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脏腑别通

 鹏城阿牛 2011-03-24

什么是脏腑别通?

“脏腑别通”之理论源于明代李梃之《医学入门 . 脏腑相通篇》:“心与胆相通;肝与大肠相通;脾与小肠相通;肺与膀胱相通;肾与三焦相通;肾与命门相通。”

脏腑别通之应用

此外,三焦经的中渚治腰痛很有效,董老师之奇穴还巢治不孕,这个穴位在三焦经上,也是透过脏腑别通补肾而发挥作用的。五、肝与大肠通肝主疏泄,有协调二便的作用,而大肠...
杨维杰
个人自1972年根据《内经》,将「脏腑别通」法则用于针灸(以前未见人使用),并于1975年刊载于拙著《针灸经纬》,转眼间已三十余年。在这段期间,个人以此法运用于针灸及方药治病甚多,极有疗效,用于针灸更为突出。
脏腑别通又称脏腑通治,首见于明李延《医学入门》,引自《脏腑穿凿论》。清.唐宗海之《医学精义》则有较详细的解说,大要是「心与胆通,心病怔忡,宜温胆为主,胆病战栗颠狂,宜补心为主;肝与大肠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经为主;脾与小肠通,脾病宜泄小肠火,小肠病宜润脾为主;肺与膀胱通,肺病宜清利膀胱水,膀胱病宜清肺气为主;肾与三焦通,肾病宜调和三焦,三焦病宜补肾为主。」。纪说通治,当然有其相通之路径,唐宗海之《医学精义》中虽有解说,但似仍气化为主,且李唐二人并未探讨及涉及其源流,对于胃与包络是否相通也未交待。
个人研究探索发现:脏腑通治应系从六经之开阖枢变化而来(见《素问.阴阳离合论》及《灵枢.根结篇》),试以「太阳为开,太阴为开;少阳为枢,少阴为枢;阳明为阖,厥阴为阖」同气相求,以脏腑经络配合作表如下:

这样就构成了肺与膀胱通,脾与小肠通,心与胆通,肾与三焦通,除五脏别通外,包络也应与胃通,从而确立了六脏六腑全能相通的「六脏别通」,即「脏腑别通」,透过「脏腑别通」的脏腑关系,用于内科及杂病均甚有效。
一、肺与膀胱通
膀胱的不利与不约,在于肺的调控,肺气宣肃机能障碍,调控失利,膀胱蓄泄功能随之紊乱,肺对膀胱的调控,是通过「气」的作用而完成的,所谓「气化则能出矣」。《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有「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的条文,这是「肺虚不能制约膀胱」的小便遗溺不禁证。
临床有肺气不利,水停迫肺、肺气上逆之喘症,常以清利膀胱的方法止喘。膀胱气化失常,可以透过治肺来调节,例如常用的「提壶揭盖」法就如吴鞠通说的:「启上闸,化肺气,宣上即利下。」
朱丹溪也说:「肺为上焦,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尝用麻黄汤开上窍启下窍以利尿,又以之控制尿频治愈老人及小儿遗尿。针肺经列缺可治尿频及多尿,针脾经之阴陵泉可利尿也可治尿频、针肺经鱼际穴可治膀胱经所行之背痛,针背部输穴能治气喘,也都是肺脾(太阴)与膀胱(太阳)通的应用。
董氏奇穴用位在肺经的重子、重仙治疗膀胱经部位的背痛。
有关子宫的疾患也与膀胱经有关,《伤寒论》有太阳经蓄血症,证状为「太阳病……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少腹急结。」太阳蓄血证常有如狂的精神症状,有许多妇女子宫蓄血瘀血,也会有精神的症状,如痛经、闭经、热入血室等,常用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再如《金匮要略》中的子宫疾患,常用桂枝茯苓丸治疗,这两个方子都有膀胱经主药桂枝。
