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近体(格律)诗的写作知识 第一类:古体诗 古体诗指的是唐代律诗(近体诗)形成以前的所有诗歌体裁。它包括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初唐时期的《歌行》以及《古绝》等等,俗称古风。古体诗的特点是:形式自由、多样。除了押韵之外,基本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古代的自由诗。 一、古体诗的押韵
古体诗用韵较宽,既可押平声韵,又可押仄声韵;既可押本韵,又可押邻韵(指旧韵中可以通押的韵部,如东与冬,鱼与虞,萧与肴、豪通韵等)。亦可在一首诗中换韵,可以两句换、四句换、六句以上换,平韵可换仄韵,仄韵亦可换平韵,还可平韵、仄韵交替换用。在一首篇幅较长的诗中,还可以用同一韵字(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重用“声、鸣”韵脚字)。古体诗押韵的位置有三种类型:句句押韵(柏梁体);隔句押韵;中间换韵。 1、句句押韵(柏梁体):据说汉武帝筑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句句用韵,所以这种诗称为柏梁体。其实鲍照以前的七言诗(如曹丕的《燕歌行》)都是句句用韵的。当时并非另有一种隔句用韵的七言诗,等到南北朝以后,七言诗变为隔句用韵了。句句用韵的七言诗才变了特殊的诗体。
例:杜甫《饮中八仙歌》(七言,句句押平声韵)“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资料古诗词写作的基础知识 一 前言 初学古诗词创作的朋友,大体都有这样两个基本感觉:一是难学,二是难写,笔者表示理解。其实古诗词和其他任何知识一样,也是有其基本规律的,只要你掌握了,学习和创作并不是一件十分难的事。 一、诗词创作过程简介 笔者曾翻阅过许多诗词研究者的著作,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我不想评论孰是孰非,也不可能同意一家之全部观点。只是为了使初学朋友方便学习,博采百家著作中有指导意义的,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又便于学习和理解的观点和方法,经过自己的提炼和加工,写下该帖以供初学朋友借鉴。由于理解上的差异,肯定会和各位朋友的见解有相左之处,还望海涵并敬请批评指正。 我们先把古诗词创作的基本过程向大家介绍一下。诗词创作过程就和工厂的产品生产过程一样,都有一个供`产`销的程序,而我们的大脑就是诗词加工厂。下面分阶段介绍: 1 孕育阶段 大家都知道,工厂生产产品都有个产前准备阶段,即原材料供应阶段,恰好诗词创作也有准备阶段,我们把它称之为孕育阶段,这个阶段有两方面的内容要向大脑这个加工厂供应。 一是情感。诗属于那种浪漫的抒情文学,诗生于情,情成于诗。情是诗的源泉,没有情哪来的诗。而情又借助于诗,把豪壮和凄婉等情绪发挥的淋漓尽致,使人体会到那种喜怒哀乐的情感。因此可以这样说,没有情的诗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情感的产生又是通过外界事物对大脑各种各样的刺激产生的,作为我们来说。就要主动接受外界(生活)供应的素材,孕育出或喜或悲的情感,为诗词创作做好产前准备。 二是灵感。灵感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突然间爆发出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智慧)。这与文化层次和阅历(经验)成正比关系,文化越高,阅历越丰富,爆发灵感的机会就越多。一般艺术家的灵感都与艺术形式有关,如画家可能是构图和色彩;舞蹈家可能是动作和造型;小说家可能是情节与结局;而诗词人则是字词和语句。灵感创作往往是精华,它体现了艺术家的风采和光芒。灵感不可能时刻伴陪你,但它却隐蔽在灵魂的某个角落,一旦激发,势不可挡。灵感的特点是稍纵即逝,所以当来了灵感时,一定记载下来以备后用,否则就会踪影全无,后悔不迭。 2 执笔阶段 这就和工厂中加工产品一样,要进行加工生产了,这也是诗词创作的执笔阶段。这个阶段大致分三个步骤: 一是选材。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体裁,最适合你的诗词创作。诗词的体裁的确名目繁多,有古诗词和现代诗;诗和词;绝句和律诗;还有各种词谱的选择等等不一而足。这就需要看作者喜欢什么体裁,什么样的体裁最适合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还要取决于情感内容的多少。这些都需要量体裁衣,根据作者的实际需求来选择。 