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基础投资的加快,经济趋势可能尽量保持稳中求进的格局,而相应的市场投资也需不急不躁,不用过早期待政策放松带来大级别行情,也不必为预期中的调控政策恐慌悲观,3月份最后两周仍是且行且观察,寻找结构性机会的时期。在大类行业领域配置方面,建议从估值合理的投资品向低估值的消费品均衡,逢低增持资源品。主题性机会仍建议关注节能环保、通用机场、移动支付、光伏风电类新能源、日本灾后重建受益板块等。
提准之后市场显分歧
上周末,央行宣布从2011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与往次相比,本次上调准备金的背景与影响依然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一方面,通过上调存准率在货币市场回笼资金,预计本次上调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能够冻结大型商业银行货币资金规模约为3600亿元,相对于4月份7260亿元的到期资金仍是合理水平。另一方面,提前防范全球流动性宽裕的格局,考虑到日本地震之后释放大规模的流动性,本次上调准备金率也是对可能出现的外汇占款规模增加的提前应对。此外,这也是高通胀预期下稳健货币政策维持的信号。
尽管以上的逻辑和背景为市场所普遍认同,但上调准备金率以后,市场出现的解读仍然不尽一致。
乐观者认为,目前持续紧缩的压力仍然来自于高通胀,若3、4月份CPI超过5%则会加息,而上调准备金率短期内降低了这一心理压力,有助于短期市场走稳。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增长趋势的放缓,任何一次紧缩的行为,都容易被市场理解为“最后一次”政策,未来政策将可能更为审慎稳健。
悲观者则认为,由于1-2月份数据显示经济增长趋势已经放缓,未来还将面临商品住宅投资显著下降,部分基建项目(高铁、核电等)因故放缓,保障房或水利建设短期难以大规模上马等因素,将导致经济增速有下行风险,此时继续进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有可能带来超调风险,打断经济增长的平稳态势。
上述悲观或乐观预期的解读焦点在于,基于高通胀压力的货币持续紧缩,会否伤及存在种种隐忧的经济增长趋势。从时间轴上看,高通胀压力预计要持续到6月份,但经济增长的先导指标PMI、M2都呈现明显的回落格局,因此决策层的调控面临着物价仍然持续过热,但经济可能趋于平缓的情况,政策基调的稳健或放松都面临两难境地。上述看空者和看多者的分歧归根到底可以总结为一句话:紧缩性的政策是否到底,是维持稳健货币政策的中继,还是可能有所放松的开始。
不必悲观 不必乐观
尽管目前政策基调依然趋于稳健,但对于市场操作而言,更有意义的是去探讨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应对之策。
假想一:如果政策继续紧缩,经济底在哪里?按照当前市场的一致预期,一季度和二季度的GDP累计增速为9.5%和9.2%,其中二季度的单月GDP增速9.4%。对照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项的一至二季度预期,和已经公布的1-2月份数据,可以估计增速有下行风险,如果继续加大调控力度有可能增大下行风险。
假想二:如果政策继续紧缩,市场底在哪里?按照测算的结果,占市场30%权重的金融、地产股跌幅有限,占20%的石油煤炭和占15%的消费品估值合理,下跌空间也不大。按大类看,仅考虑估值回复和前期上涨回调,预计上证指数的下跌空间底线在2750点左右,如果周期品的需求能够有支撑的话,预计市场下跌空间会更小。
假想三:如果这是“最后一次”紧缩,市场会怎么看?从M2、信贷、PMI、房地产新开工、进口增速等一系列先导指标来看,经济增速的放缓可能刚开始,未来的增长数据有可能进一步反映这些先导指标所显示的下降压力。如果单靠政策放松而看不到经济数据见底好转,也很难有大的向上行情。不管这次上调准备金率是更加严厉紧缩政策的继续,还是有望成为政策放松前的最后一击,经济数据层面的信号都没有显示出足够的市场支撑,短期内投资者仍然需要面临经济数据观察和政策基调确认的彷徨期。
因此,我们对近期市场的判断是:不必对上调准备金率特别悲观,这是对回收货币市场流动性的确认,也体现了保持稳健货币政策的意图,在估值合理的水平上,市场并没有大幅下跌空间;而对于认为政策放松可以带来反转机会的观点而言,我们则保守认为需要继续观察经济数据,等待增长趋势明朗带来的较好市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