从此而论重子、重仙能治子宫肌瘤,可以说是透过脏腑别通的肺与膀胱通起到作用的。妇科穴在大指肺经上,而能治妇科病,尤其是子宫疾患,也系此一脏腑别通理论的发挥。
二、脾与小肠通
脾主运化,统括小肠的受化功能,小肠赖脾肾阳气的温煦方能化物,小肠的分清泌浊又为脾脏化生气血升清降浊,创造物质条件。脾主升喜燥恶湿,湿邪易伤脾阳;小肠主降喜暖恶寒,寒邪易伤小肠阳气。脾与小肠相互协同,关系紧密。从内经相沿迄今,小肠病与脾胃病并未严格区分,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食不化。」《伤寒论》说:「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这些虽在说脾病,也可看作小肠受盛异常的病变。因此小肠病常两者共治。小肠有寒则温中袪寒,小肠有热则清肠泻脾;小肠吸收不良肠鸣泄泻,则健脾助运并加分清利湿之品,此即利小便而实大便,治脾亦即治小肠。
临床见腹部隐痛喜温喜按,便溏清稀,胃纳不佳,此常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小肠吸收不佳之病患,辨证属脾胃阳虚,可以黄耆建中汤或附子理中汤治疗。又如《金匮》之黄土汤治远血,吴鞠通认为「粪后便血,责之小肠寒湿,不与粪前为大肠湿热同科。」病因责在小肠,但以黄土汤温脾摄血,其实即是脾与小肠通治之例。
针灸常以小肠经之腕骨穴减肥。湿热黄疸在古书中最常用腕骨穴〈见通穴指要赋、玉龙歌、玉龙赋〉,腕骨穴为小肠经原穴,能解脾湿。
董氏奇穴肝门穴也在小肠经上,能治疗肝炎。古今对肝炎的认识无不认为在于袪湿。急性肝炎之阳黄主在阳明,慢性肝炎之阴黄主在太阴,治疗重点均在除湿,小肠为分水之官,能调整大小便,去湿作用极强。此外,以脾经之阴陵泉治疗五十肩,疗效显著,也都是脾与小肠通的用例。
三、心与胆通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与情志有阙,在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领域中,起着相当之作用。心主血脉,胆助消化,心主君火,胆主相火,胆之排泌精汁,主三焦升降与痰湿的形成密切相关,其功能失常,常可导致血脂升高及心血管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硬塞、心律失常等,现代医学研究指出冠心病、心绞痛之形成与高脂血症有关,而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梗阻等病均可使血脂升高。心病从胆论治,以小柴胡汤、温胆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的报导很多,以小柴胡汤、温胆汤治失眠也很有效。而胆病从心论治,以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慢性胆囊炎也有一定效果。目前以胆心同治治疗心脏病或胆病,其疗效似较单纯治胆或治心要高效的多。针刺胆经之风市治失眠、心脏病及胆囊炎,效果甚好。针心经神门治胆虚心怯也很有效,此外奇穴眼黄穴在心经上而能治眼黄,这些都是心与胆通的治例。
四、肾与三焦通
《灵枢.本脏》说:「肾合三焦、膀胱。」,三焦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肺脾肾为中心的三焦气化系统:上焦气化,主司津液精微的布敷,主要在肺;中焦气化,主司营卫精血的生化,主要在脾;下焦气化,开窍于二阴,司决渎排糟粕,主要在肾,肾又为三焦气化的本源。三焦另一个系统是以心肝肾为中心的三焦相火系统、心为君火在上焦,肝有相火在中焦,肾与命门为相火在下焦。肾以一脏水火相兼,两个系统皆本于肾,肾又是阴阳水火之脏,水火两个系统在疾病过程中可相互转化,但多出现在疾病后期,这是因为两个系统都根源于肾,久病入肾,肾脏兼水火阴阳,为身体之总枢所致。
