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区域化探为快速实现找矿突破提供支撑

 hansa 2011-03-30
 2010-09-13

 作为我国快速发现矿产特别是贵金属矿产的重要手段,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共组织实施区域化探工作项目82个,在着力提高重要成矿区带区域化探工作程度和基础图件更新的同时,进行了新方法、新技术的试点与推广,使我国的化探工作在国际上继续保持着领先水平。
  获得了海量高精度的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和重要地球化学图件,大幅提高了国家级重要成矿带区域化探工作程度。据统计,1999~2010年,共完成区域化探100.2万平方公里,工作程度提高10%,西南三江、大兴安岭、天山—北山、昆仑—阿尔金、班公湖—怒江和冈底斯等重要成矿区带区域化探工作程度大幅提高。以获得的海量的区域地球化学数据为基础,编制了全国1∶1200万、1∶500万和六大区1∶50万~1∶150万、1∶20万分图幅的39元素地球化学图及异常解释等系列图件,查明了各项元素的区域地球化学分布分配特征,为基础地质研究与资源潜力评价、矿产资源勘查等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资料。
  圈定一批异常,提供重要找矿线索,深化了重要成矿区带成矿地质背景的认识,有力地支撑后续地质找矿工作的突破。据统计,10年来,区域化探累计发现异常10234处,检查异常3558处,验证1301处,见矿异常1215处。以化探异常为线索,矿产勘查各项后续地质找矿工作随之跟进,相继实现了西藏大型驱龙铜矿、青海沱沱河大型铅锌银矿、四川刷经寺特大型金矿、新疆祁漫塔格和彩霞山大型铅锌矿、黑龙江争光大型金矿、内蒙达莱大型有色金属矿产基地等重大找矿突破。
  丰富的区域地球化学信息,成为区域地质填图与基础地质研究的重要依据。如通过昆仑山中段区域化探,发现了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在元素组合和富集程度上呈现显著差异的两大地球化学区,反映了两大地质单元的地球化学特征,为深刻认识阿尔金—库牙克—阿什库勒三条断裂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地球化学依据。
  区域化探工作的推进,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地球化学勘查的理论、方法,推进了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技术发展及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并使我国化探工作在国际上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