二是动手。选好体裁后,就按着诗词格式的要求去写就行了。最好是按着你的习惯和方式去创作,是白天还是晚上,是一气呵成还是多天完成。最基本的条件就时,采取何种习惯和方式更适合激发你的灵感,你就采取哪种。 三是修改。诗不厌改,越改越好,越改越精。一首诗写好后,最好是放置几天后再改,因为马上修改时你还没脱离当时思路,还存在一定的思维定式,效果不会太好。修改时从三个方面入手:一个是进一步调整情感,修正偏颇不妥之处;另一个是进一步匡正格律,修复差错不适之处;再一个是进一步锤炼字句,修改疏忽大意之处。 3 发表阶段 这和工厂生产的产品需要销售到客户手里,被用户所接受一样,作品是要发表给别人看的。一般有有两个含义:一是让别人理解你的思想感情;二是便于别人批评指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当然如果是精品,还会起到宣传教育的重大作用。 下面就从诗词的基础知识开始讲解: 二、五言古绝押韵简介 范例: 鹿 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解释: 五言古绝即古体绝句的简称。每首四句,每句五言(字)。 初学古诗词的朋友,我建议最好是从五言古绝入手。这是因为它不用严格的讲究格律,限制也少,容易学习和掌握。最大特点是句中字没有平仄要求,只对句末字有平仄要求。而且语句短小精炼,极易成文。文风自然古朴,含义深刻。 五言古绝最主要的要求是合乎押韵,二`四句押韵,第一句多不押韵。仄声韵和平声韵都可以用,但一般不混押。须注意的是第三句句尾平仄应与相邻的二`四句相反。见范例:二`四句韵脚响和上字,押的是江阳韵,都是仄声韵,第一句没押韵。第三句尾林字是平声字,与二`四句仄声字相反。 常用格式(每句尾字): 1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4 (=), (=)。 / , (=) 。 注释: - :平 / :仄 () :押韵 + :仄可平 = :平可仄 还有拗格,因不常用,这里就不举例了。有需要的朋友可和我说。 朋友们可从五言古绝试做起,这个并不繁杂,也不困难。只要这个入门了,其他的也就快了。各位朋友快发帖作诗,千万别不好意思,只有迈出第一步,以后才会有提高和创新。我一定认真评点,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五绝平仄简介 范例: 听筝 作者:李端 鸣筝金栗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解释: 李端(?~?)字正己,唐朝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大历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官终杭州司马。“大历十才子”之一。喜作律体。有《李端诗集》。这首小诗写一弹筝女子为取宠故意出错的情态,写的惟妙惟肖,委婉细致,富有情趣。 五绝指五言律诗,即律体绝句,它是唐代建立的新诗体,有着较为严格的格律,也称近体诗。它讲究平仄交替配合,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律诗一般把上下两句称一联,前一句叫出联或出句,后一句叫对联或对句。一个要求是联内上下两句相应的字必须平仄相对,但在实际应用中,偶数(2`4`~~~)字平仄相对即可。另一个要求是相邻两联中,前一联的对联里的偶数字,和后一联出联里的偶数字必须平仄相同(想粘),。就如范例中的第2句“手”和“房”与第3句的“得”和“郎”都是平仄相同,也可参考笔者发的《送海云霞》一帖。违反了这两条,就叫“失对”和“失粘”。五律基本平仄格式: 1 仄起,首句不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平起,首句不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仄起,首句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4 平起,首句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释: - :平 / :仄 () :押韵 + :仄可平 = :平可仄 五绝一般是仄起,首句不入韵。最后再强调一下,律诗一定要严格按照格律要求创作。 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律诗。笔者用几个字把其主要要求概括一下:一是要押韵;二是讲平仄; 三、是须对仗;四是有诗意。 还有一点要解释的是,按理说古律诗应按古声`古韵写作,但现代人已经极少按这个要求去做了。为了使初学者朋友方便学习,我们在本论坛一律采取今声今韵。 欢迎朋友按格律发表作品!