临床治疗肾病要考虑三焦,治三焦要顾及到肾。例如少阴四逆虽责之肾阳虚,但治疗则用四逆汤,方中有附子温下焦肾阳,干姜温中焦脾阳,甘草温上焦心阳,可谓三焦之阳皆治。
再来看看肾与三焦通,三焦经的五输穴关冲、液门、中渚,阳池、支沟、天井,都与水〈肾〉有关,再者董老师治肾炎常用中白、下白,治浮肿也用中白、下白。此外,三焦经的中渚治腰痛很有效,董老师之奇穴还巢治不孕,这个穴位在三焦经上,也是透过脏腑别通补肾而发挥作用的。
五、肝与大肠通
肝主疏泄,有协调二便的作用,而大肠传导亦全赖肝气疏泄,吴鞠通在胁痛、中燥、单腹胀等医案中,都提到肝协调二便的作用,前阴为肝经所循行之部位属肝,主治自无疑议,而疏大便则合于肝与大肠相通之意。例如,鸟梅丸主治的久痢,属湿热痢疾久而不已,系木郁横土,肝之疏泄不畅,而致下利里急后重。白头翁汤证亦系肝(木)郁土中,湿热郁踞肠间,由于土因而木郁,木愈郁则土愈困,此时调肝疏木才能有效,白头翁汤即在于清解阳明热毒疏泄肝气以治利。又如四逆散加薤白也能治痢,两者治前阴病亦颇有效,盖前阴病多属湿热属肝经也。针治大肠经之曲池穴能降血压治肝阳上亢之证,及治疗各类头晕皆甚有效,奇穴灵骨在大肠经治头晕也很有效。木穴在大肠经上,但能治肝经之疝痛,其它大、小、外、浮间皆在大肠经上,都能治疝痛。针肝经之太冲穴能治腹中痛泻,这都是肝与大肠通的应用。
六、心包与胃通
临床常见老年人因饱餐胃气上冲,而致心肌梗塞发作的病人不在少数。由于冠心病心绞痛病人,有的上消化道症状也很突出,同时治胸痹方也可通用于治胃痛,所以称为「心胃同治」。阳明胃与心包络通,阳明实热上冲心包,扰乱神明出现心包的证状,以承气汤泻胃家实热,阳明得治,厥阴自安。《温病条辨.中焦篇》还有「阳明温病,下之不通,……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牛黄承气汤主之。」,「阳明胃病,下利谵语,阳明脉实或滑疾者,小承气汤主之。」《伤寒论厥阴病篇》亦有「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阳明常与厥阴同病,除有承气攻下法外,还有用牛黄、紫雪凉开之法及牛黄凉开与承气攻下并用之法
临床上治疗疫痢热毒而见昏谵痉厥时常用承气汤治疗,即「治痢还需利,攻下以护正。」,使险症转危为安。针刺心包经之内关穴治胃痛(因胃经循行所过)及膝痛甚效。胃经之足三里穴治心脏病胸闷亦甚效。董老师用通关、通山、通天等穴治疗心脏病,这些穴的位置都在胃经上,这都是包络与胃通的用例。
结 语
个人在开阖枢枢学说启示下,以之解说五脏别通之脏腑通治原理,并补足了「心包与胃通」的六脏别通治疗原则,从而使脏腑通治的内容更为完备。并用之于治疗一般杂病,疗效显著。尤其是用于针灸治疗效果更为突出,盖目前一般针灸之经络疗法悉以同名经〈如手阳明治足阳明,手太阳治足太阳〉等,或表里经〈如手阳明与手太阳表里等〉为主。
同明经取穴一手一足一上一下〈如手阳明治足阳明,手太阳治足太阳〉重点在疏导。表里经取穴一脏一腑一阴一阳〈如手阳明治足阳明,手太阳治足太阳〉重点在平衡。但脏腑别通则一脏一腑一手一足一阴一阳〈即以肺与膀胱通而言,肺为手之阴经,膀胱为足之阳经。〉,有高度的疏导及平衡作用,效果当然突出,这就是董氏奇穴原理中最重要的核心。
郄穴、原穴的应用;脏腑别通
脏腑别通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脏腑别通之用法很多,也可以很灵活,这里暂且简单介绍,其用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方面 : 一是互治,即在脏腑别通 ( 一 ) 肺与膀胱通 ( 二 ) ...
