊》曾经刊出一篇题为“硅谷正失去创新力?”(Whatever Happened to Silicon Valley Innovation?)的文章,其中英特尔前CEO格鲁夫等硅谷元老提出了一大堆担忧:硅谷的VC不愿意冒险投资早期项目;创业者没有大野心,冲着被大公司收购而创立公司;大公司不愿投资基础研发而只进行一些边边角角的创新,这些趋势将导致硅谷和整个美国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下降。 有意思的是,当时在这篇文章里被作为反面例子列举的VC追捧的Web2.0社交网站Facebook,如今还未上市已经被估值500亿美元,被认为将是Google的强大挑战者,是当今最炙手可热的硅谷之星。而与Facebook一同被“点名”的社交网站Twitter、Yelp和Digg,则已被收购或难掩颓势。另一家2008年才成立的团购网站Groupon最近则回绝了Google的60亿美元收购要约,被视为“美国科技界的新星”。
瞧,硅谷的创新活力丝毫没有衰减,美国人引以为豪的江山代出、城头变换的创新史仍在继续:车库里创业的佩奇和布林打败了巨人雅虎;再早些时候,车库里的乔布斯挑落了PC始祖IBM,又被同时代的微软打入低谷;后来,乔布斯绝地反击,苹果市值奇迹般反超微软。现在,人们又在谈论毛头小子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哈佛大学宿舍里捣鼓出的Facebook,何时会超过Google成为互联网之王。 这说明创新不论出处,它可以是乔布斯的独辟蹊径,也可以“扎堆”地浪里淘沙。当数不胜数的公司都在CES上晾晒各种联网智能电视、3D产品和平板电脑时,真正的创新者,也许正像当年借了一套西服抱着Apple原型机参加COMDEX的乔布斯一样,在嘈杂的CES展览大厅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心中笃定自己有一天将改变世界。
Win-tel:联盟在解体中狂奔 英特尔的关口 1月5日CES正式开幕前一天,是各主要参展商发布新产品和新策略的媒体日(Press Day)。这一天在IT领域最受关注的两场发布会被戏称为“一硬一软”,由英特尔和微软分别在早晚主办。 由于近两年CES向更多个人博客(Blogger)开放,导致今年参加媒体日活动的人格外多。上午英特尔的发布会在威尼斯人酒店举行,数千名记者或科技博客早早就沿着一百米长的酒店厅廊排起了两折的长队。开始进场后,队伍缓缓刚蠕动了一刻钟左右,英特尔就宣布会场已超员而关闭了会议厅大门。门口两名膀大腰圆的胖阿姨叉腰一站,门外几百名未进场的记者和博客就只有干瞪眼的份儿。很快人群就散去,是为赶往一小时后举行的三星发布会门口排个靠前的位置。 当天,英特尔在全球推出了其第二代智能酷睿处理器家族,这款采用最新Sandy Bridge架构的32纳米芯片,是英特尔首款无缝融合了核芯显卡的CPU。在英特尔钟摆模式(Tick-Tock)产品发展战略中,Sandy Bridge实现了在芯片微架构上的又一次革新,因此被称为是“革命性的(game-changing)”,它通过将增强的视觉与3D图形处理技术集成于一块高性能的微处理器芯片内,减少了通信延迟并降低了功耗和成本,从而可以加快计算任务的处理速度。比如其高速视频同步技术可以支持在16秒内将一段时长4分钟的高清视频转换为能够在iPod上播放的格式,并通过英特尔无线显示技术(WiDi)将其从笔记本投放到高清电视上播放,而以往,这通常需要约4分钟。 在提升性能的同时,Sandy Bridge还延长了电池续航时间,为设计更轻薄、更创新的笔记本和一体机电脑提供了更大的设计自由度。英特尔预计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PC厂商会推出数百款基于Sandy Bridge的笔记本、一体机和台式机新品。 在一块芯片上集成CPU和GPU(图形处理芯片),对于英特尔是一大突破,却也是保持其在PC芯片市场统治地位的必由之路,因为“融合”是半导体发展的大势所趋。就在英特尔发布智能酷睿二代的当天,另外两家竞争对手AMD和英伟达(NVIDIA)也同时宣布消息,AMD在CES上发布了筹备多年的Fusion APU——同样是一款融合了GPU的处理器,其两大系列产品覆盖了笔记本、一体机、高清上网本、平板电脑等。而与英特尔暗战多年的“GPU之王”英伟达则宣布进军桌面及服务器CPU市场的“丹佛计划”(Project Denver),利用ARM架构开发CPU。 但眼下英特尔所面临的更大挑战,却不在PC市场,而在它所定义的移动互联网设备(MID)领域。本次CES大会上,各类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电视新品琳琅满目,唯独PC、上网本鲜见到几乎绝迹。 在PC领域的强大显然无法掩盖芯片巨头在移动领域的乏力,CES上几乎所有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设备都采用了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就在英特尔发布Sandy Bridge的当晚,微软宣布其下一代Windows 8操作系统将全面支持ARM架构的高通、英伟达、德州仪器(TI)的芯片,并展示了Windows 8在Tegra 2等ARM芯片上运行的情况,使Win-tel联盟瓦解又成为CES上的话题之一。 目前,技术专利被苹果、高通、英伟达和三星等共享的ARM芯片主宰了移动市场,占据了智能手机市场超过90%的份额,iPad、三星Galaxy Tab等大热的平板电脑也都用的是ARM芯片。在GPU市场称雄的英伟达推出的Tegra 2芯片在CES上大放异彩,获得LG、摩托罗拉的采纳,它支持智能手机实现全新的移动媒体和游戏功能,如用户将能够与使用不同设备的多名游戏玩家联网游戏,这在业内尚属首次。英伟达还演示了一款Skype高清视频呼叫原型机,即一款配备Tegra2处理器且运行SkypeKit软件的平板电脑。 以危机感著称的英特尔对于战场的新形势当然早有判断。“的确,这两年产业在发生很大的变化。PC时代产业是横向协作的,靠标准化实现规模化,现在到了以体验为基础的产品形态出现以后,产业朝着纵向一体化发展。产业延伸了,英特尔靠什么扩张呢?就要把我们在性能上的优势继续保持,同时把功耗越来越降低。”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说。 英特尔在移动领域并不是没有野心,早在几年前英特尔就斥巨资推广WiMAX,使其成为国际电联认证的4G标准,并收购了英飞凌的无线解决方案部门,还推出过Moorestown等产品。但由于PC芯片与移动设备芯片在能耗水平上的巨大差距,英特尔始终无法突破能耗这一瓶颈。一个简单的指标是,市面几乎所有的ARM移动设备都能达到10小时以上的电池续航力,而英特尔在CES上宣布的将于2011年发布的下一代凌动Atom处理器产品Oak Trail,只可支持平板电脑4—6小时的电池续航,而这还已经是将Atom芯片的电池续航能力“大大提高了25%”。 除此之外,英特尔还宣布Oak Trail将会支持Android、MeeGo、Windows和双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这与微软在CES上宣布将全面支持ARM芯片相映成趣。“所谓的Win-tel联盟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这都是媒体制造出来的说法。”也许英特尔总裁兼CEO欧德宁的这句话,最好的诠释了在利益面前没有什么铁打的联盟。 鲍尔默演讲的最给力结尾 事实上,在1月5日傍晚进入可容纳4000人的希尔顿会议中心之前,人们都在议论微软CEO鲍尔默会讲些什么。英特尔在CES上发布了Sandy Bridge,而微软最新的手机操作系统Window Phone 7去年10月份已经发布,Window 8据说要2012年7月才面世,鲍尔默有什么新包袱可以抖呢? 穿着蓝色衬衫的鲍尔默依然声音高亢,富有抑扬顿挫。不出意料,他首先携手两位同事大讲微软各条战线“全线告捷”。首先是Xbox 360游戏机和2个月前发布的Kinect体感外设超乎寻常的市场表现,上季度Xbox 360主机销量为630万台,全球目前已出售5000万台。“Xbox 360就是本年度最大的game!刚过去的圣诞节市场,我们本来期望卖出500万台Kinect,结果却卖了800万台。”鲍尔默说。上季度微软娱乐部门的表现最为出色,净利润达到了6.7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6%。 微软表示,Kinect开启了人机交互新时代,现在Kinect可以捕捉人体动作,将来完全可以捕捉人手更为精细的动作,同时跟踪脸型、表情。现在的Kinect只是用在游戏机上,将来,所有的家庭智能终端完全可以不用遥控器,而通过手势、声音等方式进行控制。Kinect与Xbox 360的“联姻”将孵化出具备游戏、电视、音乐、运动等全方位能力的家庭智能化终端。CES上,多家彩电厂商正是应用了这一技术来展示未来的人机形控、声控界面。 鲍尔默还宣布,微软将与世界上最大的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Netflix合作,还将在美国把收费视频网站Hulu的Hulu Plus订阅服务纳入Xbox LIVE,并已经与ESPN之间建立起了排他性合作关系。他说:“在Netflix、Hulu和ESPN的帮助下,我们将让娱乐变得更具有交互性,更加社会化,也更加有趣。” 紧接着,鲍尔默请同事介绍了微软刚发布的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 7,这款OS内置了Office、Windows Live、Xbox、Bing、Facebook等软件,为用户提供了5500个应用程序,HTC、三星、LG已发布了9款相关手机。微软的介绍中,Windows Phone 7有许多绝妙之处,比如瞬间拍照、日程安排、专门的Bing搜索按钮等。而在各分析机构的测评中,Windows Phone 7也赢得了一致赞誉,尤其是其输入、音乐和游戏功能。不过也被指出有一些明显的“瑕疵”,比如缺乏深度定制功能,没有剪切、拷贝、粘贴功能,缺乏足够的第三方应用,还不支持CDMA,在照片浏览、视频聊天和存储上与iOS有差距,但作为一款新的手机操作系统,“至少可以与RIM的系统一争高下”。 鲍尔默公布的“令人兴奋”的数字还有:去年7月发布的Windows 7是史上卖得最快的PC操作系统,每秒钟卖掉7份安装许可;全球2000万人都在用IE9的beta版;5亿用户用上了最新的Windows Live,这款即时通信工具也成为Facebook上第二大应用程序。此外,微软与三星合作的新一代全触控平面电脑Microsoft Surface更轻薄、更强大、反应速度更快;支持云计算的IE 9浏览器将具有强大的安全特性;搜索引擎Bing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去年11月份已经达到了29%,成为Google的强大对手。 经过上述一个多小时的铺垫之后,鲍尔默主题演讲最给力的部分终于到来。