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洲最大的对冲基金:资本市场将有20%上升空间

 书痴书巅书疯书狂 2011-03-26

对于内陆投资者来说,由于投资时间比较短,市场经验还不成熟。但随着市场慢慢成熟起来,价值投资终将会成为内陆市场的主流

作为管理资产总额达74亿美元,亚洲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香港惠理集团[7.31 -1.08%]正在内陆寻找合作伙伴,并酝酿布局内陆市场。惠理集团的内陆扩张计划是什么?对于香港和内陆资本市场而言,惠理的投资策略又有哪些不同?惠理集团又是如何把控2011年的投资机会与风险的?

就这些问题,《新财经》记者专访了香港惠理基金管理公司研究副总监、高级基金经理王焱东。

惠理十年全方位布局内陆市场

《新财经》:对于拓展内陆业务,惠理集团在2011年有何具体计划?主要涉及哪些资产类别?

王焱东:在内陆市场,我们希望参与多方面的投资,包括私募、合资公募及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于这些投资方式,我们都很有兴趣做,但要看内陆法规是否允许,以及潜在的市场机会。就目前而言,我们希望先把私募和QFII做起来。2010年,我们已经与两家券商进行了深入谈判,希望在2011年上半年能向监管部门提出申请。

直投方面我们也做过一些项目,选择的企业大都是在海外注册和上市的公司,这样操作起来相对会简单一些,比如高速传动和汇源果汁[5.40 0.00%]这两家公司。目前,我们唯一没有退出的直投项目就是九州通[15.18 -0.33% 股吧]。PE投资竞争很激烈,我们希望在2011年能有这方面的投资,但规模不会很大,计划先在内陆建立起自己的团队。

未来十到二十年,内陆将是惠理集团全力追逐的市场

《新财经》:惠理已有十八年的历史,之前一直没有进驻内陆资本市场,为何选择在这个时候进入?

王焱东: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对比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资本市场规模还很小,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市场才真正成长起来。而内陆目前的资本市场规模,相当于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发展水平。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加,投资需求肯定会很大。比如,内陆的退休金行业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随着内陆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休金行业肯定会发展起来。另外,保险公司也慢慢开放了,将来对基金管理方面的需求肯定非常大,所以,内陆资本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

内陆的市场规模给惠理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2007年,内陆大部分公募基金的发展规模都相差不多,直到2008年才慢慢开始有所分化。就目前而言,内陆市场还是一个很不成熟的市场,但是我相信通过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内陆的投资者也会越来越理性。到那个时候,会给基金管理公司的价值投资提供很好的发展机遇。

《新财经》:香港对冲基金若要进入内陆市场,正规做法唯有通过QFII,而审批、额度和执行均有诸多限制,加之众多海外基金涌入香港借用大量QFII额度,致使QFII额度异常紧俏。在这种情况下,申请QFII资格是不是更难?惠理申请QFII资格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王焱东:的确是这样。目前,惠理正和内陆监管机构积极磋商申请QFII资格,这项工作的确有相当的难度。据我们了解,获批的额度越来越小,最新获批的额度只有7500万美元,最少的甚至才5000万美元,这与几年前动辄就是2亿美元的额度相差甚远。不仅仅是规模缩减,时间周期也拖得比以往要长,从证监会获批资格到外管局审批额度,间隔时间有时长达一年。

现在,QFII额度供给的都是一些大型银行和跨国基金管理公司,而且,QFII最初的目标就是大型金融机构。我们是香港的公司,在内陆做QFII业务要跨过比较高的门槛,这也是我们在内陆开展业务要面临的一个挑战。

《新财经》:除了申请QFII额度,我听说惠理集团有意在内陆选择合作伙伴,建立合资公募基金。惠理挑选合作伙伴有哪些标准?现在进展情况如何?