郄穴善于主治急性病、疼痛病 : 「郄」有间隙之意,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 经络循行遇迂曲部位,气血汇聚流灌如注于孔隙之中,此处为气血出入较深部位,气血聚集。 除胃郄梁丘穴略高于膝外,其它郄穴全部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郄穴是人体经脉气血汇聚之处,多气多血,调理气血作用极强,郄穴主治特点是对于本经循行部位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及疼痛甚效。
有人认为阴经郄穴多主血证,阳经郄穴多主痛症,但据经验,凡经络之急痛及血症,不论阴阳经之郄穴均有疗效。 如肺经郄穴孔最治效哮喘甚效 ( 配尺泽或鱼际更佳 ) ,治喀血、支气管扩张、肺结核 ( 配阴郄 ) 疗效甚佳。 郄门 ( 心包郄 ) 治惊悸、心神不宁 ( 配神门 ) ,治心绞痛、早博 ( 配心俞、膻中 ) 疗效甚佳。 总之郄穴多用于治疗本经脏腑经脉之气突然阻滞失调所发生的急性病症、痛症。 所治病症多以实证为主,董氏奇穴之地士穴与肺经郄穴孔最相近,治疗肺之急病感冒及气喘效果甚好。 解穴与多气多血之梁丘接近,特能调整气血治气血错乱及晕针。
此外许多的研究及经验都表明,郄穴为重要的诊断穴位。 郄穴是急性病反应最明显的腧穴,因此对急性病的诊断很有意义。对于相关脏腑气血不调衍生之病亦具诊断作用。 例如:胃痉挛、急性乳腺炎在梁丘会有压痛,梁丘有压痛有助于诊断胃病。 此外孔最 ( 肺郄 ) 有压痛可帮助诊断肺炎、痔疮、外丘 ( 胆郄 ) 可帮助诊断胆道感染:温溜 ( 大肠郄 ) 有压痛,常为消化道穿孔 … 等。
原穴的分布有一特点,即手不过腕,足不过踝,十二原穴皆分布在腕踝关节以下,与人体的原气密切相关,是脏腑经络之根本—原气所过而流止的穴位。 原穴是人体原气作用表现的部位。 脏腑病变,往往反应于十二原穴。
《 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说明十二原穴主要用治五脏疾病,透过表里关系也能治六腑疾病。 原穴的主治特点在于既可补虚,又可泻实,具有所谓「双向性调整」的作用。 因此原穴不但可以治疗所属脏腑疾患,与脏腑相关的器官、肢体疾病,还可治本经经脉病,不论虚证、实证、寒证、热证、急性病、慢性病、疼痛病都能治疗,可以说原穴是治疗本经及本脏病的「总治穴」。 「原」的第一个意义是指本原、原气,肾间之动气,人生根本之气。 「原」的另一意义可以指宽阔平坦之处, 诸脏之原恰与俞合,而诸腑之原排列于五输穴的俞穴之后,原穴多居脉气丰盛处,脉气在俞原之处比较盛大,从「体应」原理来看,此处肉多,多能主气。
原穴不但应用广,而且疗效高,见效快。 在《针灸大成》、《治症总要》中的 151 首针灸处方中,使用原穴竟高达了 52% ,个人之特殊经验,原穴多在肌肉丰厚处,为多气之处,气多则与脾相应,能补后天。 又原穴与三焦原气及肾间动气相应,能补肾补先天,可以说原穴能脾肾双补,先后天并调,所以主治作用特别广泛,疗效亦高,董氏奇穴之许多重要穴位,即在「原」穴之周围。 如火主 ( 太冲 ) 、腕顺二 ( 腕骨 ) 、灵骨 ( 阳溪 ) 等。