微软宣布其下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将同时支持ARM架构和X86架构低功耗SoC处理器,同时展示了运行于新Soc平台,包括英特尔X86架构和英伟达、高通和德州仪器等支持的ARM架构上的下一版本Windows,这是Windows第一次支持ARM架构处理器。 “这是产业界和消费者都兴奋不已的时刻。不论你是用何种设备,现在或将来,Windows都会陪伴着你。”鲍尔默说。这一消息的宣布令希尔顿会议中心掌声一片,聆听演讲的数千名微软“粉丝”兴奋不已,连吹口哨。人们把这看成是软件巨兽终于决定发力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市场的一个信号。 微软的后劲 微软宣布支持ARM的当天,ARM股价上涨了12%。ARM公司CEO沃伦·伊斯特(Warren East)说:“我们对微软的声明感到非常兴奋,这是ARM和ARM合作伙伴发展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但ARM总裁都德·布朗(Tudor Brown)之前还有一句话:问题不在于微软是否兼容,而在于何时兼容ARM。 与Win-tel联盟的另一方迟早要支持Android操作系统一样,微软拥抱ARM的确也是时势所逼。 其实从目前的营利能力来看,这两年有些星光黯淡的微软其实还远没到危险的境地。最新发布的2011财年第二季度报表看,微软总利润达到80亿美元。同期苹果公司净利润为60亿美元,被视为微软终结者的Google本季度净利润为25.4亿美元。但苹果的上升势头难以遏抑,供货问题得到缓解的苹果上季度售出了1620万台iPhone,同比增长86%,iPad销量为730万部,使得其净利润同比增长了77.5%,被称为“恐怖”的财报。从2009年5月开始,苹果的市值超过了微软,目前苹果约为2800亿美元,微软约2300亿美元。 真正令微软感到寝食难安的是,PC、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功能鸿沟在缩小,更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而它们安装的大都不是微软的操作系统。在智能手机市场,iOS、Andriod、Symbian和RIM激战正酣,而微软的Windows Mobile却落得近乎出局的下场,其市场份额已经跌至可怜的8%以下,远远落后于对手,只有HTC还在心猿意马的支持这款操作系统。 分析人士认为,微软在移动市场败给Android和iOS的根本原因在于,手机行业与PC业不同,不仅需要把软件做好,还要建立一套基于服务的商业模式。Google的Android是开源而免费的,iPhone有App Store这个应用和服务的宝库,而微软则仍然坚持传统的卖许可授权的商业模式。 在平板市场,苹果从2007年发布iPhone算起,已经卖了超过1.2亿台安装iOS系统的设备,截至2010年3季度,苹果占据了平板市场95%的份额。而Google宣布每天有30万个Andriod终端被激活使用,市面上有超过30种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使用Andriod,其Chrome OS则在上网本市场冲击着微软的阵地。这届CES上,Android大出风头,65%的平板电脑都预装了Android,其中包括明星产品摩托罗拉的Xoom、三星的Galaxy Tab.而预装Windows系统的只有25%。 在苹果卖了4年iPhone之后,微软才发布Windows Phone 7;苹果卖了一年iPad之后,微软还没有像样的平板策略。很多人说微软太迟钝,但千万不要以为微软真的后知后觉。实际上在苹果发布iPad的10年之前,比尔·盖茨就坚信平板电脑是“下一个大东西(big thing)”,为此微软携宏、惠普等合作厂商推出了好几款平板电脑,那些平板支持手写输入,配备全键盘,屏幕可旋转。但最终微软的平板除了在医疗领域赢得了一些订单,却从未受到主流消费市场的青睐。 分析人士在iPad大获成功之后曾总结到,微软当时误判了消费者面对一块触摸屏时到底想要什么,它以为人们想要的是笔迹识别和电子墨水,现在看起来消费者更喜欢纯粹的触摸界面。 去年发布的Windows 7虽然比Windows XP更多支持了触控功能,但它是为英特尔的X86架构设计的,太过臃肿,没有iOS和Andriod那么“苗条”,以至在手持设备上跑不动,而且太耗电。目前的平板电脑都无法支持完整版的Windows 7。 2010年平板电脑的销量达到了1950万台,Gartner预计,2011年将达到5480万台。虽然与3亿台的PC年销量相比这个数字还很小,但iSuppli最近预测,到2012年底平板电脑的销量将会增长4倍。人们总说平板是用来消遣的,PC是用来工作的,平板的大卖不会冲击到PC市场,但谁能知道接下来平板电脑的功能还会如何发展?苹果称,50%的财富100强企业在测试或配备iPad,在教育行业,它的增长非常快,“平板电脑并不缺乏‘生产力’”。 摆在微软面前的问题是,在平板、手机和云计算将传统桌面计算变成古董之前,微软还剩下多少时间可以应变?
不过微软历来善于后发制人,在视窗操作系统、浏览器、搜索引擎等产品上,微软起步时都在别人之后,却后劲十足。“微软这次慢了?我不这么看,这二三十年很多时候微软都慢,但它都跟上来了,而且很快上去了,就看它有没有决心来做这个事。”华硕电脑全球副总裁陈彦政对《商务周刊》说。 微软这一次能否后发制人笑到最后,也许要等到风传一年半以后将正式发布的Windows 8面世才能见分晓,据说它将更加“苹果化”——支持图形硬件加速以及媒体播放、3D界面的IE 9、人脸识别功能和“Windows Store”的应用商店,而且它将可以用于平板和手机。
平板潮:谁都想分一杯羹 一年前,乔布斯说iPad将填补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空白市场,许多人表示质疑,因为已经有那么多功能各异的笔记本、上网本,而且平板电脑过去多年来就没成功过。但全触控界面、迅捷的反应速度和长达10个小时的电池续航能力,当然,还有3万多个应用和游戏,使得iPad重新定义了平板电脑(tablet PC)。当初嘲笑iPad就是台“大版iTouch”的竞争对手大错特错了。乔布斯在iPad发布会上说可以用它“上网,写电邮,欣赏图片、电影和音乐,玩游戏,读电子书”,现在看来这一集合了电视、PC和智能手机三屏之长的跨界产品除了这些功能之外,供应商还能赋予它新的功能,比如通信(进行Skype视频通话)、键盘输入等。 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苹果占据了全球平板市场95%的份额。Gartner预计,2011年平板电脑的销量将达到5480万台。有统计显示,消费者使用平板和智能手机交流的时间相对于电脑越来越长。 在今年的CES上最“潮”的自然也是平板。如果你问一家PC制造商或消费电子设备制造商今年最看好什么产品,十有八九答案和华硕电脑副总裁陈彦政一样,“Pad呀!” 苹果撬开了这个金矿,没有人可以拒绝它的诱惑。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的数据显示,有70多家企业将80多款平板电脑产品或原型机带到了今年的CES,这些反应迅捷的公司来自PC、家电或电子书行业,认识或不认识的品牌有三星、华硕、摩托罗拉、优派、联想、戴尔、冠捷、东芝、爱国者、LG、iStation、Vizio、eLocity、Noah、Naxa、Coby、Sungale、Enspert、Cydle等,屏幕尺寸介乎于7英寸、10英寸和12英寸之间,功能大同小异,有的支持4G通信标准,有的支持裸眼3D技术,还有的支持ATSC-M/H DTV(可将平板转换为移动电视模式)功能。但这些平板产品的两个最大共同点就是,基本清一色的基于ARM芯片和Android操作系统;尽量支持苹果iPad所不具备的功能。 当然,也有拒绝“扎堆”的。收购了Palm之后的全球第一大IT厂商惠普去年一直在高调谈论平板电脑,但此次却没有在CES站台上发布自己的平板电脑产品。其信息产品集团(PSG)销售副总裁Fred Bullock说,这是为了避免淹没在CES的平板海洋里。该公司选择了在CES之后的2月9日在中国上海发布其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新品。 三星的Galaxy Tab平板电脑支持包括AT&T、Verizon、Sprint在内的运营商3G网络,之前在美国市场已经取得成功,销量突破百万,排在iPad之后的全球第二位。CES上三星又推出7英寸屏幕、单独支持WiFi无线网络的Galaxy Tab,并且配备双面摄像头,支持Flash。招招都冲着iPad的“短板”而去的。 正如陈彦政所说,做平板电脑,不能和苹果模式一样。这次“上网本之父”华硕在CES上推出了4款平板产品,其中Eee Slate EP121采用12.1英寸屏,搭配酷睿i5-470M处理器,运行Windows 7系统,2—4GB内存,配置64GB SSD硬盘。这款产品被CNET评为“next big thing”,也被鲍尔默在主题演讲中隆重推荐,他认为这是一台功能强大的工作平台,尤其适用于在飞机上工作的人士。华硕的另外三台平板均采用即将发布的最新版Android3.0系统(又称Honeycomb),芯片则分别来自高通和英伟达。其中一款MeMO带有电容性触摸笔,用户可以把触摸笔当作压力感应绘图工具来使用;另一款Slider的键盘部分可滑出;还有一款Transformer,则带有配全尺寸键盘和触摸板的底座,连接后相当于一台笔记本电脑,且底座部分自带电池,一次充满可续航16小时。 华硕方面表示,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的,华硕提供选择性,“iPad最厉害是它的娱乐功能,那华硕就支持工作需求,而且其可扩展性和电力都比iPad强”。 另一家成为Honeycomb首批拥趸的企业是摩托罗拉移动,它推出的Xoom平板电脑一举拿下了此次CES“最佳平板电脑”奖。Honeycomb被科技博客们事先透露出来的功能包括支持Google Talk,可视频和音频聊天,支持3D触控界面,支持Google Maps5.0,还内置有300万本Google电子书等。
来自中国的联想集团本次推出了IdeaPad Slate和LePad Slate两款平板电脑,前者采用Windows 7和英特尔处理器,续航5小时左右;后者采用联想自己开发的Android 2.2系统LeOS和高通Snapdragon芯片。1月18日,联想宣布成立新的移动互联和数字家庭业务集团,研发包括平板电脑在内的移动互联网终端。
面对如此巨量的企业杀出来试图从苹果口里分得一杯羹,也有冷眼旁观者。美国消费电子协会首席经济学家肖恩·杜布鲁瓦克就撰文指出:“平板市场到底有多大还是未知数,2009年上网本占了移动计算机销量的近1/4,但后来被证明那是不可持续的。平板市场很可能也被过于放大了,而且苹果仍占据着这个市场约75%的份额。”
