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课本篇
《回归课本篇》(一上)
一、选择题
1.如果X = ,那么(一上40页例1(1)) (A) 0 Í X (B) {0} Î X (C) F Î X (D) {0} Í X
2.ax2 + 2x + 1 = 0至少有一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是(一上43页B组6) (A)0<a≤1 (B) a<1 (C) a≤1 (D) 0<a≤1或a<0
3.命题p:“a、b是整数”,是命题q:“ x 2 + ax + b = 0 有且仅有整数解”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若y = x + b与y = ax + 3互为反函数,则 a + b = (A) -2 (B) 2 (C) 4 (D) -10
5.已知x + x – 1 = 3,则 + 的值为 (A) 3 (B) 2 (C) 4 (D) -4
6.下列函数中不是奇函数的是 (A) y = (B) y = (C) y = (D) y = log a
7.下列四个函数中,不满足f()≤的是 (A) f(x) = ax + b (B) f(x) = x2 + ax + b (C) f(x) = (D) f(x) = - lnx
8.已知数列{an}的前n项的和 Sn= an - 1(a是不为0的实数),那么{an} (A) 一定是等差数列 (B) 一定是等比数列
(C) 或者是等差数列,或者是等比数列 (D) 既不可能是等差数列,也不可能是等比数列
二、填空题
9.设A = ,B = ,则A∩B =_______. (一上17页例6)
10.不等式≥1的解集是_______. (一上43页例5(2))
11.已知A = ,B = ,且A∪B = R,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一上43页B组2)
12.函数y = 的定义域是______;值域是______. 函数y =的定义域是______;值域是______. (一上106页A组16)
13.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 n = pn + q,其中p,q是常数,且,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______ 如果是,其首项是______,公差是________. (一上117页116)
1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把正确的题号都写上)
(1)如果已知一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那么可以写出这个数列的任何一项;
(2)如果{an}是等差数列,那么{an2}也是等差数列;
(3)任何两个不为0的实数均有等比中项;
(4)已知{an}是等比数列,那么{ }也是等比数列
15.顾客购买一件售价为5000元的商品,如果采取分期付款,那么在一年内将款全部付清的前提下,商店又提出了下表所示的几种付款方案,供顾客选择:
方案类别
|
分几次付清
|
付款方法
|
每期所付款额
|
付款总额
|
与一次性付款差额
|
1
|
3次
|
购买后4个月第一次付款,再过4个月第二次付款,在过4个月第三次付款
|
|
|
|
2
|
6次
|
购买后2个月第一次付款,再过2个月第二次付款……购买后12个月第6次付款.
|
|
|
|
3
|
12次
|
购买后1个月第1次付款,过1个月第2次付款……购买后12个月第12次付款.
|
|
|
|
注
|
规定月利率为0.8%,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
|
说明:1.分期付款中规定每期所付款额相同.
2.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是指上月利息要计入下月本金. (一上133页研究性学习)
一、解答题
16.如图,有一块半径为R的半圆形钢板,计划剪裁成等腰梯形ABCD的形状,它的下底AB是⊙O的直径,上底CD的端点在圆周上.写出这个梯形周长y和腰长x间的函数式,并求出它的定义域.
