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五)
整理:春夏秋冬 浩气长存 圆运动的烟 月射寒江 校对:山上月
今天晚上来学习六气解,学习五运六气。今天晚上《卷二•六气解》我也没打算讲具体的内容,因为牵扯到五运六气,很多人看着都头疼,包括我也一样,我个人对五运六气也没有非常系统非常深入的研究,也没有。所以《卷二•六气解》讲起来,说实话我也没有什么底气,只能是把我个人对五运六气对《四圣心源•卷二•六气解》的一些粗浅的理解,跟大家交流一下,供大家参考。因为《卷二•六气解》主要是讲主气——六气的问题,讲得比较简单,所以许多朋友理解起来呢如果没有五运六气相关知识做背景的话,可能比较困难一些,所以今天晚上,咱们不是讲卷二的内容,而是讲一些五运六气基础性的东西,先打个基础,我们知道五运六气是怎么回事,然后再来看《卷二•六气解》,这样看起来可能会容易一些,比较好理解一些,不至于像看天书一样不知所云,所以今晚上跟大家来交流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也是中医理论比较重要的内容,它的比较系统的理论阐述主要是在内经的几篇大论里,《素问》里面天元纪大论、六元正纪大论、五运行大论等等,这几篇大论主要是讲五运六气,它们核心理论,五运六气演变规律等等,讲得很复杂,我也没有全部地认真地看完和深入地研究,也只是粗略地看过,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所以我今晚上跟大家交流的东西,只是我个人一些粗浅的认识,也可能讲得不对,咱们互相交流。咱们讲这个五运六气,还是从黄元御先生的一气周流这个体系开始讲起,我们知道一气周流这个体系,大概来分的话它分成五块,如果你要分土枢四象、视为五行啊,它是五部分。而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与三阴三阳相对应,它是六块,六部分。一个五一个六,它不一样,所以我们怎样把这两者统一起来,黄元御在《六气解》这一卷里讲了所谓五运、六气本质上它是一样的,它是讲了这么个意思,《六气解》里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原文是六气乃五行之魂,五行即六气之魄,它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是讲五运六气、五行六气它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是说的一个东西,说的是一回事。但是,五运和六气又明显地不一样,一个五,一个六,我们怎样去把握,这是我们今天晚上主要讨论的一个问题。从这个角度我们来讲一下五运六气,五和六如何统一在一起,因为大道至简,大道相通,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来讲,所有的东西都归一,万法归一,所以它肯定是讲的是一回事。 但我们怎样去理解,它为什么是一样的,土枢四象这个理论模型它是五部分,是五行,中土在中间斡旋,木火金水周流一圈,这个理论模型很简洁,我们也很熟悉了,现在突然多出一部分来,成为六了,这怎样安排啊?所以我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是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理解,比较苦恼,后来慢慢地才理解了。那么它的源头在哪里?我们从河图开始说起,河图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河图、洛书,咱们从河图作为一个源头开始说这个问题,有图的可以先看着,没有图的网上找一下,河图也很多的。大家都看到这个河图了吗,自己都找到了吗?那就开始说了,看河图这个图,河图这个来源不说了,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我个人的一个观点,实际上河图反映了天地之道的本质的规律,它也是按五行相生、土枢四象,是按这个规律排列的,河图所反映的天地之道的运行规律与黄元御老师讲的这个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体系是完全一致的。