工作与体验两种应用模式 已泾渭分明 ——访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 《商务周刊》:现在人们都说PC时代过去了,微软宣布支持ARM架构,牢不可破的Win-tel联盟要解体了,您觉得时代变了吗? 杨叙:这也是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热门话题,的确,这两年产业在发生很大的变化。我觉得IT产业最关键的变化有两个,一是互联网从最初的门户网站到网络泡沫,再到互联网2.0,大量网民参与进来,分享和互动,现在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互联网越来越个性化。除PC之外,上网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车载信息设备等多样化的个人体验终端,都已经具备了接入网络的能力,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正在成为现实。这样一来企业的产品策略和服务体系全要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针对个人的工作和娱乐休闲需求。 这导致的另一个变化是整个产业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在PC时代,产业是横向协作的,靠标准化实现规模化;现在到了以体验为基础的产品形态出现以后,个性化终端设备则以多样化、软件小型化、应用和服务个性化为特征,所以产业朝着纵向一体化发展,芯片、硬件、软件包括应用模式、应用商店等都在一体化。 《商务周刊》:如您所说,从横向协作到纵向一体化的产业变迁这个背景下,英特尔的对策是什么? 杨叙:英特尔专注在芯片和数据处理,不管应用是以办公为主还是体验为主,它终归得处理数据,体验式手持设备实际上也是在处理数据。计算能力就是处理数据的能力,我们过去说personal computer,现在叫personal computing,就是从个人计算机到个人计算。当所有的设备都接入互联网,更加需要庞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去向哪里,英特尔就延伸到哪里,关注数据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英特尔的使命就是把数据处理好。 产业延伸了,英特尔原先在PC这一块,那么现在英特尔靠什么扩张呢?就要把我们在性能上的优势继续保持,同时把功耗越来越降低,并且扩大产业链的合作。一旦功耗降低以后,个性化的数据处理效果会越来越好。而我们新的竞争对手是从手机市场进入到移动计算市场,他们的任务是把性能提升。 《商务周刊》:在您看来,移动计算设备比如平板电脑会取代传统的台式和笔记本PC吗? 杨叙:我认为不会,你们周围有任何人使用iPad之后不再用PC了吗?我从2010年4月份开始用iPad,还用它发博客。但是当同事让我准备一个演讲时,我发现还是离不开电脑做PPT。电脑的个性化体验功能可能不如pad,玩的时候iPad很方便,视觉冲击力、易用性和个性化体验都很明显,但一旦工作起来,就得打开PC。所以应用会向两个方向发展——工作和体验,电脑是以工作为主、体验为辅的通用设备,用它来创建内容、处理信息非常有效率。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任何替代性的工具和设备可与电脑媲美。与此相对应,新兴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个性化设备,是以享用内容、应用体验为主要用途,彰显出个性化互联网的特征。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创建内容”(content creation)和“享用内容”(content consumption)两种使用模式已泾渭分明,它们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对设备的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它们二者之间是一种互补而不是取代的关系。 《商务周刊》:业内人士预计移动互联网的市场增长未来几年将会远远超过桌面市场,您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如何看?
杨叙:现在移动互联网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而且发展遇到很大的瓶颈,但一旦突破之后,创新空间会非常的大,我相信比传统的IT产业和传统互联网都要大。LTE、4G发展起来之后,真的是可以无处不在的提供你所需要的应用和服务。AT&T刚做3G的时候,美国的用户对3G最大的抱怨就是3G没有应用,AT&T也没有业务,没法赚钱。结果iPhone一出来之后,大家抱怨最大的就是带宽不够。所以应用一上来,基础设施马上就不够用。第三方统计表明,2014年网上的流量90%来自视频,这么强的趋势,基础网络压力会非常大。AT&T自己做了一个评估,要完全满足iPhone和iPad的流量需求,需要投入400亿美元去改善网络,而这个数字是过去几年它和苹果合作所赚的钱。所以就能看到移动互联网对基础网络的压力,一旦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要发展起来,对三家运营商的压力将是难以想象的。 另一个大的问题就是服务模式。提供这个服务的产业链和生态链还未成形,如何把网上的内容和应用推给消费者,到达各种手持设备、手机、汽车的屏幕,使得未来在你接触到的所有屏幕上都能无处不在的、不受时间地点设备局限来获取更多个性化的服务,这种趋势是肯定的,创新空间非常大。但是你用什么样的设备,什么样的服务方式最好的到达用户,还没有答案,这里面挑战非常大,我们还在非常非常早期。
“我们不照抄苹果的模式” ——专访华硕电脑全球副总裁陈彦政 《商务周刊》:在竞争如此激烈的PC、平板和智能手机市场,华硕产品的独特竞争优势来自于哪里?华硕今年的市场重心放在哪些领域? 陈彦政:华硕做产品的核心价值是,如何能提供对于消费者最适合的产品,最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整个市场差异很大,怎么样了解市场需求是相当重要的。打个比方,印度市场人口和中国差不多,但印度每个邦的需求非常不一样,有的邦14寸电脑占80%,有的邦15英寸占80%。在欧洲,17英寸的笔记本电脑在法国能占到30%多的份额,而在国内几乎没有人用17英寸的笔记本。我们有专门的部门做很多这样的调研。中国大陆一直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我们这几年也在大陆设了研发部门,就是为了靠近市场,了解当地市场到底在发生什么。 华硕有一个“三三计划”,这几年由于金融危机,市场情况与我们当初的预计有一点差异,但今年我们站稳第四名,2012年我们就要站上PC市场第三名的位置,这还是我们既定的目标。这个目标下,所有的市场对我们都很重要,每个市场我们都要进入前三名。 另外商用这块也是我们未来的重点,这部分大概占我们营收的25%,要使劲去经营,不能放弃。我们的商用和消费是分成两块的,研发人员、产品经理和销售人员全都切开来的,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团队在做。 《商务周刊》:平板电脑去年大卖,今年华硕对这一市场的投入很大,您如何看这个市场的增长点? 陈彦政:平板电脑是华硕的重要方向,我们会非常专注这个市场。去年全球平板销量大概是近2000万台,今年大家预测是5480万台,超过两倍的增长,2014年他们预测会超过2亿台,这个数字很可观了,2010年全球笔记本和上网本加起来才2亿台。所以平板的爆发力很强,这也不意外。就像当初的上网本,我们本来以为是给小孩子或收入较低的国家用的,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卖了2000万台,里面大概有80%都是卖给用户当作第二台电脑。那我认为平板是第三台,可能还有第四台。我们这次推出了5种平板,目的就是为了给消费者多样化的选择。 各家的Pad我都在玩,都不一样,还是有空间,苹果的东西还是有很多问题。不管谁先出东西,大家总会针对它提出来一些质疑,包括我们自己也会提出一些问题,问消费者的意见,不管我们坐在家里还是公司在想什么,最重要还是问消费者想要什么。所以我们做产品的思考角度都是从消费者的需求来看的。乔布斯虽然说没有做市场调查,但他也是这样想的,大家都误会他。 《商务周刊》:平板会冲击到上网本市场吗? 陈彦政:各有各的用处,平板最大的不好处是打字、输入不方便,所以平板会主要用于休闲娱乐,输入多的还是会选择上网本。这个领域是会存在的,不会消失的,因为平板很多人还是不习惯,还是喜欢打字输入,就像手机的黑莓手机键盘输入一样。上网本是华硕当初从“够用就好”的思路做出来的,还会是我们专注的一个领域,这个产品在全球销量已经大概超过1亿台了,2008年2000万台,2009年3600万台,去年3800万台,它还在增长。 《商务周刊》:但现在iPad当红,华硕如何与它竞争? 陈彦政:我的看法是其实这个市场很大,消费者有各种不同的多元化需求,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去挖掘。iPad最厉害是它的娱乐功能,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工作和休闲密不可分,一个pad只是娱乐的话,就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我们的平板就给你更强的扩充性、更强的电力和键盘输入功能,来满足你的需求。 其实现在设备性能上大家都趋同了,你说Android手机、iPhone手机和Windows系统的手机相差多少呢?平板未来竞争的焦点不在硬件,而在软件。在软件方面我们一直在投资,因为我们也在做手机,手机就要做软件,那些人很容易就转过来了。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内容,还可以点对点分享,还可以用一个网络存储供用户下载。其实这部分我们的资源还是很丰富,除了和苹果不能比,比竞争对手还是丰富。 我们也认同说现在要软硬搭配,其实苹果强就强在软和硬契合到最好,因为苹果的所有东西都自己做,所以其他人很多地方没有办法像它做的那么无缝契合。乔布斯最厉害的地方是思路确实蛮新、蛮细的。我们也有App Store的模式,但我们还是不能照抄苹果的模式,必须想出和它不一样的差异化的模式。 消费电子的理想国 当各种各样高智能和高灵敏的消费电子设备都相互连接起来,并支持云应用,就意味着科技产品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易用。这其中显然也蕴含着巨大的财富空间,电视可望成为下一代电子商务的绝好平台 3D的“鸡和蛋”问题 家电领域的故事远没有IT行业那么日新月异,但是别忘了,IT厂商群贤毕至CES是这些年COMDEX等科技展会衰微的结果,电视、相机等传统的CE(消费电子)产品才是CES上的主角。今年也不例外,谁在CES这个大秀场的戏份最重,从展位的位置和规模便可以看出。 位于CES主展厅最中心位置的最大四个展位,分别由三星、索尼、松下、LG四大CE巨头占据,东芝、夏普等的展位稍小,但也比最大的IT展台如微软和英特尔大出许多。这其实容易理解,毕竟家电商们展示的物件总是讲究越大越好,比不得IT厂商要把电脑越做越小。今年,松下和索尼分别以电视墙和巨幅液晶屏的形式,把3D电影院效果直接挪到CES上,媒体评价他们的展台“如宫殿般奢华”。