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蒲甘老人診療漫錄

 洎阳医生 2011-03-24

蒲甘老人診療漫錄


此文為余晚年在山東中醫學院專家門診治療所記,屬心得用藥,今行錄出送交海外老友張光雄博士以就正同道。

  一、外感風寒,解表用麻黃、葉葉、荊芥、防風、生薑、蔥白、豆鼓,頭痛加白芷、羌活、蒿本,鼻中窒塞加辛荑、蒼耳子、藿香,咳嗽加前胡、紫菀、款冬花、細辛、乾薑、五味子、炙旋覆花,久嗽不止諸藥無效加白芥子、蜂房、罌粟殼。

 

風熱感冒用銀花、連翹、桑葉、菊花、貫眾、鴨跖草、薄荷,咽痛加桔梗、牛蒡子、金蓮花、山豆根、金果欖、錦燈筆、開金鎖,高燒不退加青蒿、大麥葉、板蘭根、黃芩、生石羔、知母、紫胡、地骨皮、常山,咳嗽加百部、白前、浙貝母、北沙參。

 

1992年9月醫一患者,表現風熱襲,投以大劑銀花、連翹、板蘭根,熱退復起,乃加酒炒常山15克、羚羊粉1克,服之而安,因咽喉疼痛劇烈,令其口含六神丸丸,兼飲麥冬、胖大海水,數日即癒。

  二、急性肝炎,發燒、厭食、肋腹脹痛,用藿香、垂楊柳枝、大麥葉、板蘭根、田基黃、敗醬草、木賊草、公英、地萬、溪黃草、平地木、雞骨草,有黃疸加茵陳、赤芍、丹參、黃芩、處杖、大黃、青黛、山梔子、白毛藤、積雪草、茜草、紫金牛。

 

遷延型以乏力,食欲不振、肋脹、腹部隱痛為特點,用柴胡、蚤休、丹參、白花蛇舌草、桃仁、金錢草、麥芽、陳皮、神曲、山楂、麥皮、五味子、首烏、黃蓍、當歸、黃精、僵蠶、蟬蛻。

慢性肝炎血清白蛋白低下,用鱉甲、敗醬草、連翹、西洋參、血蝎、白花蛇舌草、山甲珠、鬱金、三七、莪朮。

轉氨?偏高用紫草、苦參、五味子、升麻、葛根、大腹皮、旱蓮草、野葡萄根、烏梅、水飛薊、垂盆草、黃精、丹參、田基黃、公英、夏枯草、蚤休、馬齒莧、兒茶、小薊、槐花、白頭翁。

 

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桃心抗體陽性轉陰,用虎杖、茵陳、大黃、蜂房、龍膽草、夜交藤、蠶沙、檳榔、金錢草、丹參、白花蛇舌草、豬簽草、藿香、黃芩、赤芍、馬鞭草、紫草。

 

1992年12月魏氏求診,言右肋下脹滿而痛,倦感,全身不適,因降轉氨?服過十餘斤五味子,仍未轉至正常,且澳抗陽性,即給予紫草、虎杖、薑黃、田基黃、蚤休、蜂房、龍膽草、桑寄生、檳榔、豬簽草、黃柏、石榴皮、冬蟲夏草出入加減,共用四十八劑獲癒。

  三、腮腺炎,中醫謂之痄腮,能併發睪丸炎,影響精子產生,造成不育。可用大麥葉、板蘭根、車前草、公英、魚腥草、全蝎、酢醬草煎服,以其渣外塗患處。1993年5月曾用板蘭根、蚤休二味大量口服,配合吃油炸全蝎,一般四劑均癒。

 

唯一孫姓兒童左腮紅腫嚴重,以熱、痛難忍為特點,給予消炎藥、注射抗菌素無效,乃來詢治,隨開大麥葉30克、板蘭根30克、蚤休30克、地丁30克、公英30克,加貓爪草20克、山慈菇10克、野菊花30克,囑水煮頻服,分五次飲下,數日腫退,且往日之淋巴結硬塊也一并消失。經驗証實,貓爪草、野菊花,亦為治療此病的要藥。

