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与课题申报
教育科研案例(32) 教师的研究、教师的思考和实践,与教育课题的申报有什么密切的关系?这里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一个是课题研究,一个是课题申报。两者之间有联系,但也没有必然的关系,譬如说,我自己建立一个课题进行研究,而不去申报课题立项,可以吗?当然是完全可以。但是你要申报课题,而没有课题研究计划,那当然不行。 要进行课题研究,有一件事情是省不掉的,就是写课题计划(习惯上也叫做开题报告)。课题计划是什么呢?就是要明确研究什么,和怎样进行研究,包括时间安排、方法运用等。有不少老师说,我还没有研究呢?我怎么知道?这样说的老师,就是用走一步看一步,走到那里算那里的方法在做课题。其实这不是在做课题,或者说,这不是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出于一种基本假设,譬如说,遇到一个问题,你想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这个办法能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说,要怎样做才能解决问题。于是,它形成的基本假设就是,如果这样做,就能解决问题(其中的道理还可以再探索、再思考、再提炼)。课题就在于证明这样做和解决问题的关系。这里还包括课题研究的一个特点,就是计划性,就是说事先想好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道理也要想清楚的)。我有时不喜欢说“开题报告”,而说“课题研究计划”,就是因为后者更容易让人明确,这是在制定计划,而计划是大家都知道的。 按理说,制定好课题研究计划,就能进行课题研究了。但是课题研究计划制定得怎么样?能不能做得起来?于是就需要课题论证,这是论证课题的价值和实际操作的可能性(也叫可行性)。进行课题论证,一般来说是专家的事情。只是看你的课题在什么程度上进行,一般来说,在自己班级或学校,问题当然不大。还有一个问题,就和课题申报立项有关了。 为什么有的课题要通过申报争取立项(这里主要指省市级或区级课题)?这里有很多原因。如果在省市级课题立项,它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对学校也是一种宣传(这也是有些学校领导把课题立项作为学校形象工程的原因),这一点也是确实存在的,而且也应该承认,这是很多学校开展大型课题研究的动力。但是省市级课题立项,它首先是一种专家认定,如果立项,就说明你的课题具有较高的价值、设计比较科学,而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同时如果能够立项,还能够获得省市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他们可以亲临指导,发现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那样成功的可能就更大。我们的课题研究是研究学校的问题、教学的问题,如果课题研究获得成功,首先就意味这学校的发展,教学的改善,学生的进步,教师的成长,这才是真正的课题研究的成果。当然,课题立项后,课题主持人更为重视,上级也有一定的监管,这对课题的实施,也是有好处的。 说到课题申报是否限制了教师的研究。课题申报表的填写,看起来是限制了教师的研究,实际上,课题申报表起的是指导引领的作用,会使你的课题研究更科学、更理性。一般来说,课题申报表的设计是比较严格的,各地的课题申报表虽然会有所不同,但是一般来说,除了基本信息资料之外,它通常会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就是:1、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2、你打算如何来做这个课题;3、你能不能完成这项课题研究。其中包含了思维的逻辑性。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对学校、教师来说,改变教育教学的现状的需要,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情况等都是来说明这个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依据,运用的方法,时间阶段和步骤的安排等则是解决第二个问题的。而研究问题的条件、基础、能力、经验,则是解决第三个问题的。 有的老师觉得情报分析没有用,其实也并非如此。了解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它的逻辑性在于,既然人家已经研究过了,你就不必重复这项研究了。但是这是针对省市级课题立项来说的(这些课题对课题的创造性要求比较高),如果学校从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来考虑,那就是没有立项也要去做的。其次,了解了人家研究的情况,反过来就能知道哪些内容人家没有研究过,这叫作寻找发现属于自己的研究空间。第三则是从途径方法上来说,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方法,但是也可以分析别人的方法,还可以运用自己设计的方法。其实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思路、途径、方法上有所创新,同样是可以申报课题的,而且也是有希望立项的。所以从理解的角度去填写表格,可能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校本教研的困惑 每次参加这所学校的教研组活动,说得夸张一点,都有点害怕。教师们极为认真,不仅人人发言,而且人人都是细致入微,面面俱到,没有人三言两语走过场的。这样的教研活动因为时间长,通常是放在下午学生放学之后,而我又通常被放在最后一个发言。