参会观众还有幸目睹了两台硕大无朋的、都号称“全球最大”的3D全高清LED电视——一台75英寸的在三星展台,另一台84英寸的在LG展台。你需要来回研究比较一番,才能弄明白这咄咄怪事。 原来两家公司定义的3D不一样,一个是LG、东芝、Vizio等倡导的“被动偏光式”3D,另一个则是索尼、三星、松下、夏普等采用的“主动快门式”3D。两者的技术原理非专业人士听不太懂,就只听懂了前者技术门槛和成本低,目前在影院广泛应用,可解决3D电视普及的老大难问题,但并非真正的三维立体画面,仅相当于立体画;而后者眼镜笨重,成本更高(眼镜价格在150美元以上),但清晰度和显示效果比前者好,由此指责对方是“伪3D”。 技术流派的分野和相互攻击,也一定程度体现了3D电视这个去年CES上的大热门产品,如今还有很多现实的瓶颈需要穿越。 2009年底,一部好莱坞3D大片《阿凡达》票房获得巨大成功,观众们对3D的热烈反响使电视生产商们意识到,是时候把3D体验从影院带进客厅了。《阿凡达》余热未消,所有的家电大厂就在2010年CES上展示了各自的3D电视和3D蓝光播放机,10多家内容供应商也发布了3D蓝光光碟。 但2010年3D电视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三星发布的数据表明,从去年3月份开卖到年底,美国市场3D电视仅卖了不到100万台。全球的销量为320万台,不到平板电视总销量的2%。消费者不买3D的账,媒体和业内人士给出了多种解释,比如3D片源仍是一个瓶颈,2010年发布的3D碟片仅有40部,其中约一半是与3D电视或播放器捆绑销售的。 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旗下的报纸《TWICE》上的一篇文章指出,电视厂商的3D宣传策略值得商榷。电视的受众群是普通大众而非科技界人士,目前还处于从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换过程中,这两年又是HD(1080P全高清),又是蓝光,又是令人头大的各种3D技术,很容易使消费者产生误会,以为3D电视就只能看3D内容。作者建议家电企业们应该把3D作为高清的一个功能来宣传,达到“特洛伊木马”的效果:让人们先感受3D,再拥抱它。 另外一个瓶颈是3D内容的适用范围有限。仅有三种内容能彰显3D的魅力:一是电影,二是游戏,三是体育节目。好的3D内容可以拉动硬件的销售,但硬件的普及才能使更多消费者欣赏到3D内容,从而被3D吸引和征服,而3D高昂的成本构成了瓶颈。“这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索尼执行副总裁、消费/专业电子及部件集团总裁吉冈浩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坦承。到目前为止,广电行业还没有任何一个现存的商业模式可以让3D电视赢利:没有足够的观众,所以广告模式行不通;没有足够多的赛事和精彩内容形成品牌,所以无法实现HBO那样的付费频道模式。 电视台仍然不愿意开通3D频道,它们抱怨高清3D节目太耗费带宽资源,而数字电视的频道带宽本来就有限。这与当初模拟电视向数字高清电视升级的故事有关,那一次电视台为网络升级花销不菲,而赚了大钱的却是卖出上千万台高清电视的家电商们。ESPN年初宣布,由于缺少观众和收入,其刚开通一年的3D频道ESPN 3D将会关闭,这个频道之前由迪斯尼家族资助。CBS体育台的执行副总裁Ken Aagaard最近对媒体表示:“我们也想上3D,但实在没门,除非3D能赚钱,否则我的老板和公司员工不会同意。我觉得3D电视唯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付费点播或仅供VIP用户。” 拥抱3D 技术推动的成本降低在IT行业里是一种常态,但在广电行业则需要一些时间。不管怎样,摸索商业模式的努力还在继续。索尼最近宣布与Discovery 、Imax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将推出全天连播的3D电视频道“3net”。另外索尼还与ESPN在合作建设同时支持2D和3D的频道。索尼方面表示,3D频道基础设施的成本下降得非常快,这一趋势与当初的高清频道一样。 要打破“鸡和蛋”的怪圈,需要电视制造商们不仅投入大量资金研发降低3D成本,还需要花大笔钱贴补内容和渠道环节,以进行市场培育。所以目前支持电视台播出3D节目的唯一方式,仅是由企业赞助相关赛事的转播。比如索尼赞助了去年的3D世界杯和CBS的“大师杯”高尔夫赛事转播,松下赞助CBS转播美国网球公开赛和棒球大联盟联赛,LG赞助了CBS的NCAA(美国大学生男篮联赛)转播,三星则赞助了今年的广州亚运会3D转播。 除贴补电视频道外,电视厂商推广3D的另一个办法就是继续提升自己产品线的3D支持率。在定义市场地位的重要时刻,这也是他们在CES上不断强调的利好消息。 1月5日主厅14200展台,索尼公司董事长兼CEO霍华德·斯金格在CES上的出场仪式颇为搞怪,他佩戴一副“黑墨镜”,开着一辆千疮百孔的老爷车,以一副黑社会老大的形象来到舞台中央。原来墨镜是一幅3D眼镜,老爷车是已经上映的好莱坞3D电影《青蜂侠》(The Green Hornet)中的道具。斯金格邀请电影的主演塞斯·罗根和周杰伦一道,切磋了一番他们在3D电影戏内戏外的个人体验。他宣称:“2011年,3D将变得个性化,索尼电子设备也将全面3D化。” 的确,索尼可以算是3D技术最狂热的推动者。在新的广告策略“重新定义电视”中,以“make.believe”为己任的索尼提出了“相信3D世界;相信3D游戏是真实的”。该公司坚信3D产业3年后将超500亿美元,而3D业务下一个财年将为索尼带来110亿美元营收。斯金格在CES上宣布,2011年索尼将发布的27款32—65英寸BRAVIA电视新品中,将有16款采用3D全高清LED技术,使3D电视在自己产品线中的比率达到60%。此外索尼还发布了数款裸眼3D设备,包括24.5英寸的OLED面板电视、笔记本电脑、“两倍全高清”(两倍1920x1080)摄像机、便携式DVD播放机和数码相机等。索尼还面向网络新生代推出了一款3D摄像机 Bloggie。 此外,曾推出世界上第一台裸眼3D电视的东芝宣布,2011年除了会推出55英寸和65英寸大尺寸3D电视之外,还会有更多大尺寸的裸眼3D电视面世;夏普则展示了四色3D技术,其裸眼3D手机计划今年夏季在中国销售;LG 推出的超级 3D 显示器定位于游戏市场,现场展示的游戏座椅也配合3D效果,随着游戏感应和移动;三星展示的是一款仅有0.88英寸薄的3D蓝光播放机。 未来图景:联网的消费电子 不要以为3D是本届CES上的主旋律,那是去年的情形,今年如美国消费电子协会掌门人盖瑞·夏培罗(Gary Shapiro)在CES开幕演讲中指出的,最大赢家是联网电视(Connected TVs),“在CES主厅,主题是联网电视,3D、宽带网络、大量的应用和高清画质,使得电视屏幕变成了一个拥有智能手机的连接性的家庭影院。”CES上,至少有24家电视制造商展示了他们的联网电视。 联网电视与互联网电视(Web TV)到底有何分别,美国消费电子协会官方没有给出确切的说明,但该协会首席经济学家肖恩·杜布鲁瓦克(Shawn Dubravac)说:“联网电视不是把互联网接入电视那么简单,而是互联网与电视的联姻。”事实上,互联网电视早已不是一个新概念,电视如何接入互联网也已经不是问题,但多年来,电视的互联网接入功能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形同鸡肋。调查显示仅有一半左右的用户会真正使用电视的宽带服务,而市场研究公司SNL Kagan的数据显示,目前165万户拥有互联网电视的家庭中,仅有2%使用它来看网上的好莱坞电影。“拥有和使用之间还有巨大的鸿沟。”Parks Associates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科特·奇弗(Kurt Scherf)说。 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围绕联网电视的产业链和商业模式没有成熟——能与电视互动的入网设备和内容不够多,不同设备间的通信技术标准也不统一。 但现在形势已经发生了转变。首先是网上的内容源已经足够丰富,一些著名的视频网站或付费电影网比如Netflix、Hulu Plus、YouTube和许多网上电视台的片源增长速度非常快。美国最大移动运营商Verizon公司CEO伊万·赛登柏格(Ivan Seidenberg)在其CES主题演讲中指出,5年前,网络内容只有10%是视频,现在超过一半都是,而且在不久的将来会达到90%。 其次,网络环境和技术进步今非昔比。3G、4G网络的建设大大提高了移动通信网络的带宽,赛登柏格介绍,以往在宽带网络上下载一部高清电影需要耗时4.5小时,而在Verizon最新的光纤网络上只用花费4.5分钟。“最后,你的家将会成为一个智能中心,能够管理你所使用的能源、健康、安全系统和电器。”他说,整个实物世界都会变成类似于信息系统的智能网络,“我管它叫高智商网络”。 而WiFi这样的技术正在无孔不入的填补蜂窝网络的空白。WiFi联盟市场总监克莉·戴维斯(Kelly Davis-Felner)告诉《商务周刊》,WiFi联盟里有20家电信运营商,他们正在积极部署WiFi“热点”以减轻自己网络的压力,比如AT&T在一个城市地区每天通过WiFi的数据传输量达到了2个TB(1TB=1024GB)。 如今WiFi功能已经成为PC、手机、平板电视、投影机、数码播放器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标配,克莉介绍,2012年WiFi设备发货量预计能够超过10亿部。同时,家电生产商也非常欢迎WiFi技术,他们正应用这项技术把所有的家电设备联系在一起,以进行“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对话”。 在CES上,大会会刊的封面广告由一家中国公司——华为投放,广告图片上一只华为E5无线路由器被插在一条牛仔裤中,不注意看还以为是牛仔服品牌Levi's做的广告。也许华为意在突出E5的小巧。这款被称为“iPad最佳伴侣”的无线猫使用起来的确非常方便,最多可支持5个WiFi用户同时在线,还具有强大的兼容性,可连接PC、手机、游戏机、数码相机等设备。 此外,海尔今年继续在CES展示其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的“无尾电视”,即没有电源线、信号线和网络线,靠无线电力传输技术支持的电视。海尔企划部的白冰告诉《商务周刊》,这款电视的磁场辐射达到国际认证标准,今年海尔会有小型无尾家电上市。海尔2006年创立的U-home智能家庭解决方案,旨在使主人出门在外也可控制家里的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其中应用了通信交互、识别、节能和材料等多种技术等。 “当各种各样高智能和高灵敏的CE设备都相互连接起来,并支持云应用,就意味着科技产品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易用。”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公司副总裁托尼·史密斯(Tony Smith)撰文指出。