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闽文化的源流和特点

 华夏董氏大全 2011-04-13

闽文化的源流和特点

 


一、闽文化源流

闽文化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其过程是极为复杂的。从总体上看,它的形成与以下几个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古越文化的遗风。古越族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福建的土著居民是古越族的一个分支,称为闽越人。虽然随着中原汉族人民南迁入闽,闽越人在福建各地主人地位逐渐被替代,但其悠久的文化传统却不同程度地被保存。

中原文化的传入。其传入方式主要以大量移民的途径为主。中原汉族曾四次大规模进入福建,这四次大移民和陆续进入的大量移民,都不程度地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加快了福建的开发和进步。此外,名士南下和闽人北游也或多或少地带来了中原文化。

宗教文化的传播。四大宗教在福建极为兴盛,传播速度极快,对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福建的民间宗教也颇为风盛,其中最著名的是天上圣母、临水夫人、保生大帝这三“神”。这三尊神原型都是人,后被逐渐演化为神,赋予类人而又超人的“神”力,再借以护佑人们自身。民间宗教虽带有区域性,但其因有旺盛的生命力而持久不衰,对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外文化的冲击。海外文化的冲击主要通过国际贸易、外商定居闽地、闽人越洋后归里等几个途径。他们将本国的风俗民情信仰融汇在当地居民之中,日久天长,海外文化便与闽文化水乳交融地渗透在一起。与外商定居闽地一样,也有不少闽人定居海外,宋元之后,逐渐增多,几乎遍及日本、朝鲜和整个东南亚。这些华侨大多与家乡保持程度不同的联系,并时时有不少人回乡里探亲,带来了形态各异的海外文化。

台湾文化的交融。台湾文化也对闽文化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同种方式:

(一)大量台湾人到闽地任职。台湾赴福建任职者分布很广,足迹几乎遍及沿海及山区各地,带来了台湾的本土文化,有的还撰文介绍台湾的风土人情。

(二)台湾本土艺术输入福建,最有代表性的如台湾的“歌仔戏”输入福建。在台湾十八个地方戏曲中,歌仔戏是唯一产生于本土的剧种,它发祥于台湾宜兰县,源自闽南的锦歌,经过台湾艺人不断加工、提高,终于成为完整的大戏,后又由台湾传入闽南,成为福建五大剧种之一的芗剧,至今已有400多个传统剧目,受到漳州、厦门观众的喜爱。

(三)访祖探亲。 闽籍台湾人返回闽地探亲时,带来了台湾的风俗民情。以饮食文化为例,每当夏季来临时,闽南街头常有人挑卖一种叫石花的食品,形同冰冻的藕粉膏,它是由薜荔藤汁制成,凉爽可口,已成为闽南人解渴消暑的佳品。薜荔性清凉,原产于台湾嘉义山中,由祖籍同安的居民发现制作,后由台湾的福建移民回乡探亲访友时传到福建。

(四)经济贸易。台湾与福建早就有经贸往来,台湾历史上最早的郊行为北郊、南郊、港郊,其中南郊主要负责将货物配运闽南。台湾商人不仅将货运闽南,还带来了台湾商人的做生意方式和生活习俗。

邻域文化的渗透。福建北连浙江,南接广东,西临江西,这几个邻域的文化长期对福建渗透,特别在周边地区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影响闽文化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历史沿革。从历史上看,福建有不少辖地曾是今天邻省的辖地,因此与这些邻域关系始终很密切。

(二)交通往来。唐中期之后,闽人与外界接触逐渐频繁,因应试、为宦、从商、访学等原因北上外出者增多,浙、赣为外出的必经之路,闽人因此与邻域文人来往较多,频繁便利的往来,促进了周边文化的渗透。

(三)人口迁移。邻省长期陆续向闽地迁移人口,至明清达到高潮,他们不仅为开发山区做出了贡献。而且带来邻省文化,使闽人学习了不少新的耕种技术

(四)经济贸易。福建与周边毗邻地区的贸易一直极为频繁,这些贸易活动促进了两地文化的交融。

(五)互派官吏。闽人热衷科举,不少人被派往浙、赣任职,亦有不少浙、赣官吏在福建供职,此举促进了文化的互相渗透。


二、闽文化的特点

闽文化的独特形成过程使闽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最鲜明特点,应为多元性和延伸性。