王焱东:合作伙伴主要倾向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或一些金融机构,比如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还包括东方、长城、华融和信达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就目前而言,信达和长城都有股权在惠理的基金管理公司。阳光私募主要是与平安信托合作,公募基金合作伙伴首选证券公司。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要找一家经营机构,进行全面的合作,它可以是国外管理公司的股东,也可以是香港公司,但合作之后持有的股权不能超过49%。

价值投资或成内陆市场主流

《新财经》:您在香港和内陆资本市场操作多年,两地的投资策略有什么区别?

王焱东: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投资者,制定不同的投资策略。在欧美,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比较成熟,他们喜欢长期投资,一年就看两到三次基金的盈亏状况,然后跟我们交流一下即可,他们愿意买估值相对低一些的传统价值型股票。比如,我们帮他们买了一些银行、地产等企业的股票,估值相对便宜,长期持有其实没什么大问题,他们最后能拿到5%?6%的股息回报就已经很满足了。

但是,内陆的投资者不一样。无论是做公募还是私募,我们的压力都比较大。内陆投资者一天到晚看基金净值,今天看基金表现好就申购,过几个星期看表现不好就立刻进行赎回,买基金就跟炒股票基本没什么两样。这导致了大家的投资理念趋于共同性,导致市场做趋势或炒概念的情况更多一些。内陆投资者很难把投资周期放得很长,因为投资者的赎回申购成本很低。

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内陆进行资本投资时,多多少少要考虑到内陆的市场特点。比如,在选择投资方向的时候,可能会选择一些处于行业龙头的企业,但是它的估值可能在行业中是偏低的,我们认为这个企业有一定的价值投资机会,而不是看它绝对的估值是多少。

《新财经》:针对内陆资本市场,惠理在投资策略上有没有一些自己独特想法?

王焱东:价值投资。这个理念如果在香港市场应用的话,相对来讲比较简单一些。但就内陆市场而言,跟其他市场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投资者结构问题。国外市场投资者结构比较多元化,而且不同的投资者对风险的要求不一样。比如国外的保险公司,它们属于长期投资,资金很少变动,要求的回报率也不高。但也会有一些投资者追求短期收益,因此,国外投资者分化得比较多。

内陆投资者的结构相对单一,无论是散户还是机构,大家都受很多散户本身心态的影响,导致投资理念趋于同质化,都想追求短期回报。我们在内陆扩展业务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保险业人士,按理说,保险是最长期的基金,但是中国的保险业,像平安人寿的短期操作行为有的时候比散户还频繁,这也是内陆市场还不健全的一个表现。

在内陆资本市场,有的时候一个行业尽管不是很好,但只要能赚到钱,大家就愿意把钱扔进去,感觉赚不到钱,就把钱拿出来,这种投资心态是潜伏在内陆市场的一个很大风险,它会导致短暂的波动性行情,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可以经常看到“一日游”行情的原因。比如,前一段时间被热炒的海空概念、高铁概念,最近又有造船概念,这些概念无论是真是假,都会对上市公司产生影响,而且短期的赚钱效应,会导致一些资金短期流入,这是不成熟的市场表现。但是,既然我们要做这个市场,就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惠理要开拓内陆市场,我们认为价值投资还是一个比较有优势的投资理念。就内陆市场而言,可能有一些投资者投资时间比较短,他们想很快看到结果,炒卖的比例可能也比较高。但是市场会慢慢成熟,价值投资终将会成为内陆市场的主流。

《新财经》:A、B股合并,国际板推出的传闻与预期,都成为B股夺人眼球的重要理由,这些政策对贵公司的投资策略是否会产生影响?国际板一旦推出,您希望是用美元定价还是用人民币

王焱东:市场每年都有一两次关于A、B股合并的传言,我们对这个已经麻木了。如果A、B能够合并,对我们来讲是锦上添花,但不会因为这样的传言去追加投资B股的额度。我们投资B股都是看长期的因素,因为投资B股本身有六个月的锁定期,所以我们更多还是看基本面。现在,内陆市场上有的公司,它分别在A股、B股和H股三个市场上市,这是很奇特的股权结构,一家公司在三个股票市场的走势都是按照各自市场的不同影响而定价的。