(一上90页例1)
17.已知函数y = (x Î R)
(1)求反函数 y = f - 1(x) ;
(2)判断函数y = f - 1(x) 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 (一上102页例2)
18.已知函数f(x) = loga(a>0, a ≠ 1)。(1)求f(x)的定义域;(2)求使f(x)>0的x取值范围。(一上104页例3)
19.已知Sn是等比数列 {an} 的前项和S3,S9,S6,成等差数列,求证a2,a8,a5成等差数列。(一上132页例4)
20 .在数列{an}中,a1 = 1,an+1 = 3Sn(n≥1),求证:a2,a3,┅,an是等比数列。(一上142页B组5)
《回归课本篇》(一上)参考答案
DCBC BACC
9. {(1,2)}
10. (-¥,-3]∪(2,5]
11. (1,3)
12. ;(0,1)∪(1, + ¥) 。;[0,1)
13. 是、p + q、p
14. (1)(4)
15. 答案:看课本P134
16. 答案:看课本90页例1
17. 答案:看课本P102例2
18.答案:参看课本P104(应做相应变化)
19. 答案:看课本P132例4
20.略
基本知识篇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1.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 与 及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3.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关键要看能否判断真假,陈述句、反诘问句都是命题,而祁使句、疑问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
4.判断命题的真假要以真值表为依据。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逆命题与其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一真俱真,一假俱假,当一个命题的真假不易判断时,可考虑判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
5.判断命题充要条件的三种方法:(1)定义法;(2)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若 ,则A是B的充分条件或B是A的必要条件;若A=B,则A是B的充要条件;(3)等价法:即利用等价关系 判断,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
6.(1)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 ,真子集(非空子集)个数为 -1;
(2) (3)
二、函数
1.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 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即 f(x)的定义域);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
2.函数的奇偶性
(1)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 ;
(2)若f(x)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 (可用于求参数);
(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 (f(x)≠0);
(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
(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
(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
(3)曲线C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a)=0(或f(-y+a,-x+a)=0);
(4)曲线C1: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x,2b-y)=0;
(5)若函数y=f(x)对x∈R时,f(a+x)=f(a-x)恒成立,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6)函数y=f(x-a)与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 对称;
4.函数的周期性
(1)y=f(x)对x∈R时,f(x +a)=f(x-a) 或f(x-2a )=f(x) (a>0)恒成立,则y=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
(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6)y=f(x)对x∈R时,f(x+a)=-f(x)(或f(x+a)= ,则y=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5.方程k=f(x)有解 k∈D(D为f(x)的值域);
6.a≥f(x) 恒成立 a≥[f(x)]max,; a≤f(x) 恒成立 a≤[f(x)]min;
7.(1) (a>0,a≠1,b>0,n∈R+); (2) l og a N= ( a>0,a≠1,b>0,b≠1);
(3) l og a b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4) a log a N= N ( a>0,a≠1,N>0 );
8.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9.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1)A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2)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10.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5) y=f(x)与y=f-1(x)互为反函数,设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有f[f--1(x)]=x(x∈B),f--1[f(x)]=x(x∈A).
11.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12.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1)分离参数法;(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
13.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 (或 (或 );
14.掌握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