  四、細菌性痢疾,裡急後重,日十餘次,用苦參、馬鞭草、黃連、銀花、薺菜、馬齒莧、黃瓜藤、秦皮、仙鶴草、白頭翁、地錦草、黃柏、鳳尾草,日久不止或阿米原蟲所致者,只要呈滑脫現象,則用河子、龍井茶、椿樹皮、罌粟殼、石榴皮、鴉膽子、烏梅、赤石脂、禹餘糧、木槿花、大蒜、辣角、乾薑、蘋果。

 

1992年8月診暴發性痢疾,採取清熱則便膿癒,調氣即後重除的方法,投以檳榔、木香、黃連、白頭翁、炒銀花,服已霍然已癒,月餘又行復發,每日七八次,持續二十四天,身體疲憊,有脫肛現象,急來求治,予澀腸固脫之劑,改用石榴皮、赤石脂、訶子、樗根白皮、罌粟殼、扁豆、人參、豬苓、白朮、車前草,服十七帖即癒。

  五、糖尿病,降血糖、尿糖用黃蓍、山藥、苧麻根、枸杞、花粉、葛根、蒼朮、玄參、茯苓、白朮、澤瀉、人參、黃連、旋覆花、地骨皮、生地、丹皮、山茱萸、棕櫚子、知母。如大便燥結散日一行,按清胃、滌腸滋陽明法,用大黃、芒硝。

 

1992年12月醫一青年男子,吃過多種中西藥物而血糖、尿糖持續不降,便秘五六日始解一次,即予上方加蘆葫巴20克、麥冬30克,連服二十劑,証狀好轉,飲水減少,每日晨起則更衣,血糖下降,尿糖也隨之轉陰。

 

其中蘆葫巴雖然溫補腎陽不利於熱邪內蘊的糖尿病,但對口不甚渴、小便頻數者仍可用之,且降糖效果良好,配入西洋參、蠶繭護陰保本,放膽給予,絕無閃失。

  六、肥胖病,除控制飲食、增加體力活動,消耗脂肪“自損其肉”,還應配合藥物治療,用大劑黃蓍、山楂、首烏、荷葉、川芎、防己、澤瀉、豬苓、丹參、茵陳、大黃、水牛角、白朮、白礬、皂莢、仙靈脾,常服防風通聖丸。

 

筆者經驗,黃蓍每帖120克,日飲綠茶10克,堅持收月即見效果,若黃蓍少於40克,則利水消脂作用不大。

 

1993年2月診一38歲婦女,體重92公斤,心慌氣短,步履蹣跚,走路困難,乃處方黃蓍160克、花生殼30克、豬苓30克、澤瀉50克、黃山毛峰10克,因便秘加濡潤腸道之生首烏60克、茺蔚子40克,防止吃茶失眠,早晨、中午飲用,連服70劑,並堅持日行三公里,體重減掉二十市斤,後來仍本方損益繼續投與,到五月底已能騎自行車外出買菜,身形明顯消瘦了,現正以動為主練習氣功。

  七、形體肥胖,動脈硬化,普遍血脂較高,實踐告訴降血脂用茵陳、決明子、山楂、首烏、桑寄生、澤瀉、大黃、花生殼、黃精、丹參、麥芽、神曲,減少肉食,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暢,具有良好的效果。

 

1992年10月五十餘歲男子來診,自云曾患高血壓、血脂很高,有脂肪肝,從其身矮體胖、短脖方面看,屬典型中風質,乃授上方,共服60劑,自脂檢查已趨於正常,血壓下降,脂肪肝也明顯好轉。

 

另一患者膽固醇極高,眼底動脈硬化呈火蹈斑,手足麻木,下肢疼痛,除用以上所舉藥物,又增入虎杖、穿山龍、豬簽草、雞血藤、絡石藤、伸筋草,便逐漸令証狀緩解。

  八、風濕性關節炎,中醫高之痺証,以酸重、疼痛為主,逢寒風、陰雨則重,用麻黃、地楓、獨活、威靈仙、羌活、生地、漢防己、海風藤、千年健、石楠藤、螫蟲、麥風藤、鼠婦、絡石藤、苡仁、雞血藤,上部加片薑黃、桂枝尖,下部加木瓜、牛膝,之力加黃蓍、刺五加,血虛力川芎、當歸,煩熱加丹皮、生地、忍冬藤,寒重加附子、川烏、草烏,痛甚加乳香、沒藥、鬼箭羽,自瘀經絡加丹參、蘇木、大黃、螞蟻、紅花、血竭、水蛭、兩頭尖。