中间只看这个奇数,河图的底下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然后左边是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上面是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右边是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中间是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正好按五行相生,底下是水生左路的木,东方木生南方火,南方火生中间的土,中土生西方金,右路降的金气,然后西方金生北方水,那么它这个五行相生,实际上咱们注意到中土在中间,它就暗含着中土作为一个枢杻,土枢四象,一气轮旋,暗含着天地这个规律,所以我们说黄元御先生讲的这个一气周流、土枢四象这个理论体系,这个不是他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是他对传统经典的东西有了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之后,概括总结出来的,或者说他把前人这个已经总结出来的东西,给我们用比较通俗形象的方式表述出来,不是他发明创造的,天地之间、天地之道本来如此。河图的出现要比黄元御先生《四圣心源》这本书出现得早得多,它也揭示相同的规律,天地之道是一样的。我们知道从人体来讲,单讲这一气,一气周流。周流就是在动啊,动则为阳,动而为阳,静而为阴,所以这一气是一股阳气,那么天地之间,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如果从天地之气的角度来讲,那么这一气主要是一股阳气,天气、天之气,就是讲这一气它的变化,这一气主要是讲天之气。 天之气是什么气?对我们地球来讲,对我们人来讲,天上最大的是什么?是太阳,所以这个天之气,它最主要的因素实际上是讲的太阳,阳热,这一股阳热之气,主要是指太阳。五行相生,河图或者说黄元御讲的这个一气周流体系都是按五行相生这个规律,按土枢四象,中土在中,四象在外周旋,都是按这个规律存在变化,那么它跟太阳和我们地球的角度来看,它和太阳本身这个变化是一样的。我们知道地球围着太阳转,但是反过来,如果从地球的角度来看的话,这就是相对而言了,那么太阳它是东升西落,春暖夏热,秋凉冬寒,一年四季太阳在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的话,一气的变化,这股阳热之气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它主要是太阳这股阳热之气变化。一天的早晚,白天夜晚,上午下午,它都是可以分成四部分。一天可以分成早晨、中午、傍晚、半夜,但是它一天的温度都是在人体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这个范围就是中土,所以它也是一个土枢四象这个模式。从一年四季的角度来讲,春夏秋冬它也是四象,也是土枢四象。而这个变化都围绕着地球而言,如果地球不自转了,不是围绕着太阳公转的话,也没有这些变化。所以四象离不开中土,中土为根本,地球就是土,什么是地,你看地的造字土也,地球本身就是坤土,大地,这就是最大的土气。这是我们从天地之间来看——土枢四象,一气周流,这个规律,也就是河图所揭示的这个规律,它讲的主要是在地球上,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它本身围绕着太阳在转,它又在自转,所表现出来的太阳这股阳热之气的变化规律。阴阳之间,火神派为什么注意扶阳,注重阳气有它的道理,阴阳之间还是以阳为主,相对来讲是阳气为主,阳气在人在,阳气亡人亡,所以,在描述客观规律的时候,主要是从阳气本身这个角度,从阳的角度来描述。 《内经》讲,天为阳地为阴,人居天地之中,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地合气不光有人,它还会化生万物,我们在地球上、在社会上看到的万事万物都是天地化生的,天地之间以天为主,所以它都符合天之阳气这个规律,什么规律呢,就是河图所讲的这个规律,也就是黄元御在《四圣心源》里面讲的这个规律,就是土枢四象,一气周流,就是这个规律。所以它是从阳气或者说是从正气,从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这个自然之道,从事物的本性,从这个角度来描述这个规律,所以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土枢四象、一气周流这个理论的时候,我们知道它讲的是天地之道,它并不单纯是治病看病的工具。