脏腑别通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脏腑别通之用法很多,也可以很灵活,这里暂且简单介绍,其用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方面 : 一是互治,即在脏腑别通 ( 一 ) 肺与膀胱通 ( 二 ) 脾与小肠通 ( 三 ) 心与胆通 ( 四 ) 肾与三焦通 ( 五 ) 肝与大肠通 ( 六 ) 心包与胃通的基础上,互相治疗相通脏腑的疾病。 如 :
( 一)肺与膀胱通: 肺主利气,膀胱能行水。 取肺经穴治疗膀胱经病,有提壶揭盖之意味,针肺经列缺可治尿频及多尿,尺泽可治疗小便病及腰痛;此外针肺经鱼际穴可治膀胱经所行之背痛,针膀胱经背部输穴能治气喘,针委中可治疗皮肤病及恶疮甚效,都是 肺与膀胱通的应用。
董氏奇穴用位在肺经的重子、重仙治疗膀胱经部位的背痛特效。 有关子宫的疾患也与膀胱经有关 ( 详见董氏奇穴治疗学第一章附论 ) ,从此而论重子、重仙能治子宫肌瘤,也可以说是透过脏腑的肺与膀胱通起到作用的。 妇科穴在大指肺经上,而能治妇科病,尤其是子宫疾患,也系此一脏腑别通理论的发挥。
董氏奇穴在面部的一些穴位如马金水、马快水、六快、七快等面部穴位,虽不在肺经,皆能治小便不利结石之症,即在于开上窍起下窍,提壶揭盖。
( 二)脾与小肠通: 针灸治湿热黄疸在古书中最常用腕骨穴〈见通穴指要赋、玉龙歌、玉龙赋〉,腕骨穴为小肠经原穴,能解脾湿。 减肥亦常针腕骨穴,即取其健脾去湿之作用。 董氏奇穴肝门穴也在小肠经上,能治疗肝炎亦同此理。 古今对肝炎的认识无不认为在于袪湿。 急性肝炎之阳黄主在阳明,慢性肝炎之阴黄主在太阴,治疗重点均在除湿,小肠为分水之官,能调整大小便,去湿作用极强。 此外,以脾经之阴陵泉治疗五十肩有效,其下寸半之肾关治疗五十肩更是疗效显著。 肾关治疗颈椎病手麻亦与小肠经有关,也都是脾与小肠通的用例。心门穴治疗膝痛也是去湿及强心两重作用。
( 三)心与胆通: 针刺胆经之风市治失眠、心脏病及胆囊炎,效果甚好。 针心经神门治胆虚心怯也很有效。 奇穴眼黄穴在心经上而能治眼黄,这些都是心与胆通的治例。 心经之解穴(少府)祛风止痒特效,虽说诸疮痛痒皆属于心,但心与胆通,胆经能祛风,也是有效之原因。 风市为治疗各种疼痛之第一特效针,又何尝不是透过心主神,胆与心通而发挥作用的呢?
( 四)肾与三焦通: 董老师治肾炎常用中白、下白,治浮肿也用中白、下白。 此外,三焦经的中渚治腰痛很有效,治疗环腰一圈痛也很有效,就是透过三焦与肾通而治肾病及腰痛。 指肾穴在无名指能治口干肾亏,亦是透过三焦与肾通而发挥作用的。 董老师之奇穴还巢治不孕,这个穴位在三焦经上,也是透过脏腑别通补肾而发挥作用的。
( 五)肝与大肠通: 针治大肠经之曲池穴能降血压治肝阳上亢之证,及治疗各类头晕皆甚有效。 奇穴灵骨在大肠经上,治头晕也很有效。 大、小、外、浮间等穴皆在大肠经上,都能治疝痛。 木穴在大肠经上,也能治肝经之疝痛,还能治疗一些与风有关的病,这都是透过大肠与肝通的关系。 而针肝经之太冲穴能治腹中痛泻,则是肝与大肠通的应用。
( 六)心包与胃通: 针刺心包经之内关穴治胃痛、各种胃病及膝痛甚效,可说是透过心包与胃通发挥作用。 胃经之足三里穴治心脏病胸闷极效,董氏竒穴之通关、通山、通天等穴治疗心脏病,这些穴的位置都在胃经上,这都是胃与包络通的用例。
六经开阖枢理论
杨维杰认为脏腑别通的理论依据为六经开阖枢理论中医的藏象学说与西医解剖学差异巨大,更看重脏腑经脉在功能上的联系,虽然经络至今未能得到解剖上的证实,却丝毫不影响...