望着疲惫不堪的教师,我不想再耽搁大家的时间,于是还是我来充当三言两语走过场的角色。走在回家的路上,看满街灯火辉煌,下班的人群行色匆匆,可谓百感交集。难道这就是校本教研? 有人说,校本(school base)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就盛行于英美等国家。世纪之交,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行,校本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掀起了旋风。我要说的是,相比从国外引进的其他教育理念来说,“校本教研”是我国教师接受得最快的一个新名词了。其原因很简单,这不就是我们以前的教研活动吗?于是一夜之间,以前的教研活动全部变成了校本教研。你还不能说他不对。试看人们对“校本教研”的解释,“基于学校”、“在学校内”、“为了学校”等等,哪一条不符合?难道以前的教研活动不是基于学校的吗?不是在学校内部开展的吗?研究的主体不是教师吗?难道不是为了学校发展吗?因此,根本就没有什么犹豫,就接受了这个看似新鲜的名词,其实是因为,我们早就是这样做了。我不喜欢用这三个所谓“基本概念”来解释校本教研,其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它无法把传统教研和校本教研分开,或者说,它并非是校本教研区分于传统教研的本质特征。
有的老师认为没有必要去区分传统教研和校本教研,甚至有的老师干脆就认为这只是旧瓶装新酒而已。于是,我觉得区分传统教研和校本教研,不是没有必要,而是很有必要。你区分清楚了,也就明白了校本教研要做什么事,应当如何来开展。 有的老师认为,校本教研的真正内涵是行动研究,它具有以下特征: 1.教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在研究中已不再是被培训者和被研究者。教师通过研究和行动,反思行动经验,丰富教师的行动策略,自主经营课堂,改进教学,提高行动效果,进而提高自己专业水平。 2.研究的实践性。行动研究不是在书斋里进行的,不是单纯地收集整理资料,而是从实践需要出发,在教育现场情境中去发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教育情境中,处于最有利的研究位置,是问题的第一个遇到者和解决者,拥有最多的研究机会。 3.研究目的的指向性。行动研究是通过在教育活动的具体情况中进行研究,提高行动质量,增进行动效果,是为了行动而研究。这意味着教师开始主动关注教育的内在价值和意义,关注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为教育活动创设最佳情境。 4.研究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相关性。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提出问题,在教育教学行动中,捕捉、筛选、提炼、加工经验和做法,把研究成果作为一笔宝贵的智慧资源,再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整个研究过程紧紧贴近教学过程。 因此,他们把校本教研表述为“教学行动研究,研究教学行动,为改善教学行动而研究”。 这是否意味着两种教学研究在研究方式上的区别?
有的学校提出主题教研的方式,所谓主题教研,就是立足本校教学实际,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删选,确定教学研究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从而达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在主题教研中,教师也得到相应的专业化发展。 他们认为,和传统的教研相比,主题教研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1.传统的教研,包括一些教学观摩活动,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往往面面俱到,教师评议也只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无法深入探讨。而主题教研具有明确的主题,研究的中心明确,教师能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深入学习,反复尝试,切磋教艺,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探索教学规律。 2.主题教研,就其本质而言是行动研究,由于融入了研究的成份,而不是如传统教研活动中发表一通议论就算了,而是实行跟进研究,通过深入的思考,设计出解决问题和改善现状的方案,然后用实践去验证。以问题解决、教学改进为其目的。 3.主题教研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它不是如传统教研活动那样,由于缺少专业深度,许多教师认为传统教研中的泛泛而谈对自己没有什么作用,因而对学校的教研活动不感兴趣。主题教研是将科研与教研融合在一起的研究的新形式,它注重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引领,注重课改理念在实践层面的体现,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成为培养科研型教师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按他们的理解,主题教研是教师行动研究的一种方式。
学校教育科研课题设计
很多学校都希望建立自己的龙头课题。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学校工作有一个方向,不至于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乱抓一气。但是如何建立这个龙头课题,确实颇费心思的。本人在指导学校教育科研的过程中,也遇到许多建立学校龙头课题的事情,这里介绍给大家,或许能够有点参考作用。