所以《四圣心源》真的学好了呢,你可能不仅仅是会看病,其它的很多东西你也能看明白了。如果熟悉《易经》的朋友,那么知道易有这么一句话:易有太极,太极呢,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那么这个阴阳之间呢,阴阳之中复有阴阳,这就是讲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问题。阴有太阴、少阴;阳有少阳、太阳,由阴阳再分为四象,四象再衍生为八卦,这就是《道德经》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到了八卦相当于到了生万物这个阶段了,八卦可以演变为八八六十四卦---重卦,又可以演变成为更多的卦,几千卦的都有,易经里有几千卦啊,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呢,它还是四象,八卦为基础,这四象就是周易讲的这个四象、八卦,它实际上也是这个阴阳的升降变化。与河图描述的这个五行相生,讲的这个一气周流,一气周流也是这个阴阳升降变化的一个过程,意思是一样的。那么有一点不同的地方就是,这个卦象它应的都是这个用爻来表示,一个卦有三个爻,如果是重卦的话,那就是六爻。所以这个周易呢,我们从周易的这个卦象里就看到六爻,六这个数这就出来了。我们刚才讲的这个天地之道,天地之间是一气,这一气的变化规律,这土枢四象,它这个变化规律我们分成块的话,分成五块,而这个易经呢,八卦这个东西呢,从它表示的规律来看,它也讲的是天地之道,阴阳变化之道,讲的是同一个东西,但它为什么用卦象来表示的时候,选择用六爻?每个重卦都是六爻,六十四卦每一个卦都是六爻,相当于它用这个卦象代表阴阳的升降,每一爻代表不同的阴阳变化,它为什么选择这个六来表示呢?为什么不用像我们刚才表示用的这个五,五行的这个角度?从这个八卦,易经八卦的源头来看,我们知道它根据这个,我们刚才讲的这个五行,它说的是一回事,都是这个道的变化,天地之道,都是一气升降周流,因为这六十四卦也是如环无端的。六十四卦这个最后一卦是未济卦,就是没有结束,这个就牵扯到了地气的问题,咱们知道这个五行呢,从这个纪年的角度来讲,天气,它变化的规律是五,以五为数,为规律。五个五个的来,所以我们中国传统的阴历,它用天干地支来纪年,十天干、分阴阳,阴阳相合是五对,为什么叫天干呀,就是以天气的变化为主,主干就是主干。地支,地是地气,支就是分支。所为天干为主,地支为辅,就是以天气为主,以地气为辅相配合,一起来表示这个天气之间的变化,这就是天干地支。 那么这个天干十天干也就是五行的意思,它是分对的。十二地支,它是六对,你看六这个数字出来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知道,六这个数也不是凭空出来的,它是从地气这个角度,或者说从天一的角度,天为阳,地为阴,从这个角度,有这么一个影响因素。它的规律是六,或者说它的规律是十二也可以,它会影响到天气的变化。天地之间的这个规律,大道的规律是五,小一点的规律是六。这两个不同的规律,天地之气为五,天地之间的五之数以五为主,以六为辅。那么这个六指的是什么呢?咱们知道一年有十二个月,所以这个六我个人认为,它实际上是月亮带来的一个规律,我们知道月亮对这个人体的影响还是很明显的,很多女性的这个月经周期,一般都是在月亮最圆的时候,来月经,月经周期也是一个月,正常情况都是二十八天左右,它对我们这个人的影响很深刻。那么一年十二个月,每两个月算一个节气段子,我们从六气的角度来讲,五运六气的角度来讲,这就叫一气,两个月为一气,一年分为六气。所以这个六啊,从月亮的角度得出来的。大家如果有这个二十四节气图,二十四节气是按阴历排出来的,不是按阳历排出来的。(木匠按:此处根尘老师好像讲得不对,节气就是按阳历排出来的)阴历是怎么排出来的,阴历是按月亮排出来的,二十四节气,每四个节气,算一气,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六之气一共是六气。初之气从这个大寒开始,两个月一气,这就是一气,那么这就是六气。这个六气,我个人认为呢,它这个反映呢由于月亮的存在,所带来的这个地气的变化规律,地气是从属于天气的,举个例子来讲。天之气它的变化规律是土枢四象,是五行,它的规律是五。那么我们如果看月亮的话,月亮它是有这个月初,刚开始是月亮最初的时候叫朔月,月亮最圆的时候叫望月,每个月农历十五月亮最圆。这个每个月的月初、月底月亮看不见最小,这就是分成两半,然后这个月亮一半的时候,既不是上弦月,也不是下弦月,正好在中间的时候,那这就代表的是上半月和下半月中间的一个状态。