古诗词写作的基础知识 二 四、七绝变格简介 范例: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讲解: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唐朝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官文安县尉,后辞官远游边塞山水,可以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边塞诗人,所作之诗在当时“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可惜传世之作仅六首,且都是热情洋溢的佳作。这首诗为出塞远征将士所写,道出了将士在雄奇而苍凉的境地中,凝重深沉地对遥远故乡的一种思念。用“春风不度玉门关”的佳句来暗喻朝廷恩泽不及边塞,却又不失豪迈悲壮之气。 七律(四句)也称七绝,也是近体诗的一种,可以看作五绝字句在量上的增加(变形)。在五绝每句前加上与前二字平仄相反的二字即成七绝,七绝首字可平可仄,第三字和五绝的平仄是相同的。七绝有如下平仄格式: 1 平起,首句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仄起,首句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平起,首句不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仄起,首句不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释: - :平 / :仄 () :押韵 + :仄可平 = :平可仄参考。 七绝通常是首句入韵,不入韵的少见。它的写作特点是:语浅情深;句绝意广;音 在弦外;遐思无限,好多古诗人的七律(四句)都具备这个特点,各位朋友可参考。 另外,仄仄脚的五`七言律诗还有一种较常见的变格句型,就是句末倒数第二字的仄声,与句末倒数第三字的平声对换, 形成变格句式,而且变格后倒数第五个平可仄字,就不允许变化了。如: 五言 七言 正常 = - - / / + / = - - / / 变格 - - / - / + / - - / - / 这种变格,唐宋诗人常用,就不举例说明了。 五、律诗拗救简介 范例: 1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2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解释: 李白(701~762),字太白,好青莲居士。唐朝陇西成记(今甘肃天水附近人),生于中亚碎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多彩,语言流畅自然。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伟绚烂的色彩和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有《李太白集》。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朝京兆万年(今陕西细长安)人。进士出身,后来做过几任刺史,观终中书舍人。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多清丽生动。有《樊川文集》。 在律诗中,仄平脚句型(- - / / - ;+ / - - / / -)中,五言的第一字和七言的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如用仄声就被认为是拗(不顺畅)。前人谓之“孤平”,意即孤单单的一个平(韵脚和七言首字+除外),这也是犯了古今诗人之大忌,把孤平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那么既然是大忌,最好还是回避为妙,办法有两个: 一是避免出现孤平。即在仄平脚的律诗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子必须使用平声字。 二是想办法救孤平。如果此处用了仄声,那就在孤平后面的邻字(五言第三子`七言第五字)改用平声作为补救,这就是常说的孤平拗救,也算合律。格式为: 五言 七言 正常 - - / / - + / - - / / - 拗救 / - - / - + / / - - / - 如范例一末句的“天”字救“恐”字;笔者《五绝 谋生》末句的“情”字救“哪”字。另外拗救字不但可以救本句的孤平,还可以救上句相同位置的仄拗和其后一字(上句倒第二字)仄拗。如范例二末句的烟字救上句的“八”和“十”字;笔者《月中歌舞》常字救上句的“夜”和“挽”。 拗救处的字使用时也是比较灵活的,不救拗时也常有用平声的现象,就不举例说明了。另外律诗的平平脚(句尾两字)句型和仄仄脚句型的倒数第三字,忌讳再用平或仄声字,以避免出现三连平和三连仄现象。这都不是太常见的,也就不细说明了。 笔者在这里只是简单的把拗救间介绍一下,其实你只要按正常格式写诗,就不会出现拗救的麻烦的。所以对于初学朋友来讲,最好是正格协作,熟练后因排字遣句的需要,再适当地使用拗救`变格及其他。 六、五言律诗对仗简介 范例: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无群。 倾心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 重与细论文。 解释: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襄阳(今湖北)人。曾屡考进士不中,曾在朝廷为官,但不大。后弃官,在成都营建杜甫草堂。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见证了唐由盛至衰的过程,被后人称为“史诗”。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诗集》。《春日忆李白》描写了对友人李白的一缕相似,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李白的感佩和爱慕之情。 