(一) 闽文化特点之一——多元性。

多元性,也称碎状性。闽文化与中原文化不同。中原文化据有正统性、传承性、稳固性、辐射性,源于本地的正宗文化对外来文化有很强的征服、融解能力。闽文化缺乏一种征服力极强的正宗文化,谁也征服不了谁,谁也代表不了谁,由此形成一种碎状割据的文化形态。

闽文化的多元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区域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差异鲜明。有人将闽文化分为闽东、闽南、闽西、闽北、莆仙五个文化区,认为闽北文化为典型的山林文化、闽南文化为典型的海洋文化、莆仙文化为典型的科举文化、闽东文化为典型的综合型文化、闽西客家文化为典型的移民文化。有将闽文化分为闽东、闽南、闽西、闽北四个文化区,认为其差异极大,如闽东的求稳怕乱,闽西的宗亲内聚,闽南的过番出洋,闽北的安贫乐道。有将闽文化分闽东的江营文化、闽南的海播文化、闽北的山耕文化、闽西的移垦文化。有将闽文化分为六大文化区,即:福州文化区、莆仙文化区、闽南文化区、闽西文化区、闽北文化区、闽东文化区,每一区的精神文化都有其鲜明特点。如福州人的便宜行事,莆仙个人的精明省俭,闽南人的热情豪爽,闽西人的纯朴好客,闽北人的安分吃苦,闽东人的勤勉笃厚。

但各个文化区再细分,也有不少区别。如闽南指厦门、漳州、泉州三个市,这三个市的文化也有很大差异,如厦门人由于偏隅的地理位置和舒适的气候条件,因而悠然处在,易于满足,对外吸纳力强,却缺乏创意和创劲,稳健有余,虽说没在全国形成厦门旋风,但也从未出过乱而载跟头的事例,这种因过度中庸而缺乏磅薄气势,被人称为“小岛意识”。而漳州是鱼米之乡,花果之乡。但是,好的自然条件,长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了比较浓厚的小农意识,而市场意识、商品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效益观念不强。比较容易满足于现状,保守有余而创新不足。泉州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海外文化的影响,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古代万国商贾汇集之地。特别是晋江、石狮人商品意识浓厚,他们不信天命,不满足现状,讲究效率,勇于进取,百折不挠,敢于冒险。

2、各地方言、民俗的复杂。福建方言极为复杂,在全国八大汉语方言中,福建方言就占三种,如果加上省界交叉地区,仅福建境内流行的就有汉语七大方言,真可以说是全国汉语方言的缩影。而其复杂性还在于同一方言区,如闽南方言区中的厦门话、龙岩话、大田话、尤溪话之间也有很大差异。令人惊异的是有的县同时说着几种不同区方言,如大田县通行着闽南话、大田话、永安话、客家话;尤溪县通行着闽南话、尤溪话、闽东话。而连城县、清流县、大田县等竟然没有本县通用方言。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的地方过了一座山、一条河就不能通话,这种现象在全国是罕见的。其民俗也是“十里不同风,一乡有一俗。”以民间信仰为例,有的同一县内,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特定的神灵为保护神,抬神出游一般不能越出本地界。如旧时泉州就奉有100多尊神灵,以致福建民间创造的神灵数量惊人,充斥天上、人间和地府。由于民俗不同,各地认识不同,民间谚语也有许多完全相左,仅以男女婚嫁年龄的谚语为例,如上杭谚语:“女大五,赛老母;女大三,抱金砖。”福州谚语:“男大三,门前立旗杆;女大三,井水会吊干。”