它实际上也是分成这个四块,它从这个一个月的月相变化,月亮每天都在变啊,从这个月亮的月象变化来看,也可以明显的分成四个阶段,从没有月亮到半个月亮,再到一个月亮,再到半个月亮,再到没有月亮。它也是四个阶段,也是四象,所以本质上来讲呢,它能仍然服从天地之间这个大的这个五的变化规律,它仍然是服从的。 只不过这个月亮本身啊,绕着地球公转周期因为它自身的规律,它影响到了天地之气在地球上的变化,它是有影响的,那么这个影响,它的规律就是六,而不是五。因为这两个规律相对来讲,都比较重要,太阳的规律可能更重要,月亮的规律也不能忽略啊,所以古人很聪明,他以这个河图做为一个范围更广,更普遍的一个真理,一个规律。这是这个土枢四象,一气周流,就是这么一个规律相当于是。在这个基础上,他加入了这个六气,或者说加入了这个六的规律,与五相配,反映在咱们这个传统文化上,天干地支来纪年,今年是庚寅年,明年是辛卯年。这样的话,它就把这两个规律合二为一,就能够更准确的反映天地之气在地球上的变化,核心都是地球,离了地球什么都谈不上,所以核心都是中土,都是土气,都是围绕土气在说这个事。 那么讲到这里呢,我请大家看《内经》的一篇大论,就是《内经•素问》的第六十六篇《天元纪大论》: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 帝曰:愿闻五运之主时也何如?鬼臾区曰: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帝曰:请闻其所谓也。鬼臾区曰: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 帝曰:善。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故其始也,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知迎知随,气可与期。应天为天符,承岁为岁直,三合为治。 帝曰:上下相召奈何?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天元纪大论篇,我这里有一个网址,我把它发上去,大家可以打开看一下http://www./guoxue ... /2010/0323/776.html。打开就是《内经•素问》的《天元纪大论》,大家都看到了吧,大家对着这个把我们刚才讲的东西再看一遍,看看我们讲的这个东西,在《内经》里面是怎么说的,你看这个《天元纪大论》:“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你看《内经》讲的天之气这个变化规律,它是五啊,有五行,所以对应的来说有五脏,这讲的是天之气的规律,是五,是《内经》说的呀。《内经》说的跟河图示意的规律是一样的,跟易经讲的这个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也是一样的。后面接着看《天元纪大论》:“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它这五运是指一个挨着一个来运行,一个接着一个周而复始,这就是一气周流的意思,你所以你看这个《天元纪大论》是《内经》里的讲五运六气很重要的一篇大论,它开篇就讲了天道,天气的规律,它的规律是五,它是五运相袭,周而复始。这就跟咱们河图讲的这个规律,跟黄元御讲的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规律是完全符合的。说明黄元御老先生只不过是把《内经》,咱们传统文化当中已经有确凿定论的东西,给我们用一个更简洁,更形象,更通俗的方式跟我们讲了出来,便于我们后人学习和理解,不是他自己发明创造的,天道这个东西也不是人创造出来的,它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你看《内经》它也是这么讲的,所以我们知道《四圣心源》的理论体系和中医的经典理论和天地之道本来的规律是完全吻合的。那我们再接着看《天元纪大论》:“ 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玄为变的意思,道的变化,天地的变化, 玄是什么,玄就是玄妙不可测的意思,看不见的意思。这个变化,什么变化呀,道的变化,天地之道呀。天地之道是什么呀,就是五运阴阳啊。你看上面这一行,“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五运阴阳是讲的天地之间的变化。