 

類風濕性關節炎用雷公藤(或昆明山海棠)、全蝎、蜈蚣、炮山甲、僵蠶、烏梢蛇、骨碎補、透骨草、防風、伸筋草、木鱉子、蜣螂、制馬錢子。

 

1992年8月診一中件女性,手足關節變形,劇痛難忍,經省級醫院化驗,定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先後治療五年,無任何進步,反日趨嚴重,因用激素身形肥胖,活動由輕盈變為笨拙,可以尪痺名之,處方有生地、雷公藤、紅藤、松節、地龍、鬼箭羽、豬簽草、老鸛草、全蝎、白花蛇、透骨草和製馬錢子0.5克、處杖40克、蜈蚣3條、熟川烏30克、制草烏15克,遵葉桂久病入絡經驗,又增蘇木60克、紅花20克、桃仁15克,水煎分兩次服,復診七次未予加減,凡40劑証情解除,已能上班工作。

  九、慢性支氣管炎用佛耳草、桃南瓜、車前草、枇杷葉、半夏、杏仁、桔梗、貝母、魚腥草、地龍、蘇子、桑白皮、細辛、前胡、白前、紫菀、地骨皮、紫金牛、麻黃、虎杖。哮喘加黃荊子、皂莢、老鸛草、葶藶子、蘇梗、萊菔子,咳嗽較重加百部、冬花、全蝎、白芥子、罌粟殼、僵蠶、五味子、蜂房、杜鵑花、麥果。

 

1993年1月遇一患者,素有慢性氣管炎史,每逢氣候變化寒冷則劇,乃以麻杏石甘湯出入為治,飲後效果不佳,改用小麥龍湯,細辛開至6克,病情依然如故,減不足言,遂投《金匱要略》苓甘薑味辛夏仁湯加蘇子10克、白芥子10克、蜂房6克、佛耳草15克、百部15克、老鸛草15克、川貝母12克、沙參15克、馬勃9克、天竺黃5克、茯苓10克,共服八劑,呼吸通暢,咳止喘平,夜間已能仰臥而睡,基本治癒。

  十、心臟期外收縮過早搏動,心動、脈搏間歇,用紫石英、苦參、鹿銜草、生地、麥冬、連翹、川芎、牡蠣、桂枝、棗仁、台參、鬱金、瓜蔞、葛根、珍珠母、石決明、五味子、當歸、磁石、炙甘草、劉寄奴、龍骨、澤蘭。傳導阻滯著重活血行氣,宜用丹參、紅花、白檀香、菖蒲、降真香、川芎、肉桂,擴張血管加葛根、黃蓍。冠心病供血不足心絞痛用瓜蔞、葛根、毛冬青、薤白、虻蟲、丹參、三七、荔枝核、山楂、九香蟲、延胡索、蒲黃、炒靈脂。

 

1992年11月一五十九歲男,素有心絞痛,近日又發生早搏,結代脈明顯,三五動仃跳一次,開始西藥控制,因有毒副作用,乃請中醫診治,即以瓜蔞、薤白、丹參、紫石英、白檀香、炙甘草、肉桂、鹿銜草、川芎、蘇合白,加調整心律藥甘松、冬蟲夏草、當歸、藏紅花,苦參40克為引,連服35劑,証狀緩解,心絞痛未再出現,早搏消失。

  十一、高血壓,雖與肝陽上亢、內風萌動有關,都有虛實之分,筆者常用葛根、地龍、山楂、地骨皮、豬簽草、苲蓬棵、臭梧桐、黃瓜藤、芹菜、海蜇、黃芩、鉤藤、車前子、花生殼、野菊花、白蒺藜、夏枯草、女貞子、炒杜仲、仙靈脾、大黃、槐花、葵花油。低血壓虛証多見,所用升壓藥有肉桂、枳殼、柴胡、甘草、細辛、鹿茸、五味子、白芷、黃精、大棗、麻黃、附子、升麻、小量黃蓍(不超過15克)。

 

