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堰公布第三次文物普查13大发现(上)

 天天见面的图书馆 2011-04-01



编者按:
    2007年3月,我市启动第三次文物普查。经过近三年的田野调查,普查队员对全市9个县(市、区)126个乡镇的3549处文物点进行了调查,发现古遗址944处、古墓葬1032处、古建筑989处、石窟寺及石刻24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19处,其它125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2900处,比1981年第二次文物普查记录的649处文物点相比翻了近5倍。这些重要文物点的发现,对于研究十堰地区历史文化、艺术成就及十堰地方民俗有着很高的价值。
    近日,市文物局对其中13处重大发现予以公布。它们分别是:竹溪县中峰镇甘氏宗祠、丹江口市凉水河镇观音庙石窟、郧县胡家营镇洄水老巴崖古道、十堰经济开发区伽蓝寺遗址、茅箭区柯家院古民居、竹山县得胜镇庙垭陈氏老屋、房县野人谷镇木瓜造纸纺、房县门古寺镇彭家湾祠堂、郧县青曲镇曲远渠、张湾区黄龙镇大沟墓、郧县五峰乡乔家沟崖墓、东风公司12000吨锻压机、郧县五峰乡徐大章老屋。整理/记者  余华韵

甘氏宗祠

      甘氏宗祠位于竹溪县中峰镇甘家岭村。建于清乾隆22年(1757年),1785年扩建,建筑整体为砖结构,四合院式建筑。前堂后室,正门东侧有民国三年(1914年)修筑的官厅。甘宗祠面积约400平方米,主体建筑共五间,长21.2米,进深分别为6.8米、7.26米,单檐硬山灰瓦顶,两山穿半式构架,中部抬梁式构架,后堂壁开扇,前有檐廊,柱子为红木,有石基,地面铺青瓦板。文革期间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除壁画外其它部分保存较为完整。现已被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乔家沟崖墓


      乔家沟崖墓位于郧县五峰乡肖家河村四组乔家梁子东端南坡的峭壁上,坐北朝南,东西并列有崖墓5座。崖墓均开凿在岩壁上,洞口为梯形或近似方形,墓室平面有长方形、刀形、凸字形,一般前窄后宽,顶部略弧,除3号崖墓与4号崖墓中间内壁相通外,其余均为单体,墓室壁面多凿有半圆壁龛。据介绍,此崖墓属汉代普通墓葬,由于开凿在麻骨石上的崖墓洞口均暴露在外,经多年的风雨侵蚀, 1号崖墓洞口已小面积塌陷,加之人类活动的加剧,墓室内随葬品已全无。目前,当地政府计划将崖墓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

大沟墓


      大沟墓位于张湾区黄龙镇大沟村二组严家院处。墓体坐西朝东,墓碑高3.5米、宽3.8米,该墓碑在雕刻工艺上十分精美罕见,图案均采用浅浮雕手法,从左到右分别有先生教书篇、人牛耕地篇、波浪荷花飞鸟篇、老翁钓鱼篇、樵夫砍柴篇、得道成仙篇等浮雕图案和3块碑文。从碑文得知该墓葬是清道光年间墓主严福胜、张氏的合葬墓,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目前整体保存较好。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