关于国际板的推出,我们肯定会格外关注,如果说国际板是以美元或者以港币定价,它在选股方面其实就变得很简单。对投资者来讲,除非有QFII额度的限制,否则我们可以进行自由的转化,价格最终肯定是趋于一致的,选择价格低的可以买进,然后高价卖空,做一个差价。但是,如果以人民币定价,那肯定要有资本上的管制,国际板可能会更加趋向于A股市场。

看好抗通胀板块

新财经》:您如何看待2011年资本市场的风险和机会?

王焱东:从过去几年来看,内陆资本市场每年都会有一些大的事件,比如2006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也确实提出了A、B股市场合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会作为下一个重点来解决。当时,也有一些B股公司提出回购自己的股份,但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此事搁置。2009年内陆资本市场逐渐从危机中复苏,2010年则推出了股指期货。对于2011年而言,重点是无论创业板还是股指期货,都需要继续深化,把可参与者的范围适当扩大,我认为这是比较重要的,而不是仅仅成为某一类投资者的工具。

从市场的前景来看,正面因素主要来源于估值的支撑。中国GDP的增长一直保持在9%,通胀率可能要高一些,未来几年通胀率可能都要维持在4%?5%的水平。以前的低通胀率应该一去不复返了,市场也会慢慢适应这个环境,企业盈利增长会保持在15%~20%的水平,所以,我认为市场还是有支撑的。同时,从自由流通市值角度看,未来市场点位虽然不会太高,但还会有增长。我们对中国经济还是有信心的。在这个大环境下,我觉得从政府层面来讲,肯定是控制通胀,压制其过快上升,同时,也不会过分损失经济增长,这些都是正面的因素。

负面的因素可能更加复杂一些,更多的是内陆资本市场的一些特定因素。比如对政策的敏感度依然会比较高;另外,投资者对资金的紧缩或宽裕程度也会比较敏感。很多时候,一周内就有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我记得,2010年12月,由于银行要做存贷比的考核,导致市场整体资金面趋于紧张,使12月底又有一个比较大的回调。今后这种很突然的变化还会发生。

从市场风险方面考虑,我觉得股市的涨幅可能远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差。2010年香港市场已经跑赢了内陆市场,2011年香港市场受推动性因素可能会更大一些。大家估值的话,从同样的起跑线,香港市场和A股整体表现会差不多,内陆的市场估值分化会比较大,但我们不能简单从指数的表现来说市场一定好或者一定不好。

总体来讲,我对2011年的整个资本市场还是比较乐观的。我觉得,2011年差不多也会有20%的上升空间。估值方面是一个因素,我们认为市场维持一个长期平均水平的估值,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

《新财经》:针对您预测的2011年的资本市场情况,惠理会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策略?相对会侧重哪些板块?

王焱东:从我们的角度来讲,肯定会继续秉承自己的投资理念,要找一些中长期投资机会的标的。比如,目前我们在股票方面仓位还是比较满的,同时我们会注意比较均衡的配置。

我们相对看好三大领域的投资:一是看好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尤其是高端消费品。二是抗通胀概念。2011年全球或出现高通胀率,因此,大宗商品、资源股,尤其是黄金、石油。三是比较看好一些建材行业,比如水泥行业,我们看到内陆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还有很大空间,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这对水泥行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还要看到应谨慎投资的领域。尽管内陆的房地产市场存在高回报的机会,但是预计2011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会更加严厉,政策风险也会加大,目前我们持有内陆房企的股票比例已经从最高时的30%降低到了现在的5%。除此之外,一些受上游价格上升、在下游没有转嫁能力的工业股,如果他们的特色产品不能够成功转嫁成为成本上升因素的话,其盈利空间肯定会受到压缩。这一块是我们相对比较谨慎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