未来4年里,将有70%以上的消费电子设备,包括电视、收音机、玩具、相机和复印机都将联入互联网,所有的消费电子设备无论大小都会通过SoC(系统级芯片)处理器随时随地上网,且拥有一个IP地址(别担心IP地址即将用完,IPv6即将启用),云计算协议将把这些设备和云连接起来。在处理能力强大、资源集聚的云的支持下,即使相对傻瓜的设备也可以变得智能。 这些设备的功能除了传统的数据处理和系统控制之外,还有高速通信功能。通过WiFi和宽带网络,它们可以主动寻找数据、内容和服务。你只需确保你的设备有WiFi接入环境,保持互联,以及决定数据流向哪里。 这是一幅未来消费电子设备的应用情境:需要打印比你的打印机尺寸更大的图片,只需通过你的打印机购买24小时送达的打印服务即可。想要一张纸版照片?直接通过数码相框打印。喜欢收音机里的一首歌?直接摁下收音机的按键购买,并存储到云中的音乐收藏夹中。CE与社交网络媒体的交融并不只发生在手机上,而且发生在电视和收音机上。 这样一来,PC的网络应用中心地位被取缔,电视厂商们将为之兴奋,因为大屏幕的电视在很多人看来,是三屏环境(手持的手机屏、桌面的电脑屏和卧室里的电视屏)中最具协同价值的一块屏幕。想象一下:几十年来电视都作为一种有限的无线电信号接收器,而不远的将来,电视势必取代PC变成零售终端、海量节目的按需点播器、游戏终端,也可以把我们连接到社交媒体,存储我们的照片,向其他设备发送内容,帮助我们安排编辑过的EPG(电子节目菜单),以及接收网络音频文件或电子邮件? 这其中显然也蕴含着巨大的财富空间。英特尔投资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许盛渊说:“我觉得电视将成为下一代电子商务的绝好平台。” 电视厂商的合纵连横 市场也正在按照电视厂商们的如意算盘大步向前。据Display Search统计,2010年联网电视的销量达到4000万台,预计2014年将有1.18亿台联网电视在全球卖出,iSuppli更是大胆预测这一数字是1.48亿台。索尼内部的调查显示,网络连接性是主要的电视销售推动因素之一,仅排在价格和画质之后名列第三。 但作为一个全新的跨产业“破坏性创新”,联网电视最大的成长烦恼还在于目前的技术标准太多。比如在人机交互的体感控制系统方面,除了微软的Kinect,英特尔与夏普也联合推出3D体感套件,以色列3D传感及识别技术厂商PrimeSense的技术则是很多电视厂商的共同选择。 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有基于Linux、Unix和Android的,软件平台有Google TV、雅虎TV、苹果TV和微软。三星、索尼等大厂在押宝Google或微软的同时,也都有自己的软件系统。而技术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国电视厂商则多是处于观望和骑墙之中,比如海尔在CES上推出了同时支持“Android+高通”和“微软+AMD”的一机双卡网络电视,静待两大平台的输赢结果。 其次,电视和其他消费电子设备之间的硬件标准千差万别,它们之间如何实现互操作,谁操控谁,公共数据存储在哪里,信息安全问题如何解决,都是大挑战。正是这些难题使得数字家庭多年来仍只能停留在CES的展厅里。 “这是一个市场不断成熟的过程,现在家电厂商还在考虑怎么样把各种家电设备相互联系起来创造价值,电力公司也刚刚在考虑如何用WiFi技术来进行智能电网的开发,所以应该在5年之内会有新的趋势发生。”WiFi联盟市场总监克莉对《商务周刊》说,“市场要进一步发展来说,合作关系非常非常重要。” 她的观点和CES上演讲的时代华纳公司主席兼CEO杰夫·比克斯(Jeff Bewkes)不谋而合。“一个公司不可能实现‘无处不在的TV’(TV Everywhere),所有人都参与其中才有可能,包括运营商、渠道商、卫星公司和其他相关方。”比克斯说。 因此,人们在CES上看到各家电视厂商都在大打同盟牌。三星显示事业部总裁兼首席设计师Boo Keun Yoon把自己在CES上的主题演讲变成了一场合作伙伴的party,他一气儿请来了Camcast公司CEO布莱恩·罗伯茨(Brian Roberts)、时代华纳有线的CEO格伦·布里特(Glenn Britt)、Hulu的CEO詹森·基拉尔(Jason Kilar)、Adobe公司CEO山塔努·纳拉仁(Shantanu Narayen)和梦工厂(DreamWorks)CEO杰弗瑞·卡森伯格(Jeffrey Katzenberg)上台介绍各自和三星的合作。比如梦工厂的工程师将与三星团队一起工作,以创造更好的付费3D产品。Boo Keun Yoon强调,消费电子的下一件大事是人性化(Human digitalism),“持久成功的科技是让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变得更聪明更快乐的技术,而不是需要我们变得更聪明才能使用它们。” 强调自己将专注于电视而不做PC和手机的松下,曾于2008年首家推出联网电视。松下消费电子产品部门总裁Shiro Kitajima在CES上发布了名为Viera Connnect联网电视系统,他宣布松下将与三洋一道在其好莱坞实验室建立一个“3D创新中心”,并与克莱斯勒合作开发汽车电子产品。此外,松下还将与GameLoft公司合作开发游戏软件,携手在美国首次推出3D频道。 索尼则宣布,其Qriocity平台已经无缝连接到40种以上的免费和付费电影、视频以及音乐服务,包括Netflix、网络电台Pandora、Hulu Plus、Amazon VOD点播、YouTube和Slacker网络广播等。 到2014年,70%的消费电子产品将具备互联网接入功能。联网电视与其他消费电子设备的连接,离不开各种应用,鉴于很多独立软件应用开发商和ISV都瞄准了联网电视的应用“蓝海”,去年三星发布了世界上首台3D LED电视,和世界上第一个面向高清电视的三星App Store。如今这个平台已经有200个应用,总计被用户下载了100万次。为鼓励开发者的开发应用,三星还不惜重金悬赏。一款名为We Draw的应用程序的开发者就获得了20万美元的奖金。 这就是CES。在这里,你每一天都被数不清的利好消息所包围,仿佛理想国明日就会实现。但现实却并不一定如此乐观。比如在CES开幕前一个月,Google向支持其平台的东芝、LG和夏普等发出通知,要求他们放弃在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展上展示其Google TV产品,原因是该平台还不够完善。
其实,从CES上的一些细节也能看出,联网电视的理想国还路漫漫其修远。在1月5日松下的发布会上,其总裁Shiro Kitajima左臂被当场佩戴上一只Body Media公司的SenseWear袖带,这是一种在减肥和瘦身市场销售的可佩带身体监测器,它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各项人体健康数据。演讲者本想让全场观众在大屏幕上看到Kitajima先生的身体健康指标,将来用户可以通过松下Viera Connnect联网电视使用这一产品。但在尴尬地等了一分多钟之后,大屏幕上并无任何反应。Kitajima笑着解下袖带说,“将来等通信网络融合畅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享受这一服务了。”
“顾客会对互联网电视做出选择” ——专访索尼集团执行副总裁、消费/专业电子及部件集团总裁吉冈浩 《商务周刊》:互联网电视眼下很热,但说到底它是一种对传统广电产业的破坏性创新,现实中会受到传统广电产业的限制。您认为互联网电视发展的障碍和瓶颈有哪些? 吉冈浩:我们认为重要的是消费者观看电视的习惯。网络时代,越来越多年轻人观看电视的方式在发生变化,它们通过网络接触电视。以往广电系统积累了大量的内容素材,但通过电视来检索和寻找目前还不很方便。从用户使用习惯和生活方式来看,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看电视的同时还要上网,并发布自己的感受,所以人们欣赏和使用电视的习惯正在改变。在一个电视画面上实现检索、互联网应用和内容切换,这种多功能的使用肯定将成为一个未来的趋势。 家庭一般有多台电视,在不同房间、不同成员生活习惯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提供合适的产品选择,让他们个性化使用。今年CES上索尼参展的主题之一就是“重新定义电视”。我们认为电视的使用方法和观赏方法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消费者的体验亦将被彻底颠覆,我们致力于引领这种趋势。 《商务周刊》:目前互联网电视的操作系统和芯片的竞争格局还不明朗,索尼现在是自己的平台和Google TV两个平台同时在用,如果未来Google平台被微软平台或其他平台打败,索尼会不会选择别的平台? 吉冈浩:索尼本身有自己的操作平台和模式,这个平台我们会不断完善。Google TV是一个新的、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性是很多的,我们也会不断扩展。同时用两个平台也与我们的用户群划分有关系,使用Google TV的多是年轻用户,他们会更愿意和更习惯使用互联网,而年纪大的用户则可能更注重电视方面的体验。三星的互联网电视有自己的平台,也有Google的平台,索尼也是这样。现在这个阶段,还很难说哪个平台会成为主导平台,随着未来发展,顾客会做出选择。 《商务周刊》:您觉得3D真的会像高清一样开创一个时代吗? 吉冈浩:首先我们在很好的2D电视基础上增加3D的功能。2010财年,10%的销量是3D电视,2011财年,这个比例是25%,3D比例会不断提升。在3D领域,硬件和软件应该是鸡生蛋、蛋生鸡的环环相扣的关系,《阿凡达》引起了观众兴趣,大家才会关注内容,但同时更要有好的硬件产品去支持。索尼在产业链上正在做很多努力,索尼影视正在和计划推出大量优秀3D影片,索尼电脑娱乐也有很棒的3D游戏内容。在美国,我们和Discovery 、Imax一道将推出24/7的名为“3net”的3D电视频道,很快就会上线。
《商务周刊》:那么今后的电视竞争是否从硬件转到软件和服务?索尼有哪些优势? 吉冈浩:不光是电视,包括手机等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硬件以外的软件和内容都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但电视的画质决定人们的视觉享受,所以它的硬件依然非常关键。2010年索尼新的电视战略处于启动状态,索尼电视产品设计采用“浑然天成”设计,技术上3D产品越来越多,内容也在逐渐丰富,包括电视、游戏、音乐,以及在数码影像领域推进个人创建3D内容的努力。2011年是整体战略继续推动和加强的状态,3D解决方案和内容会更加丰富,也会提供更为个人化的使用体验。