阴阳变化,升降周流。那么这个变化呢,表现出来它的用处在哪里?它会表现出一些什么东西来呢?那么,这变化从天的这个角度来讲,他是不可见的,不可测的,很玄妙的。玄生神。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啊,甚至你都不可测,怎么去讲它呢?有一个办法可以讲,玄可以生神。有了神,就有了灵性。有了意识了,你就可以去认识一些东西了,这个跟佛法讲在一起是很相似的。然后在神的这个层次你就可以讲了,这就相当于后天的一些东西了。神你看,“在天为风,在地为木”,这就是变化,实际上这个神也讲的是变化。“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这还是讲了五行,不过是分天地来讲,就是“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所以你看这个五运阴阳,天地之道啊,它的变化,在天地有不同的表现。然后,“在天为气,在地成形”,这个形气相感呢,就会有万物化生,就会有我们这个大千世界的出现,然后我们就有很多象可察呀。就有这个上下左右,就有这个水火,金木。所以在最后总结了一下,“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这个变化、多少、盛衰,你看都是很明显的,都是一些象了呀,这个就很明显地看出来了。从刚开始,言神秘不可测,测都不可测,到后面,各种明显的象出来了,上下损益,这就是一个从无到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讲的这个过程。那么这个过程的规律,《内经》里面认为它的规律,大的方面来讲还是五,天有五行以御五味,木火土金水,还是五行的规律,它的变化规律还是五。那么然后这个黄帝在第一段第二行他问了一句话,说这个五行周而复始我已经知道,那它与三阴三阳怎么结合呢?黄帝也有这个疑问啊,不光我们有这个疑问。三阴三阳的规律是六的规律,五行是五的规律呀。它们之间怎么结合呢。所以我们看黄元御的六气解,我们有看不懂的地方,这很正常呀,黄帝这么高明的人,他都要问一问,他都有搞不清楚,所以我们不理解也是很正常的。我们跟黄帝一块来学习,我们看这个五行跟六气,也即是跟这个三阴三阳怎么结合。看这个鬼臾区是怎么回答的。这个鬼臾区讲,咱们看这个第三段,“帝曰善,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怎么来结合,大家看这个,再往下看,第四段。第四段倒数第二行,“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那么这句话,这就讲了六的来历了,这个六从哪里来的你看。“应天之气”,那么这主要讲的这个天之气的变化规律,“动而不息,五岁而右迁”。“五岁”就是五运的意思,一岁一运,就是五行,它的变化规律是五,天之气变化规律为五。而地之气呢,“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地的地之气这个规律,静而不动啊,它的变化规律是六。那么我们来想这个地之气规律为什么是六,那我刚才讲的,我个人的见解,我认为这个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他讲的这个月亮,本身的这个运行规律,对地之气的影响,产生了六的这个变化规律。因为从这个阴阳的角度来讲,日为阳,月为阴,所以这个月亮,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地气。跟太阳相比的话,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地气的一部分,月亮就好比地球的一个分部一样,或者说是子气一样,总体呢还是属于地气。就是因为月亮的存在,使得地气有一个,周期为六的这个规律。 所以你看《内经》它虽然没有明言,但它讲了这个六的规律是地之气的一个规律,不是太阳本身的规律。那么我们对月亮的这个周期,一年十二个月,一对比就知道,它确实是地球上六的规律,就是月亮引起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呢,这个六气这个六,它实际上是月亮引起的。那么你再看,接下来的这么一段,它讲得就更具体了。“帝曰,上下周纪,其有数乎”。就是说这个在上天之气,在下地之气,它们这个周流不息,用来纪年的话,有什么数的规律呢?鬼臾区就回答说:“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那么这个东西,这句话怎么理解,你看,这实际上讲的是因为天干地支,它要配合的话,实际也是从这个五运六气的角度来的。