|
|
14.掌握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
函数
|
(b – ac≠0)
|
)
|
定义域
|
|
|
值域
|
|
|
奇偶性
|
非奇非偶函数
|
奇函数
|
单调性
|
当b-ac>0时:分别在 上单调递减;
当b-ac<0时:分别在 上单调递增;
|
在 上单调递增;
在 上单调递减;
|
图象
|
y
x
o
x=-c
y=a
|
x
y
o
|
15.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根 的分布问题:
根的情况
|
|
|
|
等价命题
|
在 上有两根
|
在 上有两根
|
在 和 上各有一根
|
充要条件
|
|
|
|
注意:若在闭区间 讨论方程 有实数解的情况,可先利用在开区间 上实根分布的情况,得出结果,在令 和 检查端点的情况。
三、数列
1.由Sn求an,an={ 注意验证a1是否包含在后面an 的公式中,若不符合要单独列出。一般已知条件中含an与Sn的关系的数列题均可考虑用上述公式;
2.等差数列 ;
3.等比数列
|
|
4.首项为正(或为负)的递减(或递增)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大(或最小)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 解决;
5.熟记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在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勿忘分类讨论思想;
6. 在等差数列中, , ;在等比数列中, ;
7. 当 时,对等差数列有 ;对等比数列有 ;
8.若{an}、{bn}是等差数列,则{kan+pbn}(k、p是非零常数)是等差数列;若{an}、{bn}是等比数列,则{kan}、{anbn}等也是等比数列;
9. 若数列 为等差(比)数列,则 也是等差(比)数列;
10. 在等差数列 中,当项数为偶数 时, ;项数为奇数 时, (即 );
11.若一阶线性递归数列an=kan-1+b(k≠0,k≠1),则总可以将其改写变形成如下形式: (n≥2),于是可依据等比数列的定义求出其通项公式;
四、三角函数
1.三角函数符号规律记忆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是切,四余弦;
2.对于诱导公式,可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概括;
3.记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
4.熟知正弦、余弦、正切的和、差、倍公式,正余弦定理,处理三角形内的三角函数问题勿忘三内角和等于1800,一般用正余弦定理实施边角互化;
5.正(余)弦型函数的对称轴为过最高点或最低点且垂直于 轴的直线,对称中心为图象与 轴的交点;正(余)切型函数的对称中心是图象和渐近线分别与 轴的交点,但没有对称轴。
6.(1)正弦平方差公式:sin2A-sin2B=sin(A+B)sin(A-B);(2)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r= ;(3)三角形的外接圆直径2R=
五、平面向量
1.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设a=(x1,y1),b=(x2,y2), 为实数。(1)向量式:a∥b(b≠0) a= b;(2)坐标式:a∥b(b≠0) x1y2-x2y1=0;
2.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设a=(x1,y1),b=(x2,y2), (1)向量式:a⊥b(b≠0) a b=0; (2)坐标式:a⊥b x1x2+y1y2=0;
3.设a=(x1,y1),b=(x2,y2),则a b= =x1x2+y1y2;其几何意义是a b等于a的长度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的乘积;
|
|
4.设A(x1,x2)、B(x2,y2),则S⊿AOB= ;
5.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1)若a=(x1,y1),b=(x2,y2),则a b=x1x2+y1y2; ;
(2)若a=(x,y),则a2=a a=x2+y2, ;
六、不等式
1.掌握不等式性质,注意使用条件;
2.掌握几类不等式(一元一次、二次、绝对值不等式、简单的指数、对数不等式)的解法,尤其注意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含参数的不等式;勿忘数轴标根法,零点分区间法;
3.掌握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在使用a+b≥ (a>0,b>0)时要符合“一正二定三相等”;注意均值不等式的一些变形,如 ;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
1.设三角形的三顶点是A(x1,y1)、B(x2,y2)、C(x3,y3),则⊿ABC的重心G为( );
2.直线l1:A1x+B1y+C1=0与l2: A2x+B2y+C2=0垂直的充要条件是A1A2+B1B2=0;
3.两条平行线Ax+By+C1=0与 Ax+By+C2=0的距离是 ;
4.Ax2+Bxy+Cy2+Dx+Ey+F=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 :A=C≠0且B=0且D2+E2-4AF>0;
5.过圆x2+y2=r2上的点M(x0,y0)的切线方程为:x0x+y0y=r2;
6.以A(x1,y2)、B(x2,y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x-x1)(x-x2)+(y-y1)(y-y2)=0;
7.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是:(1)根据实际问题的约束条件列出不等式;(2)作出可行域,写出目标函数;(3)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位置,从而获得最优解;
八、圆锥曲线方程
1.椭圆焦半径公式:设P(x0,y0)为椭圆 (a>b>0)上任一点,焦点为F1(-c,0),F2(c,0),则 (e为离心率);
2.双曲线焦半径公式:设P(x0,y0)为双曲线 (a>0,b>0)上任一点,焦点为F1(-c,0),F2(c,0),则:(1)当P点在右支上时, ;
(2)当P点在左支上时, ;(e为离心率);
另:双曲线 (a>0,b>0)的渐近线方程为 ;
|
|
3.抛物线焦半径公式:设P(x0,y0)为抛物线y2=2px(p>0)上任意一点,F为焦点,则 ;y2=2px(p<0)上任意一点,F为焦点,则 ;
4.涉及圆锥曲线的问题勿忘用定义解题;
5.共渐进线 的双曲线标准方程为 为参数, ≠0);
6.计算焦点弦长可利用上面的焦半径公式,
一般地,若斜率为k的直线被圆锥曲线所截得的弦为AB, A、B两点分别为A(x1,y1)、B(x2,y2),则弦长
,这里体现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的解题思想;