1992年12月一五十四歲男子叩門諮詢,言患低血壓已歷二十寒暑,經常時續在90/55毫米汞柱,中西藥物用之很多,收效甚微,頭眩眼黑,疲憊,活動稍過更惡心欲吐,非臥床休息不可,囑其以補中益氣湯加麻黃5克、細辛3克、白芷3克、升麻1克、鹿茸2克、麝香0.2沖,水煎服,每日一帖,二十五天為一療程,配合食品增營養,吃辣椒、咖哩粉,轉入第二療程時,血壓上升,病情逐漸解除,完全治癒。

  十二、胃出血,以吐血雜有食物殘渣為特點,用童便、仙鶴草、地榆、旱蓮草、大黃、鋪地錦、墨汁、紫珠草、血竭、三七,如痰中帶血,則為肺之血管破裂而出者,也可投與以上藥物,重點不要離開白芨。

 

1993年2月遇一女子,小學教師,34歲,既往有肺結核,新增胃潰瘍出血,二者同時發作,血量甚多,專區醫院介紹來濟,令每晨口服自己小便,去頭尾取中間者,處方仙鶴草30克、大黃3克、旱蓮草30克、三七6克、白芨9克沖、茜草6克、側柏葉12克、齊菜40克、槐花9克、瓦松6克,共用二十劑,病情大減,實驗室檢查已經治癒。方內瓦松為景,天科植物,生於老屋瓦上,性味酸平,能使血管收縮,因有小毒不宜久用,大量以20克為限,否則惡心嘔吐,甚則昏眩。

  十三、腸炎,習稱泄瀉,夏季多見,以澀腸利尿分導二便為主,用蒼朮、苡仁、白朮、扁豆、陳皮、茯苓、木香、黃連、澤瀉、蓮子、雞內金、黃柏、芡實子、銀花、車前子、豬苓,久瀉不已加烏賊骨、馬齒莧、罌粟殼、石榴皮、赤石脂、肉豆蔻、樗根白皮。

 

1992年8月診一患者,過去有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曾服鴉膽子配合青黛、黃連、乳香、沒藥、訶子、錫類散,作高作灌腸,情況穩定,因誤食冷物腹瀉不已,夾有膿血,予健脾利尿效果不佳,即以上述諸藥授之,重用馬齒莧,每劑80克,炒黃銀花50克,加鮮扁豆葉180克,連飲六帖,瀉下仃止,將此方減量又開十五劑,既往之結腸炎迄今未有復發。

  十四、脂肪肝與過食肥甘厚味有關,嚴重者肝內脂肪可超過50%,能轉成肝硬化,常用茵陳、山楂、荷葉、首烏、三七、大黃、猴奎茶。肝硬化用鱉甲、螫蟲、鼠婦、三棱、莪朮、紅花、炮山甲、海藻、昆布、丹參、牡蠣、琥珀、萊菔子、檳榔、厚朴、蜣螂,腹水利尿用蟋蟀、半邊蓮、豬苓、二丑、車前草,身體狀況尚好,水腫較甚,要考慮峻下法,加商陰、大戟、甘遂、芫花、續隨子。

 

1993年2月治一馬姓,脂肪肝已轉肝硬化,吃西藥和大黃螫蟲、鱉甲煎丸無效,出現腹水,臍眼外凸,膨脹如裂,下肢足腫而亮,因在壯年,飲食未有大減,即以二丑10克、檳榔20克、厚朴30克、蟋蟀乾3對、大戟3克、煨甘遂1克沖、蜣螂蟲2只,囑水煎分兩次口服,水瀉七八次,小便增多,凡四帖,腹小、腫消、撐滿之苦皆平,改用丸藥調理,重點健脾益氣、化濕磨癥、活血利水,經過五十天治療,基本恢復正常。

  十五、膽囊炎,分急、慢性二種,急性可有黃疸,慢性以右上腹部隱痛為標誌,臨床所治多為慢性膽囊炎,常用郁金、枳殼、金錢草、薑黃、升花蛇舌草、野菊花、垂盆草、威靈仙、黃芩、柴胡。退黃加茵陳、山梔子、黃柏,腹痛加白芍、川楝子、荔枝核、延胡索、蒲黃、炒靈脂、乳香、沒藥、嘔吐加半夏、竹茹、黃連、灶心土,便秘加大黃、芒硝。

 