天的规律是五,五运啊,地气的规律是六,六气,他们要想配合起来,完成一个相同的周流的话,要有一个共同的起点、终点,要不然怎么去描述它呀,所以你看他讲这个五和六他不同有一个最小的公倍数是三十,五六三十,所以说“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天的数,它的运动规律是五,那么呢,它就是六个五就算一对,所以这个节呢,我认为你可以理解为节律的意思。所以呢这个一圈,天气的变化规律,一圈是五,六圈就是三十,三十这就是一大节,一大块,这一大块。那地以五为制,地是这个六气,六小块为一圈,那五圈的话,五六三十,这个天地之气,六节天气,五制地气,它都是三十,这个时候他们就吻合起来了,这个规律就找到一个起点和终点了,就和我们数学上找这个最小公倍数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天纪,一纪是五,六气就是三十气了。不是,六气就是三十,六个五,五六三十,也一备。这个地纪者,五岁为一周。这个地纪呢,它是规律本身是六,五岁,五六三十,也是一圈。这样这一段他是具体的这个天干地支相结合的角度,来讲这个天地之间这个气的规律是不一样的。后面一段,“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所为一纪”。“凡三十岁……这一纪年……六十甲子”。从《天元纪大论》这一篇,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天干地支,六十甲子纪年,它也是用五运六气这个基础演变过来的,能看出来。同时我们也知道,五运六气,它是以五运为主,六气为辅,它的运动变化的规律,根本的规律还是五运,这个六气呢,是因为这个在地球上受到月亮的影响,产生六气的这个变化,有了这个六的变化规律。它本身还是阴阳之气多少的一种变化,所以在这个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他也不是凭空多出了一气来,而是分得更细,分成了六段,也有它固有的六的规律,是这个意思。但是这个六气,这个六的规律,它是包含于五的这个规律之内的,服从于天道,天之气。以五为变化规律的主旋律。这是我个人的认识,供大家参考。那么讲到这里我们就知道,既然这个六气是服从于五行,或者说是从属于这个五行,所以这个六气本身呢?它实际上从大的天道来讲,它实际上也是只是五部分。那么这个六如何变成五呢,我们这个五行各一,只有这个火是有两个,一个是君火一个相火。那么《内经》这个《天元纪大论》在里面也讲道了说,“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两个火你看,它也讲了两个火。所以实际上这六气有两个火,其它的呢是其它四行。所以从本质上讲,六气它本身它的本质还是五行,还是木火土金水五行。只不过火呢分成两个,成了君火和相火,有这两个区别。这就是以五变为六。所以我们从这里来看呢,这个《六气解》呀,它实际上解释的是什么呢,还是讲的五行。它是从六气的角度讲五行,只不过把火分得更细一些了,分成了君火和相火。如果大家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的话,我想这个《六气解》到时后可能就会好理解一些。就是说所谓的五运六气,它并不是割裂的,不是说五运六气这个完全分开,是两个东西。它不是的,那么这个《四圣心源》里面这个六气解呢,它主要是从这个主气上来讲的。《内经》里面讲了五运六气它有主气,有客气。有主客加临,有胜有负。 他有比较复杂的一些规律,我也没有很深入,很细致地去研究。我也不给大家讲。今晚上主要讲的意思就是讲,这个五运六气本身呢,它实际上是这个,五运和六气是一回事,是一个东西。只不过,五运是个整体的和主体的东西,放之四海而皆准。五运这个东西,可能不光地球有这个规律,地球外它也是这个规律。而六气,是只在地球上有这个的规律,火星上可能没有这个规律。所以这个六气呀,它是五行的规律在地球上的一种单独的体现。六气同属于五。本质上六气也还是五行。是这样的,当然因为我们人生活在地球上,这个六气实际还是客观存在的,这一年是十二个月不是十个月。你看人有十二经络以应十二月。火分君相,君相也都是客观存在的,心为君火,三焦为相火,它有各自的经络,这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要知道它也是一个客观规律,它是服从这个土枢四象,五行周流,五行就是一行,一气周流,他仍然符合这个规律,并不矛盾,主要讲这么个意思。