杨维杰认为脏腑别通的理论依据为六经开阖枢理论 中医的藏象学说与西医解剖学差异巨大,更看重脏腑经脉在功能上的联系,虽然经络至今未能得到解剖上的证实,却丝毫不影响经络学说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董氏奇穴传人杨维杰先生认为脏腑别通实乃气化相通,由六经开阖枢理论推衍而来[1]。《灵枢·根结》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 阖,少阴为枢",太阳与太阴互通则肺与膀胱通、脾与小肠通,阳明与厥阴互通则胃与心包通、肝与大肠通,少阳与少阴互通则心与胆通、肾与三焦通。
敷布阳气谓之开,受持阳气谓之阖,转输阳气谓之枢;敷布元阴谓之开,受纳阴气谓之阖,转输阴气谓之枢",将开阖枢的意义分别 归纳为敷布、受纳、转输三个方面。太阳号称"六经之藩蓠",为三阳之表,气化主上行外达,敷布阳气于外;肺主宣发敷布精微,脾为胃行其津液,运化转输精 微,则津液的布达均为太阴所司,故太阳、太阴主开。胃与大肠气化均主内行下达,心包为神明之守护,肝藏阴血,故阳明、厥阴主阖。少阳能使阳气出于表里之间,调节内外阳气之盛衰,枢转表里之气;少阴心肾为水火之脏,心主血脉外达,肾主水主纳气,水火上下交通互济,故少阳、少阴主枢[2]。三阳的开阖枢分别与三阴的开阖枢为阴阳表里关系。太阳、太阴皆属"开",太阳偏重布气,太阴则侧重运化水液;阳明、厥阴皆属"阖",阳明主受纳通降,厥阴司阴血潜藏;少 阳、少阴皆属"枢",少阳偏于枢气,少阴偏于枢血,它们在功能上协调呼应,一方发生失常时易导致向另一方的传变,互为病理因果关系。如太阳、太阴的关系不仅体现在气与水液的关系,而且肺司卫气主皮毛,太阳主表,在功能上具有协同性;在病机上可相互传变,太阳受邪会导致水液输布异常,如风水泛滥型水肿;水液 输布异常亦会阻碍太阳经气的运行,如《伤寒论》28条之"头项强痛,翕翕发热",其原因在于气化不利、水邪内停。阳明与厥阴、少阳与少阴与此相类。在生理、病理上,三阳的开阖枢分别与三阴的开阖枢有着特殊的关联,按照手经与足经为一组对应起来,就形成了脏腑别通的关系。
基于脏腑别通理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治疗方法,如治疗肝病注重疏通大肠,大肠病如痢疾、泄泻、便秘等皆宜平肝和血,水道不利时治肺宜利水的" 提壶揭盖"法等,在临证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广东省中医院根据"心与胆通,治心宜先温胆,胆通则心自安",结合理脾法组方治疗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病症取得 良好疗效.
由于互通脏腑之经气相互连通,则一条经上的穴位可治疗相通经的主治或循行部位的疾病,这样首先可以对一些穴位的功用从理论上做出更合理、更系统的解释。如 内关穴治疗胃痛,伏兔、足三里治疗心悸。传统上一般分别从心包经的体内支脉联络三焦与足三里的强壮作用来说明其机理,而"胃与心包通"则提供了更具特异性 的解释。针刺曲池穴可用来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高血压,其机理可从"肝与大肠通"得到很好的说明。四关穴堪称经典配穴,具有开关宣窍、调畅气机、活血通络之 功,临床应用广泛,其机理除与气血、阴阳、标本等有关外,"肝与大肠通"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腕骨穴是小肠经的原穴,透过"脾与小肠通",具清脾湿、 退黄疸之功,自古为治黄要穴。
其次根据脏腑互通,可以扩展穴位的治疗范围。中渚在三焦经上,由于"肾与三焦通",扩展其功用可以治疗肾虚腰痛。胃经通过膝部,因为"胃与心包通",扩展 心包经内关穴的功用以治疗膝痛,取得很好的疗效。秩边、承扶在膀胱经上,透过"肺与膀胱通",成为治疗扁桃体疾病的有效穴位。
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开)
足厥阴肝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足阳明胃经(合)
足少阴肾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阳胆经(枢)
将以上内容用于临床,疗效甚好。后发现其对应方式就是《医学入门》中的“脏腑别通”:脾与小肠通,肺与膀胱通,肝与大肠通,肾与三焦通,心与胆通。无上面所列的心包与胃通,多一个“肾与命门通”
杨维杰先生董氏奇穴及传统针灸研讨题(第二回)
一、问:董氏奇穴的核心思想是脏腑别通还是阴阳五行?答:应该说脏腑别通是董氏奇穴的特点,也是董氏奇穴经络学的中心,至于五行当然是整个中医及十四经穴中心,当然也是...