1992年10月診一慢性膽囊炎,不斷嚴急性發作,低熱、疼痛、尿色黃赤,久醫不癒,當即以小柴胡湯加虎杖30克、茵陳20克、白芍20克、川棟子15克、山梔子20克、枳殼15克、郁金15克、荔枝核30克與之,由於虛熱較重,氣液不足,將人參改為西洋參,連服十劑,病去大半,後用此方損益配製藥丸一料,遂竟全功。

  十六、泌尿系統感染,有尿道炎、膀胱炎、腎盂腎炎,以尿急、尿頻、尿痛、尿熱、尿血為多見,腎盂腎炎還伴有腰痛,常遇過勞復發,用穿心蓮、鳳尾草、馬齒莧、桉樹葉、白茅根、白花蛇舌草、公英、金錢草、車前子、蜈蚣草、瞿麥、大薊、敗醬草、地丁、萹蓄、大黃、益母草、石書、泡桐花、魚腥草、龍葵、半邊蓮、金櫻子根。

 

1993年2月一老婦求診,每日入廁十餘次,小便難下,腰痛、尿道灼熱如物梗阻,化驗室提供為腎盂腎炎,因有低燒、寒熱往來現象,處方柴胡、黃芩、地丁、公英、木通、瞿麥、敗醬草、萹蓄,以良藥穿心蓮30克為君,重用金錢草50克、白花蛇舌草90克,五帖證狀緩解,乃將劑量減半,又服三十餘天,徹底治癒。

  十七。腎小球腎炎以水腫為特點,筅見於顏面,而後擴及下肢小腿,尿量減少,根據傳統療法腰以上腫發汗、腰以下腫利小便之旨,用麻黃、桂枝、白朮、益母草、石書、白茅根、車前草、赤小豆、冬瓜皮、垂盆草、澤瀉、半邊蓮、海金沙、楮實子、淡竹葉。陽虛加肉桂、附子、乾薑、天雄,蛋白尿開胡桃、黑脂麻、黃蓍、山藥、糯米、玉米鬚、台參。若病久水腫消失,蛋白尿仍舊存在,可投予金櫻子、桑螵蛸、五味子、菟絲子、補骨脂、益智仁、覆盆子固澀之。

 

1992年12月診一28歲韓國人,有腎小球腎炎史,面腫心慌、胎白脈沉、心動過緩,血壓正常,即以麻黃附子細辛湯加茯苓30克、豬苓30克、澤瀉30克授之,其中麻黃用至15克、細辛9克、熱附子30克,服後病情大轉,證狀逐漸消退,到翌年五月共飲六十五帖湯劑,已完全治癒。

  十八、凡身體虛弱或久患慢性疾病或化學藥物所傷白細胞減少證,用虎杖、人參、黃蓍、雞血藤、苦參、大棗、丹參、女貞子、刺五加、黃精、枸杞、補骨脂、茯苓、首烏、當歸、川芎、阿膠、炙甘草、白朮、熟地、台參吳茱萸、西洋參、冬蟲夏草。

1992年11月一胃癌手術又行化療的患者,白細胞降至不足二千,食欲不振,全身乏力,乃給予雞血藤60克、人參10克、虎杖20克、大棗15個、枸杞30克、黃蓍40克、刺五加25克、丹參15克、炙甘草15克、阿膠20克、當歸30克,在補養氣血基礎上配入清熱活血滋陰藥,且增加佛手9克、香櫞9克、神曲9克、榖芽9克,醒脾開胃提高消化力,前後服用三十餘劑,白細胞升至正常值,其他相應證狀也隨之遞解。

十九、紫癜證除皮膚血管破裂出血,亦可發生內在出血,用山梔子、大青葉、虎杖、黃芩、雞血藤、黑脂麻、腫節風、紫草、仙鶴草、金櫻子根、旱蓮草、三七、連翹、白茅根、生地、小薊、茜草、仙靈脾、大棗、阿膠,氣虛加人參、黃蓍、鹿銜草,血虧加川芎、當歸、龍眼肉。

1993年1月診一少女,開始下腹部疼痛,而後四肢皮膚紫癜成片,打針吃藥,屢癒屢發,已達半年,與飲食、環境無關,血小板計數未減,乃從過敏性治之,用大棗、連翹、花生米紅衣效果不佳,即以紫草20克、仙鶴草30克、旱蓮草30克、雞血藤30克、三七9克沖、黃芩9克、生地15克、絞股蘭12克、水牛角粉10克沖、小薊30克、黃蓍30克、白茅根60克煎服,日飲阿膠漿,凡五十六天而癒,未再復發。