如果觉得五行是一个规律,六气又是这么一个规律。到底按哪个规律来分析事物。往往让人容易产生一些错乱,因为黄元御《四圣心源》这本书,它讲的这个规律,它是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来讲。所以它讲的土枢四象,一气周流,以这个为主。我们可以看到后面讲杂病的时候,它并没有过多的从六气的角度来讲,它还是从五行的角度来讲,就是说从更根本的规律上来讲。 所以,我们学习六气解呢,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更进一步,更深一步来了解五行在人体上存在的一些更现实、更细致的表现方式。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人有十二经络,有三阴三阳。伤寒有六经。我们用《四圣心源》的土枢四象,用五行,用规律为五的办法,来去研究它,学习它,仍然是有效的。仍然不会出错。道理在哪呢?道理就在于六气从属于五行,六是五的一种特殊规律,六是五在地球上的一种特殊规律。它是月亮导致的,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理解。那么我们把五和六的这个问题,讲到这里我觉得应该算是解决了。没有五和六的区别了,都是五,六也是五,五也是六,但是以五为主。 我们以后看病、诊病,还是按土枢四象,一气周流,还是按五的规律来。六呢,你知道它存在,但是可以不去深究,也无关紧要,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相反如果你只学会了六,不知道五,你往往就会失去方向,所以五是很重要的。天地之间,五合之内啊,你要知道天地之间的主要规律啊,五是主要的。这就是今天晚上我跟大家交流的内容,就讲这么多。后面还有一点时间,大家看看有什么问题,咱再讨论一下。我讲的都是我个人的见解,也不见得就对,供大家参考。我是怎么理解《四圣心源》的,我就很坦诚地和大家交流一下,是对是错呢?我自己也不敢断言,只是供大家参考。所以,有不对的也请大家多指正。 我来看一个问题,叶落知秋老师讲:天有六气,地有五行,这是《四圣心源》第二卷六气解里面的一句话。说天有六气,地有五行。天为阳,地为阴。那六气是不是阳? 刚才它说我讲六气是地气,这个要怎么理解。那么我们刚才看《内经》上讲,它说天有五行御五味,内经讲天有五行。黄元御讲地有五行,这个怎么理解呢?实际上,这就跟阴阳一样,天有阴阳,地也有阴阳。五运六气都是这样。天有五行,地也有五行。天有六气,地也有六气。表现不一样。所以,黄元御讲的天有六气、地有五行和内经上讲的天有五行以及三阴三阳的六气是不一样的。那么黄元御说的天有六气,这个六气呢,如果从地球和月亮的角度来讲,因为六气的规律,主要还是月亮本身的运行规律,影响到了太阳的阳气在地球上的变化,导致了六的规律。所以呢,它从地球的角度来讲,月亮也是在天上,所以六气你认为它是天气,也是对的,可以这么理解。地有五行呢,五行有五方、有五时,一些成形的东西。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天上有五行,地下有五行,这个是不矛盾的。 黄元御在书的表述和《内经》上讲的有些出入,讲的角度不一样,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是呢讲的道理是一样的,是说的同一个问题。咱们理解的时候呢,不要仅仅拘泥于《四圣心源》这一本书的说法,不要只看黄元御他文字上的表述。我为什么今天晚上没有讲《卷二•六气解》啊,为什么要讲了很多包括内经之外的东西啊,就是你要有一个比较广的背景,知道真实的道理,知道真实的规律它是什么,五运六气它本身是个什么意思,你把这个搞懂了。至于它怎么说,你都会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你就知道它说的是什么意思,而不是钻到里面出不来了。要学的话,我觉得还是包括内经,也不要单纯拘泥于内经,内经讲的已经比较详细了。但是你也还要多看看其它的,像天文啊,地理啊,周易啊,八卦啊,你都要去学,都要去了解。河图洛书都讲的啥啊,都讲的同一个东西,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啊。你看的多了,你的知识面广了,你就会对整个的体系,有个整体的把握。那时候你就知道,它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你才能有个比较深刻的理解。