一、问:董氏奇穴的核心思想是脏腑别通还是阴阳五行?
答:应该说脏腑别通是董氏奇穴的特点,也是董氏奇穴经络学的中心,至于五行当然是整个中医及十四经穴中心,当然也是奇穴应用的中心。为甚么说脏腑别通是董氏奇穴的特点,也是董氏奇穴经络学的中心呢?例如董氏奇穴一开始的大小外浮中间五个穴为甚么能治疗疝气,或睪丸痛尿道炎?第六个穴木穴为甚么能治眼干眼泪多?当年我曾问老师是甚么道理,老师也不知其然,只说你用就是了。这就引起我很大的好奇及探索。由于在 《医经精义》(清.唐宗海着)中读到「脏腑通治」一词,虽然只有简单解说,但没有实际应用,而且欠缺胃与包络通,然而这却带给我一个概念,于是将其开始运用于针灸 ,并名之为「脏腑别通针法」。在七零年代初期我用脏腑别通针法治病原是用在十四经的,例如用曲池治头晕(肝与大肠通)特效;用内关(胃与包络通)治膝痛及胃痛特效等…,这些都写于我1975年出版之《针灸经纬》及1978年出版之《针灸经穴学》,后来我发现脏腑别通可以解开许多董氏奇穴的应用原理。例如前述六个穴都在食指上,若非以脏腑别通的「肝与大肠通」来解说,又怎能解说的通呢? 其他可以用脏腑别通来解说之董氏奇穴的原理者至少占三分之一以上。在1980年出版之《董氏奇穴针灸学》,我开始用来解说董氏奇穴之应用,之后又继续探索发现脏腑别通与内经之开合枢及易经都有关系(参见余着之《针灸宝典》)。脏腑别通理论不只用于针灸,用于伤寒温病辨证及处方,也是很实用的。
二、问:有人用六冲及十二宫来叙说脏腑别通,可以吗?
答:用六冲来叙说脏 腑别通,只能解说一半,只能说明相反相成的互补关系,这个方法在二十多年前,我在写《系统八字学》及在大学教授易理时,经常研究刑冲会合,也曾尝试用过。六阳干子午冲、寅申冲、辰戌冲还讲得通(见下图(见红字标明)),但六阴宫就说不通。
这个图把十二消息挂放进去(十二月卦消息图显现了阴阳消长调和、互施互补、相推演化的特征。该图阴阳的运动特征是周而复始,回寰相推。),可以看到对冲的宫相互为伏挂,即一个别挂六爻变成相反性质的六爻,构成另一个新的卦体称“伏”,伏卦有利于人们从正反进行逆反思维,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认识疾病。子时(或子月)复卦一阳生(其他五阴),午时(或午月)姤卦一阴生(其他五阳),两者平均恰为六阴六阳。丑宫与未宫加起来也是六阴六阳,如此类推,则其他对冲宫皆成总量互相平衡状态,也就是在本宫时为最强时,对宫时为其最弱时,例如酉时肾最强。然后愈来愈衰弱,至卯时弱到极点,然后开始转强,越来越强,至酉时强到极点又开始转衰,其他各脏腑皆同其理。 此亦常用于临床,例如五更泻虽病发于清晨卯时,事实多因命门火虚责在肾火,就宜补肾火;心脏病常发于子夜,子时心脏最弱,责之于心虚,调治心脏。
三、问:你说董氏奇穴的核心是阴阳五行?这怎样解释?
