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光耀的‘硬道理’和难堪的事实

 迎风初开 2011-03-30
让人难堪的事实总是叫人难以接受。一旦真相大白,我们便否认我们有不良企图和尝试掩饰我们的尴尬。

  在其新书《李光耀:新加坡赖以 生存的硬道理》中(新加坡报业控股出版,共458页),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叙述他和新加坡人,如何辛苦地维持高生活水平和发达国家地位。值得注意的,是 这本书并不是由李光耀执笔,而是由新加坡报业控股旗下的英文报章《海峡时报》的一组新闻工作者撰写。除了每章的介绍外,书的内容主要是这些新闻工作者采访 李光耀的对话录(最后一章的访问是以电邮方式进行)。

  书中谈的有一大部分是关于新加坡的政治和未来。李光耀回答了采访者提出的有关经济、社会和政治的课题。他们提得最多的问题,是关于人民行动党在培养接班人所面对的挑战。这些接班人将为了这一代和未来的新加坡人,确保新加坡经济持续繁荣和保持发达国家地位。

  细读此书,让我们看到新加坡不但奉行任人唯贤的制度,在选择各阶层政治领导人上更是小心翼翼。

  新加坡不像一些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内阁部长的职位可以独断委任,来回报老党员和党主席的朋友、满足执政联盟中其他成员党的部长配额、及总理的个人愿望,完全不考虑人选是否具备资格和才能。

  因此,这些国家的一些内阁部长不成熟、没有工作能力、只是空口说说没有行动,把所负责的部门搞得一团糟,就不让人感到惊讶了。

  在新加坡,每一元公款的用途都要清楚交代。上述国家的领导人,却可以把高达马币10亿元的公款白白浪费掉。

  在回答新加坡领导人所面对挑战的问题时,李光耀说:“每年,我们从稍为超过300万的人口中,挑出100名高素质和具政治领导潜能的人,但最后只剩下20至30名人选。

  我们从各个专业和商业领域寻找适当的人选。但要在政治上成功,必须在30、40岁左右,当行为模式还可以改变时从政。这样,在走访选区时才能对选民关心的课题感同身受、能够对他们作出呼吁、同人们握手及亲吻婴儿等。

在2001年,我们在实在缺乏优秀人才的情况下,引进了在各自专科领域都是顶尖人才的三名医生,即黄永宏医生、维文医生和巴拉吉医生。

  巴拉吉是最优秀的脑外科医生,但却不是成功的政治领导人。”

  从李光耀的答复和对人民行动党内部政治的了解来看,不具备所需条件和才干的领导人想要成为党副主席、署理主席甚至主席的问题,绝不会出现在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内。

  新加坡在没有口号、愿景和专让国家广播电台播放的相关歌曲,还有教授和学者进行对话及对愿景大做文章的情况下,在不到30年便挤身发达国家行列,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和所有对新加坡政治前途的讨论一样,这本新书也免不了触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关系。书的开始便对两国的历史提出很多问题。

  从与马来西亚的合作及竞争来看新加坡在经济上的成功,李光耀说在马哈迪医生担任首相时,他试图以建立丹绒柏勒巴斯港(Port Tanjung Pelepas)来超越新加坡。

  他说,马哈迪医生对新马经济合作是双赢的说法,实际上是“我赢,你输,现在他们都使用丹绒柏勒巴斯港。”

  李光耀要说的是,尽管邻国领导人20年来一直尝试破坏,新加坡的经济却依然强劲。这是邻国领导人必须面对的难以接受事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