无处不在的缺席者 近10年来最具创新力的公司Google、苹果和Facebook,都“傲慢”地缺席了本届CES,但它们的身影无处不在 Facebook:下一个Google? 1月初飞往旧金山的美联航飞机上,乘客可点播一部名为“The Social Network”(社交网络)的电影,它以Facebook的创始人为原型,剧本由一部名为《Facebook: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的小说改编而来。这部荣获金球奖4项大奖和奥斯卡8项提名的影片的结尾字幕说,“Facebook目前市值已达250亿美元”。事实上这是影片上映时(2010年10月)的数字,到现在4个月不到,由高盛主导的最近一轮融资中,Facebook获得了500亿美元的估值,接近Google的1/3了。作为一家还没有上市的公司,这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壮观。在硅谷,人们都在谈论Facebook何时将超越Google成为互联网之王。 这部精彩的电影把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塑造成了一名“努力变成混球”的网络天才,还暗示他创办Facebook的动机源于无聊的“力比多”因素:因为被美貌的女生拒绝,懊恼之余他连夜捣鼓出一个美女PK的小网站Facemash,就是Facebook的前身。我特意查了一下,实际上马克和他相貌平平的(unfortunate looking)华裔女友相恋8年,感情稳定,在创业路上风雨同舟。所以这部电影应是杜撰的成分居多。但影片把扎克伯格比作继比尔·盖茨和Google创始人佩奇、布林之后改变世界的天才,这一评价无论从财富积累和对科技界的影响来看都不为过。 2010年7月,创办仅6年的Facebook用户数超过5亿人,高盛提供的文件显示,在去年的前9个月里,Facebook的营收达到12亿美元(主要来自在线广告),比一年前同期的4.5亿美元增长了近180%,净利润则由不足5000万美元猛增至3.5亿美元。但据说在大学时就拒绝微软数百万年薪工作机会的扎克伯格并不急于赚钱,仍把公司重心放在继续扩大Facebook的巨型用户网络上,为了冲销急速增长的成本才允许同事想出了一个他“可接受”的赚钱模式。这与当年迟迟不让公司赢利的佩奇、布林何其相似。 Facebook和Google现在的主要收入来源都是在线广告,Google更能赚钱,但在很多人看来,Facebook的想象空间比Google更大。分析人士指出,当人与机器交互转变为人与信息网络交互时,Google取代微软成为时代霸主;而当人与信息交互的网络转向以人与人交互为核心的网络时,占有信息和应用的Google与占有人际网络的Facebook之间的竞争将以后者胜出而结束。 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Hitwise发布报告称,2010年3月,社交网站facebook.com的周访问量在美国网站总访问量中所占比例为7.07%,首次超越google.com的7.03%,成为美国访问量最大的网站,Hitwise用“里程碑”来形容这一事件。 Facebook还在不断膨胀壮大,它在未来会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可能包括扎克伯格在内都无法看清。清楚的是,拥有5亿多人在其中沟通交流、玩乐、打发时间的Facebook,可以很轻松地成为最大的通信平台和广告平台;访问量和访问时间超过Google,意味着Facebook正取代前者成为互联网的大门;而由于Facebook屏蔽了Google的“爬虫”,Google“整合全世界信息”,打造广告王国的梦想就会遭遇卡壳——它无法了解这5亿多人上Facebook时在想什么、玩什么、需要什么。 而对于那些想要了解和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商家来说,会发现Facebook是一个多么理想的营销平台。沃尔玛已经在Facebook上做起了团购销售——当某商品的购买人数达到一定量级时,给予对应的折扣,销售额的直线上升令沃尔玛感到惊讶。福特汽车把它的新车发售会也移到了Facebook上,因为它发现这比在著名的“超级碗”体育场开发布会影响更大,传播更广,投入的成本却非常低。对于娱乐业来说,SNS更是绝佳的发布平台。“想象一下,你通过Facebook得知80%的朋友都在看某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时,你会怎么做?”Parks Associates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科特·奇弗说。 无论是通过手机、平板或电视,这些B2C的联系都需要经由大大小小的屏幕,因此,虽然Facebook没有参加CES,但社交功能已成为消费电子的“标配”。在展厅里Facebook和Twitter等的标志出现在几乎所有的电视、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屏幕上,记者们人人都在谈论Facebook和Google之争,就连英特尔Sandy Bridge发布会门口的看门胖阿姨,也向进不了场的博客、记者们不断高喊:您可以上Facebook看我们发布会的直播! Google:广告巨人的隐忧 最近Google的“换帅”(创始人佩奇接替施密特出任CEO),也多被普遍解读是为欲更强势的应对Facebook等的挑战。 虽然互联网与电视的联姻是CES的主旋律,从会场外Sprint的巨幅广告到几乎所有平板电脑上都有Andriod的绿色机器人标识。虽然上一代互联网霸主雅虎率Skype等互联网企业参加到CES中来,Google官方在CES上的亮相,却仅限于其负责Android系统的高级工程师Mike Cleron在Verizon总裁的主题演讲中出场。据肯·奥莱塔的《Googled》(《被Google》)一书记载,Google的两位创始人佩奇和布林早年倒是热衷于逛CES,但现如今作为网络帝国的领导人,正值换帅当口,二人肯定也无法分身前来CES重温旧时光。 Cleron介绍了即将发布的名为“蜂巢”(Honeycomb)的Android 3.0版。这一版Android专为平板电脑而优化,有很大程度的改动。它支持三点触控和4G通信功能,容纳了Google的几乎所有产品:Gtalk、eBooks、Gmail、Chrome、YouTube、Google 3D Maps等等,在摩托罗拉Xoom平板电脑10.1英寸的屏幕之上,1280×800高分辨率和触控操作都有较好体现。 Android来自Google在2005年的一次悄然收购,业界估计此次收购大概只花了约5000万美元,是Google最便宜的收购之一。它收购DoubleClick和YouTube分别花了31亿和16.5亿美元。《被Google》一书中透露,有一天佩吉走进施密特的办公室说,有一家公司叫Android如何如何不错,施密特说:“好吧,我们考虑一下收购它吧。”佩吉说:“我已经把它收购了。”要知道,施密特才是名义上的CEO。 如今Android在智能手机市场和iPhone分庭抗礼,在平板市场与ARM组成的“AA”组合更是没有对手,Android平台每季度带给Google大约10亿美元收入,使Google在2010年占据了美国移动广告市场60%的份额。在网友投票和Google自己的评价中,Android都名列其近几年最成功的经典收购案例。 但搜索巨人面临的一个尴尬是,这家以一种搜索算法起家的网络公司虽然进入了包括新能源汽车和手机终端在内的无数行业,但迄今为止,其收入来源仍然几乎全部来自广告,它是一家技术型的广告公司或媒体公司。Google强大的基础在于,它的技术可以为广告商省钱增效,但它面临的风险在于,一旦其广告模式的效率被另一种技术手段或模式超越(比如SNS或微软的Bing),其根基便会变得极为脆弱,王国衰落的速度会和当初崛起的速度一样快。从这一点来说,它应该比PC时代的软件巨兽微软更有危机感。 苹果:历久弥新的创新家 近10年来公认最具创新力的三家公司Google、苹果和Facebook中,以“消费电子”为本行的是苹果公司,资历最老的也是苹果(它们分别创立于1998年、1976年和2004年)。当然,最有故事的也是苹果。三家公司的掌舵人都是极有个性的天才,但苹果也许是最有个性的。比如虽然它是美国消费电子协会的会员,也年年收到邀请,但“消费电子之王”就是死也不参加CES,而且据说还把这作为自己商业战略的一部分,因为它标榜“自己就是潮流”。 今年美国消费电子协会把专为苹果家族配套产品而设的iLounge展区面积扩大了两倍,参展商达到200多家,占参展企业的约10%。其实即使在iLounge之外,CES的4个主展馆中你也随处可见“Made for iPhone、iPad、iPod、iMac”的各种产品,包括难以计数的各种创意无限的套子、支架、底座、固定器、屏幕布、音响等等。发烧友们都在谈论iPad 2今年何时发布,新款会不会有摄像头和更多的USB接口等等。在数不清的平板电脑展台前,讲解员会向你不停唠叨该款产品比iPad如何如何更好。甚至有展商为了凝聚展台的人气搞抽奖活动,奖品不是自家产品,而是iPod或iPad。 令竞争对手艳羡的是,即便乔布斯称为“顺便玩玩”的Apple TV,销量也轻松突破100万台。有人说,现在即使乔布斯宣布苹果决定卖一块废铁板,估计也会有无数粉丝排长队抢购。 但苹果的号召力毕竟不是靠作秀秀出来的,就创新力而言,它的确高人一筹。说到底,现如今最热门的消费电子设备中,CES上大热的平板电脑是苹果2010年刚刚一手撬开的市场,而智能手机的产品形态则是苹果2007年重新定义的。在那之前谁都不清楚主流的智能手机会向何种样子发展,而现在方向很明确:大屏幕、大容量、触控屏,当然还有最重要的,有一家配套的应用程序商店。
而苹果的底气也源于这种创新力。它毫不掩饰地坚持封闭路线和掌控一切的风格,不买任何人的账,而到最后,赢家居然总是它。当年和苹果谈判中似乎很强势的中国移动,现在还是要面对现实引入iphone。这与在美国本土的故事几乎一模一样,几年前和苹果谈判不成一拍两散的Verizon,1月11日CES刚落幕就在纽约召开特别发布会,宣布和苹果合作推出CDMA版iPhone手机。而4年前与苹果合作的AT&T据说已经赚了400亿美元,这几年它最头疼的事竟然是iPhone、iPad给它的网络带宽造成的压力太大了。就连Google为了成为iPhone上默认的搜索引擎,也得每年支付给苹果超过1亿美金。 俗语说,“你不能和成功对着干”,商业世界从来如此。 有任何人可以在消费电子领域挑落苹果的地位吗?目前来看,竞争对手拿出的产品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能找到比苹果强的地方,但如果把硬件、软件、应用结合起来综合比较,苹果的平台优势无可撼动且还在不断扩大。没办法,苹果的成功建立在“纵向一体化”反攻“横向标准化”的产业变迁基础上,竞争对手唯一可以寄望的,也许只有乔布斯的退休。