(1)龙头课题的建立基于学校工作的重心 有所学校对教育科研是很热心的,他们也迫切的希望建立学校的龙头课题。我到他们学校去了几次,主要是听听他们的想法。他们想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个想法也不是不可以。关键是他们打算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更进一步的来说,由于素质教育的宣传,大家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都非常重视,那么我们有没有独到而有效的培养方案呢?就目前所设想到的内容和措施,似乎都没有跳出一般的思路。 有次我在他们学校看到市里给他们学校的一些材料,是关于探究性课程建设的类似提纲一类的材料。他们学校是市里的课改实验学校,他们说,现在市里希望他们思考一下探究性课程的问题,他们也在准备材料了。但是我一听就想到,我们现在正在思考的如何来建设探究性课程,这不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吗? 我是想以课程教材改革为抓手,因为该校是首轮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学校,这也是该校的特色。现在该校主要抓的工作就是二期课改,主要思考的就是二期课改。课题同他们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抓住问题、抓住困惑,我觉得是个方向。现在该校考虑较多的是二期课改的实施方案,其精神是二期课改提出的的三种课程与二期课改的核心(实施素质教育)的结合。也就是说如何在三种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其中,探究性课程是没有现成教材的,要自己设计。那么,如何设计探究性课程的教材(教学资料)。如何通过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时间能力,并如何测量学生是否获得了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们的课题应当从此着手。当我这样向他们提出时,他们说,这倒是的,又要申报课题,又要开展课改实验,现在我们把两件事放到一起来做了。题目几经推敲,现确定为《探究型课程中科技探究活动设计和实施的研究》。我对这个题目比较满意,和课改结合,符合该校作为课改实验基地的特点,大小合适,和该校现在研究的内容结合紧密。 这个课题后经申报,被立为市级课题。
(2)研究自己学校的特色项目 这所学校是一所普通学校,规模也不大,这次学校申报市级课题,而且后来被批准立项,基本上可说是出于偶然。他们学校开展一年一度的体育游戏节活动,这次想到邀请我去参加。他们后来告诉我,以前他们是小打小闹,一般都不邀请别人来。这次想办的热闹点,才邀请了市区专家来参加。我说,我不是专家,我是来看热闹的。应该说,这个体育游戏节活动确实开得热热闹闹,学生自己编出了许多富有趣味的体育游戏,更引人注目的是传统的舞狮表演,他们用塑料汽水瓶捆扎再连起来,然后用易拉罐剪成鳞片做了装饰,舞起来如金龙腾飞,生气勃勃。我觉得他们的体育游戏和其他学校的体育游戏有很大不同,似乎他们更注重在学生的创编和自己动手制作游戏器具。后来在听市里一位体育教研员的发言时,我也听到了这一点。而且据他说来,像这所学校的体育游戏节是非常富有创意的。我想这位市里的体育教研员了解的情况比我们多,既然他这样说,应该说也是有根据的。 于是,我就和他们校长建议,是否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市级课题,我们以后再来商量一下,看看怎样来设计,准备明年申报吧。但是校长听了我的建议,就迫不及待的说,我过两天就和你联系,你过来帮我们一起出出点子。于是我本来想从容思考的课题一下子提到眼面前来了。我后来如约去他们学校,关于体育游戏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还是要依托市里的体育教研员一起参与,但是课题的核心在于体育游戏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载体,确实是很有特色的。于是我们从体育游戏的创编、游戏器具的制作到体育游戏的开展,对学生的影响等,确定了研究的内容和基本方案。这个课题也得到了市教研员的热心支持,他们从体育游戏研究的情况和本市开展体育游戏的现状论证了这个课题的价值。
(3)课题研究是校本教材建设的后盾 这是一所幼儿园的课题。当时他们邀请我们去讨论他们准备申报的市级课题时,就是说要编写一本有关生活教育的教材。实际上这个课题,他们已经申报过一次了,但是没有被批准。这次希望我们一起去探讨一下原因。我们去了之后,他们把去年课题申报的情况说了一下,然后又介绍这个教材编写的目的、框架、体例和材料准备等。 我们认为,这里所说的编写教材的目的实际上不清楚的,单纯的编写校本教材,也许并不是课题研究,教材可能是课题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则是教材的指导思想。由此再来谈教材编写的目的,结构框架,体例安排等,突出教材的特点。事实上,国家有的幼儿园生活教材。所以我们还是来谈你们为什么要编写这个教材,难道现行教材无法满足你们的要求,你们希望编写的教材和现行教材是怎样的关系?会有什么不同? 他们认为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现代许多关于生活方式的理念都没有收进去,自然也没有这方面的引导倾向和介绍相关技术。而这部分生活方式特别具有现代意识,而现代生活方式既是丰富多彩,又是比较复杂的,或者说有各种质量的、性质的、档次的,也和各种不同人的思想意识、文化修养、工作特点、生活环境等相联系的。因此首先要认识生活方式的性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好之后,就是要幼儿运用这种生活方式生活,从而得到身心健康的成长。怎样来实行这个计划呢?他们会利用各种活动来展示现代社会的各种生活方式,并引导和影响幼儿的选择。然后通过各种活动的模拟或社会实践,让幼儿体验健康生活方式所带来的身心愉快,使他们产生倾向和追求。 当时确实是对“生活方式”讨论得比较热烈。于是我建议他们将课题改为《幼儿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实践研究》,至于如何实施幼儿健康生活方式教育,他们正可以编写一本园本教材。这个课题后来也获得市里批准立项。