 

  二十、甲狀腺腫大,謂之粗脖,習用消癭法,無論青春性或地方性,都應投黃藥子、莧菜根、海蛤粉、浙貝母、海藻、昆布、紫菜、青木香、玄參、海浮石、三棱、蚤休、伴邊蓮、夏枯草、山慈菇、花粉、莪朮、牡蠣、丹參、半枝蓮、龍葵、白毛藤。

 

1992年9月一35歲女子來診,家住沂蒙山區,病歷十年,眼脹、心慌、煩躁、出汗、乏力、時常失眠,詢其所飲之水並不缺典,吃海帶無效,乃以浙貝母20克、黃藥子20克、山慈菇15克、莧菜根30克、玄參20克與之,

另加婦科行氣解鬱藥香附12克、澤蘭20克、甘松15克、合歡皮50克,丹參9克活血,連服三十劑,諸証皆平,甲狀腺已縮小。經驗告訴,醫治甲狀腺腫大過程中,黃藥子是一味良品,要重點遣用。

  二十一顏面神經麻痺,簡稱面癱,表現口眼歪斜,用川芎、當歸、僵蠶、全蝎、白附子、蜈蚣、黃鱔、白芷、牛蒡子,抽動不已加白芍、丹參、白花蛇、決明子、鉤藤、玉竹。

 

1992年8月診一老友,在山東大學執教,因三叉神經給予龍膽草、川芎、山梔子、黃芩、蔓荊子、白芷、細辛、丹參、僵蠶、蜈蚣、全蝎、蟬蛻、螫蟲、柴胡、地龍、木瓜、白芍治癒,此次顏面神經麻痺已有月餘,

起初針刺,繼服藥物,收效不大,乃長足求治,以犖正散加味,計全蝎200克、僵蠶100克、蜈蚣30條、白芷30克、牛蒡子50克、川芎30克、當歸20克,抽動頻繁加鉤藤25克、白花蛇30克、白芍40克、地龍15克,研粉水泛為丸,每日吞服21克,分三次服下,僅配製一料,便恢復了健康,雖說話過多,也看不出口眼歪斜現象。

  二十二、血管神經性頭痛,是一種纏綿性疾患,常反復發作,用烏梢蛇、川芎、白芍、製川烏、葛根、雞血藤、蟬蛻、蜂房、細辛、遠志、羌活、柴胡、荊芥、葵花盤、花粉,平素性情急燥易動肝火加決明子、鉤藤、天麻、透骨草、野菊花,久治不癒加全蝎、蜈蚣、蒿本、地龍、天南星、白花蛇、菝契、土茯苓。

 

1993年2月一六十歲老婦就診,頭痛二年時發時止,無規律性,腦電未見異常,原籍瀘州,喜吃辛辣,即授上述諸藥,添加蔓荊子30克、榖精草30克、重用川芎35克、土茯苓60克,增入介類潛陽牡蠣20克、龜板20克、石決明30克、珍珠母30克、玳瑁30克,共服二十八帖,不只把頭痛醫好,既往耳鳴、頭內轟響如擊鼓的自覺證狀,也盡皆消失,嘆為一舉雙治。

  二十三、癲癇大發作,抽搐不已,用白礬、半夏、膽南星、礞石、馬寶、海浮石、硼砂、僵蠶、朱砂、菖蒲、地龍、沉香、神曲、密陀僧、二丑、白花蛇、鬱金、丹參、木香、蜈蚣、全蝎、天麻、螫蟲、白附子、猴棗、川芎、白胡椒、鹿角粉。

 

1992年10月一患者發作頻繁,久醫不癒,精神痴呆,先用白金丸(白礬、鬱金)加全蝎、蜈蚣,療效不佳,又授三蛇散(蝮蛇、烏梢蛇、白花蛇),亦如水投石,乃改用七寶丹(牛黃、猴棗、僵蠶、馬寶、天麻、全蝎、蜈蚣),以地龍20克、白附子15克煎湯送下,服藥七個月,至今未再復發,痴呆現象也有較大好轉。