“我们不信奉‘以不变应万变’” ——专访Google发言人 《商务周刊》:Google作为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巨头,进军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行业有哪些优势? Google发言人:Android让人们更接近网络。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Android设备,通过手机上网并进行搜索,这就意味着更多网络搜索和更多获得广告收入的机会。Android的成长不仅对广大使用者是好事,对Google亦然。越来越多的平台供应商和手机制造商开始创新、竞争,我们的手机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此外,只有Android能使使用者更轻松地获得云服务。很多使用Android的设备会预安装Google手机应用程序,使得手机可以自动同步获取Gmail信息,Google Maps导航服务不断更新实时信息,Google的语音技术也已经融入到了设备中。 《商务周刊》:从应用来说,现在Android平台上的APP增长还是不如苹果的App Store快,Google将如何来扭转这个局势? Google发言人:应用程序开发者是Android平台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正努力搭建起一个生态系统,让Android开发商获得持续不断的成功。我们希望尽可能多的跨设备、跨地域、跨载体帮助开发商排除困难和障碍。我们在44个国家免费提供Android Market应用程序,当然,也有32个国家的使用者是需要付费使用应用程序的,开发商可以在29个国家出售应用程序。目前Android Market上共有超过10万个应用程序,而在2010年5月时,Android Market上还只有5万个应用程序。 《商务周刊》: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目前Android有太多不一样的二次开发版本,支持了太多不同标准的终端,使得为这些终端开发通用应用几乎不可能,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Google发言人:这不是一个“能为而不为”的问题,而是每个操作系统都会面对的遗留问题。遗留是快速迭代必不可少的产物,它也将加速行业创新。Android是一个开放平台,设备生产者可以自由的在其上修改源程序,以订制或禁用Android设备上任何类型的功能,如果一些人想要上市一款与Android兼容或者包括Google应用程序的设备,我们就要求这个设备能够随众的具有一些基础的兼容条件,以确保使用者能拥有持续不断的体验,也给开发商们一个固守的平台。实际上,消费者手中如今已经有超过145种兼容性设备。 Google致力于公开,公开则意味着定制化,定制化推动了创新和消费者选择,我们并不信奉“以不变应万变”的战略。 《商务周刊》:Google既和多家终端商保持合作关系,又自己做手机,如何保持其中的平衡? Google发言人:Android给市场已经存在的现状提供了另一个选项——免费。任何开发商都可以使用Android开源平台,任何手机制造商都可以安装Android。Android在现在和将来都会继续做一款由世界各地不同人群集思广益创造出的产品,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们不信奉“以不变应万变”的战略。对于手机制造商而言,要做的就是选择一款操作系统,而后让他们的手机与众不同。 《商务周刊》:Google对移动互联领域的创新走向有何预测?Google在其中的使命是什么? Google发言人:在能够连接网络之后,移动设备已逐步转变成先进的电脑。智能手机则不仅仅是一部小巧、强大的电脑,它和电脑之间的差异使其显得愈加卓越。最新的智能手机比人类首次登月时使用的电脑更强大,而强大移动硬件与优秀数据连接相结合,意味着现在你可以把100万台电脑的力量装进口袋里。一台智能手机就是一台便携式电脑,其中的软件可以让你轻松的使用手机上的硬件功能,比如手机上的照相机、扬声器、喇叭、加速计、触屏、GPS和指南针。目前已经有一半以上的网络流量来自于移动设备。很多分析师预测,智能手机在几年内将会比PC卖的还多。Google的目标是打造能够在多台设备和多个平台之间实现无缝对接的创新移动应用程序。 昔日王者归来 “I will be back!”不只是出现在电影里的呐喊,昔日消费电子的落寞霸主们正携开创性新品重装上阵,打响新一轮王位争夺战 摩托罗拉卷土重来 从展会开始的第一天起,CES中央大厅8644号摩托罗拉移动技术展台前就一直人满为患,涌动的人潮和背后巨大的红色标志,隔着老远依然非常醒目。 展台上的大热门是前一天发布会上展示的Motorola Xoom平板电脑,摩托罗拉为其配置了1GHz 双核Tegra 2处理器,和超炫的高清10.1英寸宽屏显示屏。不过大家之所以愿意忍受拥挤来体验Xoom,主要还是因为它是全球首款内置Android 3.0 Honeycomb(蜂巢)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 又是Android。摩托罗拉手机自2009年开始搭载Android操作系统后,当年推出的Droid在手机销售排行榜上一度超过了iPhone,2010年的MileStone和Droid 2、Droid PRO也在市场上再次掀起了“MOTO潮”。 摩托罗拉此次涉足平板电脑,继续沿用Android系统应算是情理之中。目前采用Android系统的平板电脑共有10余款,但大部分都是小厂商之作,还存在很多问题。法国公司Archos虽然有与之抗衡的可能,但它的平板电脑必须破解才能使用Google的应用程序商店,这将对普通用户造成很大的困扰。Xoom在这种情况下全力一击,从80余款平板电脑里脱颖而出的机会大很多。 Android 3.0 Honeycomb是Google最新的操作系统,与此前其他Android操作系统相比有很大的改变——Xoom没有设计任何返回、主页、菜单等Android手机常有的物理按键。确实耳目一新,但Xoom也能像Droid那样在平板电脑市场上给苹果制造麻烦吗? “与iPad相比,Xoom的一大亮点就是配置了Honeycomb操作系统,这是第一款专为平板电脑开发的全新、强大的操作系统。另外,Honeycomb的用户界面可以支持多任务管理,让用户可以在听音乐的同时上网,并做其他各种各样的工作,更能与目前的Android生态系统完全兼容。”1月6日摩托罗拉媒体见面会上,摩托罗拉移动技术公司全球终端产品和组合管理高级副总裁阿兰·穆特西兴奋的向与会者介绍到。 不过大多数体验Xoom的人是惊叹、欣喜然后遗憾的离开展台的,因为样机只是播放了官方演示视频,而没有提供像穆特西说的那些“神奇”的操作体验。摩托罗拉移动业务副总裁 Wallace Pai对此解释说:“由于Xoom是第一台Android 3.0平板电脑,我们仍在和 Google合作对用户界面进行最后的调试和美化。”还是摩托罗拉移动技术公司CEO桑杰·贾在做Verizon通信的演讲嘉宾时用一句话适时安抚了消费者“躁动”的心情:“我们将在2月发布Motorola Xoom。” 在平板电脑云集的CES2011上,Xoom一共为摩托罗拉赢得了8项媒体奖,甚至在科技资讯网CNET那里成为了最佳产品和最佳平板电脑的双料王。 战胜Xoom成为获奖大户的,是与其同日发布的摩托罗拉Atrix 4G智能手机,它分别被CNET、CrunchGear、Popular Science等10家国际媒体评为了最佳智能手机、CES2011展会最佳产品和CES2011最佳未来产品? “我们刚刚发布的Atrix 4G是目前全球最强大的智能手机,它拥有1GHz的双核处理器以及高达1G的内存,这是笔记本电脑几年前才达到的技术水平,这款手机打开网页的速度要比其他大多数智能手机快一倍以上,并能播放高清蓝光电影。首次在手机上出现的4寸QHD屏幕,比以前所有设备的屏幕分辨率都高。此外,它还拥有超长的待机和通话时间,以及优雅的外观。”穆特西在1月6日摩托罗拉媒体见面会上讲起Atrix 4G时毫不吝惜溢美之词,“我们之所以把那么多优秀的特征放到一台手机上,是因为我们想要为用户提供一种全新的的手机体验。” 穆特西说的“全新体验”,指的是以Atrix 4G强大硬件为依托运行的WebTop软件,它是摩托罗拉为其量身定制的,让Atrix 4G既可以直接与投影仪等设备连线,也可以借助扩展坞(Laptop Dock)获得更多功能。 “我们在Atrix 4G上运用的WebTop方案其实是很早就开始构想的,只是我们当时在做这个的时候没有可以支持它运行的硬件。”摩托罗拉移动技术副总裁兼首席软件工程师任永祥告诉《商务周刊》,“我们等了很久才等来了有一个双核处理器的强大手机,让我们的WebTop解决方案发挥作用。使用WebTop的手机与屏幕、台式电脑等各种设备整合在一起,成为类似笔记本一样的移动坞站。” 展台上,当使用者把手机横置于扩展坞后,手机可以与电视或投影仪连接,使用者手持遥控器即可在稍远距离控制屏幕上显现的多媒体中心。此外,摩托罗拉还专门为Atrix 4G设计了一款笔记本坞站——13.9毫米厚,电池容量可以坚持长达8个小时,但它没有任何处理器,也不具备存储功能。 “WebTop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手机的局限性,它将使手机与键盘以及鼠标进行互动,让你拥有一个更大的屏幕,因而可以很容易地在长时间内编辑你的文件和电子邮件,以及进行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要实现这一切,只需要将手机与扩展坞进行连接。”穆特西接着解释,扩展坞是一款十分轻巧的设备,只有4盎司(113.4克)的重量。 除了Atrix 4G,摩托罗拉在CES2011上还派出另外两款新机型,加入到Android手机残酷战团中。CLIQ 2配备了MotoBlur社交连接功能和商务相关功能,主打“娱乐、工作两不误”。Droid Bionic则是基于Android平台、支持LTE,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比3G快10倍的移动互联网浏览体验。 “我将Droid Bionic系列组合称为‘等待的终结’。不再需要等着下载,不再需要等待添加附件,视频会议时也不会有信号不稳的情况,歌曲在几秒钟内就可以下载完。”桑杰·贾想说的不止如此,“摩托罗拉将为市场带来全新的足以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使消费者能够利用他们的移动终端实现更多功能。我们正在进行全面性的创新——不仅仅是智能手机,同时我们也正在变革移动运算,为用户提供超越其对移动终端所有想象力的移动体验。” 雅虎另辟蹊径 摩托罗拉应该算是重拾豪迈,找回了1990年代和2003年RAZR横空出世时的感觉。其实在那段岁月里,雅虎在美国互联网界也还算春风得意。凑巧的是,它和摩托罗拉一样,在随后失意的几年里找到了新的突破性技术——今年CES的最大赢家联网电视(Connected TVs)。 其实,雅虎为了联网电视已经准备了很久。2008年8月,雅虎曾宣布与英特尔合作开发应用于电视的网络计算机频道Widget Channel。去年的CES会场上,雅虎又宣布Yahoo!Connected TV项目与三家电视生产商和两家芯片公司达成合作,并推出几种全新的编程工具帮助程序开发者制作新的服务,在CES2010称得上头条新闻一桩。同年9月3日,雅虎再次放出消息:将和欧洲最大电视制造商Vestel集团联合推出雅虎网络电视,雅虎和它的OEM合作伙伴将从2011年第一季度起面向欧洲40个国家销售此类产品。而就在CES2011举办前的一个多月,雅虎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互联网连接的电视平台之一,该平台为135个国家的数百万电视消费者提供服务。