答:阴阳五行是一门系统学、控制学、信息学。有人说:「不知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也有一说:「不知阴阳五行,中医寸步难行」。五行是中医及经穴学的中心,当然也是奇穴应用的中心。五行与倒马针及牵引针皆有密切关系。打开董氏奇穴针灸学,可以发现五行几乎无所不在。光是一一手指部位直接用五行命名的穴位就有木穴、木炎穴、木火穴、指五金穴、指千金穴等穴。其次以脏象命名的穴位也多与五行有关,二二部位的大白、中白、上白、下白、土水穴都直接与五行有关。其他手脚足膝以下肘臂以下的穴位都与五输(行)穴有密切关系。五输穴有其时间对应,也有空间对应,活用五输穴的时空用法,可以把五输穴用的很灵活,也能因此把奇穴用的很灵活。了解五输穴的时间对应后,为何木火穴不能久留针,自然就明白了。
一般人研究五行仅止于生克乘复,但五行之间的化合交应交济通透更重要,在针灸的应用也更多更灵活,而更重要的是五行气与质的应用,包含上下升降内聚外散往复等。虽说是五行,若精简归纳就只阴阳而已,由于金沉水降属阴;木火清扬上升属阳。(至于土则有燥土湿土,燥土属阳湿土属阴),所以肺、心、心包 (寅午戌三合火) 三焦、大肠、小肠(亥卯未三合木)之经络走上部。脾、肾、肝(巳酉丑三合金)膀胱、胆、胃(申子辰三合水)之经络走下部(均请参考上题之十二消息挂图)。而五输穴阴经井穴起于木,阳经井穴起于金,亦系从其气与质而定。再以金白水清、金寒水冷,木火炎燥来看,今年子年水旺,冬日夜晚出生者;脸色皮肤偏白者身体一般较差。而夏日白昼生;皮肤焦黑者今年体质较好或转好。这也能作为用针的参考(这些可参看《灵枢经》及一般四柱学)。在我过去的 《针灸五输穴应用》有一章「同气相求」对生克交应之针灸应用有详细的介绍。新修定明年即将出版的《针灸五输穴发挥》,是我1981年所写《针灸五输穴应用》(目前已十版,尚未增修)的增订全修 新书,对五输穴的时空观,及五行气与质的应用介绍的更清楚,「五行配穴」是五输穴应用的精华,也作特别介绍。董氏奇穴与五输穴的关系在新书中也有专章介绍。
四、问:那么你的《董氏奇穴讲座穴位学》是否都已讲解的很清楚呢?
答: 其实我的《董氏奇穴讲座穴位学》基本上已讲解得很清楚了,对于一些原理都做了解说与发挥,对于一些方法也已经作了不少介绍,也增加了一些功用。必须知道每一个理论的产生至成熟,都是要经过读很多书,经过多次的验证及修正才确立的(参见『我与脏腑别通』),这中间是要发费很多时间 的。因为《董氏奇穴讲座穴位学》及《董氏奇穴讲座治疗学》这两本书是根据在韩国上课录音写成,当时是根据大纲,现场实时讲课临时发挥,很多东西没有写出来,不是藏私,也不是不知道。受讲课时间限制(一周讲完穴位及治疗),当然不可能与坐下来慢慢写书相比。但比起前一本我的奇穴学著作《董氏奇穴针灸学》(在大陆及台湾皆有出版)(目前只能算作入门读本)已充足完备的多。现在的《董氏奇穴讲座 》可以定位在中级水平,但以五年至八年一个学问增长台阶来看,这本书目前只能算是初级教本。希望在我的针灸经穴学(出版已三十年,已发行二十版都未增定修改过,明年将加紧修订)增订修改完成后, 再写一本比较完整全面的高级奇穴穴位学,理论更深化,每个穴位会发挥得更多,更切合临床。一定会比现在的奇穴学讲义内容丰富充实的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