  二十四、美尼爾氏頭眩、耳鳴、嘔惡綜合証,時癒時發,根治較難,用化鶴草、五味子、棗仁、山藥、當歸、響鈴草、龍眼、白朮、澤瀉、天麻、茯苓、赭石、半夏、夏枯草、車前子、豬苓、鉤藤、陳皮、冬葵子、菊花、旱蓮草、女貞子、益智仁。長期口服,投量要大,方可獲得理想的效果。

 

1993年1月治一30歲婦女,病程已達七年,常於夜間發作,頭暈如坐舟車,吐出大量水液,耳有蟬鳴聲,過後即沉睡三小時,醒來全身舒適,與其他門診所見不同,乃給予《金匱要略》方,白朮20克、澤瀉40克,病況依然,將白朮改為30克,澤瀉60克,加仙鶴草40克、五味子30克、當歸20克、茯苓50克、山藥60克,因血壓偏低,又加入麻黃2克、細辛3克、柴胡2克、射香0.1克,歷時四個月,已徹底治癒。

  二十五、偏癱,有半身不遂現象,用黃蓍、台參、刺五加、白朮、山藥、千年健、棉花根、千斤拔益氣,葛根、地龍、川芎擴張腦血管,當歸、紅花、赤芍、水蛭、丹參、蘇木活血,桑寄生補肝腎、壯腰膝,僵蠶、蜈蚣、全蝎蟲類搜風,豬簽草、絡石藤、伸筋草、雞血藤、透骨草、海風藤疏通經絡。

 

1993年2月診一腦溢血後遺症,既往因腓腸肌痙攣由筆者投炙甘草、白芍、木瓜、肉桂、伸筋草、生薑、大棗治癒,已成相識,近日身體半側麻痺,手足不能抬舉,吃活絡丹、再造丸、起痿酒、補陽還五湯,療效不顯,遠道求醫,根據“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靈”,以活血化瘀為主,兼調補元氣,開桑寄生30克、丹參15克、黃蓍30克、川芎30克、紅花15克、當歸30克、赤芍15克、水蛭6克、絡石藤30克、地龍10克、懷牛膝30克,兩日一帖,連服二十五劑,癱手已能端碗,腿也有力拄扙行走了。

  二十六、神經官能證頭昏乏力,記憶力減退,用西洋參、麥冬、五味子、炙甘草,願躁失眠加知母、夜交藤、白芍、黃連、阿膠、棗仁、雞子黃、琥珀、百合、合歡皮、朱砂、珍珠母、小麥苗、花生葉、丹參、紫貝齒、石決明、蓮子心,肢體顫抖,喜悲傷欲哭,發作無常,用浮小麥、大棗、炙甘草、甘松、黑脂麻、鉤藤、地龍、首烏。精神分裂狂鬧不已用大黃、礞石、地龍、芒硝、黃連、山梔子、水牛角、山隱、羚羊、蘆薈、犀角、龍膽草、青黛、竹葉、木通、竹茹、巴豆霜。

 

1992年8月診一四十五歲孀婦,開始失眠多夢,心煩不寧,逐漸哭笑異常,欲到人群中訴說家事,傾吐衷腸,強制性關於精神病院一年,痴呆,二目直視,對人無表情,近來狂鬧,想尋短見叩刃自殺,幻聽嚴重,每日對窗外大罵,

 

即以上舉之藥組方,計合歡花60克、綠萼梅30克、龍膽草20克、水牛角30克、地龍20克、大黃20克、芒硝15克、竹茹40克、丹參30克、礞石50克、珍珠母30克、百合花30克、山梔仁30克、黃連15克、竹茹80克,服後下瀉,情況好轉,精神狀態趨向正常,連用九劑,已能操持家務,繼授當日龍薈丸調理,未有復發。

  二十七、婦女外陰搔癢、陰道炎,雖屬小恙,卻甚纏綿,只有杜絕感染源才可得到根治,常用百部、苦參、龍膽草、白蘚皮、硼砂、鴉膽子、川椒、蛇床子、黃柏、大黃、兒茶、蚤休、雄黃、木鱉子、野菊花、土槿皮、五倍子、艾葉、苦棟皮、蔥白、蒼朮、馬鞭草、大蒜、黃連、白礬、公英,水煎坐浴,或沖洗陰道,對滴蟲,霉菌引起的陰道炎,均有良效。