7.椭圆、双曲线的通径(最短弦)为 ,焦准距为p= ,抛物线的通径为2p,焦准距为p; 双曲线 (a>0,b>0)的焦点到渐进线的距离为b;
8.中心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双曲线方程可设为Ax2+Bx2=1;
9.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弦(过焦点的弦)为AB,A(x1,y1)、B(x2,y2),则有如下结论:(1) =x1+x2+p;(2)y1y2=-p2,x1x2= ;
10.过椭圆 (a>b>0)左焦点的焦点弦为AB,则 ,过右焦点的弦 ;
11.对于y2=2px(p≠0)抛物线上的点的坐标可设为( ,y0),以简化计算;
12.处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弦中点问题常用代点相减法,设A(x1,y1)、B(x2,y2)为椭圆 (a>b>0)上不同的两点,M(x0,y0)是AB的中点,则KABKOM= ;对于双曲线 (a>0,b>0),类似可得:KAB.KOM= ;对于y2=2px(p≠0)抛物线有KAB=
13.求轨迹的常用方法:
(1)直接法:直接通过建立x、y之间的关系,构成F(x,y)=0,是求轨迹的最基本的方法;
(2)待定系数法:所求曲线是所学过的曲线:如直线,圆锥曲线等,可先根据条件列出所求曲线的方程,再由条件确定其待定系数,代回所列的方程即可;
(3)代入法(相关点法或转移法):若动点P(x,y)依赖于另一动点Q(x1,y1)的变化而变化,并且Q(x1,y1)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先用x、y的代数式表示x1、y1,再将x1、y1带入已知曲线得要求的轨迹方程;
(4)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方程;
(5)参数法:当动点P(x,y)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找到,也没有相关动点可用时,
|
|
可考虑将x、y均用一中间变量(参数)表示,得参数方程,再消去参数得普通方程。
九、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1.从一点O出发的三条射线OA、OB、OC,若∠AOB=∠AOC,则点A在平面∠BOC上的射影在∠BOC的平分线上;
2. 已知:直二面角M-AB-N中,AE M,BF N,∠EAB= ,∠ABF= ,异面直线AE与BF所成的角为 ,则
3.立平斜公式:如图,AB和平面所成的角是 ,AC在平面内,AC和AB的射影AB成 ,设∠BAC= ,则cos cos =cos ;
4.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
(1)平移法:在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中选择一特殊点,作另一条的平行线;
(2)补形法:把空间图形补成熟悉的或完整的几何体,如正方体、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等,其目的在于容易发现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关系;
5.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斜线和平面所成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它的三条边分别是平面的垂线段、斜线段及斜线段在平面上的射影。通常通过斜线上某个特殊点作出平面的垂线段,垂足和斜足的连线,是产生线面角的关键;
6.二面角的求法
(1)定义法: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得出平面角,用定义法时,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性;
(2)三垂线法: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到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3)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平面角,由此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棱垂直;
(4)射影法:利用面积射影公式S射=S原cos ,其中 为平面角的大小,此方法不必在图形中画出平面角;
特别:对于一类没有给出棱的二面角,应先延伸两个半平面,使之相交出现棱,然后再选用上述方法(尤其要考虑射影法)。
7.空间距离的求法
(1)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高考要求是给出公垂线,所以一般先利用垂直作出公垂线,然后再进行计算;
(2)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一般用三垂线定理作出垂线再求解;
(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是用垂面法,借助面面垂直的性质来作,因此,确定已知面的垂面是关键;二是不作出公垂线,转化为求三棱锥的高,利用等体积法列方程求解;
8.正棱锥的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记为 ,则S侧cos =S底;
9.已知:长方体的体对角线与过同一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分别为 因此有cos2 +cos2 +cos2 =1; 若长方体的体对角线与过同一顶点的三侧面所成的角分别为 则有cos2 +cos2 +cos2 =2;
10.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等与其体对角线长;
11.欧拉公式:如果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为V,面数为F,棱数为E.那么V+F-E=2;并且棱数E=各顶点连着的棱数和的一半=各面边数和的一半;
|
|
12.球的体积公式V= ,表面积公式 ;掌握球面上两点A、B间的距离求法:(1)计算线段AB的长,(2)计算球心角∠AOB的弧度数;(3)用弧长公式计算劣弧AB的长;
十、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和概率
1.排列数公式: =n(n-1)(n-2)…(n-m+1)= (m≤n,m、n∈N*),当m=n时为全排列 =n(n-1)…2 1;
2.组合数公式: (m≤n), ;
3.组合数性质: ;
4.常用性质:n.n!=(n+1)!-n!;即 (1≤r≤n);
5.二项式定理:(1)掌握二项展开式的通项:
(2)注意第r+1项二项式系数与第r+1系数的区别;
6.二项式系数具有下列性质:
(1) 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二项式系数相等;
(2) 若n为偶数,中间一项(第 +1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若n为奇数,中间两项(第 和 +1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