(4)提升学校工作的科研含量 一所中学的校长希望我们一起去商议他们学校如何教育科研的事情。于是邀请了学校各科教研组长一起参加讨论。我们主要想听听他们再做些什么事情,当然也会留心我们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再继续讨论。他们谈了自己学科开展的教研活动的情况,也谈了其中的一些认识。我们认为,传统的教研活动主要在布置教学工作的安排方面起了一些作用,但是这些教研活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并不大,包括听课评课,多数也是蜻蜓点水,不痛不痒。因此,问题就集中到学科教研如何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上发挥作用。 学校现在的教学组织,基本是有三个: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这三种组织的方式不同,目的和作用也不同。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说,年级组跨各学科,按年级组织,教师彼此之间缺少专业对话的基础;备课组是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老师,遇到的问题有很大的共同性,大家可以共同讨论,但是也不排斥在目前的评价体制下相互之间的竞争。相比来说,教研组和年级组相比有较好的专业对话的基础,而比备课组更为宽松和谐。 教研组的建设是改变传统的教研模式,改变面面俱到的泛泛而听和蜻蜓点水的浅尝辄止,而以主题式教研作为教研的基本模式,即以教研组普遍存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作为研究的核心,开展课题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后来这所学校建立了有关提高教研组效能的研究课题,经申报被批准立项。
(5)从一般含义演绎到创意 他们学校很早就在搞承诺教育课题,一开始是少先队大队部在做,后来又改为小学生承诺教育,这就成了学校课题了。不过我一直没有在意。因为我听他们介绍过,和诚信教育的内容差不多,无非是要求学生“诚实守信”,大家已经谈得很多了。 直到后来,有一天,他们校长告诉我,她们准备以承诺教育作为学校三年规划课题,这才引起了我的思考。校长说,她们有一整套的做法,如学校承诺什么、教师承诺什么、学生承诺什么,以此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承诺,作为一个课题的核心概念,一定要弄清楚。我说,承诺教育,在一般意义上说,我国的文化传统中非常重视“信用”,所谓“言必行,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君子重然诺,一言重九鼎”等,都表示我国的传统观念。但是涉及到具体内容来说,就不是简单的“说话算数”的问题。第一,要看内容,其内容的合理,要求承诺的理由正当,这是首先要分析的;第二,要看性质,是公正平等的,没有现在某些合同中的欺诈哄骗,或者威逼利诱,也就是在知情的情况下自觉自愿的;第三,承诺是可行的,做得到的。承诺就要兑现。某些从事家教的老师说,保你考上大学,这种承诺是假的,是没法兑现的。因为学生的文化基础、努力程度,你包不了,你能够包的,大概只是“考不上大学,我全额退款。”从现代学校的发展来说,学校可以向社会承诺。教师可以从师德修养的层面,承诺自己的责任。学生则可以从自我教育的角度承诺。对学生来说,一定要坚持自我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 我感觉到,她们所搞的承诺教育不是简单的要求学生“答应的事情要努力做到”,这是在为人处事的准则。她们的承诺教育实际上是要求学生、教师、学校做出承诺,它不是完成别人交代的某件具体事情,而是指要达到某个要求或标准,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保证书”,保证做到什么什么。要完成某件具体事情比较简单,如把什么东西送到什么地方,但是现在讲的是“学习、教学、教育”,这就不是立时三刻能办到的,或者说不是马上能兑现的,其中因素也比较多。 他们想到“承诺”这个词语,是和当时社会上经常用到“承诺”这个词语有关。似乎从2001年教师节,教育部办了个“世纪承诺”主题晚会后,“教育承诺”就多起来了,“承诺教育要让社会满意”更成了一句口号,在这个句子中,“教育要让社会满意”是“承诺”的内容。这和“承诺”(说话算数,言必行,行必果)的含义并不同。承诺教育将“承诺”引进教育领域。其真实内涵是对自己教育责任的清醒认识,并以“承诺”的品质来要求自己努力去承担职责。这种“承诺”更类似于“保证”。我觉得,这样的分析更接近于她们开展“承诺教育”的本意。这个想法将改变“承诺教育”原来的“诚信”主题,而应当以现代教育应对社会要求而做出的承诺。这是个全新的视角。 他们学校的课题,我觉得必须改换角度,也只有改换角度,才可能有新意,也更符合她们的原意。我觉得,她们原来将两层意思混在一起了,而且以诚信承诺掩盖了责任承诺。诚信承诺是传统的,所谓诚实守信、一诺千金是也;责任承诺是当代的,源于时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现在时兴的责任承诺、时代承诺、庄严承诺者是也。我觉得,这样就理顺了,我似乎也增强了信心。主题的更换,等于全部重新做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