 

1993年2月中年人徐姓,曾患慢性子宮頸炎,電熨後分泌物減少,不久又發生陰道炎,劇癢,流黃帶,投靈滴蟲、制霉菌藥皆無效,予上方外洗、坐浴,搓成栓劑放入陰道,四十天完全治癒。

  二十八、急性盆腔炎,初起高燒、腹痛,用公英、地丁、龍膽草、山梔子、黃芩、柴胡、丹皮、敗醬草、大黃、穿心蓮、白頭翁、青黛、車前草、黃連、紅藤、野菊花、紫背天葵、金蓮花,重點清熱解毒。

 

轉為慢性,下腹部隱痛堅脹,行氣活血化瘀,用三棱、莪朮、赤芍、延胡索、丹參、香附、當歸、紅花、蒲黃、劉寄奴、炒靈脂、柴胡、乳白、虎杖、沒藥、蘇木、螫蟲、水蛭、地鼈蟲,輸卵管積水加六路通、肉桂、川芎、木通、防己、細辛、豬苓、益母草、二丑。

 

1992年11月醫一荊姓女子,慢性盆腔炎三次並急性發作,久療未癒,處方桃仁、三棱、丹皮、莪朮、桂枝、川芎、赤芍、當歸、乳香、沒藥,增雞血藤40克、急性子15克、水紅花子15克、澤蘭30克、鼠婦9克、大黃2克,共服二十四劑而癒。

  二十九、尿路結石,中醫謂之砂淋,腰痛、血尿,除跳跌、多飲水、少吃含鈣食物,用石書、滑石、萹蓄、瞿麥、車前子、海金沙、澤瀉、丹參、牛膝、山甲珠、冬葵子、白茅根、鵝不食草、威靈仙、鋪地錦。

 

1993年3月治小兒,過去扁桃體發炎經老朽與功勞葉、板蘭根、全蝎、大青葉、連翹、金果欖、薄荷、山豆根、馬勃醫好,遂由濟寧來診,即給予金錢草60克、石書20克、琥珀3克、海金沙20克、冬葵子20克、威靈仙25克、白茅根40克、白花蛇舌草60克、牛膝15克、車前子20克、鵝不食草9克,每日一帖,分三次服,吃六劑停藥一天,連續兩個月,排出碎石十八粒,證狀隨之而消失。

  三十、濕疹,以潮紅、丘疹、水皰為特點,轉為慢性則乾燥,上覆鱗屑,搔癢。用白蘚皮、大楓子、苦參、野薔薇根、蛇床子、百部、川椒、大黃、蜂房、土槿皮、狼毒、徐長卿、硫黃、米醋,水煎外洗或泡浸。

 

1992年8月見一頑固性患者,小腿濕疹已癒二年,多法調治,如水投石,奇癢難忍,即以上藥加大劑量,計野薔薇根150克、百部60克、白蘚皮60克、艾葉30克、大黃50克、蜂房50克、狼毒40克、硫黃30克,用水醋各半煮之,連洗帶泡,每日一劑,十七日而癒。

  三十一、痤瘡,多見於青春期,即大粉刺,好發於面部,丘疹狀,周圍紅赤,用大黃、枇杷葉、白芷、敗醬草、桑白皮、連翹、白花蛇舌草、銀花、山梔子、夏柑草、苦參、浮萍、荊芥。

 

1990年4月診一急性睪丸炎,以大青葉、板蘭根、貫眾、公英、地丁、敗醬草、銀花、連翹治癒,已結婚生子,因輸卵管結紮後鬱積,用赤芍、川芎、白芷、木通、當歸、小茴香、延胡索、柴胡、乳香、沒藥、海藻、鬱金、萆薢、木香、豬苓、橘核、麥芽、澤瀉、昆布、牡蠣、紅花出入證狀緩解,停止吃藥。

 

現頭面額、頰部起了大塊痤瘡,潮紅、燒灼、微癢,有的呈膿泡樣,乃在前列之藥基礎上,選用連翹30克、枇杷葉40克、白花蛇舌草60克、山梔仁30克、苦參30克、浮萍50克、大黃10克、白芷9克、銀花30克、野菊花20克、生首烏30克、澤瀉40克,共服二十劑,便全部消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