五言八句律诗简称五律,组成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莲(或承首`颈`腹`尾联),为了方便好辨认,我们就依次称为1`2`3`4联吧,中间的2`3联必须队仗(对偶)(请参考《诗词韵律简介》二—2对仗一节)。它的平仄格式是: 1 仄起,首句不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平起,首句不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仄起,首句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平起,首句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释: - :平 / :仄 () :押韵 + :仄可平 = :平可仄 五言律诗通常是首句不入韵,一般时仄起。对仗往往起着律诗的画龙点睛之作用,而且也是对联格式的主要来源,所以初学朋友,一定要好好掌握。律诗对联的基本要求,可参考《楹联的基本要求》一帖,基本内容差不多,这里就不重复了。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工对和宽对的概念,工对就是样样都符合对仗的要求,对的严丝合缝。宽对则可以避小就大,如名词这个大类中包括时间`地名`人物`动物方位等等小项,大项对了不管小项,这就是宽对。 另外律诗对仗还有一大忌讳。就是一定要避免上下两联雷同,假如上下两联都以以同义词相对,造成上下两联意思一样,使所对的上或下联变成重复,形同虚设。 古诗词写作的基础知识 三 七、七言律诗对仗简介 范例: 西塞山还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空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讲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今徐州)人。贞元进士,授监察御使,后贬为朗州司马,曾做过许多地方的刺史。官终检校礼部尚书。诗风通俗清新,深得民歌优点。有《刘梦得文集》。该诗是刘禹锡乘船途径西塞山时,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把漫长和广阔的时空压缩到一首诗中,叙事一气呵成,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从分体现了作者七律气势雄伟的特点。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其平仄格式,就是在五律每句前加与前二字相反的平仄就是七律平仄格式。七律同七绝一样,首句通常不入韵,入韵的较少见。二`四`六`八句用平声入韵,一`三`五`七句用仄声不入韵。七律有四种平仄格式: 1 平起,首句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仄起,首句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平起,首句不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仄起,首句不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律诗和绝句都讲究平仄和押韵,押韵时一定避免用同音字,这也是古诗词约定俗成的。律诗对仗,上下联的关系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是并肩对。两句并立,没有主次,不相连贯。 二是映比队。两句映比,有主有次,一正一衬。 三是反比对。两句相反,意思对立,一正一反。 四是承接队。两句相承,以下承上,上下顺接。 五是流水队。两句贯通,不能颠倒,不能分割。 律诗两连对仗方式,最好时有所变化,不要都是一种关系,这样显得比较死板,而几种关系并用,就像的生动多了。 律诗,其实还有一些知识,但笔者认为不能算是最基础的入门知识。初学朋友只要是掌握了以上的基础知识,写作和鉴赏律诗就够用了。深入进去后,再逐步提高。 八、词的写作技巧简介 无论是文章还是诗词,都不是心血来潮提笔就写的,都有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认为首先是经过学习了解搞懂弄通,其次才是提笔写作。入门的办法: 一是了解。也就是说全面了解词与诗等文学作品的不同特征,领略词的艺术风采和魅力,体验词的华美意境。这就必须先学习古今人的精品著作,才能做到深入详细的了解。 二是体验。只有体验词人的情感,才会感受到作品的精华之所在,直到应从何入手学习提高,从而开拓文学思路,提高艺术素质,培养美好情感,激发创作灵感。当你在阅读词作品时,体验到你的情感你可以随着词作者的喜怒哀乐而跌宕起伏时,才会真正的鉴赏和写作。 三是辨认。有效的辨认词各种体裁的艺术风格,就会打下你选择词谱的基础。这是因为词谱的格式百余种,艺术风格也不尽相同。如《蝶恋花》的凄婉,《满江红》的激昂,《踏莎行》的悠长等等。所以辨认后再进行选择,创作时才会使你的情感得到有效的发挥。 四是选择。古人的词作品成千上万,我们也没必要去每篇都精读细研。要有针对性地去选择优秀的,经过数百年流传被人们公认的名篇去进行研读。这样起点高,进步快,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是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各种写作技巧,如语言`格式`韵律等等。在学习掌握过程中,也提高自己掌握各种技巧的能力。 六是信心。要树立起坚定的信心,坚信自己能学好掌握词的写作,并能逐步提高创作出比前人更好的作品。这绝不是大话,现代人的知识`智慧`能力等无不超越了前人,我们有比前人更丰富的思维,更多彩的生活,更先进的科技,应该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如果没有了超越,世界也不会发展到现在,而且也永远不会有未来。 