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写作业,陪孩子玩,陪孩子睡觉,这些是现在许多家长的“功课”。
家长陪着孩子,是担心孩子会边玩边写;陪孩子玩,是怕孩子摔了;陪孩子睡觉,是因为孩子怕黑…… 可是,家长却没有想到,你在“陪”孩子做这做那的时候,也“陪”掉了孩子的自由与自立。 任何事情都有矛盾的两个方面,“陪”与“不陪”也有利弊两个方面。 但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家教大师尹建莉主张“不陪”,并且她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告诉家长,“不陪”的孩子才能养成好习惯。 一、“陪”着孩子,孩子不自由 在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家长喜欢陪着孩子写作业,而这就成为孩子自由的最大束缚。 那么,作为父母的你,有没有限制孩子的自由呢?是不是下边其中一员呢? 包办型:孩子做作业,家长守在一旁,一个字写不好,家长“帮忙”擦掉重来,一道题做错了,罚做三道题,这样擦擦写写、指指点点反而乱了孩子的心。 监视型:学习的时候,家长离孩子有段距离,但目光一直在进行扫描,孩子的背后火辣辣的。稍有走神,那边便是一声轻咳表示提醒,被监视的孩子是无法安心学习的。小的孩子还好,四五年级的孩子便开始反抗,反对这样没有尊严的陪伴。 检查型:家长每天的任务就是检查孩子的作业,极小心极负责地每题必查,查出的错题要求孩子及时改正,最后学习成了家长的事,孩子开始学会了依赖。 尹建莉说,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汪涵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每天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他写作业的时候,妈妈一般都会陪在身边。 妈妈对他要求很严格,必须坐得端正,认认真真地写,一旦想偷懒或者开小差,妈妈都会对他严加批评。 有一次妈妈不在家,汪涵的小姑姑在他家呢,妈妈就让小姑姑陪着汪涵写作业。 汪涵的小姑姑没有像妈妈那样当监工似的,她手里拿着杂志,自顾看自己的。 等汪涵写完作业,汪涵突然冒出一句,“小姑姑,以后你天天来陪我吧,我不喜欢妈妈陪我,天天像看犯人一样看着我,还不停地对我指指点点。让家长陪着写作业,那都是学前班的小孩的事情,我没有那么幼稚了。” 人的天性都是追求自由的,任何为儿童所热爱的事情,当它变成一项被监督完成的活计,让人感到不自由时,其中的兴趣就会荡然无存。 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监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暂时屈从他,内心绝不会听他的话。 二、“陪”着孩子,孩子就有了依赖性 有一位家长这样说:“现在的孩子独立性都非常的差,让孩子一个人做作业,孩子就会不做作业,或者边写边玩,特别容易分心,学习效率也就自然非常差了。但是如果有家长陪伴,一方面能起督促作用,另外还可以指点在孩子做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孩子的作业才不容易做错啊。” 而尹建莉认为,只有让孩子自己去做作业,这样才能慢慢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否则爸妈在旁边陪的话,会使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没有爸妈陪,就不做作业或者做得很慢,而且一有问题就去问爸妈,这样如何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呢?有的时候要适当放手,相信孩子的能力,让孩子独立去完成作业,不要事事都盯着都陪着。 这种孩子一旦失去父母的特殊照顾,便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这种强烈的依赖心理,还会造成孩子做事缺乏主见和独立性,办事能力低下,今后很难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终有一天他要自己独立面对所有的问题,那么就让我们从做作业开始培养,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做,培养孩子自律,自主的能力。 三、只有“不陪”,孩子才能成长 很多家长埋怨说,如果家长不陪着孩子或者提醒孩子写作业,孩子就会丢三落四,或者干脆不写。尹建莉认为,孩子不写就让她不写,但是孩子没写作业,她自己心里也会不踏实的,只有让她自己想起来把作业写了,她才能成长了。 尹建莉在书里讲过她女儿小时候忘写作业的事情: 刚上学的一段时间里,圆圆对写作业感到很新鲜,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要写作业。时间稍长,她就失去新鲜感了。回家就先吃东西、玩耍、看电视,一直磨蹭着不去写作业。当发现已经有好几天,圆圆都是需要爸妈提醒才去做作业时,就决定以后连提醒这句话也省了。后来爸妈装作完全忘掉写作业这回事,只忙活自己的事情,每天任凭她玩够了再去写作业。 很快,她就把自己搞乱了。有一天回家后,她一直没写作业。先看动画片,饭后玩了一会儿玩具,然后又看书,又看会儿电视。到了已洗脸刷牙,躺床上要睡觉时,才想起今天忘了写作业,急得哭起来。爸爸妈妈其实早就着急了,但他们一直装着没注意她的作业问题。这时爸妈才做出和她一样着急的神情,说:是吗,你今天没写作业啊? 妈妈赶快对圆圆说,你愿意今天写,就晚睡一会儿,今天去写;要是想明天早上写,妈妈就提前一小时过来叫你;如果早上也不想写,明天就去学校和老师说一下今天的作业忘了写了,这一次就不写了。 圆圆当时虽然想睡觉,但可能是她觉得不写完心里总有个事,不舒服,就说要现在写。爸爸妈妈说好,那就现在写吧。她无可奈何地下床,从书包中掏出书本,说不想在自己的小屋写,要到客厅写,可能是觉得小屋容易勾起睡觉的愿望吧。 爸爸妈妈假装关灯睡了,静静地听着她的动静。圆圆大约又写了十几分钟,自己收拾书包去睡了,爸爸妈妈才把悬着的心放下。第二天也没提这事,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 接下来几天,圆圆回家早早就把作业写完了,早早把作业写完带来的方便和愉快,她自己也能体会到。爸爸妈妈并不觉得她忘了写作业是件坏事,倒觉得它是个教育契机,可以促成圆圆自觉意识的养成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就体验过克服自己弱点的满足,那么他就会以批判的态度看待自己。正是从这一点上,开始一个人的自我认识。没有自我认识,就既不可能有自我教育,也不可能有自我纪律。 一个年纪幼小的人,不论他把“懒惰是不好的”这句话记得多么牢,理解得多么清楚,但是如果这种情感没有迫使他在实际行动中管住自己,那么他就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孩子的弱点如果总是通过大人的操纵去克服,那所谓“克服”就是不存在的虚幻,只能叫做屈服。只有孩子自己去克服了,那么孩子才是成长了。 尹建莉说,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所以只有不陪,孩子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地成长。 家长应该记住这一条: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如果经常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