如果严格来说的话,黄元御这句话,天有六气,地有五行。严格地来说这句话,不是很严谨,是有一些问题。但是呢也不能说它错,因为阴阳,五运六气,它确实是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嘛。天上也有五运六气,地上也有五运六气,确实也是都有的,都存在的。这个问题呢我就解释一下,看叶落知秋老师能不能理解。 Zhixingtang打的拼音,Zhixingtang老师说了一个问题,天有六气,地有五行,这个是否可以理解成时空? 时空的概念,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里面已经把时空统一起来了,时间和空间它认为是一个整体。这就说,再说的话就说得不着边了,和中医的关系就不大了。这个五运六气我觉得它还不是单纯的时空的关系,我是觉得一气周流、土枢四象这个规律,它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表现。你看,它从时间上来讲,它是春夏秋冬,它从方位上来讲,它是东西南北中。这是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都可以用一气周流统一起来。所以,你看一气周流这个体系,它把时间空间都统一起来了,都可以用这个规律来解释,这就跟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都是一样的,所以大道都是相同的,也是这个道理。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认为这是讲的时空的关系,五运六气它应该还是讲的根本规律,不是时空的关系。我们简单说到这里,这不能多说了,说多了就…… 我更正一个错误,方才讲易经,谈到易经讲四象的时候,感应同学给我指出来了。我跟大家讲了,我对五运六气,周易啊,也没有一个很系统的、很深入的研究,所以刚才这个讲错了,我刚才讲阴有太阴、少阴;阳有,少阴、太阳。这句话讲错了,应该是阴有太阴、少阳;阳有少阴、太阳。这是易有四象,四象的来源。这是我讲错了。如果照着图的话就很清楚了。大家自己有两仪四象图大家自己查一下。这个说错了。意思还是那个意思。它讲的四象也还是阴阳升降变化的一个连续的过程,名字我说错了。我不是专门研究周易的。有些东西可能还是记得不是很准。 有一个朋友又讲了一个问题:厥阴和阳明是怎么出来的啊?这个在内经里面有说明,从四象的角度来讲,本来只有四象,春夏秋冬啊,只有四象。那么厥阴它是两阴交尽,阳明它是两阳合明。它是两个转弯的地方。由阴出阳,叫厥阴,由阳入阴叫阳明。阳明主降,厥阴主升。左路升,右路降的问题。这个问题,确切的答案我也不知道。我就是把这个《内经》的说法给大家说下我的理解,内经里面因为是这么讲的,它认为阴阳四象,少阴、少阳、太阴、太阳。这四象呢,就是在升降的过程中,由降转升,由升转降的时候它需要有一个力量,辅佐它来完成升降转换的过程。所以呢,配上了厥阴和阳明,就是把升降转换的过程。单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厥阴和阳明。大概是这么个意思,这个《内经》里面的一个解释。 “海总是那么蓝”说,天的气象有六气,地的气象有五行。 刚才我都说了,五行六气,五行六行啊本质上都是一回事,都是讲的一气的周流。它只不过是从大的方面来讲,五行的规律更普遍一些。六气的规律主要在地球这方面有这个特点。 上海源头活水这位老师问,为什么少阴少阳是升降之枢? 少阴是枢。少阳是甲木、木气。我个人理解少阴肾它是元阴元阳所在地,一气周流的源头,水火的枢纽,这个枢主要是从水火的角度来讲,从源头的角度来讲。而少阳呢,它主要指的是甲木,指的木气。木气呢,人的一气只要在周流,只要在动,你就可以把它理解成一股木气。虽然我们知道木气主要是升的,但实际上啊,不管是升降,只要是气郁住了,动不了了。只要产生郁滞,我们都可以认为是木郁,就是这个一气周流整个在周流的时候,你不管它在哪,你都可以理解成一股木气,这就是广义木气。而这股气,少阳这股气,它在这股气里面,既不是最里面,也不是最外面。大概是一个居中的位置,表里居中,最中间的位置。它容易,一旦它有郁滞了,里里外外就都堵住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少阳这股气,这个枢纽是这么个意思,只要把它调升了。里外就都通畅,大概是这个意思。少阳居三阳之中,半表半里,出入的枢纽。这位老师说的挺好。没有问题今天晚上就到这,好不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