本年的CES会场上,Yahoo!Connected TV智能电视终于露出庐山面目,也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一位业内分析师在看到Yahoo!Connected TV时评价说:“最近几年雅虎在创新方面并没有太大突破,但这款Connected TV却令人兴奋,实用且有趣。” 摆在这位分析师眼前的是D-Link(友讯科技)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台以Yahoo!Connected TV智能电视为平台的媒体播放器。“消费者对于智能电视的需求已经相当清楚的显现了,我们目前正在为消费者塑造出最令人兴奋的智能电视消费经验。”Yahoo!Connected TV智能电视平台副总裁Ron Jacoby表示,“我们与D-Link的结盟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与更惊艳的智能电视服务,消费者在智能电视平台上的互动参与在电视市场上将是全新的模式,并将电视消费带入前所未有的阶段。” 但Yahoo!Connected TV并不是唯一一根将普通电视变成智能电视的“点金棒”,苹果以及老对手Google也在用自己的智能电视给消费者带来惊喜。 站在对手已经挥拳的擂台上,Yahoo!Connected TV要思考如何以进攻代替防守。和Google TV相比,Yahoo!Connected TV没有完整的互联网电视产品,但它采用的电视widget框架,是以一种低成本方式把互联网内容连接到电视机上,用廉价抵补了自己的短板。 另外,简单易懂的电视应用程序和内容多元化是Yahoo!Connected TV出彩的地方。其平台上的新型电视内容涵盖了社教网络、音乐、电玩、新闻、天气、购物,以及超过5万部电影和电视节目,除此之外还有包括CNBC、ClearChannel Radio、QVC、mgMedia等在内的众多应用程序。 除了和其他智能电视相同的被动性服务,Yahoo!Connected TV还增加了一个互动层。展台边,体验者可以给正在收看的电视节目投票,选出最喜欢的角色。通过Yahoo!Connected TV,体验者还可以与电台、有线电视以及各种商品服务实现互动,比如坐在沙发上实时下单购买电视购物里的商品;在收看体育直播的同时和好友聊天。 Yahoo!Connected TV平台内容还在不断扩充中。雅虎公司1月7日宣布,今年上半年将联合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Showtime电视台、家庭购物网络公司(HSN)以及美泰玩具(Mattel)、福特汽车和微软公司测试一项互动电视服务。同天发布的另一消息则是,CES上展出的D-Link播放器预计于2011年第二季上市。 但联网电视曲高和寡的现状也正摆在雅虎眼前,演绎者就是2010年5月上市的Google TV。8个月前Google TV恐怕很难想到会有现在的局面——遭到各大电视台的封杀;因平台不够完善,在CES2011开幕前一个月通知支持其平台的东芝、LG和夏普等厂商,放弃在CES上展示其Google TV产品;此外还有不理想的销售成绩。 索尼是业界唯一销售Google TV电视的企业,其电视业务主管Hiroshi Yoshioka在接受采访时表示:“Google TV销量符合预期,但接受度不高。索尼今年的电视销量目标可能将无法完成,赢利也十分困难。Google TV电视并没有完全被外界接受,而且还有不少负面评价。”他认为要让用户真正从Google TV中找到乐趣,还得多花一些时间。 柯达结伴而行 作为少数本土影像厂商,柯达每年都会参加CES。今年的展台同样是精心布置,巨大的黄底红字Kodak标志高悬在展台上空;专门设置的玻璃鱼缸是用来做柯达防水摄像机展示的,观众在现场就能直观的体验水下摄影;3D观看综合展现区内,带上3D眼镜可以现场体验3D影像效果。这一年的CES,柯达依然是携带全线数码影像产品到场,“随行”的还有打印机、相纸、相框等影像附件产品。 柯达一共发布了三款数码相机和两款数码摄像机,分别是户外运动型数码相机EasyShare Sport,采用大尺寸触摸屏的卡片机EasyShare Touch,信用卡大小且具有自拍屏的微型数码相机EasyShare Mini,轻薄数码摄像机Playfull PorcelainL,以及防水型数码摄像机Playsport G2。 柯达胶片时代的那些“小弟们”,也在CES上展示着自己的新品。佳能4款入门级数码相机因为超高的性价比和炫目的外观设计,吸引了很多体验者;索尼发布的针对低端用户的6款数码相机,以亲民形象获得欢迎。在最终评选中,则是卡西欧Tryx相机获得了CNET最佳设计奖,尼康的数码单反相机D3100获得CES2011创新设计与工程奖。与之相比,柯达此次CES之行延续了自己近几年“频繁出招但发力不够”的表现。 昔日老英雄柯达是在对自己过去辉煌业绩过于频繁的回顾中,丢掉的宝座。尼康1988年开始推出自己的数码相机,而柯达则是直到2003年才宣布“全力进军数码领域”。城头变幻大王旗是不可避免的事,但柯达奋起直追了7年多,还是未能改变自己的现状。2010年十大数码相机品牌排行榜上,前三名分别是佳能、尼康和索尼,130岁高龄的柯达排名第8,守着榜单尾巴,蜷缩在其他8个日本企业和1个韩国企业当中。 对于现在的柯达来说,单靠产品之间的对抗,重新夺回王者之位显得多少有些不现实。好在消费电子进入了相互融合的时代,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双赢”甚至是“三赢”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柯达找到的一个重量级伙伴是Facebook。在社交网络上与Google的遭遇战让年轻的Facebook更加努力地开拓疆土,在此时遇到壮心不已的柯达可谓一拍即合。 在柯达最新发布的Playsport G2上有一个共享按钮,拍摄或摄影后,一按这个共享钮,就可以把影像传递到邮箱或者Facebook等社交网站。柯达在CES2011上还推出了一个新的数码相框,可以连接到Facebook,以显示Facebook相册上的照片。 此外,柯达公司去年宣布,Kodak Gallery的用户可以使用他们在Facebook的账户登陆该网站。Kodak Gallery成立于1999年,是柯达旗下的一个数码影像服务网站,用户可以在那里与朋友家人安全方便的存储、浏览和分享照片。换言之,Facebook的5亿多用户可以和他们的朋友轻松分享放在Kodak Gallery上的照片。
展会上,一些喜欢把照片放在Facebook上的参观者,先把照片上传到Kodak Gallery储存成为高质量版,而后再与朋友和家人在Facebook上观看。因为借助了Kodak Perfect Touch技术,最后在Kodak Gallery上看到的图片就好像在高清电视上呈现的效果一样。
合作另一方的Facebook则是在2010年10月宣布,“会让用户可以在零售商Target旗下的柯达商店冲印照片”。Target零售店的冲印店将连上Facebook网络,用户不需要带任何存储介质到冲洗店,只需要登录Facebook即可。
“手机兼具PC功能是未来趋势” 《商务周刊》:摩托罗拉在本届CES上推出的Atrix 4G智能手机共获得10个媒体奖,它具体有什么样的重大创新? 沈斌:这些奖项是专业媒体对我们产品的认可。Atrix 4G智能手机是行业里第一个产品化的移动双核技术,它能够体现出我们在硬件上的突破。另外就是在设计上的突破,因为目前的智能手机同质化严重,在此情况下,我们希望能够在最小的体积内放入一块最大的屏幕,我们采用了QHD屏幕,它具有960×540的屏幕分辨率,可以支持视频播放。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认为手机的未来发展将会更偏向于个人化、娱乐化,而PC则更偏向于在工作时使用。 实际上,Atrix 4G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使用了摩托罗拉自己研发的WebTop软件。WebTop以手机为核心,实现手机和PC的融合,即把我们在PC上体验到的应用全部挪到了手机上,从而实现移动应用。比如通过使用WebTop我们可以实现PC级互联网浏览效果。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坞站,在更大的屏幕上浏览,或者将Atrix 4G与鼠标和键盘连接起来。 可以这样说,WebTop应该算是行业性的创新。而就整个Atrix 4G智能手机和与之配套的坞站而言,它们可以算是一个移动计算解决方案。我们在它们的身上实现了强大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的结合,以此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状况。 《商务周刊》:与Atrix 4G同天发布的Xoom平板电脑也在CES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两样产品的同时亮相,其背后反映了你们对该市场怎样的判断? 沈斌:现在业内的共识是,手机与PC将相互融合。在这个发展方向下,需要思考的是,到底是谁向谁靠拢,是手机兼具了PC的功能还是PC兼具了手机的功能。 首先要明确的是,手机和PC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其中PC的特点是同质化严重,而手机则是个性化严重。从产业上来说,PC具备手机的特点,无法起到提高售价的作用,但是如果一部手机具有PC的功能,那么其售价将会上升很多,这对厂商的创新方向有刺激作用,再深入就是推动行业的发展。此外,手机所属的移动阵营其稳定性和用户体验的理解要比PC深入很多。 目前我们的判断是手机兼具PC功能的可能性更大。在这个方向上,我们采取了两套方案,一个是推出Xoom平板电脑,再有就是推出WebTop,且每一个都有其独到之处,它们也成了摩托罗拉在CES上广受瞩目的重要原因。而且有别于其他厂商还处在概念机的水平,我们已经为量产做好了准备,相信能够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平板电脑是很典型的融合设备,它更偏向于从PC角度诠释手机和PC的融合。而我们为Atrix 4G特别设计的WebTop解决方案则是基于手机的。我们还为这两个解决方案做出了不同的注解:Xoom是“我需要一个小的电脑而不是一个大号的手机”;Atrix 4G则是“使笔记本电脑显得多余”。 《商务周刊》:在CES大会开始前两天,摩托罗拉刚刚完成拆分,请您介绍一下拆分后摩托罗拉移动的分工。 沈斌:日前摩托罗拉正式拆分为摩托罗拉移动技术和摩托罗拉解决方案两家公司,它们都是独立上市的。摩托罗拉移动技术公司由两大行业领先的全球性业务部门组成,一个是家庭宽带业务部门,主要由数字机顶盒业务和端到端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组成。另一个就是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的移动终端业务,主要关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以及其他融合型移动终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