(3)
7.F(x)=(ax+b)n展开式的各项系数和为f(1);奇数项系数和为 ;偶数项的系数和为 ;
8.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1)P(A)= ;(2)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公式为:P(A+B)=P(A)+P(B);(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公式为P(AB)=P(A)P(B);(4)独立重复试验概率公式Pn(k)= (5)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事件A与 、 与 及事件 与 也都是互斥事件;(6)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事件A、B至少有一个不发生的概率是1-P(AB)=1-P(A)P(B);(7)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事件A、B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是1-P( )=1-P( )P( );
十一、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与总体的期望和方差
1.掌握抽样的二种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包括抽签符和随机数表法);(2)分层抽样,常用于某个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情形;
2.总体分布的估计: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研究统计问题的一个基本思想方法,一般地,样本容量越大,这种估计就越精确,要求能画出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
|
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1)学会用样本平均数 去估计总体平均数;(2)学会用样本方差 去估计总体方差 及总体标准差;
十二、导数及应用
1.导数的定义: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作 ;
2.根据导数的定义,求函数的导数步骤为:(1)求函数的增量 (2)求平均变化率 ;(3)取极限,得导数 ;
3.导数的几何意义:曲线y=f(x)在点P(x0,f(x0))处的切线的斜率是 相应地,切线方程是
4.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5.导数的应用:(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 那么f(x)为增函数;如果 那么f(x)为减函数;如果在某个区间内恒有 那么f(x)为常数;
(2)求可导函数极值的步骤:①求导数 ;②求方程 的根;③检验 在方程 根的左右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函数y=f(x)在这个根处取得最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函数y=f(x)在这个根处取得最小值;
(3)求可导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①求y=f(x)在(a,b)内的极值;②将y=f(x)在各极值点的极值与f(a)、f(b)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为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
|
(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
(3)曲线C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a)=0(或f(-y+a,-x+a)=0);
(4)曲线C1: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x,2b-y)=0;
(5)若函数y=f(x)对x∈R时,f(a+x)=f(a-x)恒成立,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6)函数y=f(x-a)与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 对称;
4.函数的周期性
(1)y=f(x)对x∈R时,f(x +a)=f(x-a) 或f(x-2a )=f(x) (a>0)恒成立,则y=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
(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6)y=f(x)对x∈R时,f(x+a)=-f(x)(或f(x+a)= ,则y=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5.方程k=f(x)有解 k∈D(D为f(x)的值域);
6.a≥f(x) 恒成立 a≥[f(x)]max,; a≤f(x) 恒成立 a≤[f(x)]min;
7.(1) (a>0,a≠1,b>0,n∈R+); (2) l og a N= ( a>0,a≠1,b>0,b≠1);
(3) l og a b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4) a log a N= N ( a>0,a≠1,N>0 );
8.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9.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1)A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2)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10.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5) y=f(x)与y=f-1(x)互为反函数,设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有f[f--1(x)]=x(x∈B),f--1[f(x)]=x(x∈A).
11.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12.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1)分离参数法;(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
13.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 (或 (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