九、词的句式简介 范例: 1 十六字令 宋-张孝祥 又名《苍梧谣》`《归字谣》等。单调,共四句,16字。除14字《竹枝》外,是最短的词。 归, 猎猎熏风卷绣旗。 拦教住, 重举送行杯。 词谱: (-), + / - - + / (-) 。 - - / , + / / - (-) 。 2 水凋歌头 宋-苏轼 又名《凯歌》`《台城游》等。原隋唐大曲《水调》之歌头。双调,共95字。下阙换头。另有别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词原称曲子词,起于唐,盛于宋。是格律诗的一种特殊形式,可以说是格律诗的一种延伸。词原本是和音乐联在一起的,早先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那时词调很多,各有其名称,人们称之为“词牌”。后人把各种词牌的平仄概括总结,形成了“词谱”。人们照谱填词,发展到后来便脱离了音乐,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这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词。 词调,在词脱离了音乐后,已经子虚乌有,好多人便把它看成是词牌,如《十六字令》`《念奴娇》`《蝶恋花》等都是词牌名。 词根据长短分小令`中调`长调三大类。古人把58 字以下叫小令,59字~90字叫中调,91字以上叫长调。 词根据段落分单调`双调`三叠和四叠。单调就一段,全是小令,如《十六字令》`《忆王孙》等。双调分上下(前后)两段,分称为上阕和下阙,双调词最多,小令`中调`长调都有,如《长相思》`《行香子》`《八声甘州》等。双调中的上下两段的字数和平仄基本完全相同,或大同小异。三叠词分为三段,如《岚陵王》。四叠词分为四段,只有《莺啼序》。三`四叠都数长调。 词的句式,由于是从近体诗发展而来,因此就比近体诗繁杂的多。句种字数,既有最短的一字,也有最长的十一字。近体诗的节奏形式,词里都有,甚至没有的词里也有。其中最大的不同,还是在句中停顿。如七绝或七律句中的停顿都是四三式,如“赛北月华明冷夜”(见笔者《七绝月夜》一帖)就是上四下三式,可以看成塞北月华(停顿)明冷夜。而且古诗中绝不可能出现三四式,也只有在古词中才会出现。如辛弃疾《太常引》“人道是清光更多”就是三四式,人道是(停顿)清光更多。词中四言句好多都是一字停顿,如秦观的《行香子》“有(停顿)桃花红--------”起到领言的作用,又称“领字”或“领格字”,而且大多是虚词或动词。 十、词的平仄简介 词与诗一样基本以律句为主,先有诗律,后又词律。因此两者在平仄押韵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但词也有自己的特点: 1 照谱填词 词谱把平仄和押韵规定的一清二楚,其他无任何可遵循的,按词谱添就行了。 2 律句模式 词的五`七言律句与五`七言律诗一样的,可参看前面文章,无需详解。 一言句和二言句:无论如何都是律句。 三言律句:- / / ` - - / ` / - - ` / / - 。 四言律句:+ / - - 和 = - + / 。 六言律句:= - + / - - 和 + / = - + / 。 八言律句:= - + / = - + / 和 + / = - + / - - 。 九言律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的词也有拗句和救孤平,前面在介绍律诗时已经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讲,只要你照谱填词,就不会出现其他现象,所以其他的就不介绍了。 十一 词的押韵简介 词韵的形式要比律诗押韵的形式繁杂的多,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 1 可平可仄。如押平声韵的有:《忆江南》`《浪淘沙》`等;押仄声韵的有:《如梦令》`《卜算子》`等。 2 可疏可密。密的句句押韵,如《忆王孙》`《长相思》等。字数少的小令,一般押韵较密,风格鲜明。疏的可几句一押,如《念奴娇》`《声声慢》等。用疏韵的,一般都是中长调,风格沉郁。 3 一韵到底。如《一剪梅》`《蝶恋花》等,绝大多数词都是一韵到底。 4 中间换韵。这又分几种形式: (1)阙间换韵。如《情平乐》,仄换平韵,一阙一韵,共用两个韵,上仄下平。 (2)阙内换韵。如《钗头凤.》,阙内一种仄韵换另一种仄韵,两阙换法一致,共用两个韵。 (3)间内都换。公用四个韵,阙间阙内都换两阙各换各的。如《菩萨慢》,上阙仄换平,下阙另外的仄换另外的平。 (4)平仄交错。阙内平仄韵交错使用。如《相见欢》`《调笑令》等,具体换法友好多种。 (5)词有叠韵。有的词有叠韵`叠句的要求,如《潇湘神.》等。还有的可叠可不叠,如《采桑子》等。 词的用韵虽然复杂,但却没什么难度。因为词谱把一切都规定好了,你只要照谱填词,就肯定没任何问题。 十二、词的对仗简介 词对仗要求比较欢送,不象格律诗那样严格。其特点是: 1 灵活应用。词除了极少数的句子要求对仗外,绝大多数没有要求,可对可不对,完全又作者自己决定。 2 不拘平仄。词的对仗要求的也不严格,有的平仄相对,有的平仄相同。凡字数相同的句子,都可以采用对仗,你只要按词谱的平仄走就行了。 3 形式多样。凡格律诗的对仗形式都可以用到词上来,另外还有: (1)领字对:如苏轼的《沁园春》。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 (2)领句对:如陆游的《诉衷情》。 此生难料:心在天山, 身老沧州。 (3)多句对:如朱淑真的《眼儿媚》。 绿杨影里, 海棠枝畔, 红杏梢头。 (5)同字对:如毛泽东的《水调歌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6)押韵对:如李煜的《相见欢》。 剪不断, 理还乱。 (7)多字对:律诗的对子主要是5字和7字,而词的对字从3字~7字都有,就不举例了。总之,词要求对仗的地方必须是工对,没有要求而对仗的地方可宽对。水平高的古人往往在词中大量使用对仗。 |
|
来自: maoxiahung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