3、各种艺术难以交融,始终保持其鲜明地方色彩。福建的戏曲不象其它省市那样,有一种或几种为全省人民普遍接受的戏曲,如北京的京剧、浙江的越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四川的川剧、云南的滇剧、西藏的藏剧、甘肃的陇剧等,在福建省上演的剧种有29个,但没有一个剧种能在全省流行,更没有一个剧种能代表福建。除流行于各城市的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这五大剧种外,还有二十多个大小剧种流行于各山区沿海,仅今日可查的地方剧目就多达一万五千多个,故有地方剧省之称。正是由于福建的地方剧难以互相交融,所以在莆仙戏、梨园戏和南曲中,始终保留着一些宋元南戏的剧目,一些古本和古曲在全国其它剧种中早已绝响,而唯独在福建可以听到它的遗音。再如舞蹈,主要用形体动作表达感情,它虽不用唱,不存在方言障碍,但如闽南最著名的拍胸舞,很难在闽北找到知音。因为这与区域差异等有关。闽南人性格粗犷豪爽,拍胸舞极符合闽南人表达、渲泄感情方式;而闽北是理学的故乡,讲究克已谦恭,不可想象闽北人会赤课上身沿街拍打。而闽北的采茶舞细腻,规范性强,其独特的采茶步轻盈细碎,当然也不可能在闽南流行。福建民歌难以在全省流传,其原因也是很明显的。正是因为福建各类艺术难以交融,所以使福建各类艺术更加绚丽多姿。

造成闽文化的多元性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三个方面:

(1)地理环境因素。福建依山傍海,高山急流把福建分隔成几片自然区域,各区域内又由于山脉河流走向,再被划分为若干个闭塞的小区,因此难以交流、沟通。

(2)构成闽文化的成份极为复杂。从前面“闽文化历程”中可知道,闽文化的形成与闽越文化的遗风、中原文化的传入、宗教文化的传播、海外文化的冲击关系密切,而其中各种情况也异常复杂,并不都是集中在某个局部,因此闽文化不会长期在某区域发展,其发展中心容易转移。如秦汉闽越文化、唐代漳州文化、五代闽国文化、宋代建州文化、元代泉州文化、明代月港文化、晚清侯官文化等都曾各领风骚。因此谁也垄断不了谁,谁也取代不了谁。

(3)中原文化延伸至福建后不同程度受到闽地文化影响,无法形成坚强内核。虽然中原文化一次又一次的进入福建,时间之长久、内容之丰富,是全国其它省所罕见的。但由于中原文化分期分批进入,且闽地又较封闭,中原文化进入后又被隔绝,因此显示出寄居性质,难以一统闽地文化。

(二)闽文化特点之二——延伸性。

延伸性与辐射性不同,辐射性是向四周全方位成电波式射出,而延伸性则是有方向、有目标、有重点、有目的的发展。福建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向内陆延伸困难,因此转向海外延伸,以求发展,成为闽地(特别沿海地区)的传统,故有“门字里面是条虫,跳出门外便成龙”之说。

闽人的延伸性,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向海外延伸。祖籍福建的华侨、外籍华人有800多万人,分布在全世界5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约90%居住在东南亚,不少人都获得成功,最新一期的美国《福布斯》杂志刊出全球前十大华人富豪,其中有4名祖籍福建,并都在东南亚从商, 即:祖籍石狮的菲律宾亚洲世界集团郑周敏(资产总值130亿美元,排名第一),祖籍福清的印尼三林集团林绍良(80多亿美元,排名第四),祖籍晋江的的菲律宾巨商陈永栽(70亿美元,排名第8名),祖籍福州的马来西亚郭氏集团掌门人郭鹤年(70亿美元,排名第9名)。(二)向台湾延伸。闽南移民中有句俗语:“第一好过番,第二好过台湾。”经过长期移民,台湾有80%人祖籍福建,福建移民成为台湾居民的主体。(三)向省外延伸。闽人向省外延伸,不少人成为全国各个领域中出类拔萃者,如当代福州学部委员之多居全国之首,因而被称为“学部委员之乡”。此外,在文学艺术上的对外影响也是明显